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心中也暗暗着急,少爷您就别抻着了,万一抻崩了可没地找这么便宜的地方去了。
就在此时崔天赐说话了“八两一支,一百支,一手交货,一手付银子。”
万全听说这话倒吸一口凉气,这少东主也太狠了,直接就把我的底价给点出来了。八两一支,这可是我的成本价啊。虽说多少还能赚点,可最多是点辛苦费啊。
刘贺也暗暗皱眉,这价杀的也太狠了点。
崔天赐微微一笑,看着万全,等待着他最后的答案。
“少东主,我…我很想跟您合作,可…可这价格,也太狠了些,这价格根本没的赚。”万全愁眉苦脸的说道。
崔天赐仔细注意了万全的表情,不像作伪。
“我可以把价钱提到八两半,不过我有个条件!”崔天赐缓缓说道。
万全听到此事还有的商量,心中高兴,若能提高半两,那一百支可就是五十两啊。听到崔天赐还有条件,便问道:“不知少东主还有何条件?”
“除了这一百支笔,我另外要五种二十支笔放在店里,这个要卖完了再付钱!”崔天赐道。
这个要求,倒也不算过分。万全心中暗道。反正也有老主顾先拿货后付款的。看崔氏纸坊这形势,生意会越来越火,倒也不担心他跑了。再者说这些货放我这里也是存着,放在崔氏纸坊还多一个销售的渠道。
万全人不呆板,想了想,便答应了。
崔天赐当即付了银子,选好了五种款式的毛笔,写好了收条,安排崔喜崔福在这里等着取货,然后带着刘贺去看砚台去了。
“少爷,您就不验验货?”刘贺在后面提醒道。
崔天赐哈哈一笑:“这万全要是聪明的话就不要给我玩什么猫腻,否则吃不了兜着走的肯定是他。”
虽说刘贺还不明白崔天赐的意思,不过并没有多问。他相信崔天赐,同时也有些自卑,看来少爷说的话没有一次是虚的。
接下来的过程大同小异。前日的文会将这个行业都镇住了,对于崔氏纸坊的前景,无一例外的看好,在这样的想法驱动下,纷纷都给出了最低价来招揽崔氏纸坊这个长期的客户。一个上午下来,基本将该定的都定了。
不止是现在定了,而且以后再拿货就是这几家了,也避免了每次去砍价的辛苦。
此次采购虽说花了几千两银子,却没有多少东西,主要是这三样东西都不占地方。崔天赐看着刘贺无精打采的模样,嘿嘿一乐:“我的刘大掌柜,这次赢你很侥幸,其实我是占了你的便宜的。”
“少爷,你也不用安慰我了!其实你本事越厉害,我倒也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
崔天赐没想到刘贺变脸变的这么快。丫不会是学过川剧变脸吧?那可是国粹。
“为什么?”崔天赐问道。
“因为这样你答应我那件事才更有把握,哈哈!”刘贺说到此处笑了起来。
嗨!原来这货时时刻刻都想着醉月那件事啊!看来要是醉月弄不出来,刘贺这家伙估计要从我这里叛逃出去。恩,过了年要好好筹划一下这件事了。
“你真的不想知道我占了你什么便宜?”刘贺不问,崔天赐反而更有想说的冲动。
“恩,问不问有什么关系,反正是比不过你!”刘贺反倒释然了。
“你问嘛,你一问我就告诉你!”崔天赐小孩心性上来,反而是求着刘贺来问。
“不问,没意思。”刘贺坚决不问。
“问不问啊?不问的话醉月的事……”崔天赐阴险的说道。
“好,怕了你了,说说你占了我什么便宜?”刘贺被逼的不得不问。
“你想想你那时来进货是什么情况?我们崔氏纸坊不过是个还没开业的新纸坊,有谁知道我们?谁知道我们这次进了货要卖多久?下次还来不来买了?所以他们就打定主意,赚一次是一次,你自然买的价格不会太便宜。”崔天赐摇头晃脑的说道。
刘贺一听眼睛也是一亮:“对对对!这次我们纸坊因为文会的事情全城轰动,这些家伙都被我们卖货的速度给惊呆了。还想着我们从他们那里多多进货,所以他们就按最便宜的价格给我们,对不对?”
“哈哈,就是如此,所以说我是占了你便宜的。”崔天赐笑道。
………………………………
正文 第一百零一章 回家过年
更新时间:2013…12…08
回到纸坊没呆多久,王金洪王金波兄弟俩回来了!
据两兄弟回禀,欧阳齐林的确是住在西桥里,家中只是三间破房子。据说本来不是住在这里,后来才搬过来的。至于搬来的原因,正是因为为了赔偿那一百两银子,将原来的宅子卖掉,才还了那一百两。
至于当年那档子事到底是真是假,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不过据街坊们说这欧阳齐林为人倒是不错。平时做事谨小慎微,日常用度也不大。
为此我们还专门跑到他以前的宅子周围打听,他那些老邻居说的也差不多。说欧阳家世代都忠厚老实,本来是个书香门第,到了欧阳齐林这辈也算勉强度日。欧阳齐林打小就聪明,他父母有心供他求取功名。
只是他时运不济,多次也未能成功。幸好他精于算术,亲戚举荐他去绸缎庄谋个差事。本来是个皆大欢喜的事情,却没想到落的个变卖祖产的下场。
老宅附近的邻居都说欧阳齐林是遭人陷害的。说是以他的为人断断干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更何况他在绸缎庄三年,并没见他家中添置多少家私财产。
崔天赐又问欧阳齐林现在家中情况如何?
王氏兄弟说,家中还有老母和三个孩子,三个孩子都是面黄肌瘦,可以看出日常生活颇为艰苦。
崔天赐点了点头,说道:“你二人辛苦了,事情做得非常好!打听的很详细!”
王氏兄弟听到崔天赐的肯定非常兴奋,崔天赐以后就是他们的主人了,能得到肯定说明对他俩未来的前途看好啊!
此时,崔天赐心中已经打算收入欧阳齐林了。
崔氏纸坊喜事不断,既进财源又进人员。崔天赐自然是高兴非常。崔家高兴,就有人不高兴。最不高兴的自然是葛半城了。
之前制定的低价倾销政策,不但没有遏制到崔氏纸坊开业之时的销售,反而让葛半城赔了一大笔钱。
书芳斋那三天的销售的确火爆,整整卖出过平时三个月的量来。可越是卖的多越是亏得多。
本来葛半城打算着只要将崔氏纸坊的开业搞黄,付出些代价他也认了,却没有想到,崔氏纸坊虽然没有书芳斋卖出去的纸品多,收回的银子却比书芳斋多得多。
搞了个文会,请了醉月四美,唱了个不知哪里来的曲子,搞得全城轰动。这下全城的人都知道崔氏纸坊了。以后崔氏纸坊的生意是不用愁了。
可他书芳斋怎么办?他葛半城怎么办?
最可怕的是崔氏纸坊新出了一种叫裕罗纸的。葛半城看了,那质量可真叫一个好。比卖给他的崔氏纸好了不知多少倍。
若是这种纸传入了京城被皇上看中了,那他葛半城的贡纸梦就彻底破灭了。他那十万两银子也彻底成了笑话。
这次不能再留手了,别说他是知府的弟子,就算他崔天赐是皇上的驸马爷,这次葛半城也不打算再留手了。
至于贡品这块,葛半城也打算出手了!东京汴梁城那边抓紧时间活动,争取把这个事情办瓷实了。
忙活完了这么多天,眼看离过年越来越近了,崔天赐准备要回去了。
临走之前安排刘贺再去尉迟尚那里印些格子纸,数量嘛,刘贺自己看着办。其实这也是崔天赐变相接济一下尉迟尚。崔天赐不想尉迟尚的年过的太艰难。
欧阳齐林的病情也恢复的差不多了。崔天赐已经答应让他年后就来纸坊,还是做他的账房先生,欧阳齐林自是千恩万谢。
崔天赐又拿出五十两银子,让欧阳齐林先拿回去过年。欧阳齐林说什么也不要,说给了份工作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哪里还敢再要东主的银子呢?
崔天赐无奈,只得说将欧阳齐林的奖品,那套价值一百两银子的套装收回。折换成现银一百两给他。
欧阳齐林还是推迟,崔天赐佯作变脸,说他再如此坚持那年后不要过来做工了。欧阳齐林没有办法,这才答应下来。
搞定了这一切,崔天赐开始了返家的路。
马车上是买的干鲜果品之类的过年之物,只是数量却远远大过一般的人家。足足装了两大车。
这里不光是崔天赐自家的过年用品,还有整个纸坊每个工人都有一份。
今年对于崔家来说是丰收的一年,不但建了新的造纸坊,还在杭州城里开了自家的卖纸坊。
崔家的日子好过了,自然少不了各位工人们的辛苦付出。崔天赐就是想告诉纸坊的所有人,崔家好过了,大家都会有好日子过。
城里崔氏纸坊那边,在临来之前崔天赐已经买了过年的物品,每人一份的发放完了。崔天赐每人还给了一份过年的例钱。数量不多每人五百文,领班有一两银子。图的是个喜庆。
崔天赐知道城里的其他店铺并没有这样的规矩。最多是东主心肠慈善的,过年的时候卖什么的就把货底子拿出一些来,伙计们分分,也就各自回家过年。
当崔天赐将东西和过年的例钱发到伙计们手中的时候,都是半大的小子那泪水哗哗的。东主过年发钱那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不光是发钱这么简单,自己长这么大,终于可以用自己赚的钱过年的时候给自己年迈的爷爷奶奶,劳累了一整年的娘亲买点东西了。
自己在家人心中也总算不再是吃闲饭的半大小子了,而是能挣钱能顶门立户的老爷们了。
想象着自己回家后在父母面前享受着作为儿子的骄傲。想象着在族人面前为父母争脸,替父母扬眉吐气的自豪。
这个时候又怎么能不热泪盈眶?
马车上崔天赐想着临走时伙计们含泪相送的情景,不禁笑了起来,作东主的能让自己的工人在年底过个踏实快乐的年,这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紧赶慢赶,终于在天黑之前回到了裕罗村,刚到家门口,父亲就迎了出来。
“我儿辛苦了,快进去吧!家里来了几位客人,你一定想见见!”
………………………………
正文 第一百零二章 武松回来了
崔天赐心中纳闷,有什么重要的客人要父亲这般着急迎接自己?看父亲的样子好像不是专门来迎接自己,说是出门观风更贴切些。
崔天赐知道在门口不方便问,只是吩咐崔喜崔福将自己带来的东西找地方卸下来。随后跟着父亲往后院走去。
“是张东主来了,还带来了你那位朋友。”崔琰边走边压低声音说道。
崔天赐大喜,武松回来了?看来他的伤势已经完全康复了。不自觉的,脚下的步伐就加快了些。
内院客厅之中,三位客人正在端坐喝茶,其中一位头发装束颇似东洋倭人,脑袋上系着一条颇宽的黑布带,面色黝黑。
三位只是喝茶,并不时向外张望,神色中有期盼之色。
崔家父子二人进入客厅,三位客人赶忙起身相迎。
崔天赐一看,这两位认识,都是老熟人了,张金来和钱掌柜,另外一个东洋倭人,看起来有些面熟。
武二哥呢?莫非又让他先留在纸坊那边了?也许是,这样更安全些。不及细想崔天赐往前跨了两步。
“张叔叔,钱掌柜,真是想死你们啦!”崔天赐做了个夸张的表情。
熟不拘礼,张金来和钱掌柜并不在意崔天赐的夸张表情,笑着说道:“恐怕你真正想的是这位老弟吧!”
说罢,张金来手往东洋倭人装束的男子身上一指。
只见这男子看到崔天赐情绪颇为激动,崔天赐仔细一看,这男子不是武松还是哪个?
“武二哥,是你吗?”崔天赐试探着问。
“小恩公,是武松回来了!”
啊,真的是武松?只是这装束怪异了些,想那倭国矮小者居多,像武松这般高大者全国也挑不出几个。武松做倭国人装扮,还真是给倭人长面子。
忽然想起的笑话中就一个说武大郎是倭国人的祖宗。那么说来武松也算是倭人的二祖宗了。
“二哥,伤势可曾痊愈?”崔天赐让武松坐下,然后关心的问道。
“有王执中兄弟的伤药,加上张东主悉心的照料,回去十天左右就全好了。这还跟着张东主的船队出了一趟海呢!”武松欣然说道。
崔天赐大喜,又向张金来询问,原来张金来将武松带回去,并没有立即安排在船上,而是找了个作为补给的海岛。
安排武松在那边先来养伤。要说这海岛还真是个养伤的好去处,陆地上已是颇为寒冷,那里放佛还是春夏之交。
出产也颇为丰富,各类海鲜更是不缺。张金来专门安排了两个人在岛上照顾武松。
远离了大陆,吹着温暖的海风,看着波澜壮阔的大海,武松沉重的心情也开阔了不少,这样一来,他伤势恢复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十天的功夫就恢复的差不多了。
等到张金来再次来海岛探望武松的时候,武松说什么也要跟着上船。他知道崔天赐和张金来是朋友关系,自己是背负了命案的逃犯,张金来收留自己是担了干系的。在心中武松总觉得亏欠张金来的。
之前身体没恢复那就啥也不说了,如今身体恢复了,他自然是想做些什么来补偿下张金来。
张金来看拗不过武松,只得答应他上船。没想到张金来这个无奈的决定,却救了他一命。
海上行船,危险处处,除了随时可能会遇到的狂风巨浪暗礁这等自然因素之外,另外一个最大的危险来自于这大海之上生生不息的海盗。
有宋一代,海上贸易盛行,随之而来的海盗生意也兴旺起来。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海盗也开始了文明行抢,只要是商船给了一定的“买路钱”那就可以平安通过。这样商家虽说每次出海都要付出一笔金银,但好歹安全有保障,海上利润丰厚,倒也可以接受。
海盗们也是安于这种生活,虽说行抢收获大,可风险也大,说不定在哪次抢劫的过程中把命就给丢了。
就这样几十年来海盗和海商们形成了一定的默契,倒也相安无事。
就在近几年,海上崛起一伙海盗,丝毫不讲这等规矩,完全是传统海盗的模样。杀人抢劫烧船,无恶不作。
张金来每次出海都不得不自己准备好防御力量,加固船体,备上箭矢之物,以防备海盗。另外尽量少走远洋,在近海活动居多。
这几年张金来运气还算不错,只遇到过小股的海盗,都被他们给打散了,没造成什么损失。
恰恰在武松出海的这次航行中,遇到了海盗主力。这次出海走的稍微远些,近海人多,利润也越来越薄,张金来看最近都没什么危险,便打算冒险走走原路。
说是这次碰巧遇到海盗,其实不然,正是因为张金来的商船,打散了曾经劫掠他们的海盗。这才让海盗们对他格外重视。
再说武松上了商船,初始确实不习惯,在陆地上生活了几十年,突然到了海上,还不是呆一天两天。这下可遭了罪了。
开始几天晕船晕的动不了,吐的把肠子差点都吐出来。要说武松本不至于如此,海船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