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怎么才能分辨崇祯是不是真傀儡呢?

    魏忠贤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法子,那就是,唆使手下的使劲弹劾自己,攻击阉党干将!

    他先是让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杨所修和监察御史杨维垣上书攻击自己的干儿子崔呈秀,以试探崇祯的心意。

    结果,崇祯不予理会,还训斥了杨所修和杨维垣一顿。

    随后他又唆使吏部主事陆澄原、钱元悫,员外郎史躬盛使劲上奏折弹劾自己,崇祯还是不予理会,不但训斥了这几人,还一个劲地宽慰了他,让他不要放在心上。

    几番试探下来,魏忠贤有点麻痹了,他还真以为崇祯跟天启一样,是个傀儡!

    也正是这个时候,他的干儿子崔呈秀给他送来了一份圣旨:擢南都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张斌为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巡抚福建,剿灭海盗!

    这圣旨为什么会落到崔呈秀手里呢?

    很简单,因为明朝这会儿皇帝的旨意分为两种。

    一种是经相关大臣商议确认,由内阁颁布的,这个叫圣旨,不能违抗。

    另一种是皇帝直接下发,不经过相关大臣和内阁的,这个叫中旨,大臣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这个主要那大臣的胆子够不够肥。

    一般时候不管是圣旨还是中旨,大臣都不敢不接,你敢不接皇上的中旨,那不找死吗!

    但是,这个时候,崇祯却不敢下中旨,因为这时候的内阁、都察院、六部都是魏公公说了算,他下的中旨,那就是个屁,没人会搭理。

    这会儿他要办什么事情,还必须先征得相关大臣的同意,经内阁把圣旨发出去。

    崔呈秀是都察院左都御使,又是兵部尚书,都察院和兵部都归他管,要提拔张斌,自然要通过他。

    他接到这种旨意自然不会随便同意,这种事情,不问过他干爹魏公公怎么行!

    魏忠贤听他念完圣旨,皱眉沉思了一会儿,随即一手扯过圣旨,站起来,阴阴的道:“杂家去问问皇上是什么个意思。”

    崇祯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他要让张斌去福建把海盗剿灭。

    魏忠贤所谓的什么意思,并不是说张斌剿海盗的事情,而是想问问皇上,为什么不经过他同意就下旨

    崇祯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他一直在寻找一个机会,一个把自己的声音发出去的机会。

    他很清楚,阉党并不是铁板一块,阉党中有很多都是墙头草,哪边风大就往哪边倒。

    他们之所以跟着魏忠贤,就是因为魏忠贤能只手遮天,独断朝纲,世人只知道有九千岁,不知道有皇上。

    如果他能把声音发出去,那些墙头草就会明白,皇上也想掌权。

    一旦他们明白皇上想掌权,他们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倒向自己,因为魏公公再九千九百岁也只是个太监,这大明终究是皇上的,而不是太监的!

    原本他要等到十一月,阉党内讧的时候,才有机会把声音发出去,但是张斌的表现,却让他看到了一丝机会。

    因为,张斌说不需要任何粮草就能剿灭海盗,这种事情,听起来就很不正常,如果不听张斌细细解释,他都认为张斌是在吹牛。

    他当然不会把张斌的办法解释给魏忠贤听,那么魏忠贤十有八九会认为,张斌就是在吹牛。

    吹牛,自然是做不到的,如果张斌跑福建去丢人现眼,不但他自己的脸丢了,连带提拔他的皇上也把脸丢尽了,魏忠贤或许会乐见其事吧。

    魏忠贤倒不知道皇上肚子里花花肠子,他只是奇怪,为什么崇祯不经过他同意就下圣旨,这种事情,天启就不会做。

    这会儿崇祯就在御书房,他自然清楚,他拎着圣旨直接走进御书房,假假样子作势欲拜,崇祯立马很配合的阻止道:“魏公公,免礼免礼。”

    他顺势直起身子,拱手道:“微臣斗胆,敢问皇上,为何派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年轻人去当福建巡抚啊?”

    崇祯闻言,憨笑着摸了摸后脑勺,假装天真道:“朕这不是着急着剿灭福建的海盗嘛,正好张爱卿说他不需任何粮饷,一年之内就能剿灭福建周边的海盗,有此等好事,朕自然求之不得。”

    魏忠贤闻言,目瞪口呆,这家伙,吹得也太离谱了吧,不要粮饷,一年剿灭福建周边所有海盗,怎么可能!

    他忍不住提醒:“皇上,这家伙吹牛啊,没有粮饷怎么组织大军去剿灭海盗。”

    崇祯却是天真的道:“张爱卿一看就是忠诚之士,怎么会骗朕呢?”

    魏忠贤闻言,眼珠子一转,皇上明显是年幼无知。

    或许,让他吃个瘪也好,等张斌那小子去福建把脸丢尽了,他就明白了,不管什么事,还是听杂家的好!
………………………………

第三卷 第七章 你行你上啊

    魏忠贤正在那里犹疑不定呢,崇祯突然一拍额头,失声道:“哎呀,朕怎么把宁国公魏良卿给忘了,他能亲率大军打的建奴找不着北,收拾区区海盗自然是手到擒来,朕应该让他去啊,快快,魏公公,圣旨拿来,我让伴伴重新写一份。”

    魏忠贤闻言错点晕倒,这小皇帝不知道魏良卿是什么货色,他还能不清楚吗,魏良卿跟他一样,以前就是个市井无赖,要他去偷鸡摸狗,坑蒙拐骗,那是手到擒来,让他去打海盗,不被海盗擒了去才怪!

    他正想办法婉拒呢,崇祯突然又神经病一样的叫道:“对啊,还有东安候魏良栋和安平伯魏鹏翼都是不可多得的猛将,勇猛无匹,战功赫赫,收拾那什么土司和农民应该没一点问题,可以让他们去西南和陕西啊!快快,伴伴,快拟旨,着东安候魏良栋总督云、贵、川、湖、广西军务,负责平定奢安之乱。着安平伯魏鹏翼,总督陕西三边军务,负责剿灭反贼。”

    魏忠贤闻言,差点一头栽地上,开什么玩笑,魏良栋和魏鹏翼都还在吃奶呢,走路都走不稳,让两个奶娃去率军打仗,那画面,恐怕那些土司和反贼见了,都会笑抽过去吧!

    他们这些战功都是夺了别人的好不,一个市井无赖,两个奶娃,你让他们去领兵打仗,有没有脑子啊!

    这话自然不能跟皇上明说,他正考虑怎么说呢,崇祯突然又指着他惊喜道:“对啊,还有魏公公你啊,皇兄在日,几场大战都靠你运筹帷幄,才取得大捷,去辽东颁个饷,那不不是信手拈来嘛,要不,魏公公你去趟辽东,安定下军心,以魏公公你的能耐,率领大军一举收复辽东也易如反掌是吧!”

    魏忠贤闻言,冷汗都冒出来了,他哪里知道什么运筹帷幄啊,那些功劳也都是抢别人的好不。

    这小皇帝怕以为他是宫里培养出来的太监吧,宫里培养出来的太监,要么习文,要么习武,要么文武双全,去监军甚至领兵打仗或许还能行。

    问题他是中途出家啊,以前他就是街上混的,即没读过书,也没习过武,纯靠当市井无赖时习得的那点坑蒙拐骗的手段和自宫时那股心狠手辣的劲头。

    要他对付那些只知道讲大道理的文官自然没问题,随便安个什么罪名,屈打成招也好,打死再伪造供状也好,那是信手拈来。

    要他去收复辽东,他哪里敢去啊,还易如反掌,建奴收拾他才叫易如反掌呢!

    他算是听出来了,小皇帝的意思,你行你上啊,开什么玩笑,这会儿充能耐,那是活的不耐烦了。

    他连忙摇头道:“皇上,现在国库空虚,哪里来的钱啊,那张斌不用粮饷也能剿灭海盗,就让他去吧。我们没他那么能,西南、陕西和辽东就先等等吧,等明年税银收上来再说。”

    崇祯闻言,不无遗憾的道:“这样啊,那行吧,先让张爱卿去福建把海盗剿了,其他地方,明年再说。”

    魏忠贤松了口气,正要告退,崇祯突然又神经质般的叫道:“对了,对了,魏公公,张爱卿还想提辽东游击将军曹文诏和戚武烈之子戚元功为参将,随他去福建剿灭海盗,要不你给他一齐办了吧,他毕竟是文官,不能上阵杀敌。”

    魏忠贤被他这神经质搞得有点受不了了,只得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微臣这就去办。”

    说罢,掉头就走,像躲瘟神一般。

    他走到外面,看了看手上的圣旨,还是觉得有点不妥当,万一那什么张斌真有办法把海盗给剿了,他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行,得找人合计合计。

    想到这里,他直接转头对跟在身后的一个太监道:“去,把应秋和呈秀叫来。”

    那太监应命而去,而他则继续往自己的书房走去。

    不一阵,兵部尚书崔呈秀和吏部尚书周应秋便气喘吁吁的来到他的书房,两人哈巴狗般的施过礼后,崔呈秀便好奇的问道:“干爹,皇上怎么说?”

    魏忠贤嗤笑道:“皇上说,那张斌不需要粮饷,一年之内便能将海盗剿灭,你们说说,可能吗?”

    崔呈秀闻言,立马跟着魏忠贤嗤笑起来。

    那吏部尚书周应秋却是皱眉道:“厂公,那张斌可不简单,天启五年,大计例察,才长,守廉,政勤,年青,皆为上等,还曾率领乡勇击退过海盗,他不像是那种胡乱吹牛的人。”

    魏忠贤闻言,脸色一变,追问道:“噢,竟然不是个酒囊饭袋,那你说他没粮饷,能组织大军剿灭海盗吗?”

    周应秋想了想,猜测道:“他若是发了疯般的在福建横征暴敛,粮饷还是能凑起来的!”

    魏忠贤闻言,不由大惊失色道:“啊,那怎么办,我可答应皇上了,这个节骨眼上,在皇上面前出尔反尔可不好。”

    周应秋略微思索了一下便献媚道:“厂公不必惊慌,福建正是我们的地盘,左布政使汪若极、右布政使郭希禹、提刑按察使张翌明、都指挥使洪先春还有福建行都司都指挥使陈尔翼不都曾通过犹三兄向厂公表过忠,他张斌敢在福建横征暴敛,那就让那些人上奏折,参到皇上这里来,到时候看皇上怕是不好收场啊!”

    犹三就是现任工部尚书吴淳夫,他是福建泉州人,福建那边的三司负责人基本上都被他拉入了阉党的阵营,所以周应秋说福建是阉党的地盘

    魏忠贤闻言,眼前一亮,大笑道:“对啊,福建那边的头头脑脑是三儿那一线的,他敢横征暴敛,就让人参他,看他怎么办,哈哈哈哈哈哈。”

    周应秋跟着媚笑道:“厂公,属下还听说,犹三兄的儿子吴文杰跟那个张斌还有点过节,不若让那吴文杰替您走一趟,去盯着福建那帮头头脑脑,以免他们玩什么花样。”

    魏忠贤饶有兴趣的问道:“噢,那吴文杰和张斌有什么过节?”

    周应秋继续媚笑道:“听说那吴文杰喜欢都指挥使洪先春的女儿,洪先春的女儿好像又和张斌有婚约在先,他们为此而结怨,洪先春到现在还不知道把女儿嫁给谁呢。”

    魏忠贤闻言,满是恶趣味的道:“好,就让那吴文杰跑一趟,等弄死张斌,杂家给他做主,让洪先春把女儿嫁给他,哈哈哈哈哈哈。”
………………………………

第三卷 第八章 贪财好色

    骆养性,字太如,世袭锦衣卫指挥使,嘉靖朝锦衣卫指挥使骆安之后,万历、泰昌、天启三朝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之子。

    前文提到,他这个世袭锦衣卫指挥使只是个福荫的头衔,没有任何职权,并不是说他长大成年之后就能出任锦衣卫指挥使。

    他父亲骆思恭之所以能出任锦衣卫指挥使,那凭的可是真本事,上任之后也颇有些作为。

    像万历年大明与东瀛关白丰臣秀吉的两次大战,骆思恭都派出了无数锦衣卫为明军刺探军情,可以说,那两次援朝战争锦衣卫都出力不少。

    像天启继位时的“移宫案”,骆思恭同样出力不少,所以,天启继位之后,念及从龙之功,并没有换掉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

    可惜,他不愿意协助魏忠贤迫害东林党,最终被魏忠贤陷害,丢了锦衣卫指挥使的位子。

    骆养性可没他父亲有本事,他纯粹就是个纨绔,武功稀松平常,学识更是稀松平常,不过,他也并非一无是处,见风使舵,溜须拍马他还是很厉害的。

    天启朝的时候,他这本事还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因为九千岁魏公公权倾朝野,而他父亲正是被魏公公给弄掉的,他再会见风使舵,溜须拍马,魏公公也不可能启用他。

    天启一死,他就敏锐的发现,机会来了,魏公公也不知道想干什么,竟然封锁皇上驾崩的消息,秘不发丧,结果,英国公奉皇后懿旨,直接领兵进宫,逼出遗诏,拥立新皇登基。

    他估摸着,当今皇上肯定会倚重英国公,而疏离魏忠贤,所以,他毅然决然,一把扑进英国公的怀抱。

    正好,英国公这时候也在召集没有归附阉党的锦衣卫,看守皇宫,以节制魏忠贤,确保皇上安全。

    于是乎,他凭借老爹骆思恭在锦衣卫中的威望,脱颖而出,被英国公选中,成了皇宫守卫临时负责人,挂了个锦衣卫指挥佥事的头衔。

    这个时候,他全然没有意识到,崇祯想弄掉魏忠贤自己掌权,他也跟魏忠贤一样,被崇祯给麻痹了,只当这崇祯也跟天启一样,只想做个傀儡。

    他以为,照这样下去,他是没什么前途的,锦衣卫指挥佥事也就到头了,他再想往上升就难了,因为锦衣卫指挥同知和锦衣卫指挥使全是魏公公的心腹,想取代他们,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不过,张斌的出现,又让他看到了希望,因为张斌是英国公跟前的红人,又得皇上单独召见,很有可能是要获得重用了,如果,能巴结上这位,或许升官发财,还有希望。

    所以,他开始极力巴结张斌,以期将来张斌辉煌腾达之后能拉他一把。

    张斌自然是正中下怀,他也想拉拢这位未来的锦衣卫指挥使,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才第一次见面就开始称兄道弟了。

    等张斌从乾清宫出来的时候,骆养性却对他更为热情了,这货甚至想请他晚上一起去逛青楼!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张斌出来的时候,崇祯让曹化淳去引了下路,曹化淳这会儿跟张斌那可是亲的跟兄弟一般,两人一路往外走,一路交谈,不经意间露出的那种亲切全被骆养性看在眼里。

    好家伙,这张斌不但是英国公跟前的红人,还跟皇上的伴当这么熟,满朝文武,谁能有他这关系,他这前程简直不可限量啊,必须极力巴结!

    张斌虽然也想极力拉拢这货,但是,这个节骨眼上去逛青楼肯定是不行的,京城这会儿,可到处都是魏忠贤的人,如果魏忠贤想弄他,一个逛青楼的罪名就能让他前程尽毁。

    骆养性见张斌执意不去,只能退而求其次,约定第二天去拜访张斌,这个张斌自然不会拒绝。

    于是乎,第二天一早,骆养性便带着一堆礼物,来到了张斌落脚的崇兴寺,溜须拍马,拉关系来了。

    张斌热情的将他迎进厅堂,拉到主位分座左右,又招呼人上完茶之后便让张差他们去外面守着。

    骆养性一见他这架势,忍不住低声问道:“双全兄,你这是?”

    张斌压低声音,故作神秘道:“太如贤弟,听闻令尊正是遭遇魏忠贤陷害,不但丢了锦衣卫指挥使的位子,最后还郁郁而终。”

    骆养性闻言,脸色一变,他盯着张斌,紧张的问道:“双全兄此话何意?”

    张斌不答反问道:“听闻锦衣总宪骆家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