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良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良医-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人很快就到了太白居,这次赵昕又要了这里最好的那个雅间。

    大家坐下之后,包拯说道:“这里的菜肴虽然味美,但是却差了好酒啊。”

    欧阳修很是诧异的样子:“这里的酒也不错啊?”

    赵昕苦笑着说道:“永叔先生,你有所不知,包大人是在戏谑于我呢。这样吧,今天我确实拿不出自己酿造的那种美酒,不过我答应在座的各位,下个月我一定送给你们每人一坛。”

    司马光惊讶地问道:“赵馆主还会酿酒?”

    鄂王笑道:“他酿制的酒可是非同寻常,我爹爹对赵先生酿制的美酒赞不绝口呢,而且还亲自为赵先生酿制的这种酒赐名、题字,名曰大宋御酒。”

    欧阳修和司马光顿时神往,看着赵昕的颜色都在发光。

    赵昕笑道:“放心吧各位,我赵昕说话算数,不过今天我们就只能喝这里的酒了。”

    此时赵昕的心里非常高兴,要知道,眼前的这几位可都是当今的名人,今后如果有他们替自己当免费宣传员,未来的大宋御酒岂不是会价格暴涨?

    包拯忽然地道:“今天我们可是来向你道喜的,怎么说到别处去了?”

    赵昕急忙地对大家说道:“今天我们就喝酒,别再提这件事情了好不好?各位都是当今我大宋的知名人物,正好大家碰在了一起,其它的事情暂时就放在一边吧。”

    包拯和欧阳修以及司马光都去看着鄂王。

    赵昕顿时明白了,马上就对鄂王说道:“官家和天圣娘娘的恩德,我赵昕感激不尽。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今天官家让内侍来传旨的时候都说了,此事不宜过于的张扬,所以我们今天也就不要再多说此事了。鄂王殿下,你觉得呢?”

    鄂王笑道:“我觉得赵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赵昕的心里很是感激,忽然见包拯又准备说什么,即刻就去问司马光道:“君实先生,你一直都是在京城里面任职吗?”

    司马光摇头道:“我也是今年刚刚才从并州调任京城,任侍讲同知谏院之职。”

    赵昕顿时头都大了,这个朝代的官职稀奇古怪,根本就不知道像这样的职务究竟是干什么的。

    欧阳修见赵昕一脸茫然的样子,笑着在旁边说道:“枢密院有同知枢密院事;简称同知院,也就是知院的副职,君实如今是官居四品。”

    这下赵昕基本上明白了,心想,原来大名鼎鼎的司马光如今的官职也不是很高嘛。

    此时,他忽然想起以前自己在包拯面前调侃司马光的事情来,心里禁不住对眼前的这个人有些歉意。

    可是包拯这家伙却偏偏要哪壶不开去提哪壶,他笑着说道:“君实年幼时砸缸救人之事……”

    赵昕急忙咳嗽。

    包拯瞪了他一眼:“你咳嗽什么?我的意思是说,君实从小就聪慧过人,七岁时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而如今,他的文章才华更是天下知名呢。”

    司马光急忙起身谦虚地道:“包大人过奖了,圣人有云:学无止境,现在我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都不大懂呢。”

    赵昕笑道:“我赞同君实先生的这话。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每个人的这一辈子都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

    欧阳修猛地一拍桌子:“除之这句话,真乃微言大义也!”

    鄂王看赵昕的眼神顿时变成了崇拜。

    赵昕在心里暗暗觉得好笑,急忙岔开了这个话题去问司马光道:“君实先生如今有什么佳作?”

    司马光摇头道:“一直以来我都在想编撰一本《通志》,因为我发现现存的史书有很多遗漏和错误的地方,然而此事需要大量的史料为基础,工作量非常的浩大,如今我一时间还不知道应该从何处入手。”

    赵昕心想,此人果然已经在开始《资治通鉴》的准备工作了,想不到自己正逢其时,能够亲眼见证这部史诗般巨著的完成过程。

    赵昕说道:“君实先生,以你的才学,是一定能够完成这部巨著的,不过我倒是对你有一个建议。”

    司马光急忙地道:“除之先生,请讲。”

    赵昕微微地笑着说道:“历史上《通志》类的著作,自《史记》下诸史,如《隋纪》、《唐纪》等,都堪称经典,所以我觉得,如果君实先生真的要编撰《通志》的话,就一定要超越前人。”

    司马光苦笑着说道:“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这件事情非常的难啊。”

    随即就见到赵昕依然在微微地笑着,心里顿时领悟,即刻起身深施一礼后道:“除之先生,想必你对此很有高见?请除之先生不吝赐教。”

    赵昕急忙地道:“君实先生请坐。赐教不敢,不过我倒是有几点小小的建议。”

    包拯在旁边说道:“你这人,为何变得这样啰嗦了?快快讲来我们听听!”

    赵昕不去理会他,心想今天的事情我还没有来得及找你麻烦呢……他说:“来,我们边喝酒边说。”

    包拯摇头苦笑:“我就知道,你这是故意气我的。”

    所有的人都大笑。

    第一杯酒后,鄂王说道:“赵先生,你还是继续说刚才的那个话题吧,我们都等着听呢。”

    其实这句话司马光和欧阳修早就想讲了,但是却发现赵昕故意在那里卖关子,也就不好急切地去问。

    此时,当鄂王说出了这句话之后,他们就都去看着赵昕,满眼的期盼。

    赵昕这才说道:“先说清楚啊,这只是我个人的愚见。我个人以为,如果要想写一本超越前人的通志,一是要在形式和内容上标新立异,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内容上最好是能够做到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司马光听闻后大喜:“好!”

    赵昕继续地道:“唐太宗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作为通志类的史书,如果能够起到‘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的作用的话,那就必定能够超越前人,即使君实先生花费毕生的精力去著作此书的话也是非常值得的,因为这样的书必将流传千古,惠及后世。”

    欧阳修赞叹道:“妙哉!”

    而此时,赵昕却发现司马光竟然变得有些痴呆的模样了,急忙就问:“君实先生,你怎么了?”

    司马光霍然清醒,即刻起身,深施一礼后真挚地对赵昕说道:“除之先生,我们一起合写此书吧!”

    赵昕顿时被吓了一跳:“不可,万万不可!”
………………………………

第084章 点拨

    赵昕给司马光的那些建议,本来是来自于他在以前那个时代专家对《资治通鉴》的高度评价。

    从那个时代的资料中,赵昕了解到司马光为了这本书确实是穷尽了他的一生、呕心沥血。

    著作这本书最大的难度就是要从浩瀚的典籍中去提取出最能够反映智慧、最能给人以警示的那部分内容来。

    很显然,此时的司马光还正处于思考准备阶段,可能也正是他最痛苦于如何入手去写这部宏达巨著的阶段。

    任何一样宏大的工程都是如此,最困难的都是在前期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的漫长与痛苦也只有像赵昕这种曾经搞过科技创新研究的人才知道。

    所以,赵昕也就忍不住在这个时候去点拨他一下。当然,这样的点拨绝不是因为赵昕认为自己真的就比司马光高明许多,而是因为他是来自千年之后。

    这绝对是一番好意,他的目的也就是为了缩短司马光呕心沥血的那个过程。

    可是赵昕却不曾想到,他的这番点拨竟然会让司马光的反应如此巨大,居然马上就提出要和他一起合写这部巨著。

    只有赵昕自己知道他的肚子里面有多少墨水,作为他这样一个学医的人来讲,对历史最多也就是喜好,与真正著书立说需要的知识储备和底蕴相差得实在是太远。

    司马光见赵昕拒绝得这么快速而坚决,顿时很是失望,不过他还是很不甘心:“除之,你为何不答应我的这个请求呢?难道你也准备编撰此书?那这样,我给你当副手如何?”

    包拯在旁边说道:“小赵,我觉得你们两个人合作的话,必定能够写出一部旷世之作的。”

    赵昕见这误会越闹越大了,急忙地道:“我这人偶尔作首诗、填首词还是可以的,像这样的鸿篇巨著那就非君实先生莫属了。这项工作必须要有学富五车的渊博知识,更需要耐得住寂寞。你们说说,我这个人能耐得住寂寞吗?”

    赵昕咧嘴笑道:“这倒是。如果你去写书了,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位良医了,损失也很巨大啊。”

    司马光很是失望,他试探着问道:“那,我今后可以经常来请教除之先生吗?”

    赵昕再一次后悔自己的多事,这不是帮不帮他的问题,而是自己根本就没那能力。他即刻摇头道:“论学识,在座的永叔先生可是要比我深厚多了,包大人也比我强,如果君实先生有医术方面的疑问倒是可以来问我。”

    欧阳修看着赵昕,说道:“除之先生,你的医术出神入化,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先生诗词的绝妙也是有目共睹,刚才听先生讲通志的要素,那更是句句精妙,君实有志以平生所学著作此旷世奇书,先生为何不愿意帮他一把呢?”

    赵昕发现,这个时代的文人很容易一根筋。他苦笑着说道:“刚才我的那些话难道不就是在帮君实先生吗?我是旁观者清,有些问题可能比君实看得更清楚,至于具体著书的过程,那就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了,因为我们每个人看问题的观点不一样。”

    司马光听他的话似有松动之意,急忙热切地道:“俗话说,道理越辩越明,我的意思也就是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除之先生一起辩论。”

    结果赵昕却还是摇头道:“君实先生,我刚才说了,我们每个人的观念是不一样的,辩论的结果反而会把问题搞得复杂化。比如此次官家和天圣娘娘赐予我宫女之事,你们都认为这是我无尚的荣光,不过说实话,我的心里是很难接受的。”

    说到这里,他去看着鄂王,继续说道:“鄂王殿下,你千万别认为我这是对官家和天圣娘娘不尊,这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观念问题。这件事情我也对包大人讲过,因为我以前在海外时候大多数人就是这样的观念。”

    鄂王点头道:“我知道,所以我更敬重先生。我爹爹和天圣娘娘也是为了褒奖于你,虽然你再不愿意,但是如今还是接受了,这更加能够说明先生的忠心可嘉。”

    包拯咳嗽了一声,说道:“君实,既然除之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那你就别再强求于他了吧。来,我们一起敬君实一杯,希望我们能够早日看到君实的这部鸿篇巨著。”

    直到这时候,赵昕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在座的除了鄂王,其他的都是朝廷官员,而且更有包拯这样品级较高的在,所以在喝酒的事情上也就点到为止了。

    后来,在送鄂王离开的时候赵昕本来很想去和展昭说几句话的,但是又觉得不大方便,于是就只是朝他点了点头。

    展昭朝赵昕抱了抱拳,随后跟随着鄂王离去。

    赵昕心里就想,刚才他的这个动作究竟是什么意思?让我照顾好他的妹妹?嗯,应该是这样。

    你放心吧,我一定想办法让你的妹妹嫁给我,到时候你就是我的舅子了。

    随后就应该送包拯,不过赵昕今天一直压着一件事情在心里想和包拯单独谈谈。他转身去对欧阳修和司马光抱拳道:“两位先生,我还有事情想和包大人单独谈谈,你们二位随意吧。在下礼数不周之处,还请二位多多原谅。”

    欧阳修和司马光当然知道他说的是客气话,而且他们看到包拯也在点头,两人朝赵昕说了几句客气话,随后朝包拯施礼后离开。

    包拯问道:“何事?”

    赵昕道:“我们找个僻静之处。”

    包拯想了想,说道:“就在我车上吧。”

    赵昕摇头道:“你这身材,你坐进去后还有我的位子吗?何况我们刚刚酒足饭饱,万一下边不小心漏气了什么的,岂不是很煞风景?”

    包拯大笑:“你这人,每次都要如此笑话于我……不过我喜欢。那这样,我们去你借住的白家医馆怎么样?去弄几样菜,喝点你的那种酒……对了,你那酒总还有点吧?”

    赵昕心想,今天我要和你说的事情就只能是我们两个人知道,白家医馆肯定不合适。

    他说道:“我们才刚刚吃完呢,老包你没有吃饱?我那酒是还有一点,但那是给病人消毒用的,那样的酒你也喝得下去?”

    包拯猛地摆手:“算了、算了……你以前请我喝的那酒不会也是用来给病人消毒的吧?”

    赵昕道:“当然是。喂!你别这样啊?刚刚吃了那么多好吃的,吐出来了多可惜啊。我的意思是说,那种酒是可以用来给病人消毒的,最后不是都被你喝到肚子里面去了吗?可以用来给病人消毒,和给病人消毒后我拿来给你喝,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意思好不好?”

    包拯瞪了他一眼:“你为何不早说清楚?我差点就吐出来了。”

    赵昕当然知道他是开玩笑的,要知道,他以前可是当过县令和开封府尹的人,这个时代的县令和府尹,其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破案、判案,所以他接触过的更恶心的事情也应该不少。

    赵昕笑道:“老包,我们别再说笑了,我真的是想和你说一件大事情,这需要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这件事情只能是你我二人知道,因为我现在还拿不准。”

    包拯看着他:“是那个案子的事情?你有线索了?”

    赵昕摇头道:“没有新的线索,不过我忽然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而且这个想法让我感到有些害怕。”

    包拯吃惊地看着他:“哦?那我们去城外。”

    赵昕顿时愕然:“城外?”

    包拯问他:“你觉得什么地方我们说的话最不容易被人听到?这太白居?还是你我的府上?”

    赵昕点头道:“确实是如此。人多嘴杂,只有空旷之地才是最保险的。”

    很快地,两个人骑马出城。

    在路上的时候包拯问赵昕道:“你现在骑马没问题了吧?”

    赵昕苦笑着说道:“痛了好几天,现在终于好了。”

    包拯大笑道:“那我们骑马奔跑一段吧,不然我又要长肉了。”

    话音刚落,包拯猛地在赵昕坐骑的屁股上猛抽了一鞭子,赵昕的坐骑发出一声嘶鸣,快速地就朝前面冲了出去。

    赵昕淬不及防,差点从马背上摔了下来。顿时吓得“哇哇”大叫:“老包,你这是干嘛?谋财害命……我没有财啊……”

    包拯大笑。
………………………………

第085章 密谈(1)

    城外的护城河边,两匹马被拴在同一棵树上,它们互相亲热地在喷着气,偶尔发出低声的嘶鸣,仿佛是在学着它们的主人一样正在亲密地交谈。

    汴梁东京城的护城河极为宽阔,这当然是出于战略的需要。

    赵昕和包拯在河边的草地上席地而坐,眼前是京城黯淡的灯光。这个距离后世一千多年的古都,没有汽车的轰鸣声,也没有璀璨的霓虹灯,它看上去是那么的宁静,显示出来的却是一种深幽的美。

    包拯从地上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