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权至高无上的社会,邀买人心可是大罪,开启民智这样的事,还是朝廷做更合适。
李世民苦涩地说:“先前河北四州闹了旱灾,国库现在空的可以照镜子,这钱恐怕还要从内库出。”
内库,其实就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库,冷锋敢肯定,哪怕国库充足,李世民也会在内库出资,然后宣传宣传皇帝为了出资给万民办书院,现在饭都吃不饱了云云。
皇帝们都是合格的演员!
就比如现在,李世民就穿着短衣带着几百个大小将领在御花园练习射箭,身边一个护卫都没有。
冷锋开弓射箭,三棱箭稳稳地钉在李世民不远处靶子的靶心上。
在将平头箭改成三棱箭以后,冷锋射箭越来越准,经受张文的指导后,虽然达不到张文的水平,可是射个靶子还是没问题的。
李世民在一个靶子上拔箭,边拔边训话:“朕把修建亭台楼阁的钱用于赈灾了,百姓饿肚子,就算是珍馐美味朕也味同嚼蜡。朕不是不喜欢享受,而是现在享受不起啊!咱们国家周边尽是饿狼,突厥每次南下,对边境的百姓来说都是一次灾难。现在咱们勤练技艺,到时候就能用在战场上,保护百姓不受侵扰!”
众将士纷纷单膝跪地,拱手称诺。
这是李世民一次很成功的领导人讲话,可是偏偏被魏征等人知道了。
朝堂之上,魏征指着武将们大斥武将目无尊长,竟敢让皇帝像士卒一样帮他们拔箭。
韩州刺史封同人听闻皇帝率领将领在皇宫射箭,以万金之躯涉足箭靶危险之地,胡子一吹,借口进京有事就窜到了朝堂。
他是京外官,只有通报以后才能入殿。
入殿以后,封同人向皇帝问安,跪地之后也不起来,直接进谏:“臣听闻陛下于皇宫率领众将领练习射箭,甚至亲自在箭靶上拔箭。臣惊恐万分,但凡射箭之人有胆大妄为之人,陛下危矣!根据我大唐律令,于皇帝居住之处持刀兵者应判以绞刑。臣请陛下降罪于这些胆大妄为之徒!”
李世民在御座之上缓缓地说:“封爱卿有心了。可是,真正的君主当视四海为家,只要在大唐疆域内,都是朕的子民,朕愿对子民推心置腹以待,怎么能如同防备贼寇一般防备着呢!”
话音刚落,武将们立刻跪地,头磕的邦邦响。文官也拜伏于地,齐声高喊吾皇圣明。
在处理几项安抚流民的政策以后,太子少傅孔颖达跳出来了:
“陛下,太子既已立,为何不迁居东宫,接受吾等悉心教导?”
李世民看了一眼位于阶下听政的李承乾,李承乾立刻领意,虽然自己还在观政,不能发表看法,可是如果牵扯到师门,他就必须站出来。
李承乾出列,淡然道:“孤现下正跟随熩国公、天下楼楼主听训,无暇居住于东宫。孔少傅是远近闻名的大家,可是孤拜熩国公为师在前,恕无法如孔少傅所愿。”
李承乾的话说的很真诚,许多朝臣都点头称赞。既尊师重道,又对孔颖达执礼甚恭,太子的表现很不错!
孔颖达的胡子都吹起来了:“荒谬!荒谬!天下楼楼主?不过是草莽之徒罢了!如此贩夫走卒之辈不过幸进得称国公罢了!与如此之人共列勋贵,真是……真是……耻与为伍!”
荒谬!贩夫走卒!耻与为伍!
孔颖达的声音在朝堂之上回响……
“放肆!”
“放肆!”
李世民拍案而起,李承乾更是拔出了随身携带的军刀对孔颖达怒目而视!
自从听说是师父输血给自己才把自己救回来那天,李承乾就在心底里立誓绝对要以师为父!
如今听到这般诋毁师父的话,如果不是河间郡王李孝恭离得近第一个拦住了李承乾,李承乾绝对要扑到这老头身上给他来一刀!
孔颖达被李承乾瞬间的怒气吓得不轻,噗通一声就坐到了地上。
魏征及时行动,插在两人之间打算做做回旋,可是见李孝恭已经拦住了李承乾,自己又窜了出来,只能硬着头皮启奏道:“臣弹劾太子少傅孔颖达朝堂之上大放厥词,目无君上。太子手持凶器而入朝堂,更是险些当朝行凶。此二人不惩不足以为诫!”
李世民坐了回去,沉思了一下才开口:“孔颖达朝堂之上无礼,夺太子少傅职衔,遣国子监教书思过。太子意欲在朝堂之上行凶,罪大恶极,念其年幼,着廷仗四十!遣归天下楼闭门思过!”
两个太监面无表情地架起李承乾拖到了偏厅,板子打在屁股上的声音清晰无比!这是一点儿没留手啊!朝臣听得胆战心惊!
魏征又一次出班:“陛下,太子年幼,四十板子太多了!臣斗胆请陛下免除太子刑罚!”
李世民不做声。
孔颖达虽然被吓得不轻,可是听着声音也是不忍,遂跪地道:“陛下金口玉言,可是今日是老臣失言在先,老臣愿替太子承担罪责!”
李世民依旧不做声。
房玄龄身为宰辅从来都少言少语,与杜如晦对视一眼后也跪地:“臣亦愿替太子承担罪责!”
朝臣们见领头的都这么干了,纷纷跪倒在地:“臣等愿替太子承担罪责!”
李世民这才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李承乾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裤子上还有血迹。
径直走到孔颖达面前,李承乾微微施礼:
“孔先生,先前孤失礼了。”
孔颖达急忙扶住李承乾,然后直挺挺地跪下了:“老臣失言诋毁太子恩师,太子没有失礼之处,此般所为,倒是叫老臣汗颜啊!”
礼部尚书李纲,向来以刚正不阿闻名,见朝臣们称赞不已,立刻出班启奏:“陛下,太子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臣请陛下下旨嘉奖!”
李世民道:“太子有错,虽已改正,可是天子犯法亦与庶民同罪。嘉奖就不必了,余下的板子就免了吧!”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虽早就由法家的商鞅韩非子等人提出,可是从没有帝王把这句话当回事儿。
今天李世民把冷锋提过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搬出来,成效斐然!朝臣纷纷拜倒称赞皇帝圣明。
十数天以后,还有为这话上贺表的地方官奏折出现在李世民的桌子上。
在文人士子的称赞声中,贞观年,拉开了序幕…………
………………………………
第16章 冬日的第一场雪
一场浓雾毫无预兆地席卷了长安,微凉的蓑衣在浓雾中穿梭,不一会儿就湿漉漉的。
李恪看着被浓雾隔绝的太阳,对这该死的天气咒骂不已。久晴大雾必雨,可是放在这严冬,就是要下雪的信号。
眼前的暖房已经是暖房工程的最后一间,可是在下雪前盖好却着实有些难度!
冷锋看着急得团团转的李恪,并不打算指点他。
自古以来一个合格的统帅不仅要能做长远的打算,遇到突发状况也需要临机应变。冷锋把盖房子的任务交给李恪就是为了锻炼他的领导能力。
李承乾完美的和他的皇帝父亲演出了一场政治秀,现在还不敢坐太久,积灰的马车打扫干净趴在里面,打开门帘给冷锋送茶时更像是特务接头。
李世民给二狗子和李二牛封了官,现在是太子少保,负责太子的安全,虽然还是跟着冷锋,可是有了官职,今后若是伤残退伍至少有一个退路了。
“二狗子,娶媳妇是件很开心的事吗?我看你这几天很开心啊!”李承乾问道。
二狗子这次任务完成得很出色,不仅从一个平凡的军卒一跃成为太子少保,还得到了很多的赏赐。
就在昨天,他用金钱地位打动了一个富商,成功和富商的女儿定了亲,听说那家小姐长得也不赖。
“少主,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二狗子止住了笑意,可是只绷了一会儿脸,就又笑上了。
受冷锋训练的迅猛两队,直属于冷锋,可是李承乾作为冷锋的大弟子,也有资格命令他们,所以就被二狗子们称为“少主”而不是“太子”。
“所有人听着!”李恪找了把椅子站上去,大声嘶吼:“别弄房梁了,泥瓦匠趁泥还没冻上,给北面的墙加高,咱们搭建一个一边斜的房子!”
思考了很久的李恪终于想出了办法。
众工匠听清楚了要求,就立刻行动起来。
见李恪找到了办法,冷锋就不再关注这里,而是去屋里看李泰。
李泰正在给几个老人讲解炕的作用:“您看,只要在这边的灶生火,烟火气就会进入中空的炕,最后顺烟囱冒出去。期间的热力就留在了炕上,只要生足了火,就算晚上不再接着烧,也能暖烘烘地过一夜……”
冷锋看着穿着麻布衣服,满身烟灰的李泰很欣慰,这样的王爷,才会受万民的尊重。
有御史在朝堂上弹劾魏王李泰和蜀王李恪穿着破烂衣服给平民盖房子,不务正业,话还没说完,就被魏征骂了个狗血淋头。
王子布衣亲民,那是圣王在位才会发生的事,这事儿只能嘉奖,怎么能指责呢!
次日,一场大雪覆盖了长安城,冷锋和他的三个徒弟在三层楼围着火炉取暖,顺便听听他们的学业汇报。
“师父,你跟我说哪怕是指挥一群工匠干活也会发现用兵的道理,一开始我还不信,后来果真发现了。工匠的排序不能乱,乱了就会降低效率。定时的休息很重要,这样比一次累惨再休息轻松许多……”
在一边的李泰对李恪的为将之道毫无兴趣,他在意的是冷锋放在火炉里的那块名叫“碳酸钙”的白石头,据说这种石头烧“熟”以后有很多用处,李泰很想知道烧熟的石头会是什么样子。
李承乾趴在软榻上画图,来年将要在军队中推广新式练兵之术,可是无奈现在的将领大多不识字,只能给他们画图。
师徒三个正其乐融融,忽然侍者禀报有人对上了登楼上联,还把答案递了上来。
冷锋很惊奇,其实当初他留下的上联并不是绝对,只是古人局限于想象力和气吞斗牛的心态,才会觉得很难。
李泰殷勤地接过白纸,然后念道:“雷声为鼓电为将,谁人敢战!”
冷锋站起身,这个人,恐怕是一个极为杰出的将领,多半是李靖一类的人物,必须要见一见!
一身白色冬衣,披着黑熊皮的斗篷,腰间挂着长剑。
这就是李世民今天的打扮,他的身后还跟着魏征和房玄龄,还有两个步伐稳健的太监。看脚步就知道是高手。
魏征不带不行,否则要是让他知道皇帝微服出行,肯定又要在朝堂上闹腾。
李承乾没想到对上对联的是自己皇帝老爹,想要爬起来行礼却被李世民阻止了。
“往里去些,给为父腾地方!”
李世民一屁股坐在软榻上,笑呵呵地说:“今天我可是有脸面的很,凭学问登上了这三层楼,楼主大人,不知有没有奖赏给我啊?”
微服的李世民毫无帝王的架子,连房玄龄也猥琐地挤到了软榻上,挤得李承乾叫苦不迭。
冷锋吩咐侍者去拿些酒菜,从柜子里拿出一把三棱刺连带皮鞘扔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抽出三棱刺,发现三棱刺整体乌黑,刃口带着血槽,看起来锋利无比。随手一刺,就刺进了地板。
“张文给我的陨铁,就打造了这一个,把手那里有卡槽,如果你喜欢用枪,还可以给它打造一个枪杆,安插上就是一杆枪。”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这种可长可短的武器很适合他。
魏征对铁皮炉子很感兴趣,看了看构造,才说:“这种炉子比炭盆可强多了,可以烧煤,没有一丝烟火气,长安居民每到冬日多有被炭毒熏死的,楼主这炉子要是可以推广,倒是惠及万民的好事。”
现在李恪管理着一个铁匠铺子,专门打造这种炉子,于是接话道:“这样的炉子已经打造出了几百个,只是造价很贵,平民很难购买。”
魏征刚想说免费送给平民不就好了吗,熟知魏征脾气的房玄龄就开口说:“玄成兄,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若是百姓饥荒有国家赈灾,畏惧炭毒就有人送炉子,长久了,谁还会劳作。”
魏征想明白后长叹一口气,不再说话。
李世民把玩三棱刺许久,才不舍地把它收回皮鞘,交给一个宦官拿好。
“冷公子就不要逗魏征了,有什么办法就说说。”
冷锋微微一笑:“我打算用这炉子换明年的劳力。”
“哦?”房玄龄对这个答案始料未及。
“每一个领取炉子的,需要与天下楼立下约定,明年天下楼打算在城外开垦大量荒田,到时候需要大量劳动力,炉子用来抵部分工钱。”
魏征对这个办法称赞不已。
不一会儿,酒菜摆上了桌,李世民坐在北面,对一张大桌子上吃饭的安排也不在意。拒绝了宦官要试吃的行为,夹起一块红烧肉就塞进了嘴,好吃!肉丸子,好吃!叫花鸡,好吃!
“唔,甚是美味!玄成玄龄,动筷啊!”
魏征是吃过红烧肉的,不过房玄龄却是第一次吃,塞在嘴里品味了许久,开口称赞说:“这天下楼作价十贯的菜肴果然有独到之处!”
魏征房玄龄哪里能喝得过李世民和冷锋,很快都被灌倒了。
李世民脚步虚浮,拽着冷锋非要去听曲儿,冷锋拗不过他,只能安排三个学生做作业,跟着李世民去听曲儿。
………………………………
第17章 此曲只应天上有
曲艺苑,就是李世民要听曲儿的地方,这里也是秦王府时期长孙氏建造的犯官家眷的避难所。
按唐律,抄家者男子斩或绞,女子没入官妓。
自从封建社会成型以来,女性就一直是男性的附属品。如果是妻子还好些,如果是妾,哪怕被当作礼物送出去也不是不会发生。
抄家灭族的,年长的女子会被充进教坊司,年少的姿色好的待遇依旧,姿色不好的会被当作奴隶发卖。
所谓教坊司,虽是主管乐曲歌舞的机构,但最主要的还是“官方妓院”的职能。其中黑暗,不认诉说。
早年间,还是秦王妃的皇后贿赂教坊司主管,没少赎回犯官的女儿,让她们免遭毒手,然后建立了曲艺苑供她们谋生。
李世民的到来直接惊动了曲艺苑的女掌柜,这女掌柜名柔姬,曾是皇后的贴身婢女。
给二人安排歌舞过后,柔姬就把消息送到了宫里。
不一会儿,皇后特意出宫来接自己醉酒的丈夫。
看着带着醉意、听曲儿听得摇头晃脑的丈夫,长孙深深叹了一口气。
“冷先生,今天陛下去天下楼,本是想向您求教如何把太上皇请出太极宫,看他现在的样子,恐怕到底没忍心开口。”
冷锋看着泪眼模糊的皇后说:“这是家事,我一个外人插手不管怎样也是不妥的。”
皇后向柔姬耳语了几句,当这一曲结束后,一个看起来很年轻,戴着面纱的白裙女子走进房间,如葱双指抚在琴上,响起的不是李世民喜欢的恢宏壮丽的乐曲。
丝丝缠绵,温柔的感觉令人迷醉,就连冷锋这种音痴都听得很认真。
这曲子,给人以母亲怀抱,爱人倚背相靠的感觉。
冷锋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那个发生车祸时把自己扔到后座上的母亲。
冷锋的师父说过,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总能爆发出超越人类极限的力量。就像车祸来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