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腊过去还有更加广阔的戒日王朝,连接骠国,天竺,波斯,大食等同样不比大唐弱小。”李世民分析劝解道。
“会不会是冯家影藏太深,犹如汉末司马家?”如果说世界上谁最疼儿子,那就只有母亲,长孙为了李承乾可谓是思虑良多。
“天下大乱久已,百姓思定,现在无论是谁,想要破坏这份安定,都将失败,而且现在天下不比以前了,大唐报纸通传天下,百姓不在容易被挑动。
最为重要的是政治部,政治部加入军队,所有士兵都是忠于朕,忠于大唐的,现在正进行的说书,这也是卫国要把朕变成百姓的信仰。”李世民一边述说,一边回忆起冯戴文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自觉的露出开心的微笑。
“辽西军队训练出来的是狂信徒,能够把刚加入大唐的士兵变成朕的死士,武院出来的中低级将领也是天子门生。
所以观音婢你大可放心,天下在李,无人能改,除非后世子孙做出天怒人怨之事,否则大唐江山永固!”李世民走过去轻轻搂着长孙,很肯定的解释道。
“大唐现在地域宽广,加入的异族众多,要是偏远地区治理不当,官逼民反,岂不是大唐难有宁日。”长孙相信了李世民的话,但是嘴上却不认输,重新提出其它问题。
(本章完)
………………………………
第286章 议政
李世民最为了解自己老婆,知道长孙已经想通,伸过头在她脸上用力一吻,笑着说道:“地方主官,郡守四年一调动,县令六年一调动,这是大唐现在的铁律,还有御史每年不断行走暗访,像以前那样贪污腐败之人,只能说少之又少,就算有点瑕疵,也无伤大雅,水至清则无鱼。”
“嘻嘻,二哥超越秦皇汉武,当作千古一帝,大唐江山自然万年永固,妾身久居后宫,没想到这两年天下变化如此巨大。”李世民弄得天下越好,长孙越是深感荣焉,不由感同身受的拍起马屁。
“是啊,这几年大唐变化甚大,朕许多时候都不得不花费更多精力,去面对新鲜事务。
好在一切都是在变好,现在长安城比以往越加繁华,观音婢你有时间不防多微服出去逛一下。”李世民嘴角上扬,想到自己不过才登基三年多,大唐就变成今日模样,心情就莫名变得舒畅。
“嘻嘻!二哥你真好!妾身说来还是上元节去逛过街呢,不过妾身也没甚买的,宫中用度已经是最好的了。”长孙娇笑着靠在李世民怀里,很体贴的说道。
“呵呵呵!朕都差点忘了,观音婢可是历代最富有的皇后。”李世民搂着长孙,随手拿过一小块香蕉喂过去。
“妾身的,不就是二哥您的,说来这两年并未存下多少钱银,棉衣,羊毛衣服都先供士卒了,百姓那里也卖得便宜,未有丝绸,麻布卖到西域,收入不错,香水也是孩子们懂事,孝敬的。”长孙拿过一把扇子,为两人慢慢的扇着。
就在两人你侬我侬,快要擦出火花的时候,有太监来报,左右仆射,御史大夫,前来面圣。
李世民一听,有魏征在,也不想让人说,立即更衣前去御书房。
御书房随着箫瑀等人进入,内侍连忙给冰鉴加上冰块,一名宫女轻轻对着冰鉴扇风,徐徐凉风就对着几人迎面而去,让原本急躁的心也平静下来。
李世民进入御书房,等几人施礼之后,又叫人送来冰镇水果,这才开口问道:“天气炎热,诸位爱卿可要注意身子。”
“多谢圣上关心!”
“匆忙进宫,可有要事?”李世民当然知道,如果无事,不可能几人一起进宫,于是开口问道。
“回禀圣上,春闱已经考评完毕,此乃臣等议定名次,以及试卷,请圣上定夺。”几人对视一眼,还是魏征拿出一叠资料说道。
“哦,可有特别出众之人?”李世民顿时来了精神,高兴的接过去问道。
“有数人文采不错,能力未知,卷首之人李尧臣,藤州镡津人士(现藤县藤城镇),父李馨,文林朗,算是文采最好的。
按照圣上要求,算学,医术,土木,水利,每科皆有人应考。”魏征回答道。
李世民拿起考卷看了一下卷首几张,略微不满的说道:“朕观之,差强人意啊。”
“圣上前两年多次让举荐人才,武院又招收两次,近岁之人差不多都已经出士,这次春闱不过是查漏拾遗。”箫瑀拱手解释道。
“嗯,爱卿言之有理,除掉这次春闱应该都是识字之人,就全部留下吧,进士,明经两科前百人都留下,各部门分一下,以观后效。
其余杂科就送去相关衙门任职,剩下近千人,各部衙门缺人就选,其他人诸位爱卿看如何安排?”李世民想了一会就把这一干人等命运做了安排。
“臣以为,剩下一干人等,看其自愿,愿意归家就归家,不愿回去可以让他们前往各地任职小吏。”杜如晦建议道。
“爱卿此言大善!这些人做一二小吏还是没有问题的,不如在留一批教导蒙学。
朕欲于长安,洛阳兴建大量免费蒙学,让所有适龄儿童有书可读,也给这些学子多一个选择。”李世民赞同道。
“礼记有云: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圣上乃是开辟前所未有之盛世,此事是盛世到来之前奏,臣等能附于圣上尾翼,深感荣幸!”魏征出身贫寒,自然明白寒门求学的难度,更不用说普通百姓,对于李世民的意见大力赞同,难得可贵的拍着马屁。
“呵呵!爱卿言过了,太平盛世不过才刚刚开始,还需诸君共同努力,至于免费蒙学朕也不过是见朔方,辽西两地效果颇好,才顺水推舟。”李世民虽然开心魏征的马屁,但还做不到掩耳盗铃,略微尴尬的说道。
“作为人主自然是纳百家所长,能够取长补短,虚心纳谏,明白取舍,此乃明君是也。”箫瑀出言宽慰道,其意就是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是明君,你用臣子的办法是天经地义之事。
“诸位爱卿应该还有其他事情吧?”李世民坦然接受了箫瑀的说话,含笑问道。
“天不作美,河北今年又有三洲干旱,已成定局,如何赈灾还请圣上定夺。”杜如晦拱手说道。
“目前可有人员死亡,百姓生活还能坚持多久?”李世民闻言,顿时没了笑脸,眉头紧皱着问道。
“目前未有人员死亡报告,百姓生活应该坚持不了多久,这还是托了这两年生活富足,要是以往,恐怕已经有人逃荒了。
这是三洲郡守请求开仓赈灾的文书!”杜如晦一面回答,一面递上三本奏折。
“准了!着中书省尽快拿出方案,如何让百姓度过难关,今年三洲赋税全免,干旱之后在发放种粮。”李世民快速浏览一遍,立即下旨道。
“中书省已经商议,由周边郡县修建道路,水利,实行以工代赈,请圣上御批!”现在中书省已经开始实行,任何事情先做出应对方案,在交给李世民做出选择决定,当下从容递过一张公文,只等李世民做出决定,加盖玉玺。
这也是李世民在春闱期间,还有空陪长孙戏水的原因,接过去仔细看看,立即让掌印太监拿过玉玺,亲自加盖。
玉玺平时有掌印太监保管在御书房,不得让玉玺离开半步,但是加盖只能是李世民亲自动手,其他人是没有资格的。
(本章完)
………………………………
第287章 骠国行(一)
冯戴文对于长安发生的事情自然一无所知,他与刘德威配合着开始整治南诏。
蒙舍诏,出动青壮两万,由秦怀玉带领,李德奖,尉迟宝庆做副手,用大唐兵器把他们武装起来,经过短时间训练,开始征讨南诏不臣之部落,这也是冯戴文故意为之,权当让他们练手。
这次出兵都是事先侦察,随后包围,力争不放走一人,同时用狮子搏兔的方式,尽全力围剿,避免出现世家所犯的错误,让部落之人大量逃进山里。
好在南诏各部没有选择加入大唐的人不多,大部分都是山寨里面的,很保守的部落。
随着围剿,抓捕的进行,也就开始了道路修建,通往蜀中的道路加宽,平整,培实,加上粹石,卵石铺成。
要不然一场暴雨就变得泥泞,中断交通,那样就失去了意义,这一切都是由秦怀玉带领的两万人负责。
世家有近十万青壮在南诏,这次迫于压力,交出了五万人口,这五万人都在刘德威安排下,与南诏各部进行了融合,有家室的让其家人跟随商队前来,安家落户,官府负责一切开支。
没有妻小的人分配有俘虏的妇女,让他们组成了家庭,在他们的带领下,南诏不用几年就会被完全同化,而且会带动部落之人进行良好的耕作方式。
韦家,柳家没有想到,冯戴文会提出任选官员这一招,许多旁系子弟阳奉阴违,直接带着人员出仕南诏,让他们的计划好才一开始就胎死腹中。
施浪诏出动一万人,加上其他部落一万青壮,开始向着佤邦城修建道路。
冯戴火,程处弼各带五百人为先锋,不是为了打仗,只是开路,遇水架桥,逢山开路,要是发现有异族之人,通知跟谁其后的中军进行围剿。
中军是程务挺,李天带的三千人马,后军最为庞大,由冯戴文亲自带领,一万士兵变成了后勤,用征调的八千滇马押运物资粮草。
遇到难行的道路,就会让施浪诏人前往修建,尤其是山路,必须开辟出能够行军的道路。
而南诏,最少不了的就是山,虽然一路都是沿着河岸前进,但同样避免不了翻山越岭,所以行军异常缓慢,每日行军不会多于二十里。
随着大军前进,不断的留下人手修整道路,犹如前进的牛,一路留下一堆一堆的牛粪,这些人会在修整好道路以后,沿着道路赶上前面的部队,日后运送补给的后勤才能运来大量粮食。
行军途中所有的野兽都倒了大霉,被一扫而光,无论是猛兽,还是野兔,通通被杀,这是冯戴文专门派出了数支队伍干的,为了节约粮食。
而且这只队伍里面可有不少种族人,就连毒蛇都抓来吃过干净,每日安营扎寨之后,附近小溪也会被截流,鱼虾,螃蟹,黄鳝泥鳅通通都不放过。
野果,野菜,同样是菜谱中的一员,好在军营中有精面,做成包子,里面包上野菜,野味也是难得的美味,最重要的是不缺盐,不缺香料。
包子就成了大军日常主食,这是因为包子里面能装东西,无论是肉食,还是野菜。
鱼肉罐头下野菜大米饭,一顿最少吃三碗,豆芽就成了难得可贵的家菜,豆粉加羊奶粉熬制的汤,在放上霜糖,那味道鲜美得无以言表,都是泥腿子出身,那里有机会天天喝豆浆,还是加了羊奶和霜糖的,虽然清淡了一点,但是营养成分高,很好的补充了体力。
道路实在难行,补给运送就非常麻烦,由不得冯戴文不节约一些,想尽办法增加食物。
每三百里路建立一个寨子,留下五百士兵加上一千青壮,一来是保证运输联络,二来实行军屯,也是为了征讨附近的部落,山寨。
南诏山地多是荒山,树木稀少,进入骠国之后密林就开始多了起来,更多是一样无涯的原始森林,根本无法通行,必须找到当地土族带路。
好的一方面也是木材多,道路两旁挖出凹槽,放入巨木,中间填放泥土,粹石;这样的道路保持十来年是没有问题的。
随着时间推移,冯戴文的远征军还是在三个月后靠近了佤邦城,这一段路已经能够找到村庄之间的道路了。
在见到一条人为小路的时候,冯戴文才送了一口气,一路行军之艰辛非语言能表达,死于意外的就有两百多士兵,六百南诏人,好在随行军医不少,生病,受伤的近千人都得到救治。
行军三个月,攻破大小山寨部落六十有余,抓获了七千多俘虏,不过只有三千多的青壮,被安置在沿途建立的四个聚集点。
离开长安已经五个月了,才算靠近目的地,每一个人几乎都瘦了一圈,黑了不少,好在后勤无忧,秦怀玉在花费两个月时间,扫荡了部落之后,就开始做运输队长,运送粮草追赶冯戴文,剩下的一点偏远部落就交给舍龙去负责了。
粮草无忧,军心就稳定,这也是虽然艰苦,南诏各部青壮任然安稳跟随的原因。
“他奶奶的,终于看到人烟了!”冯戴文在望远镜中看到几股寥寥升起的炊烟,狠狠的吐了一口唾沫骂道。
李崇义原本还算俏公子,现在也晒成了黑娃,估计回蜀中他阿耶都不认识了,好在精干不少。
“哈哈!终于找到像人居住的样子了。”李崇义看着望远镜中出现的村庄一角,高兴的大笑着,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这也让冯戴文看清楚,想明白了,牙齿有多白,就要看脸有多黑。
“在不找到人烟,我都快变成野人了!”可伶的杜荷,原本就是娇生惯养的官二代,这一趟下来可比辽西之行辛苦无数,都差点让他怀疑人生,如果不是在军中,军法甚严,不敢当逃兵,恐怕早就回长安去了。
“传令前军探查,中军收回,安营扎寨,修整三日!”冯戴文拿着简陋地图,比划一阵,想了想下令道。
“吼!吼!”整个大军都传来高兴的吼声,毕竟一路前行,除了雨天,都没有好好修整过。
前几天资料不完善,扣群加不进,现在可以了,946807752
(本章完)
………………………………
第288章 骠国行(二)
修整的时候,冯戴文让人整了一桌野味,犒劳一下自己,也邀请了这群吃够苦头的小老弟。
“冯大哥,我们如此大动干戈,就是为了玉石,到底值不值得呢,花钱一样可以买到啊!”吃得撑着的李德奖,摸着肚子懒散的斜躺着问道。
其他回来的人都关注的盯着冯戴文,显然这也是他们关注的问题。
比冯戴文略小月份的李崇义,也不解的问道:“是啊冯大哥,昆仑白玉也价值不菲,何不征讨西域,骠国这鬼地方。不但道路难行,人也没有多少,就算抓俘虏都没有几个。”
“你们都是如此想的吧?其实这并不是为了玉石,打通这一条路,不但能从陆地上通往天竺,大食等地,而且骠国地方不小,可以慢慢开发,这里气候温和,适宜耕种,道路开通之后把骠国人集中起来,又是大唐一个粮食基地。
而且这边矿藏也不少啊,尤其是宝石,金矿,在把工坊开过来,就近销往天竺,想想看,那是多大利润。”冯戴文指着大帐地图解释道,犹如魔鬼的诱惑,让这群官二代两眼放绿光的死死盯着地图,就差口水没有流出来了。
“宝石矿?”
“金矿!”惊叹的声音不断响起。
“难道一座山都是宝石,黄金!”李德奖问道,两眼期待的看着冯戴文,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
“都是第一次来,我怎么知道?到时候抓土族问问吧。”冯戴文翻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
“嘿嘿,休息好了,明天就出发吧!”李天迫不及待的说道。
“哼哼!在等两天,弟兄们可没有你身体好,让斥候辛苦一下,周边地形摸清楚,这里以后就是长期驻扎了,不需要本地土族平民,全部抓起来做苦力。”冯戴文懒羊羊的哼哼唧唧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