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崛起-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人相视一笑,脸上都是一片的轻松。
………………………………

第三百四十九章 移民政策

    这一对名义上君臣,相识一笑解恩仇,两个人都清楚,在以后的日子里,恐怕还要一起走过,只有两个人像以往那样的和谐,才能够平平安安的过活。

    不管宋朝的大军有什么计划,他们都已经成为桌上的贡品,运气好的话会留在桌上,以供人们观赏之用,运气不好就会被连皮带骨的吞下,从此连北海道都不会有天皇和北条家族。

    他们不想见到那样的结果,跪服于强者的天性,苟且也要偷生的念头充满他俩的头脑,所以无需多言两人心中已经明了,以后你是君我还是臣一切照旧,在北海道一起相依为命吧。

    赵天佑的计划慢慢的托盘而出,只留一座北海道供倭国人生存,另外还有诸多的限制和规矩,几乎把倭国人发展军事和航运的路都堵死了。他的目的就是这样简单,从此之后,这个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因为这个小岛国上的人,遭受战火的蹂躏生灵的涂炭,而这个倭国人种只能够生存在这个岛上,出海港三里之外即为禁地,违令者杀无赦的命令,适用于岛上的任何人。

    既然狠不下心来一场种族屠杀,那么也要断了将来这个好战民族的希望,这是对于周边国家未来安全做的一种预防,这个未雨绸缪的手法,赵天佑也没有想要得到别人认可的念头。

    其实在这个乱世沉雄杀戮不断的时代,要想彻底消灭一股势力,并不像遭受将来的打击和报复,让他亡国亡种是最简单的手段,成吉思汗和忽必烈这样的事情做起来很开心,而他和他们并不一样。

    这两个建立蒙游牧民族登峰造极政权的一代帝王,杀戮之心极其严重,这和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竞争中有关系,只有一直向前才有可能出头,落后半步都是一个死字的下场,所以生命在他们眼中,只是通向集权道路上必须要牺牲的。

    尤其忽必烈几乎征服了南宋,对于人种等级的观念更是根深蒂固,最低等的是南宋人,一条人命的价值和三只羊相若,存在的价值无非是任他们蒙元高等人驱使劳役而已,根本就没有一个人的待遇。

    不止是蒙元的杀戮之途,每一个民族和势力崛起,伴随着的不是满山的鲜花,而是洒满大地的鲜血和无数失去生命的尸体,任何心怀仁慈的手段,招来的绝不是知恩图报,而是蛰伏修养之后的致命一击。

    前后不过三个多月,农历新年到来之前,九百多万倭国人口,全部集中到了北海道居住,执行迁移任务的不是宋军,而是对待国民如猪狗一般的北条家族。

    北条时宗一步一步的走向北海道管理者的位置,付出了是玩命的工作干活,让本州岛上的宋军省心省力,而获得赵天佑应允的奖励。同时天皇的王位得以保全,灵机一动的跪在赵天佑面前叫了一声父王,自称是大宋的儿臣,逗笑了赵天佑,让北条时宗在旁边皱起了眉头。

    对于未来赵天佑已经做好了详细的规划,接下来会有持续不断的移民船开过来,必须要尽快提高人口基数,才能保证完全的占领。一些军事培训的机构在本州岛的许多地方开设,未来百万的宋朝移民都要有基本的作战技能,光靠装备占优威慑力还不足够,必须要从多方面对倭国人形成绝对的压制才行。

    任何民族都不愿意家乡被入侵者占领,委曲求全只是一时权宜之计,不止北条家族和天皇知道,赵天佑和宋军将领一样明白,不过大宋也需要时间来移民,来练兵来休养生息。

    等到北海道上的倭国人发展起来,有了反抗的行动的想法时,另外三座岛上的宋人已经成了气候,对岛上已经形成绝对的占领,加上汉族人口有快速扩张的能力,几十年之后也许会人口会翻上几倍。

    到那个时候倭国人如果发起反抗,只会送给宋军剿灭他们的把柄,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大宋移民的军队,会把这个卑劣的名族从地球上抹去,彻底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樱桃小丸子找到了她的父亲,受到了赵天佑的特殊照顾,她们家族得以在京都居住生活,但是有一条必须要遵守,就是放弃一些倭国的传统,时刻要以宋人自居,在其他的方面并不控制他们的言行。

    同时对北海道上每年考试挑选,招募优秀有能力的年轻人,分配到其他的岛上生活,当然了这其中被选上的女孩比例最多,一个完善的移民计划一定要合理的利用当地的资源。

    “杜浒,你当几年倭国的皇上吧,南海舰队在这里设一座兵营,常年的要有一部分兵力戒备,提防可能突发的叛乱。这些倭国人别看眼下听话,这是因为他们还饿着肚子,没有力气起二心,一旦吃饱了就会捉摸别的事情,积攒力气反叛是早晚的事情。”

    “哎呀,我就纳了闷了,既然知道是这样,那还不让我们上去干光了他们得了,正好一个把岛上的人都变成肥料,等以后咱们的人上去,耕种粮食也好有个不错的收成。”

    杜浒极其的不愿意,放弃一座辽阔的海岛,还要留给倭国人休养生息,虽然他们提供物资和人口,来帮助大宋移民站稳脚跟,但毕竟咱们家是入侵者,留着他们早晚都是后患。

    “别废话了,你说的事情我都明白,我你告诉你的是,眼下的情况是我能做到的极限了,如果下一步还会发生什么,我希望是多年之后,有一个能够说服我的理由来开战,你懂不懂?”

    赵天佑说完不给杜浒继续分辨的机会。

    “得了,你不说话我也知道你不懂,你就按照咱们商议好的计划,一步步稳妥的执行,我先回去准备其他事情,来年准备西征的时候,再派别人来替换你吧。”

    杜浒一听眼睛都瞪圆了,西征那是一个梦啊,虽然灭了忽必烈的大元朝,但是一路向西行,还有四个蒙古的汗国盘踞,实力一样的强大。

    “啥时候去啊,教头你要是西征的时候忘了我,我就自杀给你看!”


………………………………

第三百五十章 澎湖和琉求

    手机阅读

    宋朝占据了倭国的三座海岛大部分的领土,宋朝大批移民之后设立州府郡县,地名也都从新改掉,在此成立东山瑞府统辖三岛军政要务,成为大宋朝在海上的一块飞地。品书网

    赵天佑率领五十艘主力炮舰,离开倭国之后自东海一路南下,驶向了还处于未开发的澎湖列岛,去探望已经在此扎下根的孟家渔寨的人们。

    孟家初期只是占据了一个小小的岛屿,开始自给自足的艰苦生活,后来逐渐的熟悉了地形,发现有很多无人驻留的大型岛屿,于是他们进过两次的迁移,已经有了一处绝佳的落脚之地,通过不断的努力,加上泉州和广州的援助,成了掌管澎湖数岛的第一大家族。

    近两年南海舰队实力暴增,用无与伦比的姿态称为海上的霸主,为了保障泉州海外贸易的安稳,东南沿海的海盗被清扫一空,海上航行的大小船只,都不会再受到海盗的骚扰。

    自从香港岛崛起之后,孟水柔和孟浩的地位提升的都不错,各自都有几千的属下兵卒,并且在数次战役中立下赫赫功绩,没有人在敢轻视一眼。这时候和孟家渔寨的来往开始密切,不断地有孟家派出的船只来到泉州购买物资,后来也南下到了香港岛,建立了直接的航线往来。

    “咚咚咚、咚咚咚!”

    澎湖码头上数十面牛皮大鼓同时敲响,来欢迎赵天佑的队伍锣鼓喧天,身着短裙的渔家少女,挥舞着手中鲜花,伸着脖子仰望船舷上整齐威武的士兵。

    “轰轰、轰轰!”

    南海舰队上也鸣放了数十响礼炮,对于澎湖百姓回礼致敬。

    见到了孟家渔寨的老相识老族长,赵天佑面前的酒杯就没有空过,这一场宴席从中午喝道晚上,又从晚上喝道深夜,直到赵天佑身边躺倒了无数孟家渔寨的汉子,热闹欢快的敬酒活动才告一段落。

    “老爷子,你这身子可是越来越好了,是不是在这里过的太舒服了啊!”

    一只独眼烁烁生辉,老爷子心中怨念以了,身前身后在无牵挂,本来感觉油尽灯枯的身子,反倒慢慢的好了起来,以前都要要人照顾搀扶,现在已经健步如飞行走自如。

    “人要心宽才是至理,以前我心中仇怨缠身,身体渐渐的被仇恨所占据,想好都不可能的。等到大仇得报,全身轻松的时候,我以为过不了三五个月我就要归天,去极乐世界会见各位列祖列宗。

    可是没有想到在澎湖这里生活,我整天东游西逛不干正事,只求活一天就赚一天的日子,没想到身体竟然渐渐地好了。想想还是老天爷照顾孟家,碰到赵教头才能保护孟家平安,又得以报了世仇杀了宿敌,再让我老孟多活几年,真是先人们修下的福分啊。”

    孟子严紧紧握着赵天佑的手,久久的不肯松开,心中那股感情之情溢于言表,如果他要是个黄花大闺女,那肯定是投怀送抱以身相许的。

    “老爷子,有了好日子就要快乐的过好每一天,族中的事物都交给年轻人去做,什么都不要操心啦!”

    孟子严摇了摇一头白发,脸上都是愧色。

    “是啊是啊,我只要每天有口饭吃,有口酒喝就知足了,什么争霸天下,什么开疆扩土那都是你们年轻人的事情。这个琉求大岛上物产丰富景色优美,可是有原住的高山族人,从澎湖过去的人都没有深入,原来宋军建立的兵营,此时已经被废弃。

    目前琉求岛上实力分散,有原来几百残余的官兵就能占山称王,这些小孩子们有些毛躁,都想登岛去创建一番事业,我呢只能尽最后一点力,就是麻烦赵教头给他们指条明路。这一步到底该不该迈出去?”

    赵天佑听了心中一荡,看来这环境对人的改变太大了,都是从一座小渔寨出来的渔夫,能够摆脱别人的统治束缚不过几年的时间,在这澎湖列岛上成长的不错嘛,已经有了开疆扩土的信心。

    “老爷子,王侯将相宁有钟乎?宽广的土地就在那里放着,你不想要自然就会留给别人,孟家既然要有这个想法,我就鼎力支持你们。”

    此时的琉求岛上,人口不过几十万,原著的高山族人久居高山林下,不愿意出来和汉人交流,可以停船靠港的码头基本都是天然形成,汉人从海上来高山族也不曾干预过。

    福建水师曾经修建的兵营和码头,将这座琉求岛归为晋江县管辖,因为宋军水师实力的衰败,此时已经不在修缮码头和无人驻守兵营。曾经留在这里的千余官兵,已经失去朝廷的联络,处于自身自灭的状态,他们毕竟曾是正规的军队,占山为王与其他渠道来的汉人势力共存。

    “岛上地广人稀,只要修建好码头村落,平整道路修整土地,就足以养活几十上百万的人口,此时若是不争将来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赵教头你毕竟是征战天下的大才,顾不上这个小荒岛,不如就帮孟家占了这里,统统归于赵家的天下不就得了。”

    “哈哈,行啊老爷子,你这叫不问世事啊,这不还是要为他们撑腰求援吗!你这样吧,我留下五条战舰帮你们,船上还有速射炮和其他火器装备,你们要打仗我肯定要给你们做后盾的,让他们就放心大胆的去干吧。”

    “哎呀,教头,就等你这句话了,我们孟家渔寨,自此以后也能再上一个台阶,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小名号!哈哈!”

    孟子严很是激动,其实逐渐的成为澎湖列岛的老大之后,就有很多其他的势力出主意,组织力量带领着澎湖汉人,去琉求岛上占据一方成就霸业。

    现在得打了赵天佑的点头和帮助,占据琉求岛那简直是手拿把攥的小事情,只需五条战舰就足够了。这时候的琉求岛上,除了高山族的领地,基本都是荒芜,并没有什么油水。

    随着陆上来到澎湖的汉人越来越多,其实不去寻找新的栖息地,难免以后会发生矛盾,就不如先人一步去占据更大领地。

    赵天佑心中装的都是西征的计划,来这里只是还人情了心愿而已,那有可能久留不走!

    本书来自 品&书#网
………………………………

第四百零一章 一路向西

    因为碧玉戒指的原因,还有历史上遗留的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耻辱,赵天佑的西征计划必须要进行,不过在选择哪一个方向的问题上,手下的将军们却争辩不休,看法难以统一。()

    如果走成吉思汗的老路,宋军的骑兵力量还很弱小,支撑不住这么漫长的战线,尤其是这一路之上要打过去,最少要趟平三个蒙古族汗国才能接近欧洲的边缘。

    除非宋军沿用以前成吉思汗的招式,以战养战所有的物资粮食都靠沿途抢夺,那么不管多漫长的战线,依靠火炮无敌的战力,宋军可以一路平趟的杀过去,让沿途这些国家再次臣服来自东方的国家。

    而舰队的诸多将领舰长,则纷纷提议让南海舰队出动,沿着以前的贸易航线非洲,然后再开拓新的航道,从海路航行抵达法兰西。这个问题提出来的够早,是因为赵天佑已经画出了大致的洲际疆域,海洋和大陆之间画不太详细,但是海军的船长将领手中,都有了一份不太标准的航海图。

    只凭着赵天佑脑子里回忆画出来航海图,比例和图像有些许误差,肯定有不标准的地方,但也比后世的航海图早了几百年,所以这些海军将领和船长,对于远洋航行并不畏惧,反而都很期待成为第一批出海作战的战船。

    经过赵天佑左思右想,依靠船桨风帆作为主动力的战舰,稳定性和远航能力都已经具备,但是还不能够让他完全放心。天下水火最是无情,尤其在汪洋的大海之上,随便来一场飓风海啸,都能把这船队整个报销,赵天佑目前不能承受这么大的风险。

    其实他心中还有个如意算盘,蒸汽机的原理和简单构造,他早就画了出来,交给了香港岛的技术中心,目前正在逐步克服难关,为制造第一台模型已经耗费了很多人力物力。

    西征计划时间上等不得,可是没有蒸汽动力的远洋舰队,他还有些不放心不满意,只能退一步求个稳妥的办法,开始整和大宋境内的骑兵,准备沿着成吉思汗的西征之路出兵。

    从广州发出的这道命令,火速的传遍了刚刚恢复国力的大宋领土,基本上各地成建制的骑兵队伍,接到命令之后都行动起来,陆陆续续的向着燕京集结。

    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用了将近小半年,赵天佑在燕京组成一个接近三十万人的集团军,其中有二十万精锐骑兵为主力部队,五万步兵与五万炮兵混编坐上了马车。

    另有数万随行的劳工仆役,木匠医生等各种职业的后勤人员,携带着数不清的物资,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从燕京出发沿甘肃方向走河西走廊。

    这条通往西域诸国之路已经走了几百上千年,是最稳定最快捷的一条路线,赵天佑也没有另辟蹊径的想法,在投降的蒙古族向导的带领下,踏上了这条已经走过三次的西征之路。

    这一次出征的规模,比成吉思汗亲自出征的那一次西征出动二十万军队要大,但是也比蒙古第二次西征五十万兵力的规模要小。这也是出于赵天佑保守一些的想法,后勤辅助类的勤杂人员带了很多,为的是保证在征途之中,不要出现非战斗减员,同时能让这这远征军,日子过得不那么辛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