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从大元帅到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之从大元帅到皇帝-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恐怕终有一天真会像阴德妃所说的那般,李恪有可能威胁到自己儿子李承乾的地位。

    虽然长孙皇后不可能做什么,但是却不代表长孙皇后不能将这个消息,告诉给自己的兄长长孙无忌。

    这也是长孙皇后的聪明所在,在任何时候她都不会亲自去干预前朝之事,更不会去干预夺嫡之事。否则也不会名垂千古,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


………………………………

第126章 各大势力集团的利益

    “无忌,这么急将我叫过来有什么事情?”长孙恒安来到长孙无忌的书房后问道。

    “这是皇后娘娘派人送出的密信,你看看吧。”长孙无忌将长孙皇后的密信,递给长孙恒安说道。

    长孙恒安接过密信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并且开口说道:“这南阳公主不是已经看破红尘出家为尼了吗?怎么又突然进了皇宫,还留宿甘露殿。”

    “这南阳公主应该是跟随魏征从齐州回来的,估计此事绝对和李恪脱不了干系。”长孙无忌开口说道。

    “如果此事真和李恪有关,恐怕这李恪所图之事定然不小。我们是否应该和太子殿下打声招呼。”长孙恒安开口说道。

    “如今太子殿下认为李恪是最好的支持者。只要有李恪的支持,李泰就休想撼动他的太子之位。所以就算我们将此事告诉他,他也未必会放在心上。”长孙无忌叹息的说道。

    “真是烂泥扶不上墙,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皇上会废了他。”长孙恒安气愤的说道。

    “关键是现在三哥长孙安业,竟然和太子殿下沆瀣一气。根本就没有将家族的利益放在心上。”长孙无忌开口说道。

    长孙恒安开口对长孙无忌说道:“现在我们可没有时间去管长孙安业干什么。我们必须将重心放在南阳公主的身上。”

    “既然这南阳公主进了皇宫,皇上定然会想要册封她为妃。所以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皇上这样做,否则将威胁到皇后娘娘在宫中的地位。”

    ……

    就在长安城中一个个如临大敌的时候,李恪却在千佛山的千佛寺中,将自己的手下全部聚集在了一起。

    整个千佛寺的僧人,全都是当年杨广安排的人。所以说这千佛寺就如同李恪的大本营一般,在这里干什么事情,绝对不必担心走漏风声。

    再加上李恪被禁足千佛寺,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这就更加的成为了李恪最大的掩护。

    李恪看着自己面前的众人,开口说道:“今日本王将你们叫到这里,就是想听一听你们对当下局势的看法。也好做出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李恪说完之后,坐在一旁的燕南山便起身说道:“属下掌管的幽冥,是专门负责情报工作的。所以就由属下来先说一说朝中的势力分布。”

    “现在朝中的势力大致分为四个势力集团,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这些人在朝中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并且个个都身居要位。”

    “第二大势力就是以李靖等人为首的武将集团,他们全部都是跟随皇上南征北战的老将。每个人手中都握有兵权。”

    “这第三大势力便是以魏征为首的,原太子李承乾的势力。一直以来他们都生活在夹缝之中,不但被长孙无忌一派瞧不起,就连武将也未将他们放在眼中。而且他们自知身份尴尬,为人处事也是十分的低调。”

    “最后一股势力就是个皇子的势力,不过这股势力十分的松散,很难达成共识。其中实力最强的当属燕王李佑。”

    “而大唐十道的官员,大部分都隶属于这四大势力之中。其中还参杂着山东世族的势力。”

    “不过他们隐藏的十分微妙,往往会掺杂在四大势力集团之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绝对不会忠于四大势力集团中的任何一个。”

    “所以,可以说真正在朝中有话语权的,只有关陇集团和武将集团。他们经常会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太极殿中大打口水战。”

    “冥王好像忘记了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应该是属于王爷的。虽然王爷的势力现在还见不得光,但是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王天来开口说道。

    自从李恪向世家强行募捐之后,王天来算是彻底的对李恪改变了态度。而且让李恪没有想到的是,王天来的忠诚度竟然已经达到了八十%以上。

    来济点了点头后说道:“王刺史说的不错,王爷的势力首当其冲当属冥王手下的幽冥,这是一支神秘的力量。恐怕天下无人知道他是属于王爷的。”

    “还有就是负责为王爷敛财的玄坛,同样没有人会将他和王爷联想在一起。至于齐州和登州虽然也属王爷的势力范围,但是却无法与幽冥和玄坛相比。所以说王爷的势力是隐于暗处的,一点也不为过。”

    “本王的实力可不仅仅只有幽冥和玄坛,否则本王又有什么实力与长孙无忌他们掰手腕呢。”李恪笑着对众人说道。

    “如果属下没有猜错的话,此次魏征前来齐州,可绝不仅仅是奉了圣旨而来那么简单吧?”萧锐一脸笑容的看着李恪问道。

    “不错,如今以魏征为首的原太子建成的势力,已经选择了支持本王。所以说如今天下还应该是四大势力,只不过是本王吞并了其中一股而已。”李恪点了点头后说道。

    听到李恪的话,众人并未感到丝毫的震惊。不过一个个脸上却露出了笑容。因为自从他们追随李恪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和李恪生死与共了。

    李恪的实力越强,对于他们的好处就越大。如果有一天李恪可以坐北朝南,那么在座的众人也将位极人臣。

    就在众人高兴异常的时候,冥王燕南山开口对李恪说道:“不过有一件事情让属下也十分不解。那就是武将集团中的程咬金,已经不止一次在太极宫中,帮着王爷对抗长孙无忌了。”

    听到燕南山的话,孔惠元吃惊的对李恪说道:“王爷不会已经得到了武将集团的支持吧?如果要是那样的话,那王爷可就危险了。”

    孔惠元说的不错,暗地里的东西别人无法看到。但是如果李恪表现出来的实力过于强大,对于李恪来讲未必是一件好事。

    “无论是武将集团,还是关陇集团。甚至就连魏征手下的原太子党,都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博弈。”

    “而他们都想利用本王,来打击其他势力。然后让自己的势力集团发展壮大。可以说本王在他们眼中就是一颗棋子。”

    “不过本王可不是甘愿当一枚棋子的人,所以他们总有一天会看到妻子的逆袭。”李恪笑我着说道。


………………………………

第127章 寒门难兴的原因

    “都说这程咬金大大咧咧,没有想到竟然心机如此之重。”王天来一脸震惊的说道。

    “都说武将耿直,其实这句话是最大的错误。能够统领千军万马在战场之上驰骋的人,又岂会是没有心机之人呢?”李恪开口对众人说道。

    “皇上又岂会不知道关陇集团和武将集团之间的争斗。这也是皇上为何要重用魏征的原因,为的就是平衡双方的实力。”

    “恐怕如今皇上最想看到的,就是王爷这颗不安分的棋子。来调剂一下关陇集团和武将集团之间的关系。”萧锐开口对李恪说道。

    听到萧锐的话,李恪的心中不由暗暗点头。心说萧锐果然非同一般,单凭这份分析力就值得李恪重用。

    如果武将集团和关陇集团沆瀣一气,那么李世民的龙椅也就未必能够坐得稳了。

    随后众人又畅所欲言,分析了一下当下的几大势力。然后便开始商量起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王爷,如今玄坛的收入十分的可观,各地分号都可以称之为日进斗金。不知王爷准备如何处置这些钱财,是否准备将它们全部运回齐州?”李银开口对李克说道。

    “如果真如姐夫所说那般,父皇准备让本王来当这颗不安分的棋子。那么父皇就不会让本王在这千佛山禁足。”

    “估计用不了多久,父皇的圣旨便会送到。到时候本王不但会解除禁足,甚至恐怕还会有更加艰巨的任务。”

    “而这个任务,极有可能是与河南道的这次旱灾有关。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提前的准备。”

    “你马上命令各地分号,将手中的开元通宝全部换成粮食。然后全部运回河南道,到时候本王会有大用。”李恪开口对李愔说道。

    随后李恪又交代了郭旺一番,让他一定打理好自己的那三千亩田地。千万不能出丝毫的差错。

    同时又命李匠向天下各州招募能工巧匠,将他们收入玄坛的作坊之中。同时开始扩大玄坛作坊的规模。

    并且让冥王燕南山,将侧重点放在河南的。对自己封地内的世家大族,进行详细的调查。

    最好可以掌握他们欺压百姓,欺上瞒下的罪证。到时候李恪好有借口向他们动手。

    至于王天来和孔惠元的任务,就是尽快将齐州和登州的政务抓起来。并且准备在两州成立图书馆。

    当听到李恪提出要成立图书馆的时候,王天来不由得开口问道:“王爷,不知这图书馆的作用是什么?”

    “世家大族为何可以制约朝廷?难道是他们手中拥有足够的财力?还是他们手中握着庞大的军权?”李恪开口对王天来问道。

    “世家大族盘踞千年,拥有着极大的底蕴。而且朝中官员大部分出自世家,所以世家大族才会与朝廷形成微妙的关系。”王天来毫不犹豫的说道。

    “王刺史说得不错,但是却忽略了其中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那就是为何会出现天下官员出世家情况。”李恪开口说道。

    李恪话音刚落,王天来便毫不犹豫的说道:“在隋朝之前官员的选拔为举孝廉,皆由官员向朝廷推举人才。而这些官员大多数又出自世家大族,他们推举的人自然也是世家大族之人。这样自然形成了天下官员出世家的情况。”

    “哪怕就算是寒门出了人才,在朝中做了高官。但是很快他的家族也会发展成世家。也就是说最终根本就没有寒门士子,有的只是世家大族。”

    这时坐在一旁的张百味,却开口对李恪说道:“王爷,这个问题问在座的各位,恐怕他们无法回答。反倒是属下可以给王爷一个答案。”

    听到张百味如此一说,王天来不由得感到好奇。难道这张百味能说出更精准的分析不成?

    不但王天来感到奇怪,就连孔惠元都有一点不太相信。一个厨子能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甚至孔惠元都觉得,和一个厨子共处一堂,都是对他的一种侮辱。要不是碍于李恪的面子,恐怕早就将李银和张百味等人赶出去了。

    不过李恪却反倒十分有兴趣,笑着对张百味说道:“既然你有不同的见解,那就说来与大家听听吧。”

    “属下觉得天下官员出世家的根本,就在于世家子弟有机会学习。而穷苦家的孩子连识字的机会都没有。”

    “就算你生来聪明伶俐,却连一本书籍都无法得到。最终也只能成为耕种的农民。就连属下学习厨艺,也是师父口传身教。”

    “试问穷苦家的孩子,在无书可读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够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呢?”张百味开口说道。

    李恪听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并且笑着说道:“张百味说的不错,就因为世家大族手中掌握着书籍。才让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底蕴。”

    “而本王要成立的图书馆,就是要让穷苦家的孩子也有书可读。任何人都可以到图书馆中借阅书籍。”

    听到李恪的话,孔惠元一脸无奈的说道:“王爷的想法虽然很好,如果真的能够成功,再加上科举制度的实行。世家的地位自然会受到很大的打压。”

    “但是王爷可曾想过,那些穷苦人连字都不认得。又如何能够到图书馆中借阅图书呢。”

    “就算有认识字的,在没有老师讲解的情况下,他们又如何能够读懂书中的含义呢?”

    听到孔惠元的话,在座的众人不由得纷纷点头。就连张百味也觉得孔惠元说的不假。

    不过李恪的脸上却露出了笑容,并且从怀中拿出了一张纸来。然后交给了孔惠元。

    孔惠元接过纸来一看,不由得感到十分的不解。因为这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那就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看着孔惠元不解的表情,李恪开口说道:“兄长可否将这句话读与众人听听。”

    孔惠元自然不会拒绝,便开口对众人读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读完之后便将这张纸再次交给了李恪,不明白李恪到底要表达什么。

    李恪接过子来笑着说道:“本王觉得兄长读的不对,因为这句话的意思与兄长所说的刚好相反。”

    这一下孔惠元可不淡定了,于是便开口对李恪问道:“不知王爷觉得属下哪里读的不对。”


………………………………

第128章 标点符号与活字印刷

    看着孔惠元不解的目光,李恪笑着说道:“世家大族敢与朝廷对抗的原因,就是他们手中拥有的书籍。”

    “但是单单拥有书籍还不够,因为正如兄长所说那样。如果没有名师教导的话,就算你拥有书籍也是无济于事。”

    “但是本王如果要在这些书籍上加上标点符号,你们觉得书籍上的意思,还那么难理解吗?”

    李恪说完之后,便拿起毛笔在纸上点了几下。然后再将它交给孔惠元,让孔惠元重新读一次。

    孔惠元接过来一看,发现李恪在这句话中加了一个点。然后以点断句,再读出来意思可就不一样了。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孔惠元再次开口读道。

    “不错,刚才兄长读的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而如今本王在这上面加上了标点,他的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而这句话只不过是本王举的一个例子而已,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发生。这也是无名师教导,很难读懂书籍的原因。”

    “所以本王准备将这标点符号加到书中,到时候只要你认识字就不怕读不懂书中的内容了。”李恪开口说道?

    李恪话音刚落孔惠元便站起身,开口对李恪说道:“王爷的这个想法虽然十分好,但是却很难得到落实。”

    “先不说这些标点符号的用处,是否真的能达到王爷所说的那般。就算是真如王爷所说,但是想要在书籍之内加上这些标点符号。恐怕可不是数年之内能够完成的。”孔惠元叹息的说道。

    毕竟在唐朝之前所有书籍的传世,靠的都是逐字逐句的抄录。所以书籍才会如此的珍贵。

    而在唐朝才出现了雕版印刷术,但是也是在唐朝中后期才发展起来的。前期只是用来印刷一些佛教印刷品而已,并未用到书籍印刷上。

    至于活字印刷术更是出现于宋朝时期。所以孔惠元才会觉得,就算李恪搞出了标点符号,用处也不是很大。

    因为想要将这些标点符号加到书中,那就必须对现有的书籍进行重新抄录。这样所需要的时间可不是一年两年,甚至几十年都未必能够完成。

    李恪自然也知道这个原因,不过李恪可是来自于21世纪,不但对雕版印刷术十分的了解。就连活字印刷也是了解的不能再了解了。

    于是李恪笑着对孔惠元说道:“如果本王可以批量出版书籍,那不知兄长觉得,这件事还会如兄长所说的那般麻烦吗?”

    “就算王爷可以发动天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