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龙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龙牙-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已经醒啦?”刘淑雯转过身,主动搂住了冷锋,根本不管自己翻转间已经露出的春色。

    冷锋拉了一下被子,把她盖的严严实实的,然后继续发呆。

    从穿越到现在,他一直觉得自己在做一场荒诞不经的梦,哪怕是三棱刺刺穿敌人的心脏、松纹古锭刀砍掉藤甲兵的头颅,他也觉得这一切都是梦幻。

    直到自己已经娶妻、洞房过后,他才有了一点真实感。

    人活着,如果没有真实感的话,多半会废的,冷锋的手在被子中来回滑动,刘淑雯那缎子一般的皮肤是那样的真实。

    好吧,找真实感的话都是扯淡,其实是冷锋现在又想了……

    打开门帘,让迎面而来的秋风带走身上靡靡的气息,冷锋忍不住对着太阳打了一个喷嚏。

    柔姬带着侍女已经守候在外面,见冷锋出来了,齐齐对冷锋施礼。

    她们都拎着木桶,门口还有一个浴桶。

    “你们进去吧,夫人还没起来,我去浴池洗洗。”

    说完,冷锋大跨步地离开了青庐。

    浴池里居然有人,孙思邈满脸青紫地在热水里憋气,见冷锋进来了,才钻出水面换气。

    看到孙思邈的身体,冷锋吓了一跳,这家伙难道过敏了?怎么身上那么多的红疙瘩?

    “老孙,你这是怎么了?”

    孙思邈喘着气说:“昨日在你酒宴上见到了海里的大螃蟹,老道还没见识过。医书记载,此物湿寒,可祛燥热,就吃了一只,想要试试它是怎么个‘寒’法。结果不知怎么身上突然发痒难耐,还起了红疙瘩,只有热水浸泡才能缓解一下。”

    冷锋笑了,这分明是海鲜过敏,看样子孙思邈没有吃海鲜的口福呀。

    孙思邈眼见冷锋脱掉衣服也要入浴,急忙阻止道:“你不要靠近,这病症老道还没见过,很可能会过继给你,这疙瘩很像虏疮,要是过继给你就不妙了。”

    冷锋自顾自钻进了水里,对一脸惊恐的孙思邈说:“你这是过敏症状,不是传染病,忍两天就好了。”

    孙思邈还是第一次听到“过敏”这个词,不禁问道:“你所说过敏,究竟是什么病症?”

    冷锋对过敏症也不怎么理解,但是给孙思邈讲讲也是可以的。

    “过敏……我记得它也叫‘变态反应’,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方法。就像有些人喝了酒就会全身浮肿一样,你吃了螃蟹,也引发了过敏的症状……”

    冷锋在这边说,孙思邈就在那边认真记,冷锋的每一次开口,都能让他受益匪浅,有些说法看似荒诞不经,和传统医学背道而驰,可是经过事实的检测后,冷锋的那些理论偏偏还很坚挺。

    比如青霉素,孙思邈以前觉得食物霉变产生的东西,一定不是善类,可是他在岭南实验后,发现这东西真的挺厉害,对消炎特别有效果。

    冷锋只是擦洗了一下身子就跳了出来,新婚燕尔、如胶似漆,他现在就想守着刘淑雯。

    “你那天跟我说医学院的事儿,我觉得不错,你现在如果有钱,不妨就抓紧盖几间屋子,不用文院那种高楼,草庐就行。”

    冷锋说:“要钱就去找老李老元,让他们弄。我要度蜜月,不对,我已经向韩崇文老先生请了一个月的假。”

    (本章完)


………………………………

第151章 开家医院?

    度蜜月可是冷锋早就决定下的事儿,来到大唐,除了秦岭养伤是悠闲的之外,就一直在东奔西走。

    冯盎眼看就要回岭南了,龙牙军自然需要护送他回去,不过这一次冷锋打算带着刘淑雯一起南下,到岭南玩一圈。

    对于冷锋的提议,冯盎自然是乐意之至,说冷锋这次去岭南,他正好尽尽地主之谊。

    而冷锋的一个月假期,指的就是在岭南玩一个月,护送冯盎和回程都是公务,自然不算在假期之间。

    孙思邈那日参观了文院过后,不知道和姚思廉他们聊了什么,反正是打定主意要办一个医学院,冷锋直接提议把医学院建立在文武院旁,给文院毕业生多一个选择。

    缺医少药,也是大唐百姓普遍短寿的一个原因。这个时候的医道,多半是家学,就是父传子子传孙的那种。在这样的环境下,百姓生病很难找到大夫看病,以至于感冒就已经是令人谈之色变的“绝症”了。

    偌大的长安城,大夫均摊也不能达到一个坊市一个,所以家中有急病的,家人甚至会冒着徙三千里的责罚深夜翻出坊市找大夫。

    如果说韩崇文等人的毕生所愿是教化天下,那么孙思邈的毕生所愿就是“悬壶济世”了。

    神医自然有神医的派头,李世民请他给皇后诊病,他要的诊金就是五千本医书。(将作监印制的)

    至于学生,肯定是不会缺的,孙思邈只要登高一呼,肯定有无数人争先恐后地来报名,毕竟“大夫”这个职业,走到哪里都是被人奉迎的,只要有这一技傍身,天下哪里不可去得?

    洗完澡的冷锋神清气爽,走出浴池,在老李的伺候下换上了新衣。

    老李忙碌了一夜,黑眼圈都出来了,他既要在府中忙得转圈、招待好宾客,还要保证宾客都安全地回家,冷锋倒是睡足了,老李却还没合过眼。

    “告诉老元,天下楼盈利,孙道长建造医学院时要多少给多少,这可是大好事儿。”

    老李点点头表示记下了,跟随着冷锋走进了餐厅。

    昨夜朝臣饮酒,尽管有李世民镇场子,还是有喝多的,梁柱之上甚至还有许多划痕,多半是程咬金他们喝多了,彼此之间“切磋”了一下下。

    冷锋才坐下,刘淑雯就在柔姬的搀扶下走了进来,破瓜之后,脆弱点的哪怕一天两天的也缓解不了那种感觉。

    刘淑雯原本都是披着发,偶尔有闲暇时间才会盘起来,今天她的发型是“妇人头”,怎么看怎么别扭。

    等到她坐下,冷锋第一时间把她辛苦盘的头发给弄得披散,这才顺眼点。

    “妇人头多难看,以后别盘这种难看的发型。”

    刘淑雯轻轻扭了冷锋一下说:“我现在都已经是妇人了,自然就得盘妇人的头发,否则外人看了会笑话的。”

    冷锋扯直了刘淑雯的头发才说:“谁会笑话你,你以后就是国公夫人、天下楼女主人了,谁敢笑话你?”

    规矩教条这些东西,多半是上位者用来要求下位者的,而上位者却不怎么在意这些东西。

    唐律虽然规定一夫一妻,可是哪个高官家里不是妻妾成群?甚至高官的妻妾还有“诰命”这种女人官。

    刘淑雯嫁给冷锋过后,李世民直接就给了她一品诰命,虽然没实权,可是在女人圈子里这可是地位的象征,甚至于每年还能领朝廷的俸禄。

    如果有皇后召开的集会,只有一品诰命夫人才有陪坐的权利,一品以下,除非是高龄老太,否则只能站立一旁。

    小米粥、咸菜、煎蛋,标准的早餐,只不过现在这个时间,再等一会儿就是中午了,或许这该叫上午餐才是。

    刘淑雯嫁入冷府,李世民单单是送来原是宫女的侍女,就有近一百之数,不过,怎么安排,这就是刘淑雯这个当家主母的事儿了。

    吃过早饭,刘淑雯就开始进行当家主母的实践。

    老元顶着熊猫眼走了进来,走路都有些摇晃,老李昨夜负责接待宾客,老元负责接礼,都不是轻松的活儿。

    一本账本摆到了冷锋的面前,老元深吸一口气说:“金银之物还在统计,这里的只是珍宝目录。”

    冷锋给老元倒了一杯茶说:“这些东西,都不重要,人家来送你礼,你还得还礼,你来我去的,其实谁都挣不了多少钱。”

    正说着,冷锋打开了账簿,上面的第一个名字就差点让冷锋把刚刚喝的粥吐出来。

    “倚天剑?倚天屠龙记?谁送的?”

    老元舔舔嘴唇说:“这是陛下的嫁妆之一,可是三国时曹操的佩剑………”

    听老元说完“倚天剑”的来历,冷锋不由得对自己的文盲感到羞耻,连老元都知道的东西,他居然联想到武侠上去了。

    前有冯盎送的孙坚松纹古锭刀,后有李世民送的倚天剑,三国:魏、蜀、吴,冷锋现在只余下蜀国的武器还没收藏了。

    除了李世民送的倚天剑外,后几页大多是珠宝翡翠一类的东西,可以直接当金银看待。

    可是当翻到最后几页时,冷锋又差点喷饭。

    “八阵图?不是开玩笑吧!谁送的?”

    老元说:“这是卫国公送的,看那本书的样子,多半是古籍!”

    八阵图这东西很有名气,据说是蜀国诸葛亮所造,用于军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只是后来遗失了,这也更给它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八阵图,并不亚于倚天剑和松纹古锭刀。

    这下三国的东西凑齐了!急不可耐的冷锋急忙让老元把八阵图和倚天剑拿来看看。

    所谓的“八阵图”,其实是一本兵书,随兵书一起的,还有李靖的笔记。

    “天覆阵赞:天阵十六,外方内圆,四为风扬,其形象天,为阵之主,为兵之先。善用三军,其形不偏。

    地载阵赞:地阵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冲敌难当,其体莫测,动用无穷,独立不可,配之於阳。

    风扬阵赞:风无正形,附之於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物,万物绕焉,蛇能为绕,三军惧焉………”

    李靖的笔记前面记载着他对八阵图的一些理解,可是这些东西,冷锋还真的看不明白,就像还在学拼音的一年级学生看文言文一样。

    (本章完)


………………………………

第152章 八阵图

    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得到了一张藏宝图,却发现上面写的都是外星文字一样。

    不耻下问是一个极好的品德,冷锋当即叫老元驾车去李靖那里求问。

    “天覆阵赞:天阵十六,外方内圆,四为风扬,其形象天,为阵之主,为兵之先。善用三军,其形不偏。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覆阵,不论士兵的多少,都是十六分十六队,也就是说结阵的最好都是十六人、三十二人、以此类推。

    外圆内方,有天圆地方、孕育万物之意,这种阵型随时可以变换其它阵型,所以结阵,它是首选。

    地载阵赞:地阵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冲敌难当,其体莫测,动用无穷,独立不可,配之於阳。

    这句话是说,地载阵,以十二为基数,四侧各三,在方阵的顶角的,都是猛将,这样的阵型最适合出击,机动性极强。

    风扬阵赞:风无正形,附之於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物,万物绕焉,蛇能为绕,三军惧焉。

    这个阵型没有图画,仅仅靠着词句推断很难复原,所以这个阵型我没有深入地研究。

    云垂阵、龙飞阵等等只有形容,没有图解的,我只研究出了虎翼阵。

    虎翼阵赞:天地前冲,变为虎翼,伏虎将搏,盛其威力。淮阴用之,变为无极,垓下之会,鲁公莫测………”

    就在李靖的书房,李靖拿出笔墨白纸给冷锋画图,边画边解释,冷锋就是再没有基础,也能听明白了。

    “八阵图变化莫测,实在是兵家至宝,舅父把它传承给我后,我研究它一日不辍。其实,我所做《六军镜》,就是根据八阵图演化而来的。

    这些年征战不断,实践得多了,也就总结出了自己的行军套路,你替蜀王借《六军镜》,其实并不妥当。赵括此人,熟读兵书,却只会照搬照用,纸上谈兵所向披靡,到了战场上反而就成了白痴。

    这就是前车之鉴啊,所以我把八阵图作为你的新婚贺礼,就是授人以渔。”

    冷锋拿着八阵图看了许久,在这个冷兵器的年代,军士结阵对敌,是最有效的,哪怕火药普及到了军队,八阵图的重要性也是取代不了的。

    当然,如果导弹那种变态的武器出现,那么八阵图也就不再适用于军队了。

    毕竟,任你如何结阵,一颗导弹过去就全部结束了。

    可是在有生之年导弹能不能出现,还是个未知数,技多不压身,冷锋也只会少数人的合击技巧,他不介意也琢磨琢磨八阵图,搞个………搞个《七军境》出来?

    冷锋看着嘴唇发干的李靖说:“烦劳卫公解惑,可是………卫公可是有事相问?”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李靖这么不遗余力地教导冷锋,肯定是有事儿相求。

    李靖坐正身姿说:“惊雷既然已经造出来了,为何却没有普及到军队?老夫在朝堂之上几次想要向皇帝求问,却始终不敢开口,所以只能向你询问。”

    冷锋想起来了,李靖曾恳求过将惊雷普及到军队,可是………

    “卫公,惊雷这东西,威力惊人,如果普及到军队,您能保证不会有将军心生野心吗?刀枪斧钺战斗的时代,战乱时动辄都战死上万的士兵,如果惊雷普及了,到时候大唐大地千疮百孔都是有可能的。”

    冷锋见李靖低头沉思,又说:“卫公,我也破例给您透个底儿,我在草原所用的惊雷,是最安全的了,可是惊雷司弄出来的惊雷,很容易就会炸的,必须妥善保管才行。普及军队的话,起码也要让军士们完全了解安全条例才行。

    再者,惊雷现在的产量也不足以普及,单单是装备到龙牙军、龙鳞军上,也只是基数三而已,这些日子产量上来些,也不过达到了基数七。

    您想,大军团作战,一千多人能干什么?只能是把他们当成奇兵或者说攻坚队来应用。”

    李靖叹了一口气,冷锋那个手雷的效果,已经让他极度渴望了,后来研究出的惊雷,只有魏征见识过真正的威力。

    而且朝堂之上,魏征只是说:“惊雷不愧神器之名”后就没有了下文。这显然是被皇帝塞了封口令,神器到底是怎么个“神”法?知道名字却不知道威力,实在是让人捉急啊。

    冷锋看着李靖书房里挂着的地图入了神,自从冷锋把手机上的地球地图、亚洲地图拓画下来以后,地球地图就成了李世民的珍藏,亚洲地图成了将领们的至宝。

    现在那个将领家里要是没有一张画得乱糟糟的亚洲地图,会被同行取笑。

    李靖的这张地图占领了一面墙壁,上面清晰地画着已知敌国的兵力分布。

    地图的下边有一根长杆,想来就是用来指地图的,冷锋拿起长杆,在高昌的地方点了点说:“高昌,一直对大唐国土虎视眈眈,它那里还有‘棉花’这种神奇作物,用之制衣,百姓可以脱离挨冻之苦,可是我天下楼派去高昌购种的人,居然被打得半死,呵呵。

    我很想把这种东西种到山东,听说山东平原日照足,最适合种这种东西。”

    李靖不是傻子,他很清楚冷锋说这么一段话是什么意思,敌国的东西,如果你想要,他不给,那就只剩下抢了。

    当然,把他们的国土抢过来也不赖嘛!

    “熩国公可是要对这个地方用兵?”

    冷锋摇了摇头:“我还要送冯盎回岭南,把谈殿等不忿的势力干掉,顺便考察一下岭南该如何开发。干掉高昌,是早就订好的事儿,就算我不去,也会有人去。”

    说完,冷锋看了李靖一眼:“再透个消息,这次征讨高昌,你会是主帅,和你一样是主帅的还有河间郡王李孝恭,皇帝让李孝恭也组建了一支火器队伍,火器基数也达到了七。”

    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