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崛起-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逃到那里去,茫茫大海上何处才能安身啊!”

    “不错,我的目的很简单,希望这一千多人平平安安的活下去。”
………………………………

第四十四章 易货

“赵教头,如果能够在我死之前,亲眼看到孟家儿郎杀上主岛,烧掉黑虎旗舰,来世我做牛做马伺候赵教头!”说完之后,孟子严起身离位,对着赵天佑深深一躬到地,等抬起头时已经是一行老泪纵横。

    “您老放心,咱们搬到东山岛,除了暂避锋芒抓紧休养生息之外,也是为了拿下主岛做准备,搬过去不就离得近了吗,到时候您也看着我们杀上主岛不是。”

    赵天佑一心保全这个渔寨的安危,连哄带骗的招数全都用上了,最后孟子严终于点了头。

    在孟子严的态度转变之后,举寨搬家移民的阻力大减,随着人员置换的差不多了,赵天佑派人去泉州联系姜公子,将孟家渔寨码头做价白银五万两,转手卖给姜家。

    姜公子因为弥月公主走失一事,担忧与乌日达这条线失去联系,那两天可是担忧坏了。没想到第三日还没到,孤身一人的弥月公主就返回了住处,就此闭嘴不言谁也不理,也不解释失踪的这些日子去干吗了。

    乌日达和姜公子都一身轻松,魏十月安排了他们一条北上的货船,第一时间就把这两个人送回了北方。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可不是姜公子感兴趣的,只要没有死在泉州,他就算烧了高香。

    不出几天又有中间人来递消息,传递孟家渔寨码头的想要出售的消息,让姜公子觉得是不是走运了,怎么天大的难事都有峰回路转的机会,反倒激起了他警惕之心。

    “魏先生,五万两白银不说多也不算少,对于急于找个落脚码头的我们,根本就不算什么钱,完全可以一口答应,马上派人过去接手。可是最近我觉得哪里不对,本来都是一团乱麻,理不清的麻烦事,怎么忽然那个公主就自己回来了。

    这边更加难搞的孟家渔寨,突然要转让码头,。难道是我最近潜心拜佛,日日添香感动了上苍,赐下好运于我么?”姜公子手里握着一只和田玉的葫芦把件,来回的摸索玩弄,眼皮不抬的和魏先生闲聊。

    魏十月点头笑了,其实他也不明白,根本看不懂一群世代打渔为生的渔民,突然之间如同天神下凡,灭了来犯海盗不算完,还追到海盗家里抄了他们老窝。

    你要说既然和东山岛海盗结了怨仇,那就斩草除根还说得过去,但是这帮渔民改行,举寨搬迁到到东山岛去种田,这个套路可是神仙也猜不透了。

    “公子,五万两白银价码倒也是公道,一船满仓的货,就能省出几万两银子。可我也猜不出他们要做什么,要事贸然答应了,我们岂不是又落了下风。没想到一群打渔的土包子,三番五次的占了咱们的先机,这事要传扬出去,难免下了公子的面子啊!”

    “是啊,此事很是蹊跷,但是我们时间上也不充裕,乌日达上船之前不是已经约定了吗,我们自己码头转运北上的香料船,保证一路畅通,过了崇明岛,还会安排元军水师暗中派船护送到塘沽。

    每一船就多赚几万两银子,蒲大人也会心热的呀,最近北边战事吃紧,催讨的军饷银两已经翻了一倍,据说每次签署文书,蒲大人都要打翻几个砚台,摔碎几个紫砂的茶壶才算消气啊!”

    姜公子说到事脸上带笑,能让蒲寿庚难受生气的事情,也真是没有几件了,只有关于银子的事,那一点就会着火。这也不是大话,泉州港这么多年来的红火,把几乎三分之二的海外贸易,从广州港口转到了泉州,其中的功劳可想而知了。

    “不如这样,我先出面去应下此事,马上派出人手去孟家渔寨接手,但是再付款上先推脱几日,就说没有现银当下给不了钱,公子你看如何?”魏十月这招也行,不过在当时经商做生意,极其看重信誉,尤其是到了姜公子这个身份。所以由他魏十月出面答应此事,将来中间人讨要银两的时候,姜公子也可推脱此事并不知情。

    “不可,在算计下去,我们耽搁不起时间。那就这样吧,现银我们没有但可以易货,实价不打折扣,用咱们商行里的商品,折抵这五万两银子。”姜公子心中着急,早一步改建深水码头,那一船多出几万两的盈余才能拿到手啊。虽然五万两银子答应你了,但是没有现钱你给你,就拿我们家经营的商品折抵,最起码这里边还有三成多的利润,等于是五万两银子,打了个七折。

    赵天佑接到回复以后,略一思索就猜到了其中含义,马上召集了主要人员开会议事,商讨如何把这场买卖做圆满。

    “他们家没有现银?那才是胡说八道,泉州城里除了蒲寿庚和州府的银库,那最有钱的就是姜家了,明明就是找我们的别扭,咱们可不能答应他们的要求。”

    “易货倒也可以,咱们那边需要购买的东西也有很多,但是这么大量的货物,一点折扣都不给实在说不过去。我们这段时间搬迁的差不多了,马上这祠堂的一砖一瓦都要拆掉运走,再等不了几日都搬完了,到那个时候我们也很被动。”

    “干脆卖给别家,这个姜家本来就不是好东西,宁可少点钱码头也不给姓姜的……”

    “就是就是,海盗都是姓姜的引来的,跟咱们是不共戴天的仇人,码头怎么能够卖给他家呢?”

    赵天佑很是无奈,组织过几次会议之后,他发现这种采纳集体意见的行为,非常的难办和不靠谱。在这里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水品、对同一件事情的理解,相差的简直是十万八千里,很难统一到一个方向。

    而应对的策略只能是一言堂,或者说赵天佑身边缺少几个有大局观,能够看的远一点的帮手。这也怪不得孟家渔寨的人水平低,他们本来就是渔民,自小读书识字的程度有限,外出见得世面也少,如何让他去理解他看不懂的事呢。

    “好了,这事已经决定了,易货的条件我们答应,现在考虑我们易货要什么物资。周远刘金利,还有老冯头,你们都需要什么物资,挑些最主要,给我拉出数量清单。”

    赵天佑起身轻轻一拍桌子,所有的事就算都定了。
………………………………

第四十五章 西山岛的船

时间悄然而逝,在北方不断传来的战报中,孟家渔寨的人口全部迁入了东山岛。虽说大部分人都是稀里糊涂,好在东山岛有着几百亩山田,足够消耗大部分人的精力。

    安家落户的房屋建筑不够用,赵天佑这时候学乖了,不在开会征求大家意见,直接和几个管事人稍微解释了一下。全部搭建临时住所,明确的告诉大家,这里不是久居之所,只是躲避灾祸的临时栖身之地。

    因为缴获了大批快船吗,孟家渔寨的青壮人手已经不够用。一部分打渔主业的中老人放弃了捕鱼,分派到各艘快船上边充当水手,加上部分自愿留下的海盗及水手,勉强的能撑起八艘快船的战力。

    原来的渔船交给了妇女们,就在岛边水域捕鱼捞虾,补充岛上的吃喝用度,但是主要的给养资源还是靠从泉州购买。与姜家转让码头的易货交易,已经全部完成,除了一船精铁之外,主要都是补充的粮食及日用品。

    制造火药的原材料都很敏感,采购已经采用了分地区、单独品种、分散采购的原则。但是现在的采购量越来越大,不断有新的供货商出现,不同价位以及提纯度更高的产品。

    尤其是硝土的采购,通过木成林联系上了一个渭南的商家,提纯硝石已经有很多年,质量好纯度高,还是朝廷军器监的主要供应商。因为现在世道乱有点担忧,手上积压了一大批高纯度成品,急于换成现银要远行避祸,这个正遂了赵天佑的心思。

    整整一船的的高纯度硝,赵天佑乐的合不上嘴。硫磺的货源在泉州港很容易买到,甚至还有东瀛商船进口的火山硫磺,同样的纯度和质量,价格还要便宜很多。这样一来搬迁到岛上的火药工坊,研磨调配火药的产量和质量更上一层楼,很快就能达到赵天佑心里优质的标准。

    品质数量提高的同时,也意味着黄金和现银的消耗速度失控,完全不是初期设想能够坚持两年安稳生活的计划,这些钱按照这个速度花下去的话,估计有半年甚至等不到田里第一季稻米成熟,岛上的人就要饿肚子。

    负责财务收支孟家长老心里着急,也不好意思和赵天佑明说,私下来找孟子严商议。

    “还能支撑几个月?那么多黄金和白银呢,从泉州换来的粮食呢?”

    “那些黄金基本上已经花完了,白银还剩几千两,就是因为有从泉州换来的大批粮食,我们才能坚持几个月。要是节约一点的话,还能够等到我们的稻米成熟。”

    一下让渔民成为种稻田的农民,中间也走了几天弯路,这是好不容易的才种植成功,第一批的水稻长势还不错。这几个月放弃了渔业的交易,还有原来码头贸易的收入,整个渔寨的吃喝拉撒都在吃老本,加上新添这么多的采购项目,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这事情我知道了,赵教头高瞻远瞩,肯定是早有安排的,你就安心做好账目就行了!”孟子严最近身体欠妥,也许是搬家之后水土不服,而他自己一直揪心的认为是大限将至。

    东山岛与主岛相距不过三十余里,站在东山岛峰顶向西望去,主岛那陡峭的山崖历历在目。天气晴好的时候,甚至能够看到浅滩码头上停泊的一排排快船。

    搬过来已经两个多月了,生活也渐渐步入正轨,寨兵们训练的强度越来越高,几个工坊也增加了很多人手,做出来的东西也越来越好。

    这一切都是为了备战,当时私底下有些传言,这么紧张的训练和准备,都是为了早日火烧黑虎旗舰,攻上主岛把姓萧的家伙脑袋砍了。

    孟子严是最焦急的一个人,但是和赵天佑相处久了之后他也明白,不可能为了他心中的仇恨,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贸然进攻主岛,用这些孟家儿郎的性命去试探对方的实力。

    经过两次零伤亡的实战之后,赵天佑的威望如日中天,但他心里知道,这完全是拼的运气加冒险,而下一个目标必须要仔细谋划谨慎对待。而不远处的那座陡峭山崖之后,已经成名许久的黑虎旗舰尽管换了几任主人,大大小小的战役多的数不清,可这么多年来未尝一败,其实力可见一斑。

    尽管许多超时代武器都在脑子里存着,可是连火药的最佳性能都达不到,就不用说去做*******了。马上就要来临的连天战火,威胁着每一个人,搬迁到东山岛能够躲避多久,赵天佑脑子里只有个大概时间。而手里这支队伍虽然有了些提升,但是面对蒙古铁骑的冲锋恐怕抵挡不住一波,这也是赵天佑着急离开陆地,把人员和战场转移到海上的主要原因。

    火药箭可以控制一定距离的海上接触,大型战船上使用的石炮和铁索弩,已经向木成林下了订单。可是东山岛上可没有那么大的战船来用,韩六套的旗舰楼船已经烧毁在孟家渔寨码头前,所以赵天佑的已经在琢磨上了别人家的船队。

    通过留下来加入孟家寨兵的几十个海盗了解,西山岛的李忠所部的战力还要弱于东山岛,不过他们手里有两条抢夺来的大食商船,吃水吨位大过主岛的黑虎旗舰。听到有这两条船的存在,立刻吊起了赵天佑的胃口,天天琢磨着怎么把它们弄到手,简直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

    赵天佑想打造两条海上战舰,既能快速远航转移人口,同时还具有强大的武力装备,面对海盗或者水师的包围,要具有突破包围甚至战胜的能力。就算孟家渔寨有的是银子,去造船厂定制战舰也是不可能的,再说那都是蒲寿庚控制下的生意,绝对不会接他这不明不白的订单。

    打瞌睡的时候有人送枕头,西山岛这两艘大食商船算是被赵天佑惦记上了,但是明抢硬要有点不合适,也容易被主岛上的海盗趁火打劫。毕竟孟家渔寨扩军之后,也不过四五百人马,十几条快船,正面对抗西山岛都略显不足,万一两个岛上互通有无,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

    就在这个时候,木成林自泉州来访。
………………………………

第四十六章 文天祥的求助

木成林并不是空手而来,他的诚意隔着很远就能能看到,一艘大宋水师次旗舰级别的战船,不光满满的一船仓军用物资,崭新石炮和四张巨弩上军器监的封条还没揭下去。

    “木老先生,您这是走亲戚路过吗?来就来呗,还带这么好东西让我眼馋,您这是让我看看呢,看是都放下呢!”赵天佑从码头迎接木成林,他一下船就迫不及待打招呼。

    木成林摸了摸光头笑道:“赵教头,可别寒碜我了,这点东西是别人送给你的,我只是代劳。”

    “送给我?木老不是商人呢,还能送别人东西,那我就先收下了啦!不过是谁这么好心,这一船东西也得几万两银子,我不记得有交情如此深厚的朋友啊!”

    木成林环视了一下周围,赵天佑明白意思,便将木成林引入了码头前的营房,安排好茶点之后清退左右,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木先生,请喝茶!”既然坐了下来,赵天佑也不再急于知道是谁了,刚才从码头步入营房这段路程,脑子里转了十八个圈,也没有想出来谁会送东西给东山岛。

    木成林坐定之后喝了杯茶,这才微笑的对赵天佑道:“赵教头,老朽眼拙没有看出高人真身,千万不要怪罪老朽啊。”

    “木老先生,莫要在打哑谜了,请明示吧,谁人这么大方,送此厚礼所求何事呢?”

    木成林双手微抬道:“上次从你这里取到的几个样品,送到了平江府知府文大人手里,一经试验赞叹不已啊,特意送来这些军械以示答谢。老朽这里还有文知府一纸手书便笺,请赵教头详阅!”

    赵天佑一听心中激动,平江知府文大人,那不就是南宋抗元名人文天祥吗。好家伙,给我的一纸手书,这要是能拿回去拍卖一下子,我也发财了。

    按住心中的兴奋之意,伸双手接过木成林递过来的一纸信封,取出一张对折的白纸。打开一看,上边只写有两句话:能人巧匠穷思尽,抗元大业终有成。文山恭谢先生所为,望不留余力匡扶宋室河山,再谢!

    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张纸短短的几句话,赵天佑捧在手里看了几个来回,深深感受到了文天祥对宋朝的忠诚,还有坚持抵抗元兵入侵的决心。

    赵天佑收起信笺,慢慢的折好恢复原状,把信封揣进了自己怀里,正色道:“不知文大人有什么要求,我一定竭尽全力去办。”

    “文大人经过试验,赵教头所造的竹筒火药,威力是军器监所制火药的一倍有余,并且质地干燥均匀,就是放久都能使用。文大人知道匠人辛苦,所以把常州水师最好的一条船和装备送与教头,看看能够换多少枚竹筒轰天雷,以供常州守城之用。”木成林一脸希冀,直勾勾的看着赵天佑。

    宋代重视科学和发明,是华夏历史上一段百花齐放,经济腾飞的时期,对于民间发展科学技术给与了最大的自由空间,所以在宋朝才有了四大发明独占其三的丰功伟绩。

    文天祥本意是想讨要配方和制法,或者求个匠师跟随北上,去军器监的工坊传授技术,改进生产工艺的配方。可是又怕遭到拒绝,再加上常州被围,等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