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城外到处堆积的死尸,还有数千苦苦挣扎的伤兵,赵天佑此行的目的基本上完成了一半,打掉忽必烈最后这一批骑兵,就是他们能够逃回草原,恐怕今生再也不会升起南下侵略的心思。
他当然希望忽必烈继续攻城,那样就省了他老大的心思,无需东奔西走的追赶厮杀,安安静静的坐在城头,等着忽必烈战到最后一兵一卒才叫完美。
不过这只是赵天佑一厢情愿的想法,忽必烈如果今天回去好好想一想,就会发现霸州是个死局,不管他付出多大的代价,征调多少的兵力都不能打得赢。
不论元军多么骁勇骑射功夫多么娴熟,但是怎么努力都不能靠近宋军,这就成了只许你打我,我总是打不到你的局面,这和元军刚开始侵宋时占据的绝对优势同出一辙。
宋军缺少战马移动缓慢,在元军灵活机动的骑射中,也是只能被动挨揍,无法威胁元军的骑兵,到最后只是转身逃跑的结局。几十年连绵不断的战事,宋军也没有找到和元军对战的办法,一直在节节的败退,连国都临安都投降了元朝。
皇太后带着小皇帝放弃帝位和江山,只求临安百姓不遭生灵涂炭,而大宋几百年积攒的国库宝物,也都成了忽必烈的战利品。这样的局面之下,怎么可能会出现翻转的局面呢?只剩下一个小小的琼州岛,还有海边的那几座孤城,怎么可能阻断他一统天下的大势。
可事实就是发生了,从李恒攻打广州失利之后,到崖山张弘范被大炮炸死,一件接连着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伯颜带着四五十万最精锐的士兵,连同半个宋朝属地的物资支援,就是没有攻破广州城墙一尺的距离。
可是广州城已经被吕师夔占领过一次,没有费什么功夫,他手下整队汉军的战斗力能有多高?比起李珩手中蒙汉混合的战力都查了很多,为什么他当初就能五天拿下广州城?
忽必烈的脑子里奇思怪想如同潮涌,难道是这两年的运气用完了吗?大蒙古帝国的辉煌,难道还要在我手里断绝么,不行,我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时候郭守敬在帐外求见,忽必烈赶忙叫他进来。
“若思快快进来,这几日你怎么都不说话,难道是怕我生气砍了你的脑袋?”
郭守敬上前两步,先规规矩矩的大礼参拜之后,礼毕之后靠在一边低头说道:“大汗正在指挥大军作战的时候,我一介文官不通军事,叫我说话能顶什么用,恐怕还会扰乱了大汗的心思。
不能为大汗分担忧愁,是我无能啊,不过现在我看到战事如此惨烈,不如大汗先回师大都,等我们找到了破敌之术,再去和宋人分个胜负也不迟啊!”
郭守敬这些话说的正是时候,因为忽必烈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冲动,犯下了急功冒进的错误,不但杀了很多直言的文官,还损失将近二十万的普通士兵。
如果郭守敬早一些说出这些话,恐怕也就成了账外那些尸体,脑袋找不到自己的身子,留在这里为以后的庄稼造些肥料了。
“返回大都……现在的时机可行吗?”
忽必烈心中已经认可了郭守敬的话,可是这个台阶太陡,他一直还下不来,丢掉面子事还小,那些躺在城外死去的士兵尸骨未寒,转身撤回大都的话,让其他的士兵如何信服他们的大汗?
“启禀大汗,这几天据微臣夜观天象,霸州城之处乃是大汗的凶地,被宋人在其运上占了先机,所以咱们的大军虽然威猛却连连失利。而大都燕京乃是大汗的福地,历代君王的福祉气运都会加到大汗身上,等到那时候,打败这些宋军就在是难事!”
郭守敬说完连忙弯腰低下头,看似对忽必烈尊崇有礼,其实是他在掩饰自己脸上的绯红之色。郭守敬一代奇人,对天文对地理,尤其水利河道的疏通调理,都有着超越时代的见地,可是自身也有一个小秘密。
这事只有他自己知道,从来没有说与二人之耳,那就是他一说谎话脸就红,不管怎么掩饰都没有用。所以他说完这些自己胡编的谎话之后,赶紧的低头行礼,生怕被忽必烈看到脸上的异常。
“原来是这样啊,看来这个霸州的名字叫的就不好,天机气运之数,当世的能人大才当属若思为第一。我自然是深信不疑的,但是一会在众人面前,还望若思再说的详细一些,顺便安慰一下各部族的将领。”
“遵命,一定会让大汗满意的!”
本书来自
………………………………
第三百四十三章 仓皇退走
人人欢迎您的光临;请记住本站地址:,,以便随时阅读《大宋崛起》最新章节。。。
第三百四十三章 仓皇退走
自古天机和气运之说,都是当权者随手拎起来的遮羞布而已,郭守敬在几十名官员面前,滔滔不绝的讲述了最近的天相变化,以及近一阶段元军到处都打败仗的原因,都和天相变化有关。
当然还得歌功颂德夸赞一番忽必烈,作为正统的黄金家族传人,是上仓指定在人间行走的使者,更是这个世界里最尊贵的管理者和拥有者,能够做他的臣民就是莫大的荣耀。
稳坐在宝座之上的忽必烈,同样的再细细听着郭守敬有理有据的娓娓道来,把身边已经开始涣散的军心,一点点的又给凝聚起来,虽然并不足以恢复以前的盛景,但是给了忽必烈一个重新应对眼下局势的机会。
场面功夫做的已经很足了,现在就需要有一个人提出来,为了整个帝国的安危请大汗返回大都坐镇,这些征战厮杀的小事,还是交给这些武将好了。
忽必烈眯着眼睛扫视身边的众多官员,看看是哪个家伙能够最快的猜到他的心思,然后再把返回大都作战指挥的重要性描述一下,自己肯定会给他升官犒赏的。
帐外哒哒哒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是谁敢这么大胆子,直接催马急速靠近忽必烈的中军大帐,难道是嫌自己命太长,赶过来送人头的嘛!
“报、报、报……”
连接几声急促的低吼声,把大帐里十分投入表演的郭守敬打断了,他无奈的摇摇头,刚想要岔开话题然后收场结束的时候,从大帐外跌跌撞撞的闯进一个斥候兵。
“报,大汗,大批宋军趁夜色强行渡过了黄河,击溃了河南道各地方阻拦他们的军队,一直向北进发,势不可挡十分迅速,请大汗定夺!”斥候兵勉强说完了这几句话,一口气没喘上来,一翻白眼就躺在了地上。
一看就是经过不眠不休的长途奔袭,已经榨干了身体内的所有精力,任务一旦完成之后,心中的压力一去身体立刻崩溃了,不过死不了好好休息几天就能恢复。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来的太突然,宋军不是装腔作势的假渡河吗,吸引我率军南下之后,这支队伍北上攻打大都燕京,难道情况反过来了不成?
忽必烈心中如遭重锤,不知道哪个目标才是宋军的重点,更加判断不出自己的大军是否上了当,中了宋军的调兵之计,反倒让宋军轻松的渡过了黄河天险。
已经表演接近完成的郭守敬,脑子里反应的更快,在众多官员还在发楞的时候,已经躬身对着座上的忽必烈出言。
“大汗,危机已经来临,望大汗早做决定,尽快领兵返回大都!”
“是啊,大汗,请大汗起驾返回大都吧!”
“请大汗返回大都吧!”
郭守敬话音刚落,就有几个官员反应过来,马上开口劝忽必烈返回大都安定军心,其实大家都有心要尽快摆脱眼前的困境,返回大都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这时候的元大都在几十万苦役劳工不辞辛劳的建设下,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达到了忽必的满意,除了还有几座大殿还在修缮之中,大多的建筑都已经投入了使用。
几十万人千赶万赶的拼速度,为了加快工程的进度不知道死了多少苦役,都是为了彻底灭掉宋朝之后,在皇宫之内举行空前盛大的仪式,庆祝忽必烈一统江山的庆典。
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工程都着急赶着完成了,可是江山却没有得到,那场盛世的庆典不知道有没有机会举办了。眼下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能不能抗住宋军的反击,大蒙古帝国的皇帝,是不是还要被从大都赶走,回到蒙古高原去呢。
十几年的不断建设,才把金辽时期的燕京城翻修重建,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已经都没有数字记载,反正忽必烈没钱花了就去抢。发动战争的根源也是对于资源的掠夺,人类是最贪心的动物,野心和欲望都是没有尽头的深渊,每一个开国的皇帝,所走过的路都是尸山血海。
“好!就听从众位的劝阻,先放过霸州城内的这小股宋军,返回大都坐镇指挥才是重要的。”
忽必烈返回大都的心意已决,马上做了兵力部署,除了留下三万骑兵牵制霸州的宋军之外,还有二十万未曾上阵的元军骑兵,一起跟随忽必烈返回元大都布防,准备在燕京之地迎战宋军。
城内的赵天佑能够猜到忽必烈的下一步,肯定是无法承受这么快的战损,军心和部属手下都会有异动,要是让他选择,也会先撤军返回大都稳定局势再说。
打蛇不死后患无穷,赵天佑绝对不会放忽必烈返回草原深处,如果情势到了那样的话,别说他的玉带,连他的根毛都不会摸到。元军一旦进了草原,就像是鱼儿返回了大海,再想抓他可就势比登天还难,就像朱元璋虽然推翻元朝的统治,但蒙古政权只是返回了草原深处,并没有被大明的军队所消灭。
大明朝的军队曾经在徐达的率领下,一路向北出击,打败扩廓帖木儿,可是蒙古人继续向漠北撤离,到后期的明军也就有心无力,无法深入作战便放弃了追击。
而蒙古也是唯一一个侵略华夏国土,执掌了万里江山百年之后,又全身而退的异族入侵者,这一次赵天佑准备改写这个历史,彻底的解决北方问题。
整队整队的元军收拾停当,一队队的离开霸州向北行军,留下了一堆堆还没有燃烧干净的天葬火场。仅仅不到两天的战斗,元军战死的人数超过了十万,受伤的也有七八万人之多,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也会在接下来的数天之后死去,在没有完善的医疗条件下,重伤几乎是和死亡划等号的。
三万骑兵留在了霸州城外,忽必烈生怕在转移的时候宋军出兵骚扰,战死这么多之后找个体面退兵的理由,已经够难为这位当代枭雄了,在被追着屁股打,估计他自己就该羞愧的自杀了。
赵天佑知道这是留给他的一块点心,至于吃不吃,马上吃还是放两天在吃,完全取决于他的心情。
“骑兵开始作战准备,我们要出去吃点心!”
………………………………
第三百四十四章 两面夹击
第三百四十四章 两面夹击
宋军同样经过了一天多的疲劳作战,但是骑兵部队的士兵得到了很好的修养,就是轮换的时候也不是主要作战岗位,随意很快的集结成军,做好了出城厮杀的准备。()
这个时候城外的三万元军就显得那么渺小无力,那么的无助,就像是被人大抛弃的孩子,这距离一万元军骑兵可以突破大宋朝疆域数百里,之后全身而退才不过数年的时间,变化就是这么大,这么的让人难以接受。
三狗和大胖安按耐不住,在赵天佑面前苦苦哀求,得了个可以参战的名额,赶紧兴高采烈的准备马匹兵器。
赵天佑本来不想再参加这种没有什么悬念的战斗,可是大黑马听了两天炮声,早就烦躁的片刻不宁,要不是赵天佑的态度坚决,这家伙估计自己早都出城过杀人瘾去了。
“你也想去打仗?”
赵天佑一看大黑马身上已经装了马鞍,这可不是它平日的作风,除了赵天佑动手,别人休想在它身上放一样东西。
“咴儿咴儿……”
大黑马心道,我要是能说话早就该说脏话了,城外那么热闹的场面,不让老子参加就算了,临末了还不让我过把杀瘾,你就不怕我得了马儿抑郁症么!
“好吧,好吧,就带你出去溜溜!”
赵天佑翻身上马,大黑马立刻欢快的奔着城门跑去,一路之上翻蹄亮掌跑的哒哒的脆响,大街上排满的战马自动闪出一条通道,如果像是看到自己的国王一样低下了头颅。
身披战甲正在布置手下任务的李明益,看到赵天佑之后赶忙打马靠了过来。
“将军,您也要出城杀敌么?”
“嗯,我也出去溜溜,不过部队还是由你指挥,咱们会议定的目标不变,尽最大的能力,杀死每一个元兵。不让他们有四散奔逃的机会,否则附近百里之内的百姓,又得受到他们的杀戮涂炭。”
“放心吧,将军,只要被我们围上,就保证跑不了一个!”
赵天佑挺喜欢这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子,从一个不入流的武馆小徒弟,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进化蜕变成一个统兵几万的将军,正好是一个绝佳的励志宣传题材。
不过现在的宋军已经不需要打广告征兵,到处都有青壮年的小伙子疏通门路,希望找到亲戚或者老乡的帮助,能够参军打仗光宗耀祖。
以前当兵是个苦差事吗,有苦又累收入低,弄不好还会丢了小命,而那些兵饷抚恤金也很可能被人贪了吗,自己家里人拿不到多少银两,一家上上下下吃饭都成问题。
自古皇帝不差饿兵,唯独在历史上经济和文化最繁荣昌盛的宋朝,对于士兵身上投入的最少,让当兵的都是三心二意,为的就是应付差事混口饭吃,谁会真的替你去卖命。
加上随军的文官权力太大,基本都是捏着钱粮给养兵饷等肥差,宋朝国库里拨出的军费,大都在流通中被私分,落在士兵手里的就是更少了。
不过也有很多忠义的将军,为了不让手下的士兵受罪饿肚子,想出来的对策也是简单粗暴,直接把兵员花名册人数翻上一倍,大家都领双倍的军饷,正好能够抵消被贪污损耗的损失。
这样就闹出了很多的笑话,曾有一位将军手下两千军士,花名册上领饷的人数却又五千,所以每个士兵在点名报道的时候,都会分派两个或三个人名字。
监察御史在抽查的时候,恰好抽了三个名字都是由一个人画押领饷,每次点到都是同一个人出列。
弄得这位将军脸面在御史面前挂不住,直接呵斥他道:“你们三兄弟以后不要都留一样的胡子,就像不同的姓氏一样,得让大家能够区别出来才行啊。”
不过这些问题御史都是知情的,检查名单也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因为他也在其中贪了银子,所以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五十步也不会笑百步。大家都拿手中职权换点银子花,你说像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有超强的战斗力,上了前线之后怎么可能会舍死望生的杀敌?
可是现在的宋军待遇大涨,当兵虽不见的都升官发财,但是家中老少的生计都不会在发愁,更不会因位家中少了男丁,而被人欺负。地方官府上确认男丁参军入伍之后,都有靠近村落容易耕种的熟田分配给家里,甚至是找人帮忙耕种,保证全家上下的生活,如果有人上阵战死,更是有大把的抚恤银子充当安家费用。
完善的后因保障,让现在的宋军士兵上阵无忧,立下的军功再也不会有人克扣,完善的奖赏制度之后,更是赵天佑和文天祥反复磋商研究,保证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