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绝对能够排进功劳排行榜前三。
这样的功劳,足够让他让他转职成为实权的国公了吧!
没错,张亮虽然是“勋国公”,但是因为他这个人胆小,干过好几次阵前逃跑的事儿,到现在还是一个守着几条船,几千人,混吃等死的虚权国公。
要不是他有咬紧牙关抵抗无数酷刑保守李世民秘密的功劳,早在贞观初年那段时间的“朝廷减肥”中就被撸成侯爵甚至是伯爵了。
这一次的高丽战争,让他闻到了飞黄腾达的味道,刚好,他竟然被熩国公挑中,作为副属参与到高丽战争中。
张亮觉得,自己翻身的机会,或许只有这一次了!
“拼了!熩国公,承蒙您看得起我,选我做了副属,这次玩命的任务,我就跟您干了!”
冷锋微微一笑,说:“你有信心就好,召集你的船队先租用民船来长安运输物资吧。”
张亮疑惑道:“熩国公,您不是说要明年开春以后进攻高丽吗?为何咱们现在就准备物资?”
冷锋很无奈,他能说他实在看不起东海船队那几条破船吗?就单看张亮回京坐的那条船,就知道东海水军的船,绝对也是河船稍稍改造一下就进了海。
这样的船,连一些海商的船都比不上,凭什么承担“军舰”的名字?
说实话,这样的船,冷锋都怕撤退的时候没被高丽人射中,它自己就漏水沉了。
刚好岭南冯盎那里的造船厂造了第二批海船,冷锋就直接让李世民出点钱买了下来,还在登州建立了一出新的造船厂。
等把火药武器和军器都运到登州后,先着手给那些海船改造一下才是正理。
“多余的话你就不要问了,赶紧让你的手下行动起来吧。哦,对了,因为你们也要参与守城的缘故,你那些手下分批来长安,我让龙牙军的士兵教他们怎么用火药武器,不用箭无虚发,只要懂点火后射出去就行。”
………………………………
第609章 盛世
在李世民看来,冷锋一身的怪学问,就算李承乾李泰李恪三个人,也不能全部学透,应该还有东西留着。
冷锋却有点头疼,收李治的话,他能教导他什么东西?最多也就是修身养性的生物学罢了。毕竟李治是晋王,今后会作为亲王,看守李家的老家。
最多,也就是他比李恪处境好一点,不用处处提防会被人猜忌。
“李治跟着我的话,也没什么能够学习的,其实,我更希望他直接跟他哥哥李泰学习,李泰现在已经可以出师了,完全可以教导他弟弟。”
“李泰已经可以出师了?”李世民很意外,不过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
年前的时候,李泰给他看了他研究的播种机,还给他看了能粗粗控制飞行方向的热气球,据他说说,这都是他研究出来的。tv首发
能够研究出一样东西,或者对热气球进行增强,已经说明李泰具备了很深厚的学问,说他能够出师,李世民并不觉得意外。
“既如此,那就让李治跟着青雀吧。”
敲定这件事后,李世民去后殿陪自己的兕子去了。
孙思邈说过,他也没办法推测出晋阳公主的寿元,现在他们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让兕子在世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离开皇宫,冷锋回家继续自己的“罢工”大业,见到为兕子头疼的李世民后,他也觉得,在孩子没有成家立业、还小的时候,还是多陪陪他们比较好。
入冬以后,几乎没有什么缺心眼的国家会在边境挑衅,冷锋在秋季的安排,就足以让边境在冬天平淡的过去,所以三省六部就数兵部悠闲,就连左右侍郎也能轮换着“上班”。
一个月过后,是新年。
贞观十年的新年。
转眼间,冷锋已经在唐朝生活了十年。
十年间,大唐可谓是完全脱离了它原本的历史轨道。
十年间,大唐从那个百姓穷困,兵力衰败的新建国家,成长为威震四海的强国。
只要它的内部不出什么变动,那么,它将永远屹立在亚洲之巅,甚至是世界之巅。
今年的过年很热闹,狄仁杰没有去爷爷家,选择在冷府过年,李泰李恪也不知道给李世民灌了什么汤,居然也被放出来,在师父这里守岁。
漫长的守夜很无聊,在把能玩的节目都玩完后,冷锋带着李恪李泰和狄仁杰进了书房,开始教他们拼音。
拼音很简单,师兄弟三个就是研究一会儿就能读懂很多冷锋写的拼音信。
李泰写了好久才写出一句拼音“师父,这是一种密文吧,您为什么要教我们这个?”
冷锋提笔用拼音回复道“就当是咱们师徒之间的小游戏吧,外人看到这个,绝对就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看着师父的回复,狄仁杰却觉得没这么简单。因为,就连武媚也没有得到学习拼音的机会。
学问传男不传女是古训,师父教他们这个,一定有什么深意。
带着疑惑,狄仁杰他们度过了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是拜年走亲访友的日子,如今冷锋也没有了四处闲逛的机会,他得在家等着文院武院弟子的拜访。
学子给师父拜年是惯例,文院的弟子到他这里就是路过,最终会到韩崇文老先生那里留下吃饭,而武院的弟子则要留在他家里聚餐。
偌大的餐厅挤得满满的,三年间,武院毕业了很多的学子,有第一届毕业生的榜样在前,武院的淘汰率大大降低。
文院武院都不兴学子给师长送重礼,猴精的学子们自然知道自己该送什么礼物。
“成刺史了?王玄策这家伙还真能干啊!”
看着信,冷锋很吃惊,在他看来,王玄策虽然很有手段,可是他资历不足,怎么也该再担任几年的县令再升职的,没想到已经升职成刺史了。
“熩国公,不仅王玄策成了刺史,学生也沾了一点光,成了北州别驾,虽然不如王玄策官儿大,但是学生却可以轻松来京述职啊!”
北州别驾方思,也是很聪明的家伙,只是光芒一直被王玄策掩盖,展露的不清楚而已。
“当了大官,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但是你们应该知道,你们这算是荣升,自身的资历还是不足的,在任的时候,多为自己的职责考虑,别跟风搞一些有的没的。”
方思拱手道“师长放心,我等必定尽忠职守,绝不辜负师长的栽培!”
不管是王玄策还是方思,都是卡在朝廷需要官员的节点担任官职的,骤得高位,他们需要的不是奋进而是沉淀。
送走文院的弟子后,冷锋又接待了武院的毕业生。
武院的毕业生就苦的多,他们都是从一个小兵当起,再加上这三年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战争发生,他们好多人还都是小兵。
不过,加入龙鳞卫和禁军的几个家伙,却得到了提拔,最差的一个都当上了小队长。
这样看着自己学生都发展得不错的感觉还是不错的,这一天,冷锋难得的喝多了,最后是老李代他送走学生们的。
当生活的模式固化以后,就没了什么出奇的地方,贞观十一年,也是在一片平静中度过的。
唯一不平静的是这一年,朝廷完成了纳税主体的替换。商人团体的纳税,完全可以支持大唐的运转,甚至比起单纯的收粮食,还要多。
一年的时间里,百姓的纳税一降再降,最后只剩下半成的收税用来做样子。
这对百姓们而言,简直不要太幸福。
以前种地担心的是缴了税后还能不能剩下自己吃的东西,现在担心的是今年国库从他们手里收粮食的价格是多少。
在满足了“吃饱”的愿望以后,就是最普通的百姓也渴望手里能攒一点铜币。
这放在十年前,是完全不敢想的,饿不死就行了,还想有钱?做梦呢?
路边的两个老汉,正商量着秋后国库收粮食的价格问题。tv手机端
“要我说,收粮食的价格不会太高,你没见税都降低到几乎没有了吗?国库掏钱收粮食?怎么可能高,税少收的那部分,还不得从收粮食上面找回来!”
另一个老汉说“低就低吧,怎么也比那丧天良的粮商强,不是我说,现在税这么低,咱们全家都能吃饱饭了,一天三顿小米饭,老汉我吃的都夭寿,更别说能拿多余的粮食换钱了。
三四年前,那个文绉绉的县令说,盛世要来了,老汉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今年老汉才算是明白了,老百姓吃饱了饭,有衣服穿,娃子甚至还能不掏钱就进县城的小学堂学认字。这样的世道,可不得叫盛世嘛!”
。全本书…免费全本阅读网
………………………………
第610章 铺路
最先说话的老汉点点头,深以为然。
两个老头不远处坐在路边歇脚的李世民也点了点头,笑的很开心。
此时是朝廷的秋收大典,在忙碌了一上午后,他决定出朝廷的田地,看看百姓的秋收怎么样。
于是,在一众人的陪同下,李世民就钻出了大军合围的田地,悄悄的凑到了两个老汉不远处。
来秋收的李世民没穿华丽的衣服,穿的是和百姓们一样的麻布衣,头发也是用一根木棍随便扎起来,再加上他脸上手上都是掰玉米时划开的小口子,根本没人能认出他就是皇帝。
把两壶酒倒进粗坛子后,李世民拎着坛子凑了过去。
“两位大叔,要不要喝一点?”
凭借着酒,李世民强势的插入了两个老汉的话题里。
两个老汉一个姓张,一个和李世民还是本家。
张老汉喝了一口酒,惊讶道“这不是天下楼的烈酒嘛!后生,你这可就够败家了,天下楼的烈酒是咱们平头百姓能喝的?”
李世民低头受教“大叔说的是,我这也是朋友送的,平时都不敢想的。”
嗯,反正是冷锋无偿给文武百官叫的外卖,说是送的也没毛病。
喝到烈酒的机会对普通百姓来说可几乎是没有,一坛子酒很快就被两个老汉喝光了。
喝人的嘴短,所以两个老汉对李世民问的一些问题可算是知无不答。
“就是这个样子,虽然现在家里都能吃饱饭了,可是穿的还是麻布衣服,住的还是土房子,看人家大户和商人穿的住的,就忍不住羡慕啊!什么时候咱也能住水泥屋子,有暖气就好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百姓们的心愿还是那么简单,衣食解决以后,自然而然的就是住。
“那你们为什么不让家里的后生去水泥作坊做工?朕至少人家水泥工坊免费给员工盖水泥的房子啊。”tv首发
tv手机端
李老汉摇摇头“水泥厂是那么好进的?现在谁不知道熩国公的产业对员工都好,做工一年比种地得的钱多了,这样的好事谁都想,可是晚了呀,最先进去的已经是正式员工了,轻易不会换的。”
听李老汉这么说,李世民不禁看向身后正摆弄泥土的冷锋。
冷锋遮住半边脸转头对李世民说“看我也没用,水泥作坊就需要那么多人,再建的话,没人用,就要堆积很多的水泥。所以这些人想要做工,就得从别的地方想办法了。”
冷锋不得不遮住半边脸,相比较神秘的皇帝,他这个都被人立庙的更容易被人认出来。
李世民听冷锋这么说,不禁思考起来,百姓们想要更多的钱,经商是不可能的,都去经商了,谁还种地?所以,就剩下做工这一条路可走,可是做工的话,就得建立作坊,现在有什么作坊能扩建?
张老汉忽然笑道“人呐,就是不知足,明明吃饱饭、有衣服穿都是八辈子享受不到的了,求什么住的好啊!”
李老汉也笑了起来“就是就是,有个土房子住淋不到雨就不错了!”
听着两个老汉的调笑,李世民却笑不起来。
在他看来,百姓们继吃饱、有衣服穿之后,“住得好”这样的愿望,还是那样的纯朴,作为皇帝,他有责任为这个想办法。
对两个老汉拱拱手,李世民说“我那边还有地没手完,就不配两位大叔聊天了。”
看着离开的李世民和冷锋等人,张老汉说“这个后生有点意思啊,还学学问人拱手。”
李老汉则惊讶道“你看跟在他身后的那个瘦高个,像不像熩国公?”
张老汉瞪大眼睛看过去,刚好看到和皇帝说话时转头露出半边脸的冷锋,点点头“还真是熩国公啊!那刚才和咱们说话的是?”
想到那个可能,张老汉和李老汉不由得一起打了一个哆嗦。
皇帝啊!也只能是皇帝!这下回家跟街坊邻居有得吹了!我们可是和皇帝聊了半天,还喝了一坛子酒呢!
钻进大军合围的朝廷土地后,李世民说“熩国公,朕记得你说过,国家的变化,农过后是商,但是中间还夹着一个分层,你说的分层,应该就是‘工’吧!”
冷锋点了点头“没错,就是工,百姓们想要在商业社会里致富,除了经商外就是做工了,但是,目前咱们大唐可没有多少工业。”
大唐现在能够称为工厂的,只有天下楼旗下的玻璃作坊、水泥作坊,还有朝廷的盐场、冶炼厂。其余的都是小打小闹,完全不到能招工的级别。
李世民想了想才说“多建立一点吧,水泥朕有用处,之前只是主要关口建立了水泥城墙,其余的关口还没有,再说京北道草原也没有关防,建立一个城池也是不错的。”
中原人就是这样,没有城墙,总是觉得不安全。
虽然在草原上建立城池不伦不类,但是,至少对抵抗突厥还是有点用处的,冷锋并不反对李世民这个想法。
城池的建立比建房更需要水泥,到时候水泥工坊完全可以扩建。
“其实不止城池,铺路也能用到水泥的,就像长安到天下庄园那里。”
“水泥铺路?那也太靡费了吧!”
长孙无忌只要是听到花钱的话题,就要过来插一嘴。
“不靡费,你们想想,百姓们生活需要什么?衣食住行,等住的问题解决之后,不就是行的问题嘛!更何况,水泥铺路,还能促进交通,是有益的。”
商业的发展,跟交通是密不可分的。
长孙无忌还是说“不行不行,太靡费了,天下道路何止1千万条?都铺的话,那可是难以想象的数字啊!”
李世民倒是笑了“道路千万又如何?只要咱们一年一段儿的铺下去,终有一天能够铺满的,愚公能够移山,我们还不能铺路?”
房玄龄等人都躬身行礼表示受教,只有冷锋支着下巴在想其它的事情。
似乎,现代马路铺路的材料就是沙石和石油提取的残余物,石油就是现在的石漆,如果大规模提取汽油的话
。全本书…免费全本阅读网
………………………………
第611章 雪前耻
或许,油漆路也能铺出来啊。
就是提炼出来的汽油不知道这么处理,大唐没有汽车,能用到汽油的地方只有燃烧弹。
想想张仲清的燃烧弹爆破的场景,冷锋不觉得这东西适合多储存。
油漆路就不想了,在这之前先铺水泥路就很好。
秋收过后,李世民召开了一次关于建工厂的朝会。
想要给百姓们提供做工的机会,就要扩建各种类型的工厂,而在短时间里就建立工厂,就需要勋贵们的力量了。
虽然当官要远离商贾,但是为了过上富贵的好日子,朝廷勋贵里除了较真的魏征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