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这会儿眼里只有老婆孩子,压根就没注意到他,直到随同前来迎接的将领齐声问好,他才反应过来。
总督大人可是亲赴东瀛帮把他老婆孩子都接过来了,他自然要好好表达一下感激之情,没想到,他刚开口来一句,张斌立马抬手道:“你们久别重逢,赶紧回去叙叙吧。对了,在船上我发现森儿聪慧异常,是个可造之材,明天,你带他去我那里,行个拜师礼,这弟子我收下了。”
“啊!”,郑芝龙目瞪口呆的看了看张斌,又看了看自己的儿子,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张斌挥了挥手,叮嘱道:“别忘了啊。”
说罢,掉头就走,把个郑芝龙弄的晕晕乎乎的。
张斌其实也有点想戚芳华了,准确的说是想她肚子里的孩子了,看着郑芝龙一家那热乎劲,他对自己未出生的孩子不由更加期盼了,两世为人这可是他第一次有自己的孩子,那种感觉,真的无法形容。
他越想就越急切,一路简直就是小跑回去的,好不容易回到自己的大院,他反而有点打退堂鼓了,因为正厅里坐满了人,他老妈黄氏陪着戚芳华坐在主位,下面洪蓉儿、陈盈盈等妻妾都在,甚至连陈秀秀那小丫头都在戚芳华跟前晃来晃去,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搞的他都不好抬脚往哪儿走了。
黄氏一看他走进来,立马起身道:“哎呀,五姑娘,你回来了啊,快,快,过来坐,陪芳华说会话,刚我们还说起你呢。”
张斌连忙上前把黄氏按回去,苦笑道:“哪有母亲给儿子让坐的,您坐您坐,我随便坐那里都是一样的。”
说罢他朝右首的陈盈盈使了个眼色,示意她起身让个位置,随即一屁股坐下去。
黄氏倒不怎么在意这些,她反而饶有性质的问道:“对了,你不是去接芝龙的老婆孩子了吗,接回来没?”
张斌连忙点头道:“接回来了,接回来了,母子三人都接回来了。”
黄氏更好奇了,她惊讶道:“母子不是两个吗,怎么变成三个了?”
张斌洒笑着解释道:“田川氏给芝龙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郑森,六岁多了,小的叫田川七左卫门,才三岁多。”
黄氏闻言,追问道:“咦,小的为什么跟他娘姓啊,田川七左卫门,好长的名字啊。”
张斌这个晕啊,他苦笑着解释道:“好像是说过继给田川氏了,东瀛名字是比我们大明的名字长。”
陈秀秀一听也来兴趣了,她蹦蹦跳跳的问道:“东瀛小宝宝,好玩吗?”
张斌顿时满脸黑线,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里,大大小小总共七个女人,都可以来一台超级大戏了,可偏生就他一个男角,这台词多的,怕得把人唱神经了。
他这正头疼呢,郑芝龙那边也有点头疼,因为他是想自己的大儿子接自己的班习武的,但是,总督大人却突然跟他说,要收森儿为弟子,总督大人那可是学文的,并不是说他看不起文人,主要,他想着,自己的儿子可是要接班来统御数万水师将士的,文质彬彬的,能行吗?
他是想婉拒总督大人的,却找不到借口,想来想去,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问自己的儿子,如果自己的儿子不愿意,可是个不错的由头,人家自己不愿意,我也没辙是吧。
于是乎,他把郑成功叫到跟前,诱导道:“森儿,刚外面的战船你看到了吗?”
郑成功立马点头道:“看到了,看到了,好多。”
有戏,郑芝龙连忙继续诱导道:“那你想不想长大以后也跟父亲一样,统帅成百上千的战船,纵横四海啊?”
郑成功忙不迭点头道:“想啊,想啊。”
郑芝龙立马装出为难的样子,愁眉苦脸道:“可是总督大人说要收你当弟子,那意思就是要你去学文,你要跑去读书了,又怎么统帅这些战船呢?”
郑成功闻言,得意的道:“大伯都说了,只要跟他好好读书,好好学习兵法,等我学成长大了,大伯就给我封个大将军,让我指挥千军万马,让我指挥庞大的舰队。”
郑芝龙闻言,错点晕倒,总督大人竟然这么说,那还有什么办法,老老实实去拜师呗。
第二天一早,他便带着老婆孩子上总督府来了,他这其实还顺带有探亲的意思,因为张斌的母亲黄氏按辈分来说也算是他的姨娘,这老婆孩子接过来了,自然要带着去拜访一下。
黄氏那叫一个开心啊,老人大多喜欢小孩,黄氏也不例外,问题他大儿子张勇和二儿子张冠的小孩都十来岁了,不怎么好玩了,而三儿子和四儿子又带着家人在外面经商,不在东番,五儿子张斌还连小孩都没有,整的她成天就只能找陈秀秀开开心了。
这会儿郑芝龙突然带来两个粉雕玉琢的小孩,她自然是高兴的不行了,尤其三岁多的田川七左卫门,还不大会说汉语,却有听的懂一点,好玩的很,把她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
黄氏在那里逗小七左卫门玩,张斌却在教郑芝龙筹备拜师之礼,以前他收门生的时候都没这么正式过,说白了,那些门生都不会对他有切身的影响,这个郑成功可就不一样了,他可是要代替郑芝龙为自己掌管水师的,乱世什么最重要,自然是军队,为了保证水师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郑成功这个拜师礼自然要正式一点,要让他牢记在心,真正把自己当师傅。
正规的拜师礼仪按《通典》规定有三步六礼,三步是拜师的三个步骤,六礼则是弟子赠送给师傅的六种礼品。
这六种礼品倒不是什么稀罕事物,都是些常见的食材,只是各自隐含着不同的寓意。
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
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
红豆,寓意红运高照;
红枣,寓意早早高中;
桂圆,寓意功德圆满;
干瘦肉条,用以表达弟子心意。
这六礼郑芝龙备起来自然不难,吩咐人去买,很快就买回来了。
接下来就是三步了,这三步的第一步是拜祖师,表示对本行业敬重,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保佑自己学业有成。
读书人拜的祖师是孔夫子,这个孔夫子的排位倒是好找,一般的学堂都备有。
这第二步反而把张斌给为难了一下,因为第二步是正式行拜师礼,不但他这个师傅要上座,师母也要上座,他可有两个正妻,都是皇上赐婚的三品诰命夫人,他也不想厚此薄彼硬给两人分个大小出来。
最后没得办法,只能整三个椅子,他坐中间,戚芳华和洪蓉儿坐两边,等于就是把中间的茶几给取了。
等郑成功拜完祖师,又给自己这个师傅和两位师母行了三叩首之礼,并献上红包,投上拜师帖,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了。
这最后一步主要是师傅训话,还可以附带一些什么宣布门规,赐名什么的。
在张斌这里,训话倒成了次要的,赐名才是主要的,因为郑成功这会儿还不叫郑成功,而叫郑森。
这成功之名历史上是南明隆武帝给他赐的,有他张斌在这南明和隆武帝怕都是没影的事了,所以,张斌越俎代庖,直接给他赐名成功。
从这个时候开始,郑森才正式改名郑成功。
张斌对这个弟子也是相当上心的,收下他之后,立马就让他搬来总督府,每天早上卯时便开始由师母戚芳华督促他练习刀法,上午则亲自教他读书习字,下午则是教他研习兵法,就算自己没空,也要安排手下的文官武将代为教导,一天都不曾懈怠。
。。。。。。。。。。。。
推荐好友梦未眠的新书《逍遥小赘婿》,描写的是一个卖包子的街边小贩,阴差阳错入赘商贾之家,开始偷偷过着他那与娇妻斗嘴、潇洒风流、悠闲自在的逍遥人生,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不要错过哦。
………………………………
第五卷 第二十九章 天灾人祸(上)
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这句话张斌深有体会。
他收下郑成功之后,不但体会了一把为人师表的感觉,还体验到了家的温馨,家的幸福。
每天早上,卯时,他都会准时起来,陪着戚芳华督导郑成功练武。
戚芳华挺着个肚子,不能亲自做示范,这个时候,戚元功、戚元辅、戚元弼三兄弟总会轮流来帮忙,帮她示范,帮她纠正郑成功的动作,代她跟郑成功对练,浓浓的兄妹之情溢于言表。
接下来,他亲自教导郑成功读书习字,各位“师母”都会轮流来端茶送水,嘘寒问暖,把他们师徒服侍的妥妥帖帖,那感觉简直温馨无比。
到了中午,田川氏都会带着小七左卫门来串门,黄氏也会准时出现,陈秀秀也会带着装出小大人模样,带着两个可爱的弟弟满院子疯玩,一到吃饭更是围的满满一大桌,欢声笑语,好不快活。
等到了下午教导兵法,各位“师母”仍是轮流探视,细细关怀,孜孜不倦。
晚上的节目就更精彩了,几位妻妾总想跟戚芳华一样怀个孩子什么的,其中滋味,不足与外人道也。
幸福的日子还没过半个月,这事就来了。
这天上午,张斌正在教郑成功习《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师徒两一教一学,轮流念了十来遍,张斌感觉郑成功念的差不多了,正要开始教他书写,这有朋真自远方来了。
洪蓉儿突然轻手轻脚的走进来,低声对他道:“夫君,福建巡抚卢象升卢大人和左布政使毕懋康毕大人有急事求见。”
这两个人联袂而来,绝对是大事,他连忙站起身来,将手中的《论语》交给洪蓉儿,叮嘱道:“蓉儿,学而时习之这一句,你好好教成功书写。”
洪蓉儿是典型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都习的不错,简单的教导郑成功写几个字自然是没问题的。
她点了点头,拿着书走到郑成功的小几旁,拿起毛笔蘸上墨水,随即温柔道:“来,成功,师娘先写一遍,你仔细看着。”
郑成功连忙将准备好的白纸往洪蓉儿跟前挪了挪,随即便认真的盯着纸面。
张斌不舍的看了一眼这温馨的画面,随即转身往前院书房疾步而去。
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大事呢?
张斌疾走进前院书房一看,卢象升和毕懋康正急的在房中团团打转呢!
他不由大惊道:“建斗、孟侯,怎么了,你们怎么这般模样。”
卢象升和毕懋康互望一眼,还是毕懋康拱手道:“双全,出大事了,延平府、建宁府、汀州府、邵武府相继来报,自入夏以来,赤旱无雨,有些地方的农田怕是要绝收了!”
“啊!”,张斌闻言,惊呼一声,脸色变得难看无比。
这天灾,还是爆发了,明末的小冰河天灾,延续数十年,从天启年间开始就有征召了,崇祯年更是越来越严重,越来越严重,最严重的时候,整个西北、华北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再加上贪官污吏,泯灭人性,侵吞赈灾钱粮;
皇室宗亲,土豪乡绅,毫无怜悯之心,粮食满仓却不赈济灾民;
无良奸商,囤积居奇,哄抬粮价。
平民百姓直接被逼的没了活路,纷纷揭竿而起。
天启末年开始,旱灾最严重的陕西就已经出现数股农民起义军了,朝廷,朝廷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呢?
崇祯倒是励精图治想做个好皇帝,但是,他第一步还没走完,就走到头了。
因为他第一步选择的是清理阉党,一个皇帝要清理一帮臭名昭著的朝臣,貌似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
但是,他低估了阉党的数量,更低估了阉党的手段。
清着清着,建奴打过来了,这本与朝政没有多大关系,人家敌人想来跟你打,你就集中全力将敌人击败就行了。
结果,敌人还没打跑,明军这边职位最高的统帅蓟辽督师被抓了。
紧接着,敌人走了,蓟辽督师被活剐了,内阁首辅、内阁次辅、内阁大学士一个个全部被干下去了。
清理阉党,戛然而止,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阉党重新掌控朝堂。
崇祯可能至死都想不通,自己一个有史以来少有的勤勉皇帝,少有的节俭皇帝,也好女色,也不贪图享乐,怎么就亡国了呢?
他如果仔细看看他“选中”的内阁首辅就会发现,温体仁、张至发、薛国观等等,从崇祯四年到崇祯十七年,甚至到后面的南明朝马士英、阮大铖,全是阉党在当权。
你还清理阉党,最后自己都被阉党给清理掉了!
阉党的特长是什么,就是斗,不是跟敌人斗,而是跟自己人斗,温体仁,掌权八年,朝堂上下,不服他的几乎被他干了个精光,但是,对于后金、对于农民起义军,他一条建议都没提过,甚至,他就没跟崇祯谈过关于后金,关于农民起义军的事。
这样的内阁首辅,精力全部用在对付自己人身上了,对敌人不闻不问,你还敢用,而且一用就是八年,你不亡国谁亡国!
当然,这个时候,袁崇焕换已经被张斌救下了,并没有被千刀万剐,辽东暂时是无忧了。
但是,朝堂,几乎还是一样的,内阁首辅韩爌被气走了,内阁次辅钱龙锡被吓走了,内阁大学士孙承宗心灰意冷也走了,阉党的清理同样戛然而止,这会儿朝堂正为了争夺内阁首辅勾心斗角呢,谁又会来管天灾。
张斌摇了摇头,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甩出脑海,随即沉声问道:“孟侯,各州府有没有上报具体的受灾人数?”
毕懋康尴尬的摇头道:“没有,这个时候还没开始收获粮食,具体受灾情况还没办法估算。”
张斌想了想,随即果断道:“你们去码头稍后,我交待一下就过来。”
卢象升和毕懋康连忙拱手告退,张斌则匆匆向后院走去。
还好这会儿并没有什么大事,只是郑成功的教导才刚刚开始,不能松懈。
他回到后院,先是找戚芳华交待了一下,让她请戚元功来教导郑成功兵法,又来到教习郑成功的书房,仔细叮嘱了洪蓉儿一番,让她这段时间好好教导郑成功学习《论语》,最后,又勉励郑成功勤加学习,这事情就算是交待完了。
随后他便点了一组亲卫,匆匆来到码头,卢象升和毕懋康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了,这次,他并没有坐镇远巡洋舰,因为他不想到处招摇,惹来闲言碎语,虽然崇祯问他,他可以用缴获荷兰人的来搪塞,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惹的麻烦还是不要惹的好。
他点了五艘车轮舸,就这么带着卢象升和毕懋康出发了,不过,这次他去的不是月港,而是福州。
一行人来到福州,还不到中午,张斌匆匆去承宣布政使司转了一圈,仔细看了看各州府呈送的公文,随即便招来一百余匹战马,带着卢象升出发赶往延平府,至于毕懋康,他就没带了,福州也需要人坐镇,一窝蜂全跑去查看灾情并没有多大意义。
延平府府城距离福州大约四百余里,快马加鞭,一日一夜即可抵达,当然,勘察旱灾并不是什么军情紧急、刻不容缓,张斌并没有带着人日夜狂奔,要知道,那样的话,一百多匹战马就得跑废了,这会儿一匹战马可是上百两银子,要跑废一百多匹战马,一万多两银子就没了,那能救活多少灾民啊!
舍本逐末的事情他自然不会做,当天他只是带着人狂奔了两百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