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两国交战,大秦势必陷入严重的危机,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恢复元气。割让一些贫瘠之地固然有损颜面,只是孰轻孰重,诸位心里也有数吧。”上官君月环视全场,朗声说道。
诸臣低头沉默着,无人反驳。
“就依上官首相所言,何人愿意出使齐国?”武后沉声问道。
百官原本就低着头,闻言后只是把头埋得更低了。
且不说到了齐国,齐王会不会怒杀来使,光是这一路就凶险难测。谁都知道皇帝陛下已然病重,随时可能驾崩。
一旦驾崩将会引发大动乱,朝中诸多派系必定会找个借口与武后撕破脸皮。
明面上大家都在为大秦着想,可私底下有些人抱着什么样的想法,只有天知道。
就算齐国真的和大秦打起来了又怎样?不过是死伤百十万士卒罢了,再去征召一些便是了,反正大秦有的是人。
国库吃紧,军饷不够又怎样?加些赋税便是了,反正那些屁民吃少一点穿少一点也不会死。会死?死了就死了吧,无伤大雅。
能站在大殿上的都是聪明人,其中利害早已想得清清楚楚。心里知道有很多大人物都希望两国打起来。这样就有非常充足的理由逼迫武后下台。
是你和你的女儿为大秦惹来战祸。
明白了这些,哪里还有人敢主动请缨,全都恨不得把脑袋埋进地底,省得让台上那婆娘看见,点了自己的名字派出去。
武后冷眼看着下方的诸臣,目光逐个逐个扫过,眼中寒意愈渐浓厚。
上官君月回身看了一眼那些低着头的臣子,这情形她早有预料,但终究是忍不住暗叹一声。
也只好自己亲自走一趟了。这些废物,即便是愿意去,多半也是到不了齐国的。就是不知道自己离开帝都,那些人会不会趁机对武后发难。
这种紧要关头,随时都可能发生巨大变故,不坐镇帝都,总是无法安心。
上官君月望着殿外,眸子仍是一片平静,宛若深潭。内心却颇是纠结,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在这种时候离开帝都。可若是不去,战祸起时,又不知苦了多少大秦子民。
正当她左右为难之际,目光尽头处的殿外白玉桥上,一道青衣身影缓缓走近,步履沉稳而有节奏感,长袍飘飘,神情从容又带着些许不羁。
他被守卫拦住。
哼,傻比,以为这样子走路很帅气么?
上官君月咬了咬牙,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
………………………………
第一百一十章:大秦公主
“谁愿出使齐国?”武后再问一遍。
朝堂之中仍旧是一片死寂,没有半点声息。
到了这紧要关头,果真是无一人有站出来的气魄,满朝文武,尽皆是一些酒囊饭袋。若是那人还在,这种时候他必定会挺身而出,临危受命吧,她暗自想着。
想到他,不禁失神片刻,目光横移,遥遥望见殿外白玉桥上那道被守卫拦下的身影。原本就颇是沉重的心情变得更加微妙复杂起来。
虽然他不在了,但他的孩儿还在呢。
景歌被当在殿外,不准靠近,因为他没有按时入殿,也不曾穿着正式袍服,不合礼法。
“快让开,别挡着本殿下去上朝。”景歌说道。
“侯爷,司礼监的大人说了,请您回去穿了朝服再来。”守卫说道,他认得景歌。
“回去换完衣服逼都让别人装完了。”景歌小声嘀咕一句,颇有些无奈,先前竟然没想到不穿朝服会被挡下来。
“看在本殿下这么帅的份上,你再去禀报一次。就说我有急事上奏。”景歌继续说道。
武后隔着珠帘看着他在跟守卫扯皮,一副在街边闲聊的样子。
她很不喜欢景歌,甚至有些厌恶。不是因为性情和所作所为,只是因为他是那个人和别的女子所生的孩儿。多年来,她一直无法释怀。
这种情绪很难描述。
他像极了那个人,也继承了他母亲的阴险狡诈。两种极端矛盾的性情融合在一起,却也不太显得突兀。
“让他进来。”武后低声吩咐道。
旁边的太监小跑着出去,武后也回过神来,收拾好情绪,这种时候,还是国家大事更为重要。
小太监还没跑出殿外,正殿门口处已然转出一道人影,凤钗玉环随着步子轻微碰撞,叮铃作响。
“孩儿愿持节符国书出使齐国。”在一片死寂中,她轻声说道。
百官闻声尽皆微微侧头,用余光寻觅开口说话之人。
只见正殿门口出,一个女子身着凰袍羽衣,头插凤钗,长身玉立,形若惊鸿,面如圆玉,徐徐走进殿中,既威严又不失温婉大度。
“长公主殿下?”
“公主还请退出大殿。”有司礼监的人上前阻拦,朝会并非谁都可以随意参加。
李曼并不答话,只是淡淡看了来人一眼,径直向前走去,或许是摄于她的气势,那人愣住了,不敢继续阻拦。
“孩儿乃是大秦长公主,如今正值危难之际,理应为国分忧。齐国之所以会举兵,是因王子公主在帝都遇害而起。虽说这是西凉的阴谋,可若是派其他人前去与齐王解释,总归是缺少说服力。而我与遇害的王室身份相当,足表我大秦诚意。所以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选了。”她立于殿中,朗声说道。
武后站起身来,盯着下方的李曼,好半响后才开口说道:“你可知道此行艰险?并非去与齐王说几句话那么简单。”
“孩儿知道。”李曼抬起头说道,她又不傻,其中艰险怎会不清楚。
“那你,不害怕吗?”武后看着她问了一句,平日在宫中也极少见到她,她的生母早已去世,每次碰面时,她也会以孩儿的身份恭敬地向自己行礼。
除此之外,几乎没什么交集。她很低调,低调到常常让人想不起有这么一号人物。
“害怕,但我身为大秦公主。努力去庇护子民,使他们安居乐业,免遭战祸侵扰,是职责所在。”李曼平静应道,她已经下定了决心。
武后目光扫视全场,殿中有着数百名官员,有着王长子,三王子,四王子,还有自己的亲子李启。
可他们之中并无一人有站出来的气魄,更不会有人想着那些大秦的子民。
“好,谁愿意护送长公主前往?”武后问道。
大殿之中还是一片寂静,先前没有人愿意当使臣,现在也没人愿意护送她前去。当使臣和护送有什么区别?还不是一样危险么?
“呵呵。”武后怒极而笑,台下低头的众人不仅没有表态,连丝毫愧色也不曾有。
特别是剩余的几位王子,看见李曼主动要求去齐国后,身为男儿,不仅不觉得羞耻,甚至还闪过喜色,当真是冷漠得让人发指。
“臣愿护送长公主殿下前往齐国。”一身青衣的景歌终于走进了大殿,站在李曼旁边。
“你?此行太过危险,你还是不要去的好。”李曼诧异地回过身,看见是景歌,当即低声说道。
他是大元帅唯一的子嗣,怎能让他身涉险境。
景歌微笑,并不答话。
“好呀,就派他护送。”李启看见是景歌主动要去送死,一时间开心得忘乎所以,当下大声说道。
“闭嘴。”武后冷冷呵斥,心中对他的失望已经到达了极致。他哪里有半分王族的样子,既愚蠢又残忍,莫说是和下面站着那两位相比。即便是相较于剩余的王子,他也远远不如。
她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如此的憎恨那个女人,爱屋及乌地连他儿子一同厌恶。只不过是在嫉妒罢了,嫉妒她无与伦比的天资,嫉妒她什么都不做就牢牢套住了那个人的心,好像她拥有的一切都比自己的要好那么多。
连儿子也是。
“就以长公主李瑶为国使,飞扬候景歌领三千城卫军精锐护送前往齐国,准备好即日启程,退朝。”武后宣布道,她不想在这殿中多呆。
景歌在朝会散后第一时间走人,从始至终都没有看百官一眼。
出了未央宫,候着的千雪迎了上来。
“怎么啦?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千雪奇怪地问道。
“也没怎么,就是风头叫人出光了,李曼那妮子竟然抢在我前面说要出使齐国,好亏呀。”景歌愤愤地说了一句。
“哎呀,殿下你真是。。。”千雪一脸无语地笑了起来。
“他们已经在准备了,想必很快就会出来,这次回来也还没见到母亲,我们快回家一趟吧。”景歌说道。
“夫人已经知道你回来,让你不用回去,她自会从府中过来送你。”千雪拉住他说道。
不多时,未央宫宫门大开,武后亲自领着百官从中走出,三千披坚执锐的城卫军也集合完毕。
“千万小心。”武后拉着李曼的手,最后这般轻轻嘱咐一句,把她送上一辆装饰豪华的马车。
景歌和千雪站在宫门外的街旁,出使护卫军中的一众将领走近下马。
“参见侯爷,请侯爷下令。”
“起身吧,列队护住长公主殿下出城即可。”景歌说道,这三千城卫军中好手如云,又是在帝都之中,不会有什么危险。
“咦?赵贤公公也在?”景歌有些诧异。
“是的,武后娘娘命老奴一同前往,保护殿下和公主。”赵贤点头说道。
“那公公就呆在公主旁边吧。”景歌微笑着说道,赵贤是武后最为信任的心腹,也是一位深不可测的王境强者,有他相助,此行会安全不少。
“是。”赵贤应声退去。
“夫人来了。”一旁的千雪轻声说道。“殿下你先跟夫人说话,我去稍稍准备一些东西。”
帝都离齐国有数千里之遥,又是一路漫长的奔波,她作为照顾景歌的剑侍,自然是要准备一些用得上东西。
………………………………
断更致歉!
前几天因为更换工作和一些别的个人原因,也没有来得及向大家请假就断了更,实在是很抱歉,在这里跟大家说一句对不起!
零零散散的写了两三个月,差不多四十万字,编辑那边也没有给到什么推荐,收藏的人数不多,我也不知道自己写得怎样,好或者不好。不过我想,如果还有读者在看的话,我都是应该把这个故事给写完的。
因为这本书没有什么成绩,淹没在茫茫书海中的缘故,我也就不再在意数据什么的了。只想专注于故事的本身,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风格去写。
写一本小说,是我的执念之一,我希望自己能够完成。
最后,非常感谢你们的陪伴和阅读,虽少有互动,但我总是心怀感激。
今天恢复更新。
以上,谢谢!
………………………………
第一百一十一章:买卖
“嗯哼?”卫子夫抬头看了一眼身前那道银色的身影。
“他让我留在帝都保护你,只带走了二十个影卫。”刀锋解释道。
“还有这个,是他让我转交给你的。”他摊开手掌,上面是一朵雪白的花蕾,晶莹的瓣上流动着淡红色的血丝。
卫子夫接过,眉头微皱,轻声说了一句,“这蠢货,怕是不知武后已经失去了对大秦的掌控吧。帝都之外,她的意志可不算什么。”
刀锋没有接话,知道她只是在自言自语,不是在跟自己说话。
眼底深处,闪过一丝不可觉察的黯然,小姐很担心那个世子殿下。
一直很担心,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也有好些年头了。
“让各地的人多加留意,必要时尽可能地给他提供帮助。”卫子夫吩咐道。
“我会亲自去,在暗中保护他。”刀锋想了下说道,虽然他更希望留在卫子夫身边,默默隐匿在暗处看着她。
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这世间最绝美的景。
可若她皱眉,她落泪,那就成了世间最痛的伤。
要是那个世子殿下死了,她应该会哭得很厉害吧,刀锋觉得自己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好,辛苦你了。”卫子夫点头道。
她心中甚是忧虑,在李历还有神智的时候,整个大秦表面上还算是掌控在武后手中的。可他一病重,李英马上逃到了河东军团,诸多派系也蠢蠢欲动,地方郡县都已经被各个势力拉拢,脱离的帝都的掌控。
如今的局势,比先前预想的还要严峻得多。一旦处理得不好,大秦将会四分五裂,被诸侯割据瓜分,占地称王。
天下大乱,或许会成为一统的契机吧,如若大秦真的内乱,不攻自破,那大概就没人可以阻挡西凉的脚步了。
卫子夫轻叹一声,暗自想着,渐觉心烦意乱,也不知道那个蠢货明不明白这些。
街道两旁的楼房中,许多人悄然注视着这一支三千多人的使团走向帝都东门。
“那个女子没跟他一起回来?”一个盲眼少女问道,空荡荡眼眶上微皱起了眉头,有些诡异。
“是的,阁主。”黑衣人应道,他的脸上有一个藏青色的蛇形符文,这是他们蛇阁的标志。
“那她如今在何处?”她又问道,这是她最关心的事情。
“在西凉的青丘,她是前宋公主。”那黑衣人答道。
“哦,知道了,下去吧。”她摆手说道。
“呆瓜,我们再去一趟西凉吧。”她转头向身后的戴通说道。
“去那里做什么?”戴通问道,前不久才从西凉逃了回来,她在那里受的伤都还没完全恢复。
“你管这么多,我说去便去。”宁宁说道,她性格多变,语气转换得极快。
戴通不敢再接话,生怕她发起怒来又要折磨自己。
宁宁把腰间蓝色的袋子解下,坐到桌子前,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数十颗价值连城的宝石在桌面上滚动。
“先前有人给了我一袋子的宝石,要我去杀了那个世子殿下。本来我答应了,现在却是有些后悔,那人可比预想中要强上许多。倒不是我杀不了他,倘若铁了心,花些功夫也是能做到的,就是心里总觉得有些亏,这宝石给得太少了些。这可怎么办?”宁宁把头抵在桌面上,像是在注视着眼前的宝石。
“你想去找买家多要些报酬?”戴通问道。
“这怎么行呢。我蛇阁可是很讲信誉的,说多少就是多少,不会更改。”宁宁把头抬起来说道。
“那不如把宝石退回去,放过他算了。”戴通试探着说道,毕竟是大元帅的唯一子嗣。
“好吧,那就依你所言。”宁宁答道。
她左手轻轻点在一个茶杯上,青白瓷器轰然破碎成数十块。而后她抬手扫过,把碎片全都装进那个蓝色的袋子里,递给戴通。
“你去把这些宝石退还给买家,就说这活儿我们蛇阁不接了,保持如数奉还。”宁宁说道。
戴通目瞪口呆,愣了下才弱弱地说道:“这里面装的不是碎瓷片吗?”
“谁说是碎瓷片,明明是宝石。”宁宁斜了他一眼认真地说道,然后把桌面上的宝石一颗一颗地揣进自己怀里。
“可把这个袋子给买家,传出去了,不会影响蛇阁的信誉吗?”戴通低声说道,刚刚宁宁还说蛇阁是很讲信誉的。
“他们敢?他们怎敢污蔑我蛇阁吞了他们的宝石,哼。”宁宁瞪着空荡荡的眼睛,怒气冲冲地说道。
“呃。。。”戴通无语,看她的模样,好像真是被人污蔑了那般,气愤到了极点。
“好吧,送到哪里去?”戴通不敢忤逆她的意思,只好硬着头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