狼狈而逃,形容薛延陀人是最合适不过,夷男最会见风使舵,一见情况不妙,二话不说,带着亲卫绕一个圈,头也不回的就逃跑了。
拔野古见到夷男逃跑,只是痛苦的摇摇头,并没有跟着逃跑,反而是组织人手对着突厥人猛攻。
这也是他恨死了突厥人,他们背叛,进攻大唐,被大唐攻打也算报应,在情理之中,而突厥人,原本就是他们怂恿夷男出兵,现在又调转枪头来打自己部落,拔野古是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拼死也不想让突厥人好过,非要狠狠咬上一口。
“啊!”两马相交而过,契苾何力一刀砍下拔野古的人头,仰天长啸。
随着拔野古的阵亡,薛延陀人纷纷四散逃跑。
李靖也不主动招降,让所有人开始追杀,难得战事如此顺利,总要给所有人机会立功,好处均沾,这才是大家拥护的好统帅。
而且多死一些薛延陀人,李靖认为更好,如此反复无常的部落,死完了都不心痛。
贞观五年的大雪来得有点晚,就仿佛为了掩盖血战过后边关一般,毕竟这次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死伤上百万人的战斗并不常见,这也得益于大唐提前大半年准备,布防,杀了联军一个意料之外。
大雪纷飞,一夜之间就让大地变成了白色,除了城池,外面一片萧条,人畜皆无。
开始下雪了,大唐所有军队就可以安心回师,现在周边联军肯定不可能在雪天进攻,也几乎没有兵力前来攻打大唐了,都躲在家里瑟瑟发抖,担忧着大唐的报复。
大军回师,除去镇守边关的将领补充足够人手,其他的人在雪停之后都踏上了归途。
至于俘虏,当然是就地羁押,劳改,为大战过后的地方恢复生机,一场大雪,让重伤俘虏全部死光,随便挖个大坑埋下,剩下的都是身体健康之人,正好劳改,做苦力,俘虏当中的贵族,高官,当然需要押回长安,献给李世民,为他增加光彩,功绩,一次打败十多部落,国家,是前所未有之事,这一份功绩必然会被载入史册。
李世民作为皇帝,当然是最浓重一笔,这些俘虏,就是要给天下人看的。
这一场席卷中原大地的寒流,让许多地方都下起了大雪,辽西也不例外。
刚刚经历过大战,鲜血染红的土地被白雪覆盖,来年必然草木茂盛,也好在一场大雪到来,让冯戴文不用担心会引发瘟疫。
即便如此,埋尸体的大坑还是倒进去许多草木灰,石灰。
“都督!下雪了,是不是还按照计划行动!”刘仁轨看着外面大雪天气,皱着眉头问道。
“嘿嘿!当然继续,正则你不清楚当年是如何打东突厥的,雪天现在对我们可不是问题。”冯戴文嘿嘿一笑说道。
“都督下令吧!”刘仁轨一听,顿时明白冯戴文早有准备,对于当年一战他自然去了解过,所有东西都有所耳闻。
不但刘仁轨兴奋,其他人同样如此,都两眼放光的盯着冯戴文,等他点将。
“水师还有两万人,在带上剩下的三千倭奴敢死队,两万新兵,突袭百济公州城,新罗金城,现在两国败军还未回去,大雪阻路,消息也没有那么快速传到,应该非常容易得手。
这次出兵,不为其他,单纯就是报复,攻打下来之后,把城市洗劫一空,百姓能带走就运到最近的倭岛,吾已经调动了岭南,江南,所有大船,跟随前往。
一切行动以张公为主,正则为副,安元寿,席君买,李震,李德賽,你等随军出征。”冯戴文指着地图为他们做出分析,指导,又点了将。
(本章完)
………………………………
第362章 报复
“末将遵命!”被点将的众人兴奋的大声抱拳领命,这次出征明显就是立功,发财的机会,是光明正大的去洗劫城市,尤其是金城,作为新罗都城,想来财富惊人。
虽说不敢贪墨太多,但是一点点也没有人会说什么,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最主要的是功劳啊,没有人会担心攻打不下来的,两国主力都出征了,现在国内还不知道失败的消息,恐怕一点防备都没有,从海上登陆突袭,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营州就拜托夔国公你啦,檀州也请凉国公看守一下,任国公请和吾一起前去攻打新城。”冯戴文对刘弘基等人说道。
“都督放心,某保证不会有事。”安兴贵感激的看了冯戴文一眼说道,对于冯戴文让他儿子跟随水师前去,明显是镀金,当然心生感激。
“都督大力培育年轻人,这点让老夫佩服,一定为你守好营州,不过为何是打新城,而不是辽东,水师又怎么不先攻打更近一些的平襄呢?”刘弘基摸着胡须点头说道,随后又指着地图提问。
“夔国公有所不知,渊太祚一直在辽东布有重兵,是重点防备地方,而新城就容易一些,现在又是冬季,大雪纷飞,他们必然想不但会这个时候进攻反击报复。
至于平襄,陈留王高建武一向与渊太祚不和,这次联军是以渊太祚为首,他怎么会放心交出太多兵力,平襄现在必然是重兵防备,担心渊太祚调头攻打他。”冯戴文拱手道谢,随后解释道。
随着他的解释,众人纷纷点头,这才明白原来其中还有如此多道理。
“原来如此,老夫明白了,都督思虑周详,佩服!佩服!”刘弘基等老将一听,就知道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立即赞同道。
“夔国公过奖了,这次在下会把所有骑兵带上,在用滑雪板带步兵两万,年轻将领也都带上,只有两位王爷留下给国公打下手,就辛苦诸位了。”冯戴文又做出安排。
冯戴文刚说完,除了李恪李泰两人一脸不满,其他人都面带欣喜。
“无妨,老夫等人这辈子得圣人恩典,爵位已经到头,立功机会自然要让给后辈,至于辽西安全,都督大可放心,天寒地冻,就算让俘虏逃跑也是死路一条。”刘弘基因为他儿子被冯戴文多番照顾,自然表现非常亲善。
“辽西政务还得继续麻烦宾王操劳,这次战死的士兵在朝廷抚恤上加厚五成,其家属安置妥当,参战士卒的赏赐,也在朝廷数量上加二成,至于俘虏,不下雪就安排去采矿,辽西可不养废物,但是也别过分苛刻,棉衣还是发放一套,老实工作,明年在多发一些。”冯戴文拱手对赶到营州的马周说道。
“身为辽西官员,做事何谈辛苦,都督吩咐,下官记下了。”马周点点头说道。
“执失思力将军,还得麻烦你安抚一下族人,毕竟这次为辽西牺牲不少,需要物资尽管找宾王,另外在挑选一部分青壮,进行训练,日后补充进狂信徒军团,开春之后高句丽必然还有大战。”冯戴文又对执失思力拱手说道。
“多谢都督,族人一定会感恩圣上,感恩都督,现在我们也是大唐人,为保护自己家园战斗,这都是应该的。”对于族人现在的生活,执失思力非常满意,这次虽说死了不少,但是抚恤也够优厚,而且家庭困难也被解决,执失思力自然非常感激。
大雪连下三天,辽西准备妥当之后,就分兵出发了,冯戴文带着三万多骑兵,两万步兵,也赶往新城。
…………
大雪纷飞也挡不住长安城的热切,在第二场大雪来临的时候,伊州大捷,河套大捷,辽西大捷传遍长安,让整个城市新年未到已经爆竹声声,每一个长安百姓都喜笑颜开,抬头挺胸的走出家门,欢庆大捷。
“公主!公主!辽西大捷!刚刚宫中传来消息,驸马带兵击杀联军三十余万,抓获俘虏二十余万,其余皆逃,高句丽七十万大军烟消云散。”一名公主府亲卫兴奋的跑进大殿,手舞足蹈的大声说道。
“啊!赢了!”
“赢了!”
丫丫等人兴奋的跳起来,尖叫着叽叽喳喳的议论开来。
广安也非常高兴,一下搂着小玲珑用力亲一口,喃喃的说道:“乖女,你阿耶打胜利了。”一直有一些担忧的心也完全放松下来。
“耶耶胜利了!”小玲珑虽然已经很久没见到她父亲,但是也能体会到广安的高兴,她也高兴的搂着广安脖子奶声奶气的说道。
至于另外三个小的,还太小,在清竹等人怀中被大人高兴所感染,也在不停的咯咯直笑。
尉迟宝琳更是兴奋的把咯咯笑着的儿子在手中,上下抛着逗弄,惹来广安等人一片白眼。
心情大好的李世民在商议之后,下旨欢庆,自己也回到后宫,陪着自己大老婆。
杨妃得知辽西大胜,也前来丽政殿拜见李世民,打探儿子消息。
“哈哈!从今往后,二十年内大唐周边无忧也!”李世民端起一尊酒喝下,哈哈笑着道。
“臣妾恭喜圣上!”杨妃端起小酒杯,陪着李世民喝了一杯,恭贺道。
“爱妃不必担心,恪儿在辽西安然无恙,现在正在营州驻守。”李世民见到杨妃面带愁容,知道她担心儿子,就把李恪动向给她说了。
“如此就好,只是恪儿年龄小,千万别耽误了大事。”杨妃这才放下心来。
“放心吧,冯卫国把其他人带去进攻高句丽新城了,恪儿泰儿留在营州没有让他们去,还有刘弘基看着呢,出不了事情。”李世民宽慰道。
“刚刚打胜仗,为何在冬日出兵,卫国这孩子可有足够人手,二哥你可不能让他冒险。”长孙略微担心的说道。
“放心,只有这小子算计别人的,想让他吃亏太难了,前番大战,虽然辽西面对的敌人最多,但战死的大部分都是突厥,契丹,倭奴等族人,汉族战士只有两万伤亡,其他各族共战死六万,重伤一万五千余。
而且这次出征,大部分也都是突厥,契丹人。”李世民解释道。
(本章完)
………………………………
第363章 冯戴文的阳谋
“突厥,契丹不是已经归顺,变成大唐契丹族了吗?为何听二哥语气,似乎并不喜欢他们。”长孙不解的问道。
李世民挥挥手,把多余的内侍,宫女全部赶出去,随后说道:“原本朕也是如此想的,既然加入大唐,当然就是一家人,然卫国提出不同看法,也让朕深以为然。
他说这些成年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念,甚难改变,他们从骨子里还是认为自己是原来民族,只有从小孩教育,才能根本上变成大唐人。”
“话虽如此,但是这些人也是忠心耿耿的为您征战,为何还要算计他们?”长孙不解的问道。
“这是合理利用,用大量异族征战,即能够为大唐打下更多地方,也能让汉人少死一些,当然对于为大唐江山付出,朕也不会亏待他们,无论是赏赐,还是抚恤经量的优厚。
辽西传回消息,这次抚恤卫国又加重了五成,而且把他们家眷全都安顿好了,保证能够衣食无忧,所有人都在感恩于朕,昨日收到执失思力上奏,感恩,辽西突厥,契丹,奚人,都愿意为朕效死。”李世民满意的摸着不长的胡须,含笑说道。
这些事从表面看确实冯戴文对待突厥,契丹等族非常优厚,就连突厥人自己都很感动,在许多人看来,现在不但生活富足,比以前好上百倍,从此不与天争,不与地斗,更不用葬身野兽之口,可以平安度日了。而且官府对于他们简直太好了,住房,棉衣这些以前不敢想像的东西,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只需要付出一些微不足道的劳力,而劳力谁家没有呢,就连他们的健妇,都能上矿山挖矿。
所以为了自己的家园,战死,这更加的理所当然,无论怎么也想不到还有如此多深层次的东西。
“唉!虽然明白,但妾身心里还是不好受!”长孙一听李世民的解释,就完全明白过来。
已经可以想像,无数的突厥人,契丹人,感动的指天发誓,以死报国,怀揣感恩之心,踊跃参军。
而冯戴文又会面带笑容的接纳他们,带领他们打下一座座城池,立下无数功劳,他们的家人会得到许多奖赏,荣誉,当然在这一过程当中,会死许多,许多的人。
他们也不会怨恨,因为下一代正茁壮成长,所有人都会以自己是大唐人而自豪。
“观音婢你就是心善,这种关系到民族存亡之事,当然没有仁慈可讲,卫国这个计划也就是朕知道,千百年后,子孙都会因此受益,而且继续实行,大唐周边,在无异族,日后都是唐人,哈!哈哈!”李世民高兴的哈哈大笑,脸上说不出的得意。
最近喜事连连,且全是大喜事,这让他非常高兴,时常暗自与秦皇汉武做对比,发现自己已经不逊多让。
“会不会被人识破,反而怨恨皇上?”杨妃担忧的问道。
“爱妃不必多想,想要看出来,非智者不可,而且必须要长时间接触卫国的施政,就算发现,也没有多大关系,这是阳谋,收益的是他们,只是影响的是日后,普通百姓可看不到那么远,就算有人告诉他们,大唐不安好心,百姓也不会相信,因为朝廷是真心付出,哈哈!哈哈!”李世民解说道,对于这个高明的计划,显然非常高兴。
“这次大胜,又能多出不少俘虏,皇上日后又能多许多子民呢,臣妾为陛下贺!”杨妃一听,不在担心儿子在辽西的安全了,倒上一杯葡萄酒,端起含笑对李世民敬酒。
“哈哈!爱妃说得对及了,不过这次抓的俘虏想要变成大唐人是非常困难的,包括以前的倭奴,不给他们分出等级,怎么知道大唐身份的高贵,而且高句丽人与中原有血海深仇,岂能轻易放过。”李世民举杯共饮,大笑着说道,统治无数民族显然是一件非常得意的事情。
“多谢陛下!”杨妃是杨广女儿,李世民说与高句丽有血海深仇,也就是说相当于要替他父亲报仇,当下感动的双目含泪,无以言表。
“爱妃何必客气,说来这也算朕为表叔出一口气。”李世民对杨妃安慰道,他说的表叔自然就是杨广,按照辈分确实应该叫表叔。
“二哥认为对就好,只是这次出动如此多大军,民夫,现在又劳师远征,朝廷可有足够钱粮,如果不够,妾身这里还能抽调百万贯钱。”长孙体贴的为李世民倒上一本茶水问道。
“这次确实消耗不菲,不过朝廷还是能够支撑,且辽西远征,也有填补朝廷的意思在内。”李世民脸皮一抽,含蓄的说道。
他知道这几年长孙赚钱不少,而且大部分都用于皇宫开支,但是对于长孙开口抽调百万贯,还是有点不适应,要知道自己在朝廷许多时候为了几万贯钱都需要商讨良久。
“二哥何必客气,如果不够,孩子们那里也有不少。”长孙知道他是好面子,于是劝说道。
“是啊,皇上,妾身这里也有二十多万贯,都是恪儿孝敬的,妾身在宫中不愁吃穿,您也先拿去应急吧。”杨妃也在另一边劝说道。
李世民内库用于修建龙首原宫殿,国库这次也确实消耗不少,尤其是大半年备战,需要准备武器,盔甲,箭支,也确实负担重,这段时间为了节约开支,已经多次与房杜等人商议。
“既然如此,爱妃你们就拿出一部分好了,等日后朕在还给你们。”李世民脸皮微微一红,略带感激的对大小老婆说道。
…………
渊太祚一路夺命而逃,见到没有追兵,这才停下为儿子重新包扎伤口,见到只有几百人跟随自己逃出,不由心灰意冷,留下大部分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