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岭南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岭南王- 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章完)


………………………………

第316章 勾结

    就在大唐忙于春耕,冯戴文忙于商业街的时候,敌人也没有闲着。

    崔涛逃离长安,又在故友掩护下到了辽东。

    辽东安市城!

    “砰!”一只唐玻璃杯被砸到地上,摔成粉碎。

    “崔公子是说我家两个侄儿都死在长安,而你怎么活着离开的?”在奢华的大厅中间,一名穿着熊皮大氅,面色不怒自威的老者,正面无表情的看着崔涛问话。

    “大对卢!令侄渊博私自出击,暴露行踪,这才让李唐有了准备,吾等被封锁城里,逃离不得,这才拼死一战,谁知道种了冯家小狐狸的奸计,全军覆没,在下也是在朋友舍命相助之下,才逃得性命。

    至于在下有人,乃是韦家韦康,恐怕现在已经被李世民杀了。”崔涛眼泪说来就来,留下两滴,红着眼解释道。

    “又是姓冯的!勾结室韦,靺鞨人,奚人,不断偷袭村庄,又从我大高句丽换走许多粮食,让百年食不果腹,真是岂有此理!”原来这老者正是高句丽的大对卢,渊太祚!

    对于冯戴文这个安东都督做的好事,渊太祚自然一清二楚,可惜知道得太晚了,粮食已经被下属许多官员暗中换了东西,自然对冯戴文恨得牙痒痒的。

    以前国内城以西,虽然都是手下镇守,但是已经属于渊家,现在高建武又想收回权力,渊太祚只得暂时躲避在国内城。

    “不错,冯家小儿害得吾家破人亡,与他不共戴天,有他一日,吾就是死也不甘心!”崔涛神情激昂的大声说道。

    崔家偌大一个家族,分离崩析,不但大唐引起巨大的议论,就连周边小国关注大唐之人皆一清二楚。

    “崔公子可有何指教老夫?”渊太祚虽然知道崔涛不至于出卖高句丽,因为大唐已经没有他们立足之地,但表面还是不为所动的问道。

    “事情败露,李世民绝对不会放过高句丽,而且冯家小儿本身就非善良之人,一直窥视辽东,最重要的是大唐与高句丽有血海深仇,断无和解的可能,大对卢以为对否?”崔涛分析道。

    “崔公子说得很对,这是明眼人皆知道的问题。”渊太祚面色不变,直接承认,因为这几乎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两国相邻,又有不可调和之矛盾,且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那么大对卢认为可是大唐对手,是否能抵挡住大唐进攻?”崔涛继续问道。

    “前隋同样兵多将广,吾大高句丽同样多次击败他们,现在还修建有长城,就算大唐大举进攻,老夫同样有把握守住。”渊太祚给自己找足借口说道。

    但是他的语气在崔涛看来,更多的是像给自己打气,安慰自己,增加信心。

    “呵呵!今时不同往日,与前隋战争,贵国还未恢复元气吧,而且贵国荣留王高建武可是多次想与大唐交好,在说大唐这几年富裕得超出您的想像,李世民也非杨广,不会让您们多次投降拖延时间。”崔涛呵呵一笑道,还有句话憋在心里没说,都知道高建武现在与渊家几乎成了死敌,各占一半国土,如果不是外有大唐,新罗在侧,恐怕早已开战。

    “就算如此!辽东酷寒,只需要坚守,拖到冬季,唐军自然撤退。”渊太祚老脸抽动一下,尤自嘴硬的说道。

    “大对卢何必自欺欺人,突厥同样是酷寒之地,结果如何,而且那还是三年多以前,大唐现在的毛衣,棉衣想来大对卢也是见识过了,御寒效果如何就不用多说,恐怕在辽东比您们生活更加惬意。”崔涛一点不留情面,继续反驳道。

    “那又如何,突厥并无城池,且又是被偷袭,吾有坚城,还有数十万大军,单凭防守有何困难,就算大唐冬季也能进攻,路途遥远,他们怎么补给?”渊太祚自信的分析道。

    至从前隋三征失败,这让许多高句丽人多了无数勇气,认为中原也不过如此,说来也是,没有亲眼见识过具体大唐,当然不会有多大的敬畏之心,要不然也不会有坐井观天一说。

    按照以己度人的想法,大唐应该是和他们差不多的生活,就算好一点,也不会太多,最多百姓一顿饭吃干一点,多一个窝窝头,衣服厚一点,用的好一点,住得宽一点,是的只是一点点,这就是没有直观对比,就没有伤害,贫穷是真的能限制想像。

    “哈哈哈哈!大对卢恐怕还不知道大唐如今有多富有吧,远的不说,就山那边的辽西,现在每年不但有许多粮食出产,水果蔬菜漫山遍野,海中鱼肉无穷无尽,可以说辽西一个乞丐都比这里百姓生活好。

    那怕是刚加入大唐两三年的契丹人,突厥人,同样衣食无忧,所以他们补给一点都不困难。

    大海那边,倭岛也被占领两年了,以大唐的能力,不但要防止他们跨海而来,而且也可以从倭岛运送粮食到辽东,这可是非常方便。”崔涛对于渊太祚的说话,又急又气,感到真是鸡同鸭讲,不由哈哈大笑,语气不善的大声说道

    “哼!就算如此!那又如何,难道让老夫发兵攻打!那才是真的找死。”渊太祚被年纪轻轻的崔涛如此说道,顿时非常不满,用力一拍案几冷哼一声喝道。

    “父亲息怒!”正在这时,渊盖苏文推门而入劝解道。

    “崔兄所言极是,父亲何不听听具体计划在说其他。”渊盖苏文继续道。

    “吾儿回来了,可探知情况如何?”渊太祚对于自己这个最能干的儿子非常喜欢,见是他回来,面色缓和下来问道。

    “回禀父亲,崔兄所言皆是实情,而且情况更加严重,孩儿潜入辽西半年,发现辽西不但有吃不完的食物,厚厚御寒的棉衣,每一个百姓皆有几件,满山都是水果,而且他们还能在冬天种植蔬菜。

    所住的房屋,全部建有火炕,冬天不会冻死一人,而且在营州附近还有铁矿山,不断的在制作武器盔甲。”渊盖苏文脸色难看的介绍道,想来在辽西偷偷摸摸半年,应该见识不少,被震惊到了,现在每每想起还心有余悸。

    (本章完)


………………………………

第317章 算计

    别人的话渊太祚自然不会太相信,现在见到自己一向自视甚高的儿子如此态度,不由心里也起了疑惑。

    “老夫看你是上次去长安,失败了心里有阴影吧!”渊太祚毕竟年龄大了,并不想多生事端,只想安稳守住这一亩三分地,毕竟能够占领现在这么宽地盘,已经是多年努力的结果,已经很知足了。

    “孩儿所言,句句属实,父亲何不听听崔兄具体计划。”提起长安,渊盖苏文就感觉身体隐隐发疼,眼里闪过一道恨意劝说道。

    “说说吧,具体计划如何,如果只是把高句丽当敢死队,老夫就奉劝你免开尊口,要不然老夫可不敢保证你完整的走出去。”渊太祚冷冷的盯着崔涛问道。

    “那是当然,大唐如日中天,单独一国没人是对手,高句丽也没有能力打下大唐,需要做的就是联络其他国家,一起攻打,而高句丽主要目标是辽西,能够占领越宽越好。最差也要抢劫一空,破坏干净,拖慢大唐发展。”崔涛见到目的快要达成,终于开始笑着分析道。

    “联络那些国家,如何才能说动他们?”渊太祚并未受他影响,继续问道。

    “联络百济,奚人,黑水靺鞨族,他们都是受害者,肯定愿意起兵,在想法说服室韦,新罗,古力干国,驱度寐国,一起进攻大唐辽西。

    联络吐蕃,吐谷浑进攻蜀中,陇右道,联络西突厥,进攻大唐北方,他们都是早已惧怕大唐进攻,惶惶不可终日,这次一起进攻,必然愿意。”崔涛把计划合盘托出道。

    “算计不错,如何保证他们会一起进攻?”渊盖苏文跪坐在角落,腿上放着一把刀,冷冷的摸着刀柄问道。

    “我们崔家会先在西域,诱惑高昌等国引起大乱,这几年西域是大唐的钱袋子,自然不会让它混乱不堪,必然会出兵,这就把大唐注意力引开了。

    这时候大家就同时发兵,自然没有问题。”崔涛解释道,现在崔家离开中原,其心不死,对大唐怨恨颇深。

    “我们如何才能相信吐蕃等国愿意全力以赴!”渊太祚点点头,又摇摇头问道。

    “吐谷浑,西突厥情况与贵国一样,自然不会懈怠,也必然会抓住时机,吐蕃刚刚一统不久,正是需要转移国内注意力的时候,而且吐蕃酷寒对于富饶的中原向往日久,加上这几年大唐同样方式,用物资换取了吐蕃的粮食,让不少人都衣食无着落,百姓困苦,正是需要导火线的时候。”崔涛分析道。

    “崔兄说得不错,大唐卑鄙,换走大量食物,让他国混乱,其心昭然若揭,现在群狼攻虎,没有人不想咬一口的。”渊盖苏文击掌赞叹道。

    “嗯!辽东部落,百济,新罗老夫都能说服他们,但是,古力干国,驱度寐国老夫并不熟悉。”渊太祚想不到自己有生之年,还有机会大举进攻大唐,不由心跳加速,舔舔嘴唇说道。

    “不过是诱之以利,让他们进攻朔方草原,吸引大唐目光罢了,无关大局。”崔涛说道。

    “那么谁去联络,又定在何时动手?”渊太祚作为一个老狐狸自然想占最大便宜。

    “由在下亲自前去突厥说服,吐蕃等国就靠大对卢您们了,大家密切关注大唐,只要西域家族一动手,辽东就立即进攻,给他们信心,因为只有高句丽与吐蕃,进可攻,退可守。

    时间最少需要三个月联络,还要准备,差不多就是五个月时间,刚好在十月初,快速进攻,在入冬之前打大唐一个措手不及,在更具情况固守,或者撤退,如此两年大唐自然会被拖垮。”崔涛显然计划良久,可以说是非常周详。

    “吐蕃,吐谷浑也算认识,就由孩儿亲自去一趟,应该能说服他们。”渊盖苏文对于在长安失败,丢尽脸面一事,一直耿耿于怀,这下被说动心,立刻非常积极的说道。

    “好!就如此决定,西域一乱,大唐一有异动,辽东立即发兵。”渊太祚见所有的都考虑到了,也就同意下来。

    辽东数城,被换走许多食物,虽然贵族生活更加美好,但是百姓在生死边缘徘徊,他们还是知道的,每年冬天都会是许多人。

    被盘剥数年,生存已经非常艰难,在不用战争来带动一下,不但今年冬天会死更多的人,而且很有可能发生民变。

    至于西突厥,生怕大唐收拾他们,一直退缩了一百多里,在更加寒冷的地方,同样生活艰难。

    吐谷浑至从被狠狠收拾一番,对于经常出现的商队,护卫都视而不见,不过同样也非常垂涎货物,以及富裕的中原大地。

    吐蕃更加不用说了,与高句丽情况相似,而且他们生活环境更加残酷,因为开有互市,早就对山下富饶之地向往久已。

    …………

    “姑娘们!快点再彩排一次,一定不要乱,想想看,有一万多人会看着你们表演,激动吗?”冯戴文站在二楼大声的对着正彩排的人群吼道。

    “激动!”一大群莺莺燕燕看着卖力指挥的冯戴文,叽叽喳喳的笑着大声回答。

    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装修,商业街正式开始运行,相对早已改建完成的东西两市,商业街显得更加的休闲,也更加漂亮,街边不但有许多石凳子提供给百姓休息,公共厕所也有,还有许多让儿童游玩的设施。

    贞观五年,四月二十二,大吉!袁天罡亲自挑选的好事成双日。

    这也是为何喜事都要双日(农历),这叫好事成双;白事都在单日(农历),避免祸不单行。

    “姐夫!姐夫!”李承乾带着几个弟弟妹妹出现在冯戴文身后,几人纷纷高兴的招呼着。

    几人算来都是从小就相识了,刚认识的时候基本都才几岁,又是李世民最忙碌的时候,可以说对于一直照顾他们的冯戴文,有一种亦兄亦父的感情。

    其中就是以李承乾,李恪,李泰,长乐,豫章感受最为深刻,在李世民登基前后都几乎没有时间看管他们,长孙也要梳理后宫,还有更小的孩子照顾,对于她们自然就少了关心。

    (本章完)


………………………………

第318章 商业街开放

    而恰恰是冯戴文这个大他们几岁的人出现在面前,带着他们玩耍,锻炼,吃美食,讲故事,算是很快乐的日子。

    在大一点又帮她们赚钱,给不少让人羡慕额东西,所以对于这个姐夫,几人都非常亲热。

    “怎么来这么早!”冯戴文转身见到是他们,又都是便装出行,就没有行礼,笑着问道。

    “嘻嘻!父皇好久没有让我们出宫玩耍,今天特许,我们就先出来了。”身体健康,面色红润,带着一点婴儿肥的长乐笑嘻嘻的解释道。

    见到原本瘦弱的小丫头变得健康,开朗,冯戴文也打心里高兴,伸手摸摸她脑袋说道:“今日人多,你们别乱跑!想看什么就告诉姐夫。”

    “嗯知道了,快带我们去玩吧姐夫。”长乐犹如猫咪一般,高兴的眯着眼睛说道。

    “这两位是?”冯戴文这才注意到,长乐身后还有两个怯生生立着的小姑娘,看穿着应该也是公主,连忙问道。

    “啊!姐夫我给你介绍,这是二姐襄城,三姐南平啊,是不是忘了,她们甚少出宫,这次正好一起。”豫章见冯戴文一直同长乐说话插不上嘴,这下见冯戴文问起,连忙拉着两人介绍道。

    “见过二位公主!许久未见两位公主,还未认出,还请恕罪。”毕竟许久未见,又不太熟悉,冯戴文行了一礼。

    “姐夫客气,是我们姐妹久居宫中,甚少出门,岂能怪罪。”襄城见冯戴文客客气气,顿时松一口气说道。

    “今日难得出来,稍后带大家好好游玩一番!”冯戴文笑着对众人说道。

    “姐夫下次出行可要带上我和三哥!长安城实在无聊,与皇爷爷到处跑也很无趣。”李泰见姐姐们说完话,马上就在一边说道,显然跟着李渊全国跑,时间长了就无聊,毕竟代沟太大,玩不到一起,开始还兴奋,后来就平淡了。

    看着才12的李泰,13的李恪已经长得像成人一样,只是脸上全是青涩,几人算来也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见面,冯戴文高兴的笑着答应道:“好!只要父皇允许,过段时间就带你们前往辽西。”

    “一言为定!”李泰立即高兴的说道,李恪同样面露喜色。

    “怎么?你们就这么肯定父皇会让你们去。”冯戴文原本以为李世民肯定不会放行的,毕竟这个时候他们学业较为繁重。

    “姐夫有所不知,现在父皇下旨,皇家子弟不一定非要去弘文馆治学,只要达到老师要求,可以随意选择方式。

    三弟,四弟都是一学就会,一点就通,老师所教早已经会了,而且辽西同样有大儒教导,自然可以前往。”李承乾在一边含笑解释道。

    “太子今日在忙碌何事?”冯戴文拍拍额头,这才知道原来如此,但是回长安之后,也就在广安产子时候才见过他们,但是没有多少交谈,也很好奇的问道。

    “太子大哥早朝听政,上午大儒教学,治经,下午跟随阎立本监督修建长安。”李泰怜悯的看了李承乾一眼,为他作息时间感到悲剧,因为他的时间安排得非常拥挤,几乎没有多少休息时间。

    几人天天见面,自然非常清楚,也庆幸自己不是太子,不用受一样的待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