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龙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龙牙- 第3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站起身,李世民从龙案上拿起一张张的圣旨,交给一个宦官。

    宦官拿着圣旨,送到了房玄龄身前。

    接下来就是论功行赏了,因为是大朝会,场合很正式,这个时候接受封赏比起寻常的朝会,还要荣耀的多。

    房玄龄起身,拿起第一张圣旨,念道:“镇国大将军,卢国公程咬金听封。”

    武将队伍中,程咬金大大咧咧的站了出来,笑得极度嚣张。

    等程咬金跪好后,房玄龄才念道:“皇帝敕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尔卢国公程咬金,随朕征伐多年,今自大非川之绝地归来,军功不显,然劳苦功高,授以骠骑大将军理宜然也。深眷元戎之骏烈功宣华夏,用昭露布之貔熏,暂锡武弁,另加丕绩,钦哉。”

    读完圣旨,程咬金对着皇帝的方向叩首后,才接下来。

    镇国大将军,只是二品,而骠骑大将军,则是从一品。大唐没有兵马大元帅这种没有品级,实则相当于正一品的职位,所以骠骑大将军已经是极限了。

    骠骑大将军虽然只是从一品,但是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坐到这个位置上。举个例子,当初汉朝的王莽,就曾担任骠骑大将军。

    骠骑大将军,不仅仅只是一个官职,更代表着荣耀,代表着地位,也代表着皇帝的信任。

    目前而言,骠骑大将军的地位比国公的爵位还要高一层。得到这个职位,程咬金今后在大唐可以算是真正的混世魔王了,因为就算是房玄龄也要让他半步。

    而传世国公。。。。

    有冷锋一个就已经很超纲了,再多,传世国公的爵位,就真的成了一种摆设。

    程咬金过后,是尉迟恭,同样的,他也成了骠骑大将军。

    张公瑾、李绩、刘弘基、张亮、冯盎同样获得了骠骑大将军的职位。

    不管什么东西,多了都会不值钱,骠骑大将军也是这样。

    不过,一次性的封七个骠骑大将军,对这个职位的地位没什么损害,最多就是严重削弱了这个职位的权力。

    不过,这也是李世民敢封这些人骠骑大将军的原因。

    当这个职位不再执掌让皇帝都头疼的权力以后,正好适合用来作为一种类似爵位的封赏。

    除了骠骑大将军的职位外,这七人还会获得很多的赏赐,说白了就是钱。

    不过,这对家大业大的众人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冯盎是第一次正式的得到了中原册封的职位。如今的岭南,已经彻底并入了大唐,不再是类似羁縻州一样的存在。

    宦官托盘里的圣旨还剩下三张。

    文官武将都看向冷锋、李靖和李孝恭。

    这三位,一个是传世护国公,一个是军方一品卫国公,一个是旁亲河间郡王。

    可以说,这三位都达到了身份的巅峰,也不知道皇帝会如何封赏这三位?

    房玄龄拿出圣旨,念道:“卫国公李靖接旨。”

    李靖起身接旨,众人则是心里一动。这一次,房玄龄念的是“接旨”而不是“听封”。

    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房玄龄清清嗓子,念道:“皇帝敕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尔卫国公李靖,用兵如神,威振戎狄,突厥吐蕃之辈,至今闻‘军神’之名,尚自胆寒。朕尝闻,功勋昭著之祖,其子孙亦受庇佑矣。今授尔次子李德奖武章县侯之爵。。。。”

    听到这个,朝臣们都恍然大悟般。

    卫国公李靖,确实没有了接受封赏的空间,但是他的次子却可以。

    正常来说,卫国公的爵位只能传递给他的长子李德謇,次子最多接受荫庇获得一个不错的职位。但是如今把老子的功绩分给儿子,破格给李靖次子一个爵位,别人也没法说什么。

    (之前李德謇的名字是我打错了,抱歉)

    毕竟,皇帝说过无军功不得爵,李靖这是实打实的军功,况且李德奖是李靖亲儿子,嫡子,只是因为次子的原因没法继承爵位。把李靖的功绩转换成次子的爵位,并不是说不通。

    李靖也没想到皇帝会这么安排,不过对他而言,倒是正中下怀。

    他只有两个儿子,还都是嫡子,虽然并不担心死后两个儿子闹矛盾,不过这个时候如果能给二儿子挣一个爵位,也是不错的。

    这次举世攻唐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爵位都将只减不增。

    一个侯爵的爵位,已经非常不错了!

    “谢陛下!”

    李靖很是认真的对着皇帝叩首。

    接下来是李孝恭,和李靖一样,他的次子也得到了一个郡王的爵位。

    尽管李孝恭是皇族,但是他只是旁亲,爵位一样只能传给长子,次子尽管依旧身带皇族血脉,但是关系上已经边缘化了。

    现在他的次子也得到了郡王的爵位,已经很不错了。

    况且,直接得到郡王的爵位,以他这一次的功绩还是不够的,可以说这是皇帝对他的照顾。

    《大唐龙牙》无错章节将持续在青豆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青豆!

    喜欢大唐龙牙请大家收藏:()大唐龙牙青豆更新速度最快。


………………………………

第839章 王级的仪仗

    李孝恭郑重的接下圣旨,激动不已。

    这份奖励,穷他一生的功绩,大概也就这样了。

    李孝恭之后,就剩下了冷锋。

    朝臣们都忍不住减缓了呼吸。

    举世攻唐之中,高昌斩获最大,虽然伤亡非常大,但是,他们的坚持,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论战功,李孝恭和冷锋当居首位,而作为陇右道行军总管的冷锋,更是巅峰。

    卫国公李靖、河间王李孝恭都已经达到了地位的巅峰,他们的的功绩都分给了次子。

    身为传世国公的冷锋,会不会也被这么安排?

    房玄龄打开圣旨,扫了一遍后,看向走出来的冷锋。

    冷锋此时不知道自己是跪呢,还是不跪呢。

    跪的话他不习惯,也不愿意,不跪的话,这可是在大朝会上打脸李世民了。

    就在冷锋纠结的时候,房玄龄不等他有所反应,直接开读。

    “皇帝敕曰:朕唯闻三国之际,卧龙凤雏者,得一可安天下。今尔传世护国公冷锋,制天雷以武军,献炼体以强军,功莫大焉。今戎狄叩关,卿率队赴边,死战不退,歼敌无数,威振西北。扬我大唐之威,除此何及?

    故予卿见帝不拜之权,另授尔次子冷睿长安县侯,尔五弟子狄仁杰阳曲县伯,区区爵位之封,不抵卿辛苦之万一也,故特授卿家王爵之仪仗,用以出行祭祖。。。。”

    如果说给次子爵位稍稍在意料之中,那么给徒弟分功,再加上获得王爵的仪仗,就让百官始料不及了。

    至于见皇帝不拜,见圣旨不拜。。。。

    反正这家伙也没怎么拜过,就不算什么了。

    功绩分给次子也就算了,什么时候也能分给徒弟了?百官们现在想的不是这样合不合适,而是后悔为什么没把自家的孩子塞到护国公名下为徒。

    而获得王爵的仪仗,就更厉害了。

    仪仗,是一家的排面,祭祖的时候,仪仗是最好的祭礼之一,出行的时候,仪仗就是面子。同级的官员、同样的爵位之间,仪仗也是有高低强弱之分的。

    有了王爵的仪仗,今后护国公虽然还是传世国公的爵位,但是正式的场合,特别是仪仗摆出来的时候,却要把他当王爷看待。

    房玄龄笑呵呵的把圣旨交到冷锋手里,问道:“护国公,今日您的次子和小徒弟都得以封爵,您更是得到了王爵的仪仗,如此的喜事,您准备什么时候开宴庆祝啊?”

    杜如晦也站出来笑道:“这么大的喜事,宴会的规格低了可不行,老夫不吃美味的,就要吃贵的,还不快快安排?”

    冷锋接了圣旨,苦笑道:“这升官封爵的又不是我这一家,怎么不见你们坑别人?”

    李孝恭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听见冷锋的吐槽,就站出来说:“放心,算老夫一份,老夫出五千银币用于宴会!”

    李靖举起手:“河间王出五千,那我也出五千,护国公随便再出点,咱们满朝文武,就能吃一顿好的了。”

    听见二人的话,百官们都笑出了声。

    吃不吃得上宴席倒是小事,大家都不差这一顿吃的,主要是难得满朝文武重聚,这场宴席算是把去年的年宴补上了。

    每年都有文武百官的年宴,去年因为举世攻唐的原因,没能办起来,反而让人觉得不适应。

    一直旁观的李世民开口了:“那就定下来吧,今晚咱们君臣就齐聚天下楼。不过,在这之前,还是要探讨一下边关的情况吧。奏折虽然有提及,但是跟你们亲自讲解还是有所差距的。”

    李靖点点头,站出来说:“那微臣先来,瓜州之地,本就是吐蕃和我们大唐争锋的地方,瓜州的城墙修葺一新,才能顶住吐蕃人的进攻。但是,新收的土地,目前还没有设立足够坚固的城池。吐蕃人的高原气候严寒,还有气疫,寻常的士兵根本无法上去,所以,目前而言,咱们没有很好的对付吐蕃人的能力。

    短时间内,吐蕃人是不敢下高原了,但是如果吐蕃人贼心不死,咱们新收的土地还是很危险。”

    不仅吐蕃人不敢继续打了,连大唐也不敢继续打了,频繁的征战,再强大的国家也会有被抽空底子的一天。

    李靖话音刚落,武将们就激烈的谈论起来。

    对于这样的问题,文官们只能看着,如果是大唐的疆域,他们还有发言的机会,但是瓜州以西的新土地,只有武将们才能决定它的归属。

    李世民想了一会儿后,看向武将一边:“朕觉得,这片新的土地,算是鸡肋,食之无用弃之可惜。虽然朕没有亲自见识过那里的地貌,但是,估计那里也不适合耕种放牧吧。”

    李靖点了点头:“瓜州以西,戈壁居多,仅有的一些有植被的地方,也不适合大规模放牧牛羊一类的牲畜。至于种植,基本也是种一葫芦收俩瓢。”

    冷锋忍不住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没用的土地,就算是沙漠也是如此,没有找到它的价值,只是暂时的而已。”

    李孝恭无奈道:“知道什么东西在你眼里都能变出花花来,但是,你难道要亲自去那里垦荒?况且,吐蕃人的习性,咱们并不清楚,谁也不能确定他们短时间里会不会再下高原。”

    李靖对皇帝说:“确实如此,陛下,微臣觉得,那片土地,能收入囊中自然很好,但如果没法收下,短时间里丢掉也没什么值得惋惜的,大不了过一段时间再夺回来就好了。”

    如今的大唐,短时间里确实不适合再发动战争,况且,新土地,丢了也就丢了,不值得因为这个大动肝火。

    暗自点头后,李世民道:“那就如卫国公所言,瓜州以西的土地就这么处理吧。”

    见皇帝下了决断,文官们暗自叹了一口气。

    瓜州以西直到高原脚下,是很大一片土地,如果朝廷正式接管这片土地的话,将会凭空产生很多官位。

    但这样半管不管的状态,要朝廷设官位是别想了。

    无比可惜!

    喜欢大唐龙牙请大家收藏:()大唐龙牙手打吧更新速度最快。


………………………………

第840章 驱狗咬狗

    但是,他们的惋惜,很快就消弭于无形。

    继李靖之后,是尉迟恭的报告,大非川就是一个重要的关口,除此之外没什么大用处。这段时间,他和程咬金带队在那里硬是顶着严寒建立了简单的城防。如今进入盛夏,只要用水泥等材料把那里的城防加固加高一下就可以。

    瓜州…大非川,按照这个顺序,接下来就是冷锋的高昌了。

    冷锋站出来,关于高昌的报告,他早就有了腹稿。

    “高昌之战,惨烈无比。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高昌地处吐蕃西域突厥三方都可影响之地。不过此一役过后,西面的国境一路推移到了西域的中央。受我的威胁,吐蕃人回到了高原,突厥西域人无奈之下进攻大食,去争夺大食人的土地了。不管他们的战况如何,西面的半个西域,我都觉得空旷着比较好。这样,突厥西域人有一点退路,才能重振旗鼓的去找大食人的麻烦。

    至于突厥的草原,那是个放牧的好地方,这么大一片土地不能荒废了啊。西面突厥西域人跟大食人打的火热,北面就算穿越山区,接触到欧洲的人,他们还不如突厥人有战斗力,扔几发地级惊雷箭下去,就能把他们吓得屁滚尿流了。”

    现在的欧洲人,正穿着薄铁皮的罐头铠甲,为了什么“主的荣耀”,要么效忠国王,要么效忠教皇。有的勾心斗角,有的就算打起来,也是小打小闹。

    所以完全不用把他们放在心上。

    李世民点头,冷锋的话,他还是相信的,既然冷锋说那个什么欧洲人不足为虑,那就真的不用担心。

    看向房玄龄,李世民道:“突厥的土地,那么确实需要接受。京北道虽然独为一道,但是面积还是不太够,不如加上突厥的土地,并称京北道如何?”

    终于到了文官也能发言的时候了。

    房玄龄站出来说:“陛下,两地整合为一道的话,会不会太大了?老臣觉得,不如把京北道再拆分一下,一半和突厥、西域的土地结合起来,为一道,另外一半和夔国公攻下来的土地结合,为一道,这样更好一点吧。”

    杜如晦站了出来,听到房玄龄的话后,他忍不住的撇嘴。

    “房老头,你也不看看地图,突厥和西域的土地和其之大,它们各自为两道都绰绰有余,你还想着把它们联合为一道?陛下,老臣的意见是,西域和高昌结合起来为一道,突厥分两道,京北道和部分的东北新土地结合为一道,东北余下的土地再立一道吧。”

    “尽管如此,但还是太大了,咱们大唐内的一道,可没有这么大啊!”

    出人意料,说话的居然是刘弘基,这家伙手里拿着一张地图,跟张亮一起展开地图,给文官们看。

    看完地图后,对土地的大小概念模糊的文官们心里才有了个大概。

    刘弘基说的没错,尽管如此,这样划分依旧是太大了。

    曾几何时,安排新土地居然也让他们焦头烂额。

    收的土地太大,也是一种烦恼啊!

    李世民看了看天光,道:“先跳过这个吧,明日的朝会,朕再与爱卿们商议。刘弘基,你觉得你打下来的土地,稳妥吗?”

    刘弘基哈哈大笑:“自然稳妥,室韦靺鞨瀚海国三者,虽然生在苦寒之地,但是他们跟高丽人、突厥人比起来差远了,如果不是怕攻伐的太远,补给跟不上,微臣必定还要再打下来一块土地。”

    这一次的战争,刘弘基可谓是扬眉吐气,不论他的敌人战力如何,他能主动出击,打下大片土地,就是大功。以往,因为好色和好吃懒做的缘故,百官都看不起他,但是这一次,他是真的有了底气。

    以他的功绩,简单的升职成骠骑大将军都不足以表彰,实际上他的部分功劳另有他用,只不过暂时皇帝并没有把它表现出来而已。

    既然这件事拖延到第二天解决了,众人就都回到了队伍中,把空间让给张公瑾。

    张公瑾经过这次折腾,身体更差了一些,但是好歹还站得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