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从大元帅到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之从大元帅到皇帝-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后,李恪又对李匠说道:“本王给你带来了一个人,你看看他的手艺如何。”

    李恪说完之后,便将墨翼书介绍给了李匠。并且让李匠带他去实际操作一番,看看着墨翼书是否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

    李匠喏了一声之后,便带着墨翼书来到了一个匠人面前。让那位匠人将手中的工具让给墨翼书。

    墨翼书却开口对李匠说道:“吃饭的家伙我随身带着呢,就不麻烦这位老哥了。”

    墨翼书说完之后,便从身上将背包拿了下来。从背包之中拿出斧凿等工具,又向李匠索要了一份图纸,便动起手来。

    还没等墨翼书做出成品,李匠便已经十分的震惊。并且直接对李恪说道:“王爷,这位墨兄弟绝对是一位能工巧匠。就是是草民也无法相比。”

    “哈哈哈,俗话说得好,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看来你并没有说大话,确实值得本王亲自接见。”李恪笑着对墨翼书说道。

    “王爷,就算是草民手艺再精湛,也不应该打扰王爷。但是因为某些原因,草民不得不见一见王爷。”墨翼书开口对李恪说道。

    “今日你先随本王回府,明日本王再为你安排工作不迟。”李恪说完之后,便带着墨翼书离开了黄河大堤。

    李恪已经从墨翼书的话中听出,墨翼书见自己绝对还有事情。不过这黄河大堤可不是说话的地方,所以李恪才将墨翼书带回王府。

    ……

    回到王府中之后,李恪单独将墨翼书叫到了书房。并且开口对墨翼书说道:“说吧,你见本王到底有何要事?”

    “王爷,草民有一事想问王爷。不知王爷可知道墨家。”墨翼书开口对李恪说道。

    听到墨家,李恪不由得一愣。这墨家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的21世纪,对墨家的评价都是十分之高。

    但是在古代,墨家却经常会受到当朝的打压。原因就是墨家弟子多为游侠。但是侠客以武犯禁,所以自然会遭到朝廷的打压。

    这也让墨家的传承一度十分的危机,甚至险些连传承都断掉了。而且就算是最终墨家传承了下来,可是墨家的精髓也已经丢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墨家本王自然听说过,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学说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三大学说。墨家主张……”李恪将自己对墨家的了解,对墨翼书说了一番。

    “没有想到王爷对墨家了解的竟然如此通透,这确实有点让草民出乎意料。”墨翼书震惊的对李恪说道。

    “既然你和本王提起墨家,那如果本王没有猜错的话。你应该是墨子的后代吧?”李恪开口对墨翼书问道。

    “王爷说的不错,草民正是墨家第34代孙,当代的墨家巨子。只可惜如今墨门已经凋零,只剩下草民一人了。”墨翼书叹息的对李恪说道。

    “你来见本王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告诉本王,你是墨家的第34代孙吧?”李恪开口对墨翼书问道。

    “王爷说的不错,真人面前不说假话。草民来见王爷为的是两件事,第一想要看一看王爷是否值得草民追随。”墨翼书点点头后对李恪说道。

    “那不知你现在觉得,本王是否值得你追随呢?”李恪笑着对墨翼书问道。

    “王爷礼贤下士心系百姓,确实是一位难得的明主。如果王爷不弃,草民愿为王爷牵马坠蹬。”墨翼书开口对李恪说道。

    “你可知道本王的身份?可以说跟随在本王的身边,也许不会让你光宗耀祖。甚至有可能还会受到本王的牵连,最终会身首异处。”李恪开口对墨翼书说的。

    “这也是草民来见王爷的第二件事。虽然王爷的身份十分特殊,但是草民的身份又何尝不特殊。”

    “所以草民希望,王爷可以答应草民一件事。如果有朝一日王爷有了话语权。希望王爷可以让墨家得以传承。”墨翼书开口对李恪说的。

    “说来也是,本王与墨门还真有同命相连之感。明明都是身份高贵,但却不被别人认可。”李恪一脸无奈的笑容对墨翼书说道。

    “如今整个墨家只剩下草民一人,所以草民能给王爷的只有自己这条命。其他的就无能为力了。”墨翼书开口对李恪说道。

    “好,只要你信得过本王。以后就留在本王的身边吧。”李恪点了点头后对墨翼书说道。

    听到李恪答应了自己,墨翼书便直接跪倒在地。向李恪行礼说道:“属下墨翼书,拜见王爷。”

    “本王看你武艺了得,以后就留在本王的身边做个侍卫吧。本王赐你代号为木灵。”李恪将墨翼书扶了起来后说道。

    “王爷,如今齐州百姓正遭受旱灾。属下看王爷手中的能工巧匠奇缺,所以属下觉得应该先去河堤工作。”

    “等度过旱灾之后,属下再来王爷身边护卫。到时候谁想伤害王爷,就要先问过属下才行。”墨翼书开口对李恪说的。

    李恪自然不会反对墨翼书的请求,于是点点头后说道:“今天先留在王府中休息一晚,明日一早便去黄河大堤找李匠去吧。”

    “属下多谢王爷成全。”墨翼书向李恪深施一礼,感激地对李恪说道。

    然后李恪便将单道真叫来,让单道真安排墨翼书去休息。看着墨翼书的背影,李恪的天上露出了笑容。

    能得到墨家传人的相助,对于李恪来讲绝对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毕竟墨家的能力,李恪可是心知肚明的。
………………………………

第95章 李承乾力挺李恪

    “启禀皇上,河南道十余州府发生旱灾。如今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百姓春耕。”户部尚书开口对李世民说道。

    听到河南道出现旱灾,李世民不由得眉头一紧。开口问道:“各州府可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各州府发动百姓提水浇灌,只可惜成效并不是很大。恐怕今年河南道多数州府要颗粒无收了。”户部尚书对李世民回答道。

    李世民并没有责怪任何人,毕竟天降大灾非人力可以挽回的。于是便开口说道:“派人前往各州府视察,朕必须第一时间知道旱灾的情况。”

    “皇上,如今河南道出现旱灾,还请皇上减免河南道赋税。”房玄龄开口说道。

    听到房玄龄的话,李世民不由得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根据各州府受灾的情况,适当减免赋税。免得百姓流离失所。”

    听到李世民的话,百官齐齐跪倒在地,口称李世民圣明。可是就在这个时候,颜廷明却站了出来。

    并且对李世民说道:“皇上圣明,河南道百姓遭受旱灾所扰,皇上便减轻赋税,乃是体恤百姓的圣明之举。”

    “但是齐王李恪却背道而驰,竟然借着齐州大旱之机,向百姓强行募捐钱粮。甚至还出动了皇上赐给他的禁军。”

    听到颜廷明的话,李世民瞬间站起身来。脸色阴沉似水的说道:“此事可有查证?”

    “启禀皇上,臣正想向皇上汇报此事。这是齐州城内的一些商家的联名状。”这时长孙无忌出班对李世民说道。并且将联名状交给了王德,由王德转交给了李世民。

    长孙无忌一直派人观察着李恪的一举一动。如今有这个机会找李恪的麻烦,长孙无忌又岂会放过呢。

    李世民看过联名状之后,便阴沉着脸对李承乾问道:“太子,你刚刚从齐州回来。可有什么要和朕说的?”

    “儿臣还真就有事要上报父皇,儿臣在齐州的时候得到一物。特意带回来给父皇看,想必父皇看了之后定然龙颜大悦。”李承乾开口对李世民说道。

    “太子殿下,现在我们说的是齐王李恪敲诈齐州百姓的事情。太子殿下有好东西,还是过后再献给皇上不迟。”颜廷明开口说道。

    “你们这些狗屁御史听风就是雨,你知道太子殿下要给皇上看的是什么?还敢在那里强加阻拦。”

    “要不是我老程现在脾气好了,早就将你踢出去砍了脑袋。免得让你在皇上面前信口雌黄。”程咬金指着颜廷明破口大骂。

    要说除了程咬金之外,还真就没有谁敢在太极殿中如此说话。不过只要是程咬金一开口,绝对没有人敢与程咬金争辩。

    因为那样做绝对是自找倒霉,程咬金绝对敢在李世民面前胖揍他一顿。而且李世民还不会将程咬金怎么样。

    所以颜廷明听到程咬金一开口,不由得就闭上了嘴。不过心中却暗想,这程咬金可是瓦岗一系的将领。为何突然帮起了王爷。

    虽然颜廷明心中感到蹊跷,不过表情上却是十分的气氛。并且还狠狠的瞪了程咬金一眼。

    与此同时,李承乾已经命人将一物抬上来了太极殿。这件东西用红布蒙着,根本不知道红布里面是什么东西。

    就在百官窃窃私语的时候,李承乾来到红布面前,伸手便将红布掀了起来。并且开口对李世民说道:“父皇,儿臣带回的就是这曲辕犁。”

    看到两极殿中摆着一张犁杖,众人不由得感到好奇。仔细一看发现这张犁杖,与百姓们手中用的不太一样。

    李世民自然也发现了,便开口对李承乾问道:“这个怪模怪样的犁杖,到底有什么不凡之处。竟然值得你千里迢迢将它带回来?”

    还没等李承乾说话,程咬金却大笑着说道:“皇上你是有所不知呀,这张犁杖叫做曲辕犁。百姓用它耕地不但省时还十分省力。”

    随后程咬金便将这曲辕犁的好处,在太极殿中和众人详细的讲解了一番。这不由得让李世民十分高兴。

    而这时长孙无忌却再次开口说道:“皇上,如今河南道大旱,就算有再好的犁杖又能如何呢?”

    长孙无忌这样说的原因,就是担心李世民忘了李恪的事情。所以才会重提河南道大旱之事。

    同时又看了看一脸笑容的李承乾,心中不免对这个外甥十分的失望。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世民点点头后对李承乾问道:“朕问你的是齐州的情况,和这曲辕犁又有什么关系?”

    “父皇,您可知这曲辕犁是何人所造?儿臣又为何要在太极殿中提起此事?”李承乾开口对李世明问道。

    听到李承乾的话,李世明心中不由一愣。然后开口说道:“难道这曲辕犁与李恪有什么关系不成?”

    “父皇说的不错,这曲辕犁正是齐王李恪亲手所制。”随后李承乾便将李恪在齐州亲自耕地种棉花的事情,和李世民诉说了一遍。

    李承乾话音刚落,程咬金便开口说道:“皇上,齐王殿下为了百姓研制曲辕犁。这样的人怎么会发国难财?”

    “卢国公这么说就不对了,虽然齐王研制出了这曲辕犁。但是却不代表他是为了百姓而为。”

    “刚才太子殿下说的已经十分清楚了,齐王制作这曲辕犁的原因,正是因为他自己种田感觉麻烦。”

    “所以臣觉得,并不能因为齐王研制了曲辕犁。就断定他不会做出趁齐州大旱,勒索百姓的事情来。”长孙无忌开口说道。

    听到长孙无忌的,李世民不由得点了点头。毕竟这两件事确实并不矛盾,于是又看了看一旁的李承乾。

    李承乾这时再次开口对李世民说道:“父皇,儿臣愿意替齐王担保,如果齐王真的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儿臣愿与齐王受同罪。”

    这可把长孙无忌气坏了,心中不由得暗骂李承乾是猪脑袋。这么好一个铲除对手的机会,他反倒为人家做起保来了。

    不过李世民的心中却十分的满意,看向李承乾的眼神多了一丝喜爱。毕竟李世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可以和睦相处。

    于是李世民开口说道:“何人愿意替朕前往齐州,彻查齐王李恪勒索百姓之事?”
………………………………

第96章 朝堂中的争辩

    听到李世民要找人前往齐州,彻查李恪勒索百姓之事。一旁的李泰便出班对李世民说道:“父皇,儿臣愿意前往齐州,替父皇彻查此事。”

    如果要是别人的话,也许李世民也就答应了。但是李泰出班请旨,李世民不由得摇了摇头。

    并且开口说道:“朕哪忍心让你爬山涉水前往齐州,你还是好好的留在朕身边学习吧。”

    其实李世民不让李泰前往齐州,可不仅仅是不舍得。关键还是李世民知道,李泰与李恪有旧怨。

    如果让李泰去了的话,凭借李泰的性格。就算此事不实,他也会给做实了。所以李世民又怎么能让他前往齐州呢。

    李泰知道李世民既然否定了自己的提议,那就算自己再怎么说也是无济于事。于是只能一脸无奈而失落的站在了一旁。

    而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魏征,却开口对李世民说道:“皇上,臣这里有一份齐州刺史王天来送来的奏折。还请皇上御览。”

    魏征说完之后便将奏折递给了王德,由王德将奏折转交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接过奏折打开一看,不由得脸色一变。

    然后将奏折狠狠的丢在了地上,并且开口对长孙无忌说道:“长孙无忌,你给朕仔细看看这奏折上说的是什么。与那些世家联名奏报李恪之事,可有什么不同之处?”

    长孙无忌颤抖着双手捡起了奏折。这一看不要紧,不由得让长孙无忌额角渗出了汗珠。

    不过长孙无忌又岂会就此作罢,于是开口对李世民说道:“皇上,恐怕是齐州刺史王天来夸大其词。凭借人力如何能够对抗天灾。”

    “臣觉得,一定是这王天来夸大其词。所以臣请皇上派人彻查此事,免得王天来欺君犯上蒙蔽皇上。”

    而这时程咬金却一脸笑容的走了过来,伸手从长孙无忌手中将奏折拿了过来。一边看一边向着颜廷明走了过来。

    并且开口对颜廷明说道:“我老程可是在齐州长大,那里是我老程的故乡。如果有人要是坑害了我的老乡,我自然不能善罢甘休。”

    “所以就请颜御史给大家读一读这奏折,如果大家都觉得王天来蒙骗皇上。那我老程就带人回去,杀了这个贪功妄奏之徒。”

    颜廷明伸手接过奏折之后,一脸不情愿的表情读了起来。只听颜廷明开口读道:“臣齐州刺史王天来,代替齐州百姓奏禀皇上……”

    随后颜廷明便将奏折当众宣读了一遍。奏折中的内容就是,李恪如何倾尽家资帮助齐州百姓度过旱灾。

    如何招募百姓匠人修建水车,如何亲自前往前往田间地头。跟着百姓一起修建水渠。

    更是详细的将李恪如何让那些不顾百姓死活的富户商贾,乖乖的拿出钱粮帮助齐州百姓度过旱灾。当然也提及了李恪放火烧了郑天寿的客厅。

    颜廷明读完之后,在场的文武百官无不感到惊叹。觉得此事有一点匪夷所思,到底是什么样的水车能取黄河之水浇灌田地。更没有想到李恪竟然敢公然与世家撕破脸面。

    颜廷明读完之后,程咬金再次将奏折取了回来。并且开口对颜廷明问道:“不知颜御史觉得,奏折之上所说的是否属实?”

    这不由得将颜廷明问的张口结舌,毕竟此时的颜廷明确实不知道如何回答。于是求助的看了看一旁的李泰。

    看到颜廷明求助的目光,李泰自然不能无动于衷。毕竟这颜廷明已经算是自己的人了。李泰又如何能看着程咬金为难自己的人呢。

    于是便开口对程咬金说道:“卢国公,这王天来在奏折中所提之事,恐怕在座的各位都没有见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