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官也不废话,直奔主题,想要参与进来都可以,但是必须要保证质量,如果是谁出现了问题,一切后果自行承担,到时候别怪本官言之不预。”
“吾等明白!驸马放心!”这次回答声音非常的整齐,洪亮,听到冯戴文答应允许所有人参与进来,全都两眼放光的看着。
“这次是前所未有的大型修建,需要的物资,人力都非常多,诸位不用担心分不到汤喝,圣上仁德,特意强调,无论是长安,还是其他地方,不得扰民,不得克扣民工,不得以次充好。”冯戴文率先定下基调,也是给所有人先敲警钟,以免做出豆腐渣工程。
(本章完)全本书…免费全本阅读网
………………………………
第251章 兄友弟恭
大厅众人全都安静的听着冯戴文讲,还有许多人带着纸笔做记录,生怕有所遗漏。
“细分之下,有两种方式让大家参与,第一种,材料供应,砖瓦,木料,这些都是需要大量消耗的,只要质量没有问题,在多都要;石料也要,无论是青石,还是汉白玉石,只要运到,一律收下,只不过价格是早已订好,能不能赚钱全凭自己考虑。
第二种,劳务承包,无论你有多少人,都可以组织起来,按照要求修建房屋,比如这一条街按照官府要求修建,只要你有足够人手,就让给你们,当然也不会让大家白白出力,在工钱之外会有一笔不菲酬劳。”冯戴文解释道。
“当然还有其他参与方式,本次改造长安,东西两市会重修,扩大,诸位许多人家都开有商店,大家可以先看一下,这是效果图,可以按照你们的要求进行修建。”冯戴文让人抬出阎立本制作的模型摆放在大厅中间,让所有人都围绕参观,其中有两个模型是酒楼和客店,完全做的和真的一样,有一丈高。
每一个人都饶有兴致的围着参观,讨论,冯戴文也不去管,任由他们围观,自己安静的坐着喝茶。
一柱香之后,冯戴文拍拍手,让所有人坐回去,自己拿着一根棍子走到模型旁边介绍道:“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房屋都是采用砖石,水泥,还有上好木材所制作,又用了大量的琉璃做窗子,柜台,饭桌。
所有的家具都会采用梨木,楠木制作,酒楼上面,四周全部采用琉璃,坐在里面不但能够吃饭,喝酒,还可以观赏四周。
尤其是这个客店,最顶层屋顶,全部铺设透明琉璃,睡在床上就能看到漫天星光,如果不想看,也可以遮挡起来,可谓最好享受。
最为主要的就是在东西两市各修建两座五层酒楼,不但采用上好石材,砖石,而且在中间会加上许多刚条,保证坚固耐用。”
随着冯戴文的讲解,几个家里开酒楼的人已经两眼大睁,鼻孔出着粗气,死死的看着模型,刚才参观只是觉得漂亮,没有想到居然还用了如此多的好东西在内。
等众人消化一会,冯戴文继续说道:“客店,酒楼,还是其他商店,都可以按照你们的要求修建,如果有兴趣的,过几天会有一个长安建筑公司开设在东西两市门口,可以前去报名交钱,说出你的要求,需要多大的酒楼,那怕是你要半个坊市都可以答应你们,如果你有钱,半个长安城都可以卖,完全没有问题。”
“咳咳!咳咳咳!”显然许多人被口水呛到了,因为被冯戴文一席话吓坏了,没有想到如此大胆,居然敢说出卖半个长安城。
“大家放心,童叟无欺,只要你出得起钱,具体的两日后可以前往讯问。”冯戴文傲然说道,他当然不怕别人买得多,你买得多,我就修得更多,就算把长安全部卖了,大不了在城外扩建就是,卖一座城池,赚的钱起码能修两座。
冯戴文没有理会下面各种眼神,继续说道:“龙首原为圣上,太上皇修建宫殿,山脚,山腰会修建山庄,如果想与圣上比邻而居,隔壁就是国公,当朝仆射,机会岂容错过,说不定沾染一点贵气,家里出几个贵人也未可知。”
对于李世民饕餮一般只进不出,冯戴文毫不犹豫的拿来做宣传,龙首原那么大,在山下修建一点别墅,也影响不到,住的人多一点反而热闹。
冯戴文早就计划好了,修建一批别墅作为朝廷给高官的福利,反正是李世民出钱,到时候修建宫殿扣一点边角就够了,想来李世民也乐的做人情。
在修两个大型别墅小区,用来卖高价,还能带动一个集市出来,最后修建一条直通皇宫的道路,方便上朝,出行。
对于冯戴文的大胆行为,众人已经不见怪了,不过想想能和皇帝,朝廷重臣生活在一起,也是一件很带劲的事情,说不定还能串串门,……
想到其中的好处,有几个年龄大的已经承受不住,捂着胸口不停的顺气。
…………
近日朝廷动作不断,几乎让长安城的人目不暇接。
贞观三年九月末,朝廷发布公告,招募工匠,招募劳役改建长安城,而且都工价不菲。
十月初二,朝廷又公布提高官吏俸禄,实行高薪养廉。
十月初三,在长安城贴出几副巨大的图,有龙首原效果图,有新东西两市效果图,让百姓惊叹不已。
随后百姓又发现各大世家,勋贵也在招募人手,说是要承包修建新坊市。
十月中旬,朝廷公布大唐秋收情况,除了关内道干旱减产,其他各州道全部丰收,官仓收到粮税500万石,又出钱收购百姓多余各种粮食1000万石,朝廷宣称大唐有能力度过任何天灾。
长安报,大唐报连续发行,刊登各地粮食收成,又有辽西官员讲解各品种的优劣,提倡百姓选用优良品种。
让百姓知道了原来同一种食物,不同地方品种产量不一样的,同时也知道了原来大唐还有如此多食物是可以种植的,而且产量不低,易于打理,于是纷纷期待朝廷分发良种。
十月十六,又是一道消息出现在报纸,原来吴王李恪,魏王李泰,为国分忧,自愿上书,请求封地倭岛,愿意为大唐镇守边关。
报纸上不到连篇累帙写了两位王爷,孝顺,为皇上分忧,爱国,自愿镇守边关,实在是难能可贵,是天下人之楷模。
不提其他王爷如何去想,至少李世民很满意,大部分官员也很满意,这不但意味着太子之位稳固,也基本上说大唐不会出现兄弟相残的事情。
百姓是盲从的,尤其对于朝廷发放的报纸很信任,于是向王爷学习的风潮出现,许多年轻人自愿提出移民前往边关。
也有不少文人士子写出诗词赞扬圣上,两位王爷,简直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更有人跑到皇宫外请愿,前去倭岛帮助王爷治理封地。
(本章完)全本书…免费全本阅读网
………………………………
第252章 越活越年轻的李渊
在知道辽西发现大型铁矿和煤矿时候,李世民也非常高兴,直接就同意了冯戴文的建议,并调派了三万倭奴青壮前去挖矿。
“哈哈哈哈!冯卫国,朕来了还不出来迎接。”冯戴文正在和宝贝女儿玩耍,就听见李渊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刚刚一岁的小玲珑,骑在她阿耶的脖子上,双手抱着冯戴文的头使劲摇着,高兴的咯咯直笑。
对于李渊现在就像一个顽童的性格谁也没有办法,刚刚把女儿从脖子上放下来,就看到李渊,李世民父子,从外面走进来。
“哎哟,朕的乖乖宝贝呢!”没有去管冯戴文他们行礼,李渊看见小玲珑高兴的喊着,明显又胖了一圈,笑起来都快看不见眼睛了。
从冯戴文手中抱过小玲珑,就在他粉嘟嘟的小脸上亲了一口,都说隔代亲,李渊对于小玲珑非常喜欢,经常前来探望,每次广安带孩子进宫也要求必须带到他那里去,各种补品,服饰,金银首饰,珠花玉器赏赐不少。
小玲珑也喜欢粘着李渊,因为李渊不但每次逗她玩很久,还会给她许多吃的,被李渊脸上胡子刺激到,小玲珑笑得更加开心,还伸出双小手去攥。
“哎哟,轻点,轻点。”李渊做着鬼脸逗弄孩子,伸长着脖子,以免小玲珑把胡须拉紧了,疼!
“咯咯!”小玲珑看见他作鬼脸,笑得更加开心,还前仰后合的拍着手。
“卫国啊!朕看了你们做的那个效果图,非常不错,朕喜欢!不过朕要求修一座最好,最漂亮的,还要透明琉璃做房顶。”李渊把小玲珑递给李世民说道。
“就这点小事皇爷爷让人前来说一声就是,何必亲自前来。”冯戴文不解的问道。
“当然不是,朕主要是来看小玲珑的。”李渊眼睛一瞪说道。
随后又摸摸胡子接着说道:“当然,顺便来听一下你打算如何给朕修建宫殿,图纸,模型上看不明了。”
“当然是用最好的材料给皇爷爷修建,天南地北,各种奇石,园林设计,各地风格皆有;花草树木,布满各处,所用材料全是琉璃,楠木,汉白玉,可谓是一步一景。”冯戴文一愣之后,搜肠刮肚的形容一通。
“好!好!就是要这样,洗澡池也必须要有,还有那个神女飞仙图,多贴一些。”李渊在侍女搬来的凳子坐下,一拍大腿说道。
“当然有,还采用最新设计的地暖,让热水不停的在地面循环,冬天只要走进房间就温暖如春。”冯戴文这到是实话,新设计的宫殿,在一楼地下铺设铜管,做成地暖。
“妙!实在是妙!只此一项,就不虚此行。”李渊喜笑颜开,击掌赞叹道。
李世民也在一边含笑点头,显然也很满意这个设计,心情不错的逗小玲珑,把小玲珑抱在面前,轻轻摇晃一下说道:“乖孙女,来叫外祖父。”
“祖!祖!”小玲珑非常给面子的呀呀学语,很清晰的吐出一个祖字。
李渊,冯戴文都听得很清楚,不由转头看去,因为这是小玲珑第一次叫人。
“哈哈哈!真是朕的乖孙啊!”李世民忍不住开怀大笑,李世民一向最喜欢小孩子,经常在办公的时候都带着娃娃,对于外孙女的喊声显然非常受用。
冯戴文羡慕嫉妒恨的看着这两爷孙,没有想到自己女儿第一个喊的居然不是自己,也不是广安。
“哼!真是混账小东西,亏得朕那么疼你,简直和你混账阿耶一样。”李渊吃味的伪怒道,顺便骂了冯戴文一句。
冯戴文无辜躺枪,简直欲哭无泪,自己宝贝女儿一点也不像贴身小棉袄。
李渊气呼呼的出去浪了!
李世民笑着摘下腰间一块玉佩给小玲珑带上,然后递给旁边的傲梅。
傲梅迫不及待的去后院炫耀孩子会喊人了。
冯戴文只得目送离开,其实是想抱抱女儿,让他叫几声阿耶。
“咳咳!朕观之汝改建长安城,让人大致算了一下,似乎还能为朝廷大赚一笔?”李世民假意咳嗽一声,把冯戴文目光吸引过来问道。
“确实如此,不过主要还是商人,勋贵出钱多。”冯戴文并没有想过自己从修建上赚钱,他都是材料供应,家具这些上面去赚。
“但是朕看了定下的价格,他们愿意花那么多钱来购买吗?毕竟世家勋贵钱也是有数的,掏出来太多也不现实吧。”李世民一直想不通其中一些关键。
“关于这一点儿臣早有思量,比如可以让他们用材料抵扣,工钱抵扣,分期付款等方式,虽然钱不是一次就到账上,但实实在在的好处确实朝廷得到,而世家勋贵,他们也不亏,漂亮实用的房子,商店这些实物都属于他们了,这是你情我愿的事情。
至于商家,他们不会看不到其中的好处,分期付款,咬咬牙就过去了。”冯戴文解释道。
“不错,如果是朕也会选择如此!”李世民思索一会说道,这就是他最厉害之处,想得多,而且换位思考。
“至于百姓,如此巨大工程,几乎所有人都能挣到工钱,自然就能购买,表面上看所有钱都是朝廷支出,但是一笔工钱付给百姓,百姓又会拿着去买东西,而商人又要交税,最后这一笔钱又回到朝廷。
同样多的钱,却变成了三倍,或者更多。”冯戴文从腰间解下一块玉佩比划着说道。
“朕明白,这就是流通,所谓无商不富就是这个缘故吧。”李世民想通其中关键,眉头舒展,高兴的说道。
“父皇英明,勋贵世家,喜欢把钱埋在地下,以为天下的钱是有数的,却不明白钱要流通才是钱,不然只是一堆废铜烂铁,同样一枚铜钱,经过一人就是一枚,经过百人之手就是一百枚钱,循环往昔自然源源不绝。
所以儿臣以为,国库充裕之时,就应该修建大型工程,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好处,而最终这一笔钱也会回到国库,并且得到一个大型工程,比如一条运河,一条路,一座城。”冯戴文没有学过金融,但是这些简单的知识还是明白,尽力给李世民解释清楚,以后真的成了饕餮。
(本章完)全本书…免费全本阅读网
………………………………
第253章 改建长安
“言之有理,前隋如果明白这个道理,给修建运河,宫殿的百姓开出工钱,相比又是一番景象!这也是你赞同,支持修建宫殿的原因吧。”李世民感叹道。
“确实如此,父皇内库之钱,堆积也无甚用处,拿出来修建宫殿,天下百姓会因此受益良多,这一笔钱大部分都会回归国库,只不过换了一个地方,而父皇相当于平白得到一座宫殿,并且百姓还没有怨言,只会称赞您!”冯戴文笑着解释道。
“这么说来把朕内库的银两弄没了,朕还应该高兴才是!”李世民似笑非笑的说道。
“正是如此,内库到国库,只是换一个地方罢了,不过左手换右手。”冯戴文笑着说道。
“好吧,就算你说得对,如果长安改造完成,朕的内库还是空空如野,没有进项到时候才和你算账,哼!”李世民冷哼着说道。
这!这简直就是不讲道理!
好吧,作为一个强势皇帝,本来就不会讲多少道理,何况是和自己女婿。
…………
刚刚在东西两市在搭建了一个巨大的棚子,里面陈列许多大大小小的建筑模型,外面还贴着由阎立本兄弟画的彩色效果图。
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百姓,商人,乃至于勋贵前来观看,冯戴文专门培训了十多个小吏给百姓讲解。
而李世民知道冯戴文事务繁忙,特意从各部门抽调了近百名低级官员,小吏随时听从安排。
工部衙门成了临时售楼部,每天都有大量的商人前来咨询价格,参加了宴会知道详情的人,直接就用马车拉着一箱箱铜钱进入工部,直接开口需要多大的商店,让人概算需要多少钱。
前来光顾的胡商也不少,同样财大气粗的带着金银,要求购买商店,冯戴文一视同仁,来者不拒,只是对于相同产业进行规划,不至于让相同产业分布不均,毕竟要大家都有钱赚才行。
如果单独一家会很赚钱,但是可能比较贵,如果有两三家就会形成良性竞争,但是如果有三家以上聚集到一起,那么就出出现有人生意惨淡。
当然,冯戴文可以完全不管这些,只需要把第一笔钱赚到就是,但这对于以后开发不利,容易失信于人,所以每一个前来选购的人都会告诉他们前面有几家同类型商店,位置在哪里,由他们自行决定是否继续购买。
短短几天,东西两市近两百家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