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之歌-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千雪玉珏他们还等在白玉桥外,不知她们会不会等到不耐烦了呢。天子册封,是极大的荣耀,需全族一起候在未央宫,以示惶恐之心和谢恩之意。

    而今早景歌的接到的诏书特意点明景母无需进宫谢礼,景母听完后面无表情地回了房间。景歌先是不解,到了现在,方才猜到一二。也不知老一辈人有什么恩恩怨怨,还是不要去管的好。

    “平身吧。”武后在龙椅上坐下。

    朝堂之后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臣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来着,旁边的同僚急忙用眼神示意他闭嘴。

    “张老莫要在意这些小节。”那人低声提醒。皇后坐在那张椅子上是前所未有的事,确实不合乎礼法,大家都心知肚明,却没人敢说出口。

    “五王子已经成年,恰逢吉日,敕封王爵,封号启,日后可参与朝会,商议政事。”武后说道。

    “儿臣谢过母后。”李启高声说道,兴奋之色难以抑制,溢于言表。他是武后的亲子,封王意味着他已经长大了。可以独当一面,不再是王子,而是王爷,至少在他心中是这么认为。

    “镇国公景青功高绩伟,国之栋梁,三年前为奸人所害,实为我大秦之殇。今其后人按大秦律法,应袭候爵,诸位卿家以为当封何称号?”武后问道。

    “他是凭借父亲功勋得来的爵位,不如就叫余荫候吧。哈哈哈。”李启看了景歌一眼,高声说道,说完之后自个儿忍不住哈哈笑了一番。

    智障儿童,鉴定完毕。景歌低着头,心里默默的说了一句。

    “启禀娘娘,臣以为启王殿下说得有理。”有人附议。

    如今是武后掌权,启王是她的亲子,相对于其他王子,想必是偏爱自己亲生的多些,自然要投其所好。景歌心中冷笑,官场上果然是拍马溜须的人多。

    “哼,国公之子岂能冠如此称号。”一位身形挺拔,气势如山的大臣哼道。目光咄咄扫视那些出言附和之人,无人敢与他对视,全都低下头。只有第一次上朝的启王恶狠狠的瞪了回去。

    “难道本王有说错吗?他不是凭借其父的功勋才能站在这里的?”他鄙夷地说道。

    景歌忍不住翻了下白眼,武后这样的人怎会生出你这种儿子,犯起病来连自己的脸都打。搞得好像自己能站在这里不是因为你老爹是皇帝那样。

    “如此封号不要也罢。”那个人气道,如此辱人的称号,岂能冠在他侄儿身上。

    “杨将军勿怒。五弟不过是在开玩笑而已。国公世子器宇轩昂,意气飞扬,一看便知是人中龙凤,日后建功立业是必然的。”站左侧前排的一个四王子李肃说道,“依儿臣愚见,不如叫飞扬候吧。”他转向珠帘后的武后说道。

    “准。”武后说了一个字。

    “另外,谢家子弟寻得逆贼尸体,封智伯。。。。。。”武后宣布。朝堂内的重臣,大多都自持身份,谨言慎行,这些无关之事他们并不轻言。

    “既封爵位,食王禄,便应为我大秦出一份力,不知他们应担任何职务?”寇怀奏道。

    “嗯,有何适宜的职位空缺?”武后问道。

    “臣日渐年迈,帝都防务处理得越来越不从心,无奈一直无人接替,只好硬着头皮撑到现在,所幸并无太大疏漏。如今恰逢三王子殿下封王,若是娘娘恩准,启王殿下愿意,可以接替防务。老臣也好厚着脸皮求些赏赐还乡。”一个老臣颤巍巍的一字一顿说道。

    “好啊,我愿意。”那老臣话音刚落,他立马应道,帝都防卫军的统领,一向是由皇帝心腹亲信担任,如今主动让位给他,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吗?

    “老统领多年护卫帝都辛苦了,就准你衣冠还乡,赏金万两,帛千匹。即日起帝都防务由启王负责。”武后在帘后沉默了片刻后说道。

    这老统领面无表情,眼中透着丝丝悲凉,想必不是自愿让出这个职务的吧。多半是武后暗地里使了手段敲打了一番,强迫他离开。景歌扫了一眼那个老统领,心中默默思量。

    “是,儿臣谢过母后。”李启激动的说道,他看着一旁那几个脸色难看同为王爷的兄弟,心里颇是得意。

    他的几位王兄在朝中并没有什么实权,而他,马上就要接手帝都防务了。这意味着帝都三万城卫军都要受他调遣,地位自然要比另几位王子尊崇些。

    “还有何职务空缺?”武后继续问道。

    “一些琐碎的政务想必小侯爷也处理不来,军部这边尚有一个重要职务烽火台督运使空缺。”有人说道。

    景歌抬眼望去,那人与杨将军并肩而立,在左侧最前排。有资格站在那里的人不超五指之数。上官将军应该是另一个,这等丑陋凶悍的屠夫长相决计生不出月儿这样的女儿,所以他是河东军团的主将郭元嘉。想到自己未来老丈人不长这样他轻轻的呼出一口气,放下心来。

    端坐在龙椅上的武后看似漫不经心,事实上目光始终透过珠帘笼罩着朝堂中所有人,每一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她的眼睛。连景歌细微的呼出一口气的小细节都被她注意到。

    她在揣测着景歌想什么,也在思考着郭元嘉的想法。在这座殿堂里,大秦的中心之地。每个人举止言行的背后都不是毫无缘由的。

    只有对他们的真实想法了如指掌,才能把一切都握在手中。而她,显然深谙揣摩人心之道。她能坐在这张椅子上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她来说,这里的一切只是一盘棋,是敌人还是朋友并不重要,所有棋子都是可以用的,关键是懂不懂得怎样用。

    当然她没猜到景歌内心的想法,不然一定会无语凝噎。竟然是在庆幸自己未来老丈人的长相。

    “烽火台督运使?是干嘛的?”李启有些不悦,重要职务怎可以交给这个私通逆贼的废物,他问道。

    本来在朝堂上按照礼仪他是不能随意发问的,不过今日是他第一次进入朝堂参加早会,平日就习惯如此,上面坐着的又是自己的母亲。便显得有些肆无忌惮。

    “回启王殿下,就是负责往各个烽火台运狼粪的。”郭元嘉解释道。

    “哦,原来是负责运粪的,这个好啊,这个好,适合他。”李启听了他的解释后大喜,拍手叫道,他对郭元嘉好感上升了不少。身为三大将军之一,还对他尊敬有加,这让他很受用。

    听到他喊运粪的,肃穆的朝堂传出了一阵低低的哄笑。

    景歌也跟着笑起来,那几位王子对自己有些不满仇视他是知道的,从眼神便可以看得出来。大概是因为前日的事让他们觉得有损王室尊严吧。若是他们任何一个坐在王位上,恐怕自己早就不知死多少回了。

    他的笑并非可以装出来的,而是心情轻松,身为王子,连军中职务都不知晓,得多无能。这样的人,何须忧虑。

    “烽火台督运使?我西北军中空缺众多。。。。。。”杨威冷声开口,想把景歌安排到西北军部担任职务。

    “多谢郭大将军抬爱,请娘娘恩准臣担此要职。”景歌拱手说道,他以目光向杨威致谢,不想麻烦他为自己这等小事出面。运粪使又如何?乐得清闲最好不过了。

    “准。”武后说道。

    如此淡然的心性,真与那个人相像。武后微微出神。

    在给谢羽安排了一个无足轻重的职务后,早朝便已经结束了。受封的三人在朝中司仪太监的引导下走完诸多繁琐的程序,用去了两三个时辰,最后才离开。

    千雪玉珏等人还等在宣武门口,太阳早已高升,春日虽不算曝晒,但一直呆在阳光下也让人不适。景歌快步走在最前面,在朝会散前,宫内的太监已经把三人受封的诏令宣告天下了。
………………………………

第四十八章:侯府宴席

    “殿下。”千雪看到景歌第一个走出来,巧笑嫣然地叫了一声。景歌封侯,她也很开心。

    “现在不应该叫殿下了,要叫侯爷。”一旁的玉珏板着认真脸纠正道。“奴婢给侯爷请安。”她眼含笑意双手抱在左侧作了个揖,学着大秦婢女的样子。

    “免礼,今晚到本侯爷房间来侍寝。”景歌坏笑出言调侃。

    “是,奴婢遵命。”玉珏配合着羞答答表情地应道,如将熟的樱桃般娇艳动人。

    “是真的才好。”景歌捏了下她的琼鼻。“等了那么久,我们回去吧。”

    “好。”兰姨成叔他们应道,除了景母,国公府的几个人都候在这里。

    “飞扬候请留步。”身后有人叫道。

    景歌回身,认出喊话的人正是先前在朝堂中的四王子肃王,这飞扬候的封号便是他提议的。在那几个王子中,只有他没有对景歌露出敌意。

    “不知肃王有何吩咐?”景歌拱手道,他像是特意在等自己。

    “先前在朝堂中五弟多有唐突之处,还望飞扬候念在他尚年幼,不要放在心上。”他含笑道。

    “微臣不敢。”景歌应道。

    “今日是你封侯之日,请收下本王这份薄礼,恭喜。”李肃示意随从把准备好的礼物递上来。

    “多谢肃王。”景歌接下小礼盒道谢。伸手不打笑脸人,既然他对自己示好,总不能当众拂了他面子。

    李肃送出贺礼后不作停留,直接离去,一切举止都做得恰到好处,大方得体,与他相处交谈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既平易近人又不失王族霸气。

    景歌一行人也往宫外走。他发现玉珏和千雪走得很慢,一个在东张西望,一个频频回首。

    “别看了,他多半是在另一个偏门出去了。”景歌知道千雪是想看那个谢家的公子。

    “噢。”千雪吸了下鼻子,快步走到景歌身边。心中对景歌的敬佩又多了些许,殿下果然睿智,一眼就看透了自己的小心思。

    玉珏环顾着恢弘的未央宫,眼中闪烁着新奇的光芒,她从来没进过这种地方。现在虽然在外围,她看着这些高贵大气的建筑,远远瞄几眼那些精致的园林,依然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

    “现在不太是时候,日后一定会带着你好好游览一番。”景歌对玉珏说道。他也想逛一圈这座巨大的宫殿群。

    “好呀,那奴婢等着侯爷。”玉珏笑着应道,不再张望,目不斜视的跟着景歌走出未央宫。

    “那个肃王人好像还不错的样子呃,似乎武后娘娘对殿下也很宽容,先前我还在担心她会因为战王的事降罪于殿下。”出了未央宫,千雪说道。

    “她之所以那么宽容,是因为我身后有把刀啊。”景歌淡淡说道。

    “刀?什么刀?”千雪一脸疑惑。

    “我知道。”玉珏挽起千雪的手臂,脆声说道。她美眸望向景歌,等待景歌的眼神许可她说出来。

    这点小细节让景歌很喜欢,她生性简单,心思纯净,但不代表她不善察人心。相反她很懂得与人相处之道,单纯与聪慧从来都不矛盾。也正因此,国公府上下都很喜爱她。

    “皇帝陛下已经很老糊涂了,撑不了多久。如今又是武后掌权,当今陛下驾崩之后,皇位会传给谁咧?”玉珏看着千雪问道。

    “按照传统,自然是应该由皇长子登基。”千雪答道。

    “可是传位给皇长子武后娘娘不能答应啊,因为皇长子并非她亲生的。况且在皇长子登基后,肯定不甘在她手下当傀儡。一定会想从她手中要回实权,两人就生出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啦。”

    “所以呀她肯定是想把王位传给亲生的五王子。二王子,三王子各有拥护者,也想要皇位啊。可是皇位只有一个,传位给谁,谁说了算?”玉珏停顿了下,故作神秘问道,这是她行走江湖从说书人那里学来的技巧。

    “皇帝陛下?”千雪果然好奇,“武后?”

    玉珏摇头,“对,也不对。皇帝驾崩的时候谁有权势谁说了算啊。”

    “帝都的城卫军和御林军就像是一把刀,握在武后的手里。第五司也是一把刀,握在寇怀的手里,河东军团也是一把刀,在二王子的手里。还有西北军团和河间军团两把刀是无主中立的。西北军的主将是杨威大将军,他与镇国公情同兄弟,把我们的侯爷视作亲侄子。武后即便是争取不到他的支持,也不可能因为一个死去的战王罪责景歌,导致他有倒向其他阵营的可能啊。万一到时候有人举兵造反了搞不好还得靠杨大将军镇压咧。”玉珏语气抑扬顿挫的娓娓道来。

    景歌惊讶,虽然她表述得不是很清晰,但大体上分析得丝毫不差,景歌早已猜到这些,才如此肆无忌惮。事实上寇怀和武后对他的宽容也恰恰验证了他判断得没错。真正的政治家从来都看得很远。

    “哇,玉珏妹妹你好厉害哦,竟然能想到这些。”千雪听她分析得头头是道,好像还真是有点道理,不由得佩服起来。

    她俏皮的吐了下舌头,“其实不是我想到的,是昨日成叔告诉我的。”

    成叔?景歌看了下一旁默默走路的账房先生。是了,母亲遣散府兵,只留下两个人,兰姨是王境强者,成叔怎么可能是个简单的人物。

    “所以咧,只要局势还没明朗,杨伯伯在,武后娘娘多半不会因为那些无足轻重的小事责罚我。而如今我位居侯爵,按照大秦律法,只有她和陛下的诏令才可以问罪于我。”景歌意味深长的说道。

    “奴婢懂了。”千雪展颜笑道。松开玉珏挽着的手臂。

    “千雪姐姐要注意安全哦。”玉珏说道。

    “但要把握好度,不要太过,快去快回。母亲应该在家摆好宴席了。”景歌嘱咐道。

    飞扬候么?那这个封号可不能白叫了。

    “奴婢知晓。”千雪快步走开,消失在视野尽头。

    景歌回到国公府,发现大门上的牌匾已经换成了飞扬侯府四个人。屋檐下也挂满了喜庆的红灯笼,破旧之处皆被修葺一新。不过才离开几个时辰,府邸变化这般大了。

    “怎么?认不出自家府邸?景侯爷。”紫衣华服的卫子夫斜倚在门边,环抱双手在胸前。

    “府邸倒是认得出来,就是认不得眼前这个貌若天仙,绝艳无双的美人。可是卫姐姐吗?”景歌嬉笑着凑上去认真打量。

    “呸,就是这般油嘴滑舌拐了人家小姑娘?”卫子夫看着跟在景歌身后的玉珏道。

    景歌一时之间无言以对。

    “我倒不是被他拐来的,是自己送上门的。”玉珏不待景歌答话便笑着说道,落落大方的走上前去跟卫子夫交谈起来。

    女侠真是厉害,跟谁都合得来,这般讨人喜爱的性格。跟在姑苏城遇到那个织女无双倒有几分相似之处。

    今日府中热闹非凡,里面摆满了宴席,有上百桌之多。尽是些衣衫褴褛的穷苦人家。院子里堆满了他们送来的贺礼。都是一些五谷杂粮,野外挖到的奇花异草,捡来的鹅卵石,手工制作的饰品之类的不值钱的东西。

    他们看到景歌回来,一下子安静下来,不知是谁带的头,一大院子的人都跪了下来。喊着“参见侯爷。”

    “诸位请起来,不必多礼。”景歌连忙叫他们起身。

    他们拘谨地站起来,宴席间很多小孩子跑来跑去,有些忍不住偷偷伸出脏兮兮的小手去拿吃的。旁边的大人急忙拉住自己的孩子,不让他们乱动。

    景歌环视一圈。走向那一堆贺礼,蹲下身子拿起一条项链,是用草拧成的绳子穿起一个个打磨得很光滑的木头做成的,很精致。这些人带来的贺礼都很简陋,但无一例外,都很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