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儒,书院一定扫榻以待!只是书院还在建设中,尚需一年才能完工。在这之前,希望各位能参与到印书之中……”
提到印书,就好像揪住了这些大儒的心弦,有的表示要把自己珍藏的图书献出来,多印几本,有的则含蓄地提出想要把自己写的书刊印出来。
李承乾自然一一答应。
诸位大儒在天下楼后院亲眼看到印书机的时候,恨不得立刻扑上去亲近。
姚思廉更是摇头晃脑一番:“真是檀木雕花难益气,枯木印书可开花呀!”
……
每当遇到开心的事儿,李世民就想跟皇后说,多年的夫妻,只要他一天没见着皇后,就浑身不得劲。
今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皇后的寝宫时,却被外边的宫女拦住了!
这还真是破天荒的事情!
皇后的贴身侍女急忙开口:“陛下,娘娘在里面接待女客,吩咐过您进去前需要通报一下。”
“不必通报了。”
皇后推开了殿门,和刘淑雯一起走了出来。
刘淑雯看到李世民急忙蹲身施礼。
“哦,是淑雯啊,怎么今天来皇宫了?”
皇后白了一眼皇帝:“还不是你出的馊主意,前些日子直接跟冷公子谈婚事,逼得冷公子远走边境,我又听说你又跟魏征合计给淑雯找个倒插门的夫君,你呀,乱操心!”
李世民摸了摸鼻子:“到底是朕和魏征不忍心看刘家绝后呀,之前想过,淑雯跟冷锋在一起,今生会很舒坦。可是后来魏征跟我说了不希望刘家绝后的话,朕合计了一下后觉得确实如此呀!冷锋是什么人?怎么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改姓?还不如招赘一个好些。”
刘淑雯蹲身一礼:“奴婢谢过陛下美意,只是淑雯有誓言在前,今生必为奴为婢以报家主援手之恩。既如此,就不便许做他人妻了。”
李世民叹息说:“也罢,既如此,你就自己决定吧!”
就在这时,一个全身黑色斗篷,脸上戴着面具的人出现在廊柱后面,皇后只是看了一眼,就急忙拉着刘淑雯回了屋里。
在皇宫内还是如此打扮的,只有可能是百骑司的供奉,一般供奉出现,必是大事。即使是皇后,这个时候也必须回避。
李世民也看到了这个人,摆摆手,就带着他去了偏殿。
走进偏殿,黑斗篷人才摘下了面具。
面具下是一张恶鬼一样狰狞的脸,看伤痕似乎是被烧伤过。
那确实是烧伤,如果当初不是这个人替李世民挡下了火油,现在有这副面孔的就该是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对这个人从来不设防。
“仲清,你不是决定把百骑司逐渐交给张文,然后退隐的吗?怎么有时间来见朕?”
张仲清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随手一扔,信就像飞盘一样飞向李世民。
李世民一把接下,看了看信封,居然是百骑司内部十万火急密信。
这种密信是最高级别的,传递的都是大将叛变、敌国将侵的大事件。连罗艺造反的消息都不够资格走百骑司密信的通道。
李世民急忙打开,只见上面乱糟糟地写着:
“吾皇、统领如晤,今天下楼楼主身怀一物,似拳大,精铁制成,附之箭上,及中人,爆裂,声如惊雷,墨突及十数部下死于此物。李靖恳求将之推广于军,楼主应之……”
能写出这种破烂字的只有张文了,拳头大的惊雷?也不知是什么东西,竟有如此威力!
张仲清拱手道:“张文虽然性子粗,但是必然不会在密信上夸大其词。”
………………………………
第59章 天下书院,天下武院
李世民把张文描述的惊雷爆炸场景又仔细地读了一遍,才放下手里的信: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种武器,那么它的重要性绝对甚于八牛弩,仲清,我知道你想退隐,可是这件事,朕还是交给你比较放心!”
张仲清点了点头:“臣这次来也是为了这个,臣请陛下成立惊雷司,臣任统领,管理惊雷。”
“朕就知道,朕遇到为难的事儿,你总会为朕分忧!怎么样,百骑司还有可以空闲的人手吗?没有的话朕再给你调几个。”
“还有几个,而且没什么事可做,臣这就准备。”
“不必准备,惊雷的事儿还得天下楼楼主做主,等他回来你就去他那里听命吧!对了,他现在到了哪里?”
张仲清苦笑道:“百骑司的人手第一次盯上他和蜀王,他就发觉了,从边境到长安多条路线的百骑司成员再也没有见过他俩的踪迹……”
百骑司的一帮蠢蛋居然想追踪一个杀手,真是玩笑!
冷锋回长安的途中还打算做实验呢,怎么能被人盯着!
每到一处县城,冷锋都会买些东西,等到了无人区以后,冷锋就开始制作张文口中的“惊雷”。
在一个山谷里,冷锋第一次引燃了他自制的黑火药弹。
嗤!引信被点燃,冷锋立刻把李恪按到树后面。
轰!
远远地就能看到飞溅的土石,李恪像看神一样看着自己的师父,太牛了!只是几种粉末混合,再用鸡蛋清搅拌成颗粒,最后装到一个铁酒壶里,点燃后就有如此威力!
相比较而言,那个什么粉尘爆炸简直就是玩具!
直到硝烟散尽,冷锋才查看了一下威力。
酒壶炸了以后形成了直径一米,深二十公分的土坑,酒壶的碎片和一些碎石子深深地钻进了周围树的树干里。
不行呀,威力还是差点,可能是硝不纯的原因,要不然黑火药这种已经是军事化范围的东西威力不会这么低。
冷锋指着树上镶嵌的石子对李恪说:“火药这种武器,有两种造成杀伤的方式,一是冲击波,二是破片。作为一个合格的统帅,学会使用它是首要任务。那我现在考考你,你说火药还能怎么用?”
李恪想都不想就说:“装在八牛弩上,装在投石机上,攻城便捷无比,装在箭矢上,射箭射不准也没关系了。如果凿山挖路,用它也比人工快得多!”
冷锋对李恪的回答很满意,就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吧!咱们回长安。你那皇帝老爹估计等急了。”
……
李承乾特意带着姚思廉观看书院的建造过程。
书院选址在渭水边,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都不足以形容这里的优美的环境。
原本渭水距离与东突厥的边境不远,很容易遭受战火侵扰,所以没人在这里定居。(便桥之盟就是明鉴!)
可是此次征战过后,东突厥国土的南部彻底成了大唐的领土,于是不少王公贵族都打算在渭河边盖一所别院,夏日酷暑难耐的时候,来这里避暑可是难得的享受。
冷锋出关以前把一百万贯都扔给了李承乾,这些天无数的工匠被天下楼高额的工钱吸引到这里,土地已经平整完成,就等着天气暖些打地基了。
姚思廉毕竟上了年纪,陪着李承乾走了一会儿就腿脚酸痛,只能坐下歇息。
“唉!此处虽好,可是距离长安还是远了些,每日往来,老夫这腿脚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得消。”
李承乾从亲卫手里要过酒壶,恭敬地递给了姚思廉,等姚思廉喝了酒缓了缓气才说:“先生家境贫寒,连代步的驴子都没有,承乾怎敢让您每日奔波。渭河边到时候会建不少邻水小榭,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先生是世间少有的智者,住进去可是再好不过了。”
姚思廉急忙挥手:“按你之前所说在你天下书院执教,老夫等人每月薪水二十贯,这已经是大大的占便宜了,怎么能再要房子呢!”
李承乾笑着说:“当然不是送给您的,您接了这房子,两年的薪水可就没有了。”
“原来算是借的,这样也好!”
休息够了,姚思廉又继续爬坡,忽然他发现不远处的河边也有不少人在大面积清理土地,就问李承乾:“我看书院选址已经够大了,怎么那边还在平地?”
李承乾解释说:“那边与咱们书院不同,咱们是天下书院,教的是学问,学得是孔孟之道。那边是天下武院,教的是兵法,学的是刀枪棍棒。”
姚思廉点了点头:“文武兼备才是强国之道,太子殿下,吾虽为太子冼马,可是从未教过太子殿下治国安邦的学问,也没有教如何执政。今天咱们正好站在书院武院中间,臣有些话需要告诫太子殿下。”
姚思廉虽然只是挂着“太子冼马”的头衔,可是放到明面上就是李承乾的老师,更何况他是饱学大儒,教导谁都是够格的。
李承乾急忙拱手:“孤必洗耳恭听。”
姚思廉指着北方说:“突厥之患,虽平民百姓亦可知。有些迂腐不化的老臣口口声声说需要以德服人,以理教服天下,最后达到万国来朝的境地,然后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太平了。太子殿下,您怎么看?”
李承乾呸了一声,说:“放屁!”
姚思廉哈哈大笑:“说得对,就是放屁。此次陛下出兵征讨东突厥,好多人都说陛下贪功冒进。我不这么看啊!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诚不我欺!对敌戍边,就需要武力,治理百姓,就需要文才。武力衰弱,则外敌入侵,文臣乱法,则内民揭竿。太子可懂我的意思?”
李承乾不假思索地说:“先生的意思是一个国家同时需要武力和文治,二者缺一不可。”
姚思廉叹息道:“自古以来文武相争都不可避免,殿下若是得继大统,千万要注意二者持衡之道。”
李承乾恭恭敬敬地一礼及地:“多谢先生教诲!”
………………………………
第60章 血誓
冷锋刚刚回到天下楼,还没来得及喝杯热茶,就见到了一个鬼气森森的家伙—张仲清。
张仲清拿出了张文的信,以及李世民盖着皇帝印的密信,证明了自己的身份。
冷锋边喝着茶,边读李世民的信,读完后才问:
“你是曾经的百骑司统领张仲清?”
张仲清单膝跪地:“正是属下。”
冷锋并不意外张仲清的行为,因为李世民信里已经说过了,张仲清已经脱离百骑司,划归冷锋管理。
“张文的信你是读过的,惊雷的威力你也清楚,这样的武器不是可以随意流出的。皇帝既然对我说说可以完全信任你,我就相信你。可是这东西不能全交给你去做吧。”
张仲清说:“百骑司有很多成员被我调回了长安,这些人都可以完全相信。就是您下令让他们死,他们也不会眨一下眼!”
冷锋点了点头:“既然你这么有自信,等准备好场地以后我就把惊雷的制作方法告诉你。哦,对了,明天你进宫让皇帝秘密出来,我带你们开开眼界。”
……
想要皇帝秘密出来瞒过宫人百官是很难的,不过百骑司的人出手,自然不在话下。
一个身高、声音和李世民很像的百骑司供奉,躺在龙床上装病,皇后陪在身边,就连魏征都没有发现不对。
李世民难得出宫一趟,这次又是实验“惊雷”,所以他特意穿上了尘封已久的铠甲,铠甲上刀砍斧削的痕迹清洗可辨。百骑司整整一百多个老手全副武装陪在他左右,皇城禁军将方圆几里都封锁了,就连施工的书院武院都临时停工。
实验的地点就是渭河边武院的地基,这里有一块儿巨石阻碍了平地基的工程,工匠想要把它挖出来,结果挖了几米深都没看到它的底儿。
既然挖不出来,那就平掉呗!火烧水浇的裂石办法多费事,还不如炸了它!
冷锋在石缝安装好了火药,然后把长长的引信一直拽到李世民藏身的木屋里。
李世民看着木屋外钉着的厚厚一层木头和百骑司众人举着的大盾,问冷锋:“有必要搞这么大的阵仗吗?张文信中说的惊雷不过杀伤十几人马而已,咱们既然离的这么远,还躲在木屋里,何必再设盾牌防护?”
冷锋白了李世民一眼:“喝水还有噎死的呢,你要是交代到这儿了,我可就臭留青史了。”
李恪拽了拽李世民的衣袖,小声地说:“父皇,惊雷的杀伤力在于冲击波和破片,那一日张文用的惊雷只有他的拳头大,今天咱们炸石头,可是放了脑袋大的一个惊雷,而且惊雷炸响,碎石势必化为箭矢,不可不防!”
李泰在一边也说:“父皇,孩儿这些日子正在研究动能这一项学问。孩儿发现,箭矢的速度越快,穿透力越强,师父说了,惊雷炸响后激发的碎石速度极快,近距离的威力不亚于八牛弩!”
李世民联想了一下八牛弩激发的场景,立刻把自己的三个儿子推到身后,亲自拿了一块盾牌准备防御。
张仲清颤抖着双手,试了好几次才用火把点燃了引信,然后立刻举盾防御。
等了好久,众人期待的声音都没有响起来。
冷锋小心翼翼地探头看了一眼……引信只烧到了一半,走到那里看才发现原因。
原来是半截那里的引信被露水浸湿了。
张仲清从木屋也探出了头问:“怎么了?”
冷锋指着引信说:“湿了。”
直到确定安全了,李世民才从木屋里走出来,一群人围着引信发愁,这样的火药,限制性太大了,遇到雨天根本没法用。
冷锋敲着脑袋回忆防水引信会是什么材料,可是怎么也想不起来,用惯了制式装备,自制炸弹只学了黑火药,别的都没学。
李泰用了好大的力气才挤进去,呲着牙对李世民说:“父皇,用蜡包裹引信,不就能防水了?”
李世民愣了一下,对啊,用蜡包裹引信就可以啊!
“还是我的青雀儿最聪明!”
李世民抱起李泰狠狠地亲了他一口。
冷锋指着引信说:“准确的说用蜡涂引信只能防露水,雨天作战,还是要全面防护。之前我跟张文提过惊雷箭的设想,以后可以研究一下,把引信隐藏在箭里,应该就不会受雨天的影响了。”
李世民从张仲清的手里要过火把,问:“现在点燃到爆炸有多长时间?”
冷锋设想了一下:“大概十几息。”
李世民点点头:“够了!你们进去,朕来点火!”
张仲清急忙抓住火把:“陛下不可以身涉险,还是我来点吧!”
李世民哈哈大笑:“十几息的时间,朕散步都能回到木屋了,如此盛事,还是朕亲自点火比较好!”
李世民的胆子很大,大到了可以称为“作死”的地步,百骑破万敌的事儿他都敢干,换作别人,早就是万敌追百骑了。
百骑司的这些人当然不能让李世民为所欲为,争执不过,就拿着盾牌在一边护卫。
嗤!
点燃了引信以后,李世民在百骑司盾牌的护卫下奔跑着回了木屋。冷锋很想问问他之前说“散步回来”的豪气哪里去了。
轰!
惊雷都不足以形容那一声轰响!
破碎的石块四处乱飞,木屋外不时响起石头撞击木头的声音。有两块小碎石甚至通过木屋窗户的缝隙钻了进来。
虽然小碎石只是在盾牌上敲击了一下,盾牌连凹陷都没有凹陷,可是所有人此时都是一阵后怕。
等外面的声音归于平静,冷锋才叫众人撤了盾牌。
李世民领先走了出去,当他看到那块没了踪影的巨石,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这一次冷锋制火药选用的都是长安最顶级的材料,硝也是提纯了的,火药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