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都是鸡……”
“我在给鸭子讲课……”
李承乾只是脸红了一会儿就镇定了下来,淡定地走到讲台旁边,露出全身说:“上课!”
众学子纷纷起身行礼后才坐下。
李承乾扫视一遍台下学子后清了清嗓子说:“古人云:‘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说的就是现在这个场景,虽然我比你们小了五岁,可是对于术算,我还是够格给你们上课的。
尊师重道是传统,那么,哪个学生愿意把凳子贡献出来给我用用?”
第一排离李承乾最近的一个学生果断地把自己的凳子送上了讲台,自己则捧着本子站到窗边听课。
李承乾把凳子摆到讲台上,直接站上去,在黑板上写下了“0—9”的数字。
“这是新式术算用到的数字,大家看这个圆圈,它叫‘零’,代表没有……”
看李承乾顺利地进入了教学状态,李世民才满意地离开了,今天上午只看了一层七个教室的教学,二层还有一个教室没看呢。
渭水河边的灌木丛里,杨翼把一个被五花大绑的汉子推到在张文面前:“统领,就是这个人,已经好几次装作散步路过文院,看到陛下马车后就加紧步伐。等上了大路,就骑马赶回长安了。”
张文看着眼前这个衣不蔽体的汉子笑道:“某家已经盯了你许久了,说清楚,你是谁?想干什么?”
汉子用不屑的目光看了张文一眼说:“我叫大伟,只是个打渔的,你们光天化日之下抓我,想干什么?难道不怕王法吗!”
张文见惯了嘴硬的,朝路边挥挥手,就有两个百骑司的用刑好手走了过来。
经过他们两个审讯的,还没有一个能不张嘴的!
只是一柱香的时间,那两个用刑的就擦着横刀走了过来。
“统领,他确实是一个打渔的,不过也是神火教的信徒(系杜撰),受命盯着陛下车驾。”
“神火教啊……”
张文揉了揉胀痛的太阳穴,神火教是极西之地传入大唐的宗教,宗旨是打破所有文化教条,回归到一个老头造人时的清净世界。
这群人不学无术啊!造人的分明是女娲娘娘,哪里是什么老头?
神火教由于教宗邪端,从隋朝时起被剿灭多次,偏偏每一次还能死灰复燃,让人反感至极。
打破文化教条?怎么打破文化教条最快?当然是从刺杀皇帝开始!
张文残忍地笑了:“通知龙牙军、惊雷司部玄甲军随时准备支援,我去驾驶陛下车驾诱敌。这次不把他们一窝端了,我张文名字倒过来写!”
……
李世民原本在看施工,听说这个消息大喜,自从登基以后好久没杀生了,手痒的厉害。
不顾属下劝阻,李世民直接找了一个身材和他差不多的士兵,扒下了士兵的甲胄就要上阵。
原本宽敞的马车,坐进三个全副武装的人就显得有点拥挤了。
张文看着全副武装的皇帝担忧地说:“陛下,您是万金之躯,怎么能亲涉战阵呢?”
李世民大笑道:“朕百战起家,就是当了皇帝,也没有抛下武艺。今日几个无知蠢才就想行刺朕,哼!”
冷锋把窗帘撩起一角看了看道路两边对张文说:“这样的地方,不适合大部分人埋伏,最多也就四五百人,你调集龙牙军和惊雷司守备玄甲军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
张文冷哼道:“狮子扑兔尚需全力,更何况这涉及到陛下的安危?”
冷锋拿手指弹了弹张文背上的惊雷箭说:“惊雷箭的威力你是知道的,更何况咱们还带着人级惊雷。四五百人,最多也就够百骑司众人一轮齐射加一轮扔雷的。”
1…推荐一本一本二次元类的书—《综漫之光暗双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喜欢的话记得收藏和推荐哦!
2…年末有爆更活动,这些天存稿备战,回归每日两更。
(本章完)
………………………………
第105章 老孙头就要回来了!
张文挠了挠头后说:“还真的是这样,惊雷箭和惊雷都是范围性杀伤的东西,在这个环境里,轻易是躲不开的。”
李世民哦?了一声问道:“你的意思是,大军团对战,火药武器的杀伤最大,可是对付散兵就不行了对吧。”
“陛下圣明。”张仲清不知道什么时候也骑着马靠近了车窗,继续说:“在有水泥坚城固守的状态下,虽千百敌亦不可惧,若是散队对抗,也只有惊雷箭可堪一用。”
正说话间,趴在马车车顶的龙影拍了三下车板。
冷锋立刻掀开窗帘,一个翻身上了车顶。
龙影指着西南方向说:“西南方向草丛,有烟雾的痕迹。”
张文也上了车顶说:“神火教行动之前都会生火祭祀,认为神火不灭,光明永存。”
李世民的身手到底差了点,用了两次力才上了车顶,吩咐说:“那咱们就向那边走,看看他们能不能吃下咱们!”
言语间,统帅的豪气依旧不减。
东突厥刚刚平定,渭河边通向长安的道路还是荒草萋萋,这就为埋伏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场地。
一支火箭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射了出来,张文拿手里的小盾牌随意地一挥,就把火箭挡到了一边,不足一石软弓射出来的箭,连皮甲都射不穿。
草丛里,几百个胡人掀开了身上的草皮,挥舞着弯刀嚎叫着冲了过来。
李世民点燃了引信后搭弓引箭,率先射出了第一支箭,了解惊雷箭效果的李世民并没有射向人,而是射向神火教刺客们的头顶。
嘭!
惊雷箭爆炸后,碎片四射,好多刺客都捂着头哀嚎起来,有的甚至直接倒地不起。
这种战斗是不需要准头的,张文在李世民的哈哈大笑中搭上了三支惊雷箭,根本不看准头就射了出去。
这是一场赤(蟹)裸裸的蹂躏,一场屠杀,这样的战局就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应对八旗骑兵时一样,枪械的力量,远远超过弓箭刀枪,这已经不是武力、勇气能够弥补的差距了。
惊雷箭已经搭在弓上,可是冷锋却迟迟没有射出去。
不是不忍心,而是很无趣。
在龙牙军、玄甲军的合围下,被爆炸吓破了胆子的残余神火教刺客已经插翅难飞,一场近乎闹剧的刺杀,也宣告落幕。
……
天下文院的班级有八个,术算教师却只有六个,这还是算上了李承乾哥仨和边学边教的阎立本后的人数。
神火教胡人们面对惊雷、惊雷箭那无从抵抗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不需要枪械,单单惊雷箭一种发明就能让冷兵器部队近乎陷入绝境。
想要让大唐持续强大,那么就要培养新鲜血液,让后世带来的、少到可怜的学识分根、发芽。
从神火教刺杀现场回来的冷锋彻底静下心来,把所有的精力投入教学之中。
这些学子非常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课上认真听,课下抓紧问,没有一个偷懒的。
这样的学生每一个都该得到“三好学生”的奖状!
说起奖状,就不得不提提文院奖学金的事儿。
一班有一个姓“伯”小名叫蛋花儿的农村小子,开学后韩崇文给他拟定了大名,就叫伯淡华。
每周周五的饭菜伯淡华都会封存起来,第二天带回家给家里的弟妹吃。据他所说,家里的粮食总是不够吃,平时只能吃点窝窝头,喝点稀粥,要不是家里少了他的一份饭菜,有的时候一天都吃不上两顿饭。
对于这样的学子,韩崇文老先生总是忍不住自掏腰包周济一下,冷锋却拦住了老先生。
“先生,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而且,您这样做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行为。这样吧,我出钱,不过能得到钱的,必须是八个班中学业最出色的人才行。”
于是,在一天早晨的晨练过后,韩崇文作为院长发布了一条强大的消息:
“凡家境贫寒且学业上进的学子,可以报名奖学金的名单。每半年文院都会举行一次测验,成绩前三的,可以依次获得五十贯、四十贯、三十贯的奖金!
你们记住,这不是文院对你们的施舍,而是你们自己挣脸面的机会。”
这话一出,寒门学子顿时欢呼起来,三十贯,这些钱都够他们家里三年的花销了!
相比于寒门学子的欢呼,富家子弟却并不开心,虽然这是文院对寒门学子的帮助,可是他们也希望获得一项奖励呀!
江南布艺坊的少掌柜陈坤对韩崇文施礼道:“院长,您这样做有失公允,寒门的同窗需要帮助,这是您给他们的机会,可是,我们富家子弟也要比一比。”
韩崇文知道陈坤也是一个上进的孩子,也知道他的家里是多么富有,笑道:“你家累世巨富,赢五十贯回家不够丢人的。”
陈坤笑道:“院长可以换换奖品嘛!若是学生侥幸得到第一,来年家中祭祖的祭文,就有劳院长执笔如何?”
韩崇文苦笑道:“老夫的一篇祭文可卖不掉五十贯,不过若你能得冠,老夫就应你!”
陈坤大喜,韩崇文老先生现在可是士子文人中声望最高的一位,由他老人家执笔写祭文,可是无上的荣耀。
陈坤在这边幻想得到韩崇文老先生写的祭文时的惊喜场景,冷锋在办公室收到一封信后已经惊喜地跳了起来!
“冷锋:一别经年,不知安康否?岭南一行,虽苦于跋涉,但终归有惊无险。
三七之药已经寻到,药效之奇,乃老道仅见!粗制伤药,虽不及汝之白药,但亦相去不远矣。
岭南冼夫人之后冯盎,待吾甚礼,最晚十月,即伴其归京……”
太好了!这老家伙还活着!这是冷锋收到信的第一个想法。
也不怪冷锋会想到孙思邈可能嗝屁,这个该死的年代,相识的人出了村子都可能被老虎叼走,出了县城就可能遇到“管杀不管埋”的劫匪。长安到洛阳就已经是远游了,再远的话,一次分别真的很可能是永诀。
推荐一首歌。《重生》……另外……前几章剧情这么跳,都是因为老孙头快回来了。
(本章完)
………………………………
第106章 收割
老孙千里之外的来信让冷锋的一颗心完全活了过来。
老孙是冷锋的救命恩人,也是冷锋来到大唐第一个认识的人。与刘淑雯长发及腰的约定其实是冷锋故意的,他很希望自己的婚礼能让孙思邈当证婚人。
信件是从冯盎那边发出来的,有冯盎的照顾,孙思邈的回程想来不会出问题。
冯盎是谁?冼夫人之孙,平定岭南各地,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战斗,其出色之处不亚于李世民。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甘于平庸。
冯盎平定岭南之初,有人劝冯盎说:“隋朝已经即将灭亡,国土分崩离析、时局动荡,国内仍然大乱。
李渊虽然应运而生,但他的影响、教化尚未使人信服,岭南、百越之地尚无所归属。你攻克平定二十个州,占地方圆数千里,岂是汉代赵佗的九郡能相比?
既然赵佗都能自立为王,为何您不加‘南越王’名号,开创万世基业呢?”
冯盎却回答说:“我家居留百越之地已经五代,州郡长官所辖之地仅我一姓,子女玉帛我已有,人世间的富贵,像我这样的都少有。
我常常怕承担不起重担,使先人蒙受耻辱,怎么敢效法赵佗自己称王一方呢?”
于是斥退了进言的人。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人,如果他自立为王,关内平定后,或者李世民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再打一仗!
这一打仗可就不得了喽,谁输谁赢、伤亡多少暂且不说,高昌、薛延陀、吐蕃,哪个都会趁机来凑凑热闹。
原本冯盎这个时间只是把儿子冯智戴送到朝廷当质子,贞观五年才入朝觐见,如今居然比历史上提前了五年。
看来,我的出现到底打乱了时间线啊!
冷锋将老孙的信收到抽屉里,孙思邈在信里问了一些医学问题,刚好是冷锋知道的,于是找了一张白纸写回信:
“孙道长:……”
收到孙思邈的回信,让冷锋极为开心,连烦人的程处嗣带着尉迟宝林来走后门也痛快地答应了下来,毕竟程咬金和尉迟恭的面子还要考虑的,你不收人家儿子当亲传徒弟就罢了,还不让人家儿子进文院学习?
虽说年纪不太合适……
所以说,走后门是一个坏习惯,当程处嗣和尉迟宝林入学后,杜如晦也找来了,益气养生的补品带了一车,说是天下文院的老先生年纪大了,需要好好补补。
话说的情深意切,在把一车补品和幼小的儿子杜荷留在文院后,就满意地离开了。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一样,有鲜卑血统,虽然贵为国舅、赵国公,可是五姓七望的先生就是不愿意教长孙冲。眼见程处嗣、尉迟宝林、杜荷都有大儒耳提面命,便走了李承乾的门路把长孙冲也送了进去。
有再一再二,就不能有再三再四,等冷锋被无数的请柬礼单砸的头晕眼花过后,发现教学楼的二层也满了。
十四个教室,十三个满员,一共六百七十五人。
大儒们更开心了,百十个老师轮流教学,轻松是轻松,可是轻松过了头也就不是好事了。
现在好了,六百多人,虽然统一授课,可是课下时间每人也能用心地教五六个学生。
每个大儒都给自己的家里安装了一个小黑板,课下见到学子来问问题,就放下茶壶或者鱼竿,欢喜地拿着粉笔开始制造粉笔灰。
大儒们开心了,冷锋等人却疲于奔命,十四个班级,每个人掰成两半都教不过来。
冷锋终于知道“自掘坟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了。
幸好孔颖达、王珪、虞世南等人很讲义气,从国子监调过来两个术算高手,高手到了什么程度?拿着教科书边学都能边教。
这两个人的加入大大缓解了术算的教学压力。
就在团团转的教学生活中,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夏日的炎热依旧在持续着,八月份,还是夏天,不过和谷物等作物生长周期不同的小麦,却已经到了收割的季节。
李世民从来都是言而有信的,以往帝王亲耕,都是走走过场,把种子种下去就行了。到了他这里,虽然中间的除草没有亲力而为,但是收割的时候却举行了收割大典。
天气炎热,穿不了太多衣服,偏偏麦子的麦芒还扎手扎胳膊,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把朝臣们折磨得叫苦连天。
李世民已经把地割了一半,此时在冷锋这里享受着冰镇酸梅汤,指着远处犹在奋斗的朝臣对李承乾说:“看看,十指不沾阳春水啊!
种地简单,挖个坑,埋上土就行了。朕举行亲耕大典,朝臣们都来拍马屁,说朕亲民,种地的时候一个比一个干的多。
现在怎么样?让他们收割就露馅了!”
李承乾也累的够呛,如果不是刘源过来帮了帮他,他一个人是不可能割完半块地的。
皇帝下令:不许让亲卫侍从帮手。
刘源拿着太子地里的一棵麦子对皇帝说:“陛下,秽物肥田确有奇效,太子殿下的半块地,粗估可比微臣半块地多收两成以上!”
李世民调笑道:“看来刘卿可是惨败啊!怎么样?辞官表什么时候上?”
刘源苦笑着说:“辞官就不必了吧,微臣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比如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