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龙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龙牙- 第3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承乾的一番话,说的褚遂良都低下了头。

    没错,不管怎样,朝廷在百姓心目中的信誉是最重要的。

    别说国库已经恢复了一些元气,就算依旧空虚,也得抠钱出来修路。

    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和支持,是数十年间建立起来的,而这份信任崩塌掉,却只要一夕。

    站起身,李承乾居高临下的看着褚遂良问:“褚侍郎,你可还要反对?”

    褚遂良对李承乾拱手道:“太子殿下之言震人心魂,微臣无话可讲,同意重启修路工程。”

    李承乾又看向自己的舅舅。

    长孙无忌站起身,也说:“微臣也同意。”

    只要长孙无忌同意了,文官队伍也就没有反对之声了。这一点,李承乾也看了出来。

    “房相,那你就准备章程吧。国库没有恢复足够的元气,那咱们可以减缓工程的速度。百姓们要的不是咱们的速度,看的是咱们是否在做。只要咱们没有停止,那就没有问题。”

    房玄龄点了点头,面无表情的回到了队伍里。

    今天突然出现这么多的反对声音,让他很下不来台。但是,他离任在即,也是无可奈何。

    李承乾坐了回去,说:“诸卿可还有本启奏?”

    冷锋站了出来。

    看到冷锋站出来,李承乾迷惑的问道:“师父,你有什么事情?”

    据他所知,最近兵部没什么大事吧。

    冷锋无奈道:“这不是听赵国公和褚侍郎说国库空虚嘛,所以我建议今年的募兵先中止,等过两年再募兵。”

    冷锋此话一出,满堂震惊。

    杜如晦惊声道:“中止募兵?这不是自减战力嘛!去年大战过后,各卫兵员都不足,不募兵怎么行?”

    房玄龄甚至都没站起来就说:“护国公,你别闹,就算修路中止,募兵都不该中止啊!”

    去年面对多国侵略时,各部分兵力都不足的场景,已经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了。

    在长安,他们几乎是胆战心惊的接收着边关公文的。

    连李孝恭也忍不住说:“现在不是以前了,在你的建议下,咱们的军队大多都已经改变成了常驻的军队,府兵已经近乎废除,中止募兵,怎么提升咱们的军队数量?”

    冷锋对李承乾神秘的一笑:“其间的道理,等散朝后我再跟你说。”

    见冷锋卖了一个关子,朝臣们却无可奈何。

    和房玄龄不同,谁也不知道冷锋什么时候离任,没人敢直接当堂质问。

    等冷锋坐回去后,李靖就迫不及待的询问原因。

    冷锋只是在他耳边耳语几句后,李靖就点了点头,不再焦急。

    李孝恭见李靖安下心来,就询问李靖。

    武将们一个问一个的传递下去,没一会儿,就全部安定下来。

    武将们的变化,文官都看在眼里,却只能干着急。

    处理了几件不痛不痒的小事过后,许久不见有人启奏,李承乾就宣布散朝。同时请房玄龄和冷锋留下。

    唐瑾还记得冷锋的叮嘱,也留了下来。

    回到东宫,就没有了朝堂之上的拘谨。

    李承乾命宫女给三人上茶后,直接问房玄龄:“房相,您想要离任的事情,是怎么泄露出去的?今天孤才发现,朝臣们居然已经开始组织势力了。”

    房玄龄无奈道:“离任又不是什么机密的事情,老臣并没有掩盖,左右的人都知道。但是,老臣也没想到,那些低一级的官员,这么快就开始站队了。”

    拉帮结伙,不仅市井无赖热衷于这么干,朝臣们也会忍不住的凑成一团,思考借着捷径上位的方法。

    如今帮助皇子夺嫡是不可能了,所以他们也只能把目光投向宰相、六部尚书。

    喝了一口茶后,冷锋说:“走关系上位,这样的毛病,古今都是一样的,不是说咱们贞观朝内部安定,就能避免。”

    房玄龄吹吹茶,笑道:“他们也只能做一会儿的美梦罢了,之前老夫给陛下去信了,陛下不仅答应老夫离任,还同意了杨师道继任宰相。那些忙着站到赵国公羽翼下的官员,注定是做白日梦。”

    一边的唐瑾,缩着脖子不敢说话。

    如今三位大佬聊天的话题实在太高端,他一个朝堂新丁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

    于是乎,他干脆就闭口不言,只是专心对付手里的那一杯茶。
………………………………

第871章 比我想象中聪明啊

    冷锋注意到了唐瑾的拘束,于是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知道你很迷惑,迷惑就对了,朝堂里的水很深,但是,你只要认定跟着承乾,就不会有事。”

    唐瑾点了点头,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追随着太子,绝对不会有错。

    李承乾问道:“师父,您觉得,如果我暂时离开长安,会不会出什么问题?”

    “离开长安?你干什么去?”

    问题刚问出去,冷锋就明白过来,李承乾想要离开长安,也只可能是去九成宫看望他的父皇母后了。

    房玄龄连连摇头:“不行的,朝廷里怎么也得有一个主事的人在,陛下不在,您作为太子,必须得坐镇朝廷。除非是出行,百官陪同,否则是不行的。”

    而百官都到九成宫去,想想也是不可能的。

    李承乾无奈,只能放弃这个想法。

    没一会儿,有宫女进来禀报说餐厅已经备好了宴席,请三人去用膳。

    李承乾的厨子还是有些手艺的,尽管菜式很简单,但是味道却很足。

    吃饱饭后,冷锋对李承乾说:“明天你把唐瑾给安排到兵部来历练一段时间吧。尽管他已经是四品忠武将军,但是对朝廷各部分还是不怎么了解。在兵部历练一段时间,也能习惯习惯。”

    李承乾点了点头,如果唐瑾自己不争气的话,他就算是想要安排他都没有机会。而如今唐瑾品级已经达到了四品,进入兵部当一个侍郎都足够了。

    “那我就给他安排成右侍郎,刚好,师父您可能也觉得现在的右侍郎长孙越碍眼吧。”

    冷锋微微一笑:“还是把左侍郎给外调吧,我觉得长孙越挺不错的。”

    兵部进来长孙家的人,冷锋一开始还是挺介意的。但是长孙越自从上任后,也是生怕被冷锋挑到毛病,干什么事情都是尽心尽力,从不敢偷懒。而长孙无忌,也最多了解一下兵部的公事。至于最机密的那些,就算是兵部侍郎,也是没有权利接触的。

    李承乾见师父笑着,就知道长孙越不会对师父产生什么影响。

    一个兵部侍郎的位置,就这么被两师徒敲定下来,接下来只要通知吏部一声,唐瑾就可以上任了。

    唐瑾如今的地位,已经跻身到了朝堂高阶层次。只有到了这个位置,冷锋才能放心的让他渐渐成为军方下一代的领军人物。

    可以预见,随着房玄龄的退休,杜如晦、魏征、李绩等人也会跟随。

    到时候,不管是文官队伍还是武将队伍,高层次都会出现空缺的位置。

    这些位置,将会有一半是文院武院毕业学子的。

    房玄龄打了一个饱嗝儿,然后对李承乾说:“太子殿下,等修路的事宜安排好以后,老臣也要去九成宫一趟。”

    李承乾道:“房相就这么急吗?”

    房玄龄去九成宫,除了探望李世民以外,也只有卸任这件事了。

    房玄龄笑道:“够了啊,老夫这一生,已经足够精彩了。隋末的乱世,老夫经历了,武德年和贞观初年的困难,老夫也经历了。更不要说如今大唐已经挺过了举世攻唐,正向着更好的道路上前进。至此,老夫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今生余下的日子,老夫准备为自己而活了,找点喜欢做的事情去做,岂不美哉?”

    看着坦荡的房玄龄,李承乾只能点了点头。

    虽然房玄龄如今身体没出什么问题,但是他这样的两朝老人想要退休,他也不能强留。

    冷锋对房玄龄说:“等房相你离任的那天,如果在天下楼开宴会的话,我给你免单。”

    “哈哈哈哈,说好了啊!”

    大笑中,房玄龄站了起来,跟李承乾告辞。

    他要回中书省处理修路的事情,兢兢业业了一辈子,修路工程,将是他最后的工作,他要完美的施行,再退休。

    修路的工作,并不如何的艰难,之前李世民提出这一项工程的时候,就下令让长安周边的州县自行勘探地形,绘制线路,并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正如同李承乾之前所言的,百姓们踊跃的响应,该平整的道路都平整了,甚至连该开的山、建造的桥梁,都准备好或者正在准备了。他们缺少的,只是水泥罢了。

    水泥至今仍旧没有普及,尽管郝文财、朝廷各处火窑都没有停火,但是水泥对于百姓来说依旧是稀罕东西,连盖房子都用不起。

    房玄龄把第一批修路的线路,发到了长孙无忌那里。如今长孙无忌是户部尚书,国库钱财的调动都得经过他的批准才行。

    “赵国公,房相真是狮子大开口啊!长安到洛阳之间的所有村子,都要彼此相连起来。这样浩大的工程,咱们国库的储备可就直接见底了。”

    户部的大堂,褚遂良拿着房玄龄的公文,跟长孙无忌不停的诉苦。

    长孙无忌抬起头,面无表情道:“急什么,他们花的是国库的钱,又不是你的。放心吧,太子早就有准备,你看看这是什么。”

    说完,长孙无忌又拿出了一张纸。

    褚遂良接过去扫了一遍,然后不可思议道:“这个郝文财,居然真的肯降低利润卖给朝廷水泥?这样的话,这个工程里,他可就要亏大发了啊!”

    长孙无忌撇撇嘴:“亏?商人做到郝文财这种程度的,怎么可能亏钱。如果老夫所料不错的话,他是打算降低水泥的售价,开始走数量路线了。”

    水泥虽然贵,但是它的坚固是出了名的,哪怕寻常的地龙翻身,都不能让水泥墙倒塌。百姓之所以不用水泥,是因为买不起。但要是水泥的售价降低下来,那么全大唐有家底的百姓,都会掀起一股盖水泥房子的浪潮。

    处在这个浪潮尖的郝文财,只会大赚。

    哪怕他自己的工厂规模,不如朝廷的规模大。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修路一事,朝廷不仅不会耗空国库,反而能捞一笔。

    视线投向东宫的方向,长孙无忌忍不住呢喃道:“这些都是你计算好的吗?承乾,你比我想象中的要聪明的多啊!”

    喜欢大唐龙牙请大家收藏:()大唐龙牙。


………………………………

第872章 退休的浪潮

    褚遂良听见长孙无忌的声音,忍不住问道:“赵国公,您说什么?”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没说什么,下去给下面如数拨款吧。房玄龄这老家伙就要离任了,在他彻底离任前,约束一下咱们的人,不要让他像今天这样下不来台,免得他的离任出现变数。抛却这个不谈,房玄龄这么多年的宰相,咱们得尊敬他一点。”

    褚遂良收起公文,确定没有问题后,拱手离去。

    褚遂良走后,长孙无忌看了几篇公文。

    看到第八篇的时候,他停下了翻动公文的手。

    他想起了今天在武将队伍里看到的那个新面孔,如果他没猜错的话,这个人就应该是唐俭的侄子,那个叫唐瑾的年轻人。

    武院出身的学生,居然这么快就积功进入了朝堂。而这个家伙,毫无疑问的会支持护国公。毕竟,不管是文院毕业的,还是武院毕业的,天生都跟护国公亲近,毕竟有一层师徒的关系在。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不禁头疼起来。

    又是护国公!

    他好不容易等到房玄龄想要离任了,但是,就算是他继任宰相,恐怕人望上,还是不如护国公这个兵部尚书。

    此时,正在兵部大堂教唐瑾如何处理兵部公文的冷锋,忍不住的打了一个哆嗦,一个喷嚏就打了出来。

    唐瑾看了看窗外的夕阳,赶紧走到西面,用身体挡住阳光,免得先生跟他说话的时候会直视到。

    冷锋摸了摸脑袋,确定自己体温没有变化才继续跟唐瑾说:“关于边关的处理,就是这样,你得先摸清边军将领的性格。比如这个张捷,以前是跟着卢国公混的,他的奏折,你处理就行,用不着移交到我这来。像这前面说边军去年冻伤不少人的话,你就当放屁,直接看他写的需求,打个四折批准就行。”

    唐瑾看了看公文,忍不住问道:“但是先生,打了四折,会不会导致边军将士御寒的衣物出问题?我在草原待过很长一段时间,那里冬天确实冷的要死啊。”

    冷锋撇了撇嘴:“如果是第一年,我还会考虑考虑十足十的给他,但是,从我担任兵部尚书并改善边军福利以来,都多少年了?一年一批,他们棉衣里的棉花,都自己长腿跑了?这家伙,分明是帮军士给家里人谋福利的。如果他是我的手下,我也就批复了,但是,咱们身后是朝廷,就不能太放任他们了。”

    “原来如此。”

    唐瑾点了点头。

    从公文堆里随便抽出一张,唐瑾看了看,然后问道:“先生,这张公文是一个边将请求丁忧的公文,这样的公文,是不是要移交太子殿下?”

    冷锋接过公文看了一眼后说:“这样的确实需要移交承乾,因为这个方富贵,是定远将军,五品,况且,他屡有功勋,他的丁忧,由承乾批复才正式一点。官职在他之下的,或者功勋没有他这么多的,咱们兵部就可以批准,让他启程回家,随后只要给吏部报备一下就好。”

    听完冷锋的话,唐瑾点了点头。兵部处理公事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严谨,容不得一丝差错像先生,就习惯用一些超常规的办法处理公文。

    处理了大半公文后,冷锋站起身,把位置让给了唐瑾。

    “你来处理,试着练练手,今天我是为了照顾你,才把所有的文书都弄来了,等你上任后,你和右侍郎就要最先处理掉一部分,剩下的再送到我这里来。”

    唐瑾开始有些紧张,但是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他和之前的左侍郎不同,作为亲身经历了不止一场战争的老兵,他对边军的好多事情都很了解,能够给出很合适的批复。

    在一封关于边防的公文上,唐瑾写下了自己的见解:

    “室韦靺鞨一族,去意已定,毋庸置疑,你们只要远远观望就好,切不可大军逼迫。。。。”

    写完了后,唐瑾才发现这样的公文,已经不在他处理的权限范围之内了。

    “先生,我批复的习惯了,一不小心。。。。”

    冷锋拍拍他的肩膀:“没关系,以后你也这么处理就行,最多,我再过一遍,盖上兵部印章。”

    在处理边军问题的方面,唐瑾完全可以处理。

    有他,冷锋能减少不少的工作量,还能锻炼他对军事的掌控能力。

    何乐而不为?

    处理完公文,太阳已经将要落山。

    冷锋让小吏把公文分等级搬走,然后对唐瑾说:“努力吧,目前军方新一代的血液里,你是我们最寄予厚望的一个,多熟悉熟悉朝堂,以后才能更进一步。”

    唐瑾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成为军方新一代领头人而窃喜,他知道,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他自信道:“先生放心,我不会辜负你们的期待的。”

    看着唐瑾自信满满的样子,冷锋才松了一口气。

    如今房玄龄退休在即,好多人可能都会跟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