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崛起-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世杰所派之人到达广州的时候,李恒的大部队已经退回梧州,吕师夔重伤无力再指挥所部,麾下的人马都跟随李恒退守梧州,准备休养生息之后来年再战。

    这场攻城战真正进行的时间很短,却对参战的将领和普通元兵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有不少被红夷大炮吓坏的士兵,晚上会被噩梦吓醒,第二天讲述的内容无外乎都是被炮弹炸死炸伤的经历。

    信使在州府衙门拜会了张震孙,并转交了一封以陆秀夫亲笔写的信,信中对广州军民抗击元兵并大获胜利进行了夸奖,然后就问起红夷大炮等火器是否真的存在,是不是这次守卫战中的关键所在。

    张震孙性格耿直,也没有多想就把赵天佑的事情讲述一遍,所有的火器都归他所有,拿出来防卫广州城纯属义举,希望朝廷大大的奖赏才是。

    打发走信使之后,王道夫问道:“张大人,陆大人关心广州战事是好心,咱们应该如实禀报,可是对赵将军的事情说的过多,是不是会有些不妥的地方?”

    “有何不妥?陆秀夫乃是我朝文官的榜样,衷心为国保护幼帝一路受尽苦难,我相信陆大人只是因为关心广州城防多问了几句,绝对不会有问题。

    再说赵将军之事,城中百姓知道的比我们还清楚,这半年多不少青年都进了工坊学艺,香港岛也没有什么刻意隐瞒的地方,赵将军的人品世人皆知,难道还会有什么猜忌不成!王大人,是你多心了,此事以后休要提,以免引起赵天佑的误会!”

    “遵命,张大人,以后不再提及这件事情!”

    王道夫起身告退离开衙门,转身就往火器营在广州城内的驻地,琅瑚街新建的一片营房,赵天佑在城内的居所也在这里。

    毕竟赵天佑前来广州之时,投奔的是他王道夫,看过陆秀夫的信之后,他就觉得信中对于打探火器过于热心,对于折损伤亡的军民反倒一字不提,有失当朝宰相的胸怀。

    “王大人不必在意,对火器感兴趣是人之常情,不必过于挂在心上。对了,最近接到文大人在漳州的消息,接连打了两次胜仗,从泉州南下的元兵铩羽而归,没能够在漳州占到便宜,战事虽然紧张但是还能够支撑!。”

    赵天佑对于朝廷官员中的暗中窥视在就有心理准备,没想到的是来自于还在海上流亡的陆秀夫,对此他感到有些意外。虽然嘴上一直劝说王道夫宽心,但是他对于陆秀夫的印象非常好,身负幼帝跳海殉国的壮举,不是一个一般人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可现在对火器营的热心,就有可能化成邓怀远的那种贪婪,赵天佑改如何应对呢好呢,整个国土就剩这么不大点的地界,如果为了火器营的事情在发生内讧,那才叫元兵看笑话呢!

    “陆秀夫人品绝对没有问题,忠君爱民是难得的好官,但是看那封信的口气,我觉得并非是陆大人之意,或者是另有他人代笔所书,只是盖上了陆大人的印鉴,有心借用陆大人与张震孙之间的情谊。”王道夫兵然官小,但是能文能武,是从百姓中一点点升上去的,特别注意官与民之间的关系,所以为那封信中一点都不体恤死伤军民的意思,让他非常的方案与怀疑。

    陆秀夫有提携张震孙的恩情,他的信张震孙自然不会怠慢,必然是毫不隐瞒的讲述实情,回信写的事无巨细,一点点一桩桩的全都做了描述。

    赵天佑懂他的意思,放下手中的茶具乐呵呵的道:“就剩这么屁大的领土,十万八万的军队被人追的无处安身,难道还有内斗的心思吗?”

    “陈宜中与张世杰早就不合,为什么陈宜中屡屡带人出走,不是去越南就是准备大船去南洋,就是和张世杰不和的原因。如果不是陆秀夫从中调停磨合,屡次挺身维护,恐怕幼帝身边的百官早就作鸟兽散了。”王道夫长叹一声,国运衰落之际,把持朝政的大臣们如果在不齐心,前途和希望在哪里?

    文天祥与张世杰、陈宜中都不合拍,但是与陆秀夫惺惺相惜,可是陈宜中张世杰一文一武,深受太后的信任和赏识,几乎是由这两人把持着所有的军政大事。

    文天祥虽说也是官至一品宰相,但是他的主张屡屡被张世杰陈宜中反对,深感无力之下,才在地方上拉起武装抗元,不愿意与这两人共同在幼帝身边为官。

    赵天佑点点头道:“嗯,陆秀夫忠诚勤苦,可是陈宜中是他原来的上司,他调停不好与张世杰的关系,只能自己受累!哎,这些文人大夫啊,国难当头之际还想着勾心斗角,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这样的国家怎么能够兴旺发达?”

    腊月二十八,广州城内一片欣欣向荣之色。大胜元兵之后,按照赵天佑的政策,收来的银两又分给了参与守城的平民百姓,家家有些银钱,附近乡里的粮食丰产,肉食鱼虾本来就丰富,广州城内能够过上一个富裕安稳的新年。

    湛江附近的外海之上,一条条排成大队的战船上炊烟袅袅,厨房的伙夫都在忙碌着准备过年的吃食,闲来无事的士兵们有的下海去捉鱼捞虾,有的在甲板上嬉笑打闹。

    泊在船队中间的龙首旗舰的船舱内,张世杰拿着张震孙的回信,眉头紧锁一脸的惊讶,在他旁边的幕僚钱康却是一脸的喜色。

    “张大人!小的猜的没错吧!”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定都广州?

张世杰点了点头道:“奇怪了,又是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赵天佑,和漳州杀死邓怀远的应该是一个人,文天祥到底和他是什么关系呢?新式的火器威力巨大,都与这个人有关系,漳州打胜了几仗,现在广州也打胜了……”

    “大人,这种武器应该掌握在您的手中才对,以后那陈宜中陆秀夫还能翘什么尾巴,敢处处和大人作对,那就剩死路一条了!”钱康低着头,眼神在偷偷的上撇,观察张世杰的脸色,刚才这几句话可不是应该说出来的,虽然这些矛盾大家心里有数。

    若是再往前一个月,钱康也不敢说出来,这次陈宜中离开之后发现,他的妻儿家小也不见了,应该是被他提前安排去了越南或者别的地方。

    追随幼帝的文武百官有上百人,少一个陈宜中并不显眼,可是他是太后钦点的右丞相,屡次出现临阵脱逃的行为,下边这些官员们嘴下谁会留情,早就议论纷纷陈宜中这次走了就不会再回来。

    张世杰冷哼了一声,又觉得这样说陆秀夫有些不妥,船上就这么大地方,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并且自己不愿意管的事情都是陆秀夫来回折腾的干了。

    “大胆,陆大人为了朝廷之事费尽心思肝脑涂地,若是再这样评议,小心我拿掉你的脑袋!”

    钱康一脸乐呵呵的媚笑道:“张大人恕罪恕罪,小的再也不敢了,您看广州之事……”

    “这里有没有别人,钱康你有什么好主意,不妨说出来我听听!”

    “既然广州城内有这么厉害的火器,应该早日纳入朝廷统辖之下才对,那个张震孙一介书生,能有什么魄力,不如张大人另外派出得力干将去坐镇在广州。再退一步想,海上战船终日颠簸摇晃,对于幼帝的龙体也有影响,若是火器厉害,为何不请幼帝定都在广州,然后辐射四方呢!

    这个赵天佑占据的香港岛,那可是大宋国土,岂能轻易说站就站,岛上不管建设什么,都要统统的没收归于朝廷所有。那些生产火器的工坊和匠人如果掌握到了张大人手里,就凭大人的忠勇无敌,加上火器的助力,那么光复宋室河山指日可待啊!”

    钱康看着张世杰一会紧一会松的面皮,心中暗自得意,今天这个宝算押对了,大人你要是得了势,怎么也得给我钱康喝一口油水大的汤吧!

    “有道理有道理,想我虽然统军二十万,怎奈大部都是由陆上军队转来,水上作战及其生疏,怎么和那些常年生活在海上的元兵打仗。我们退守的策略也是很成功的嘛,这半年了虽然是损失一些船只,但是我们的主力还在,幼帝的仪仗还在,就是我大宋的天下还在啊!”

    张世杰抚了一下短须,心中有些悠然自得,要不是我张罗着一路南下躲避元兵,在路上不管是守温州、福州、还是在厦门鹭岛一带上岸,下场一定时早就被元兵剿灭,哪还有现在与元兵周旋的实力。

    陈宜中个胆小鬼,伯颜斥退少卿陆秀夫要与你谈判,那是因为你身为当朝一品宰相,有代表宋朝去谈判的资格,哪想到你与我想到一路去了,竟然悄无声息的逃走,你的尊严和脸面何在?好在你屡屡离开寻求他路,不管是越南还是泰国,反正是你走得越远越好,不要再出现我的面前。

    陆秀夫吗还算识趣,对我也比较敬重,以后朝中的文官琐事还要依靠他去处理,也就不用找他的麻烦。至于其他的官员,都是一群酒囊饭袋,混吃等死的家伙们,还真没放在我的眼里。对了,还有一个远在漳州的文天祥,干脆你就在漳州死守得了,带我稳住两广的疆域,再发兵去漳州救你出来。

    思前想后张世杰更觉得整个宋朝的安危,完全给予他一人的身上,稍有一些小小的得意,又感到有些沉重的压力。倒也不错,关键的时候广州大捷,这个时候一场难得的胜利,起到的稳定军民之心的作用,比你发上一百两银子来的有效。

    这个赵天佑必须要为我所用,就是和文天祥有关系又能怎么样,整个大宋的未来都靠我一个人来操劳,这么好的资源如果不为我所用,哼哼!小心我手下不留情。

    “钱康,我去请奏幼帝,委任江茂通为祥龙府正四品忠武将军,赶赴广州上任协助张震孙统领广州大小军务。带上一千殿前金甲禁军随行,钱康你也跟着去,知道该怎么做吧?”

    江茂通是钱康的小舅子,他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吗,急忙双膝跪倒叩拜,大声高呼谢恩。

    “赶紧给我起来去准备着,你这么喊叫别人听见了,以为咱们干什么呢,容易误会!”

    张世杰笑容满面,整了整仪容正了正官帽,就去启奏面圣,其实就是走个形式,七岁的孩子能够听懂什么?太后在旁边做个见证,司利掌印太监在诏书上扣个印就算完事。

    非常低调的做完这一切,张世杰找到了陆秀夫议事,商议在那里定都的事情。这事是老调重弹,陈宜中没走的时候,他的官职和威望最大,都是陈宜中提起这件事情,由诸多百官参议。其实也是他们三个人有资格决定,别的官员就是凑数瞎嗡嗡,谁都知道陈宜中提起的,张世杰肯定反对,陆秀夫在中间左右调停,反正最后也没有结果。

    现在好了,陈宜中带着亲信家眷离去,应该是不会再回来了,在海上流亡的整个文武百官的架构都在,但主事的就是他们两人。

    “陆大人,辛苦啦!几天没见你又清减了许多,可是要当心主意了,国事重要也得有个好身体才行!”

    陆秀夫有些无奈的一笑道:“深受太后重托,但是能力有限,不能够事事亲躬,有些事情做的不好,愧对圣恩啊!”他是很无奈,张世杰现在越来越爱发脾气,碰到难事一甩头就走,一些杂事破事都得靠他出头,能不累吗!

    “张大人今天找我何事啊?”

    张世杰哈哈一笑道:“陆大人,哪有你说的那么可怜!我今天找你也是悬而未决的事情,就是关于定都的事情。”

    “张大人的意思是?”

    “广州!”

    “什么?广州?”
………………………………

第一百二十五章 迎新年

“对啊,我说的就是广州!怎么样陆大人,广州水陆交通发达,海上运输的能力不次于泉州,沿海一带的疆土目前还在我朝手中,是定都绝佳的位置啊!”

    陆秀夫有心想笑,然后奚落他几句难听的话,但是自身的修养和性格又不允许他那么做,只能略带疑问的问道:“广州的位置虽然好,但是安全难以保证,这不是上次张大人您说的吗?”

    从泉州出发之前,关于落脚定都的事情就议论过多次,陈宜中曾提到过去广州安身,那时候吕师夔还没有第一次攻陷广州城,张世杰是大声的反对。

    理由就是当时广州已经两面受敌,你反对陈宜中的理由也比较充分,确实那时候吕师夔已经要兵发广州了。而现在比那时候还要严重,几乎已经是三面受敌,只要潮汕失陷,张弘范马上就能从陆路海路同时兵发广州,那时候可就是四面受敌了,你张世杰没拿我开玩笑吧?

    “哈哈,陆大人现在情况有变,广州大捷的事情您知道了吧!”

    陆秀夫微微一笑,眼睛直直的看着张世杰道:“前几日张大人派出了信使,是不是带回什么好消息了?”

    “这个,嗯,是带回来了广州大捷的消息!李恒十万大军伤亡过半退走梧州,吕师夔身受重伤,张震孙立了天大的功劳啊!”书信就在他怀里揣着呢,本想拿出来炫耀一下,可忽的想到是以陆秀夫落的款,心里顿时一虚,伸到怀里的手也停住了。

    陆秀夫也愣住了,广州打了胜仗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天下,在海上的渔船中风传,他也已经有耳闻,可是没有想到战果是这么的惊人。

    和元朝打仗这么些年了,除了在蜀地钓鱼城损失过万的兵力,元兵从来就没有过万的伤亡,就是打了败仗损失也不会多大。这一次一张嘴就是五万的伤亡,简直是破了历史的先河,就是考虑到其中有一部分投降的宋军,去掉一半之后蒙古人也伤亡了两万之巨啊。

    “消息可是千真万确?”

    “确实千真万确!”

    陆秀夫激动的嘴唇颤抖道:“好!好!好!待我启奏太后和皇上,为张震孙、还有在广州前线奋勇杀敌的军民将士请功!”

    “嗯……这事我已经报给太后和皇上了,封赏吗咱们现在条件特殊,暂时只能先口头表扬一下,等以后安定下来再另行补上。我已经请皇上下旨派钦差大臣,带一千金甲禁军先行赶赴广州,一为下旨表彰功臣良将,二为太后和皇上打下前站!”

    陆秀夫刚刚一脸的欣喜转瞬即去,这是第一次张世杰独自做的决定,那么意味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在广州有着巨大的利益让他觉得,可以不再顾忌陆秀夫以及那些文武百官。

    “张大人你都做了决定,还来找我说什么?定都广州是为朝廷为了太后和皇上,还是为你张大人自己呢?”

    张世杰脸上一怔,陆秀夫从来没有这个态度和他说过话,向来都是温言软语的沟通,哪怕自己发脾气乱吼,陆秀夫也会笑呵呵的劝慰自己。

    “当然是为了我大宋朝廷、更是为了太后和皇上的安危,定都广州怎么不好了?怎么会和我个人有关系?张震孙刚刚大胜元兵,我们现在还有十几万骁勇的军力,携新胜只威大军入住广州,李恒和张弘范只要来犯,再打他们个落花流水不更好吗!”

    陆秀夫叹了口气,垂下了头不再言语,张世杰感到无趣便拂袖而去,两个人之间开始产生了严重的裂痕。

    张世杰带兵有勇无谋,最近一段时间连那个勇字都被消耗掉了,边打边逃中失去了很多,就是在海上占据优势兵力的时候,也是秉承着逃命优先的思想,这样能够打胜仗吗?

    每次都是大义凛然的带着太后和幼帝先撤,留下几条战船舍死迎敌拖延时间,这样的招式用多了之后,连自己手下的将士都有点不服了。

    只要元军从海上来打,跑的最慢的必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