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日月-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熙熙攘攘的春节过完了。正月初八,崇祯四年的第一次穿越大会在榆林湾如期召开。因为一下子有了70多万两银子,付清欠款以后还剩余60多万两,所以各个方面都拿出了新一年的计划,力争在这次穿越大会上能够多分到一杯羹。

    穿越大会进行了整整5天,通过了一系列决议。

    作为大会的第一个议案,得到了几乎百分百的全票通过,从崇祯四年开始,每个穿越者包括穿越者的直系后代,每个月的生活费增加到五两银子,再过几个月,第一个穿越者和明朝人的后代就要出生了。

    孙大雷的提案获得通过,剩余的60万两银子将不作为穿越集团年底分红发放,而是作为贮备金,成立银行,发行金属代用币。之所以没有发行纸币,是因为穿越大会发现现在还无法搞出防伪标志,万一有人造假,那对榆林湾的经济将会造成很大的冲击。金属币由工业局进行研制,币值从10两银子到1分银子分为7个种类,一两银子以上的仿照袁大头用白银铸造成银元,一两银子以下的用钢和铜铅合金进行铸造。孙大雷经过仔细计算,决定金属币的发行量暂时定为10万两白银的规模,先在榆林湾内进行流通,将来根据情况再确定是否扩大流通范围。同时,穿越大会通过决议,孙大雷兼任新组建的榆林湾银行行长。

    因为有了钱,陆天翔提交了2次的提案《榆林湾义务教育法》终于得以通过,不管是榆林湾的常住人口还是暂住人口,但凡7到16岁的孩子都必须去榆林湾学堂接受六到九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学习期间的一切衣食住行全部由榆林湾负担,自己无需花费一分银子。

    越南行动正式启动。蒋北铭的头衔在崖州千户所百户和榆林湾最高军事指挥官的后面又加上了驻安南混成营营长一职,军衔由少校提升为了中校。混成营下辖2个步兵连,一个炮兵连,一个陆战排50人,一个直属警卫排,一个50人的辎重医护队,再加上王兆星的上帝号炮艇,人员达到540人。许朗被任命为了混成营少校参谋长,也加入了军队。

    沈大兴和张信终于搞出了陆军的三磅青铜炮,重量400斤,射程达到500米。驻安南混成营的炮兵连装备了6门三磅炮和两门30舰炮。

    孙天昊被任命为安南开拓团团长,程依依作为委员会代表,古云鲲作为工业局代表同时兼任了安南开拓团副团长一职。委员会经过宣传和动员,组建了由明朝人组成的大约300人的开拓团作为第一批移民进驻安南。蒋北铭、孙天昊和程依依奉命组成了驻安南最高决策三人小组,有权决策越南行动的一切问题。

    榆林湾内将继续扩军,离崇祯七年只有3年了,时不我待。穿越大会决定在半年内将再扩编一个营的兵力,成立榆林湾陆军团,韩万涛被任命为了中校团长。邱鹏的造船厂内第一艘新研制的500吨级的30炮艇改进型战舰再有几个月就要下水了,曾广贤被授命组建榆林湾第一舰队,和蒋北铭一样,曾广贤的职务在榆林湾海军司令之后也加上了第一舰队司令一职,军衔同样提升为中校。

    同时,王华被授予了少校军衔,奉命组建榆林湾军官学校。军事委员会做出决议,军校除了直接从学堂中招考毕业生之外,以后军队中无论是士官还是军官的晋升都必须经过军校的培训和考核,同时在各级部队中正式设立军士长一职。士官晋升需要培训15天,连级以上军士长以及尉官晋升需要培训30天,校级军官待定。根据将来3年的扩军计划,今后不但排级军官,恐怕营连级军官都要有一部分由明朝人担任了。

    林兆龙肩膀上的星星终于加了一颗,晋升上尉。陆战排将扩编至120人,升格为榆林湾陆战队第一连。林兆龙担任连长兼安南陆战排排长,开赴越南。张海担任陆战队第一连中尉副连长留守榆林湾。

    吴振翰和柳冠南的职位互调。柳冠南重新回到了巡捕房担任了总探长一职。同时巡捕房也将扩编至200人的规模,这是因为穿越大会要求巡捕房不但要负担起治安的职责,人口管理和消防这一块也将划归给巡捕房。将来根据造船情况,可能海关和海上治安这一部分也会由柳冠南来负责。

    关于在榆林湾内成立海关和税务局的问题,穿越大会最后的表决是暂时不收任何的赋税。这里面不但有名不正言不顺的问题,而且这些来自400年以后的穿越者大多都是学过《五人墓碑记》的,在大明朝收商业税和工业税,那等同于自找麻烦。

    鉴于孙天昊和张海不回琼州了,穿越大会把刘军调去了琼州办事处担任主任。刘军这一年在崖州办事处的工作开展的还是很顺利,得到了穿越大会的一致好评。崖州办事处的主任将由汪建接任,当年的这个伐木组组长目前在工业局担任了一个闲职,每天没什么工作,老婆倒是接二连三的娶了好几个,现在成为了榆林湾里穿越者当中媳妇最多的人。穿越大会决定让汪建带着他的所有老婆全搬到崖州去住,用家庭作为掩护,顺便搞点情报工作,因为现在的崖州基本就没什么情报可搞了。春节前,整个琼州府和崖州城大大小小的官吏,榆林湾都送上了一份厚礼,在糖衣炮弹面前,这些大明官吏纷纷前仆后继的拜倒在了榆林湾的脚下。

    榆林湾发展到现在,越来越显得和大明朝有所不同,它的方向更像是朝着工业和商业社会发展,而不是回到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虽然这个方向是从登陆开始就定下了的基调,但是委员会目前发现这里面存在着极大的隐患。梁城东自从登陆开始便一直负责农业开发方面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不管是穿越者还是来榆林湾的明朝人,吃饭是头等大事,所以梁城东的工作开展的还算是顺利。可随着榆林湾工业和商业的繁荣,现在随便进哪个工厂作坊,或者随便开个小买卖,一年下来挣得银子都要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干一年要多得多。所以越来越多的明朝人甚至是黎族人都开始不那么安心种地了,即便是种地,也很少有人种粮食了,而是改作蔬菜,禽蛋等能够卖的上价钱的东西。从登陆到现在过去一年半了,不管是自己开垦的荒地还是黎寨模式的借地,梁城东目前能支配的土地还不到5000亩,就算改进了耕种技术,提高了产量,但是粮食的增产却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加。一年打的粮食目前只够榆林湾一万多人口半年的消费,剩余的粮食要全部从外面购进。

    “会员们,大家不要掉以轻心,这个问题很严重。”穿越大会上,大部分人对粮食问题都漠不关心,有了银子还怕买不到粮食吗。孙大雷只好委托陆天翔一遍一遍的从历史的角度来告诫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错,我们现在是有了银子,也能买进来我们需要的粮食。但是买终究不是办法。就在现在这个时代,欧洲为什么能够顺利走上近代发展的道路,那是因为他们的工业和科技在迅速发展,靠着枪炮,靠着殖民地,靠着掠夺。但是各位想过没有,这一切的基础是什么?是农业,是稳定的农业生产。”

    陆天翔接受了孙大雷的委托之后,便仔细的准备了这个问题的报告:“大家都是从400年后来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问题我就不细说了,但是我希望大家明白的是,没有第一产业的稳定,就绝不会有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大明朝目前就是这个状况,江南原本就是天下赋税重地,是整个大明朝的产粮区。‘芜湖熟,天下足’,这是从宋朝就开始说的话,可如今,因为同西洋的丝绸贸易利益巨大,所以整个江南地区都在改稻为桑,原本的粮食输出地,变成了粮食输入地。不用几年,河南和陕西的大旱就会让大明朝无粮可调,李自成和张献忠就会揭竿而起。”

    “会员们,我们已经介入了历史,也许我们正在改变历史。所以今后将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谁也不知道,万一有一天,西洋人,安南人,包括明朝人都对我们进行了封锁,进行了贸易禁运,那么我们粮食将从何而来,光有银子有什么用,银子能吃吗?”

    陆天翔的发言促使大会最终做出了一个决议,在继续维持和扩大榆林湾耕地的基础上,由梁城东带队再组建一个农业小组加入安南开拓团,去越南种地,力争把越南开发成为榆林湾的粮食和矿产基地。

    许朗又给穿越大会上了一个万言书,这个议题被安排到了最后,整整讨论了一天。究竟能不能仿照澳门先例把榆林湾租下来,榆林湾究竟能不能成为大明朝的国中之国,穿越者们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一些穿越者认为此提议不妥,因为穿越集团的目标是整个大明朝,将来还要抗击满洲,殖民南洋,说不定还可以殖民美洲,将崇祯皇帝取而代之,建立中华帝国。现在就要学澳门,那葡萄牙发展了400年也没从澳门走出去,穿越体团将来绝不能困死于榆林湾。

    但另外一些穿越者却认为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提案,如果真的能仿照澳门把榆林湾租下来,那么将来无论是发展还是扩军,明朝政府都不能干涉了。对于穿越集团来说,自由权越大,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不用再像现在这样,每次做出一个什么决议都要先想想明朝政府会怎么看。平白无故给自己找一个婆婆,谁心里也不是那么舒服。

    最后穿越大会决定,先去试探一下崖州和琼州方面的反应,最好能仿照后世的澳门和香港,搞一个大明朝的特别行政区,“听调不听宣”。
………………………………

第九十六章 雇佣军

    穿越大会终于结束了,许朗和程依依回到学校开始收拾行装。

    “许公子,你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来?”赵芷若趁着没人的时候来到了许朗的房间。

    “这个说不好,可能几个月,也可能一年半载的。”许朗把一件衣服放进了背包里,“安南离咱们这里其实不远,坐咱们自己的船,几天就能到。有空回来看你们。”

    赵芷若抿着嘴,欲言又止的样子。

    “赵姑娘,我们不在的时候,你照顾好自己,有事就去找张海或者何阿姨,我和他们都打好招呼了。”许朗放下手中的东西,想去安抚一下赵芷若,想了想又觉得不妥,于是说道,“孙公子没来和你道别吗?”

    “没有。”赵芷若答道,“他们回来以后,张公子和魏公子来看过我2次,孙公子一直没来。”

    “这个天昊。”许朗无奈的摇摇头,刚想要再说什么,屋门突然被一下子推开了。

    程依依站在许朗的门口:“我说你磨磨蹭蹭的收拾好了没有,一会蒋北铭还要开会,别晚了。”

    “你急什么啊,晚不了。”许朗说着指了指一边的赵芷若,“赵姑娘也在呢。”

    “芷若?”程依依这才发现站在门边的赵芷若,“来给许朗送行啊?我们还没那么快走,这几天有空咱们还得喝场送行酒呢。”

    “依依姐,既然你们有事,我就先回去了,一会我还有课。”赵芷若说完转身离开了。

    “唉,我说许朗。”赵芷若走了,程依依反倒不着急了,而是在椅子上坐下来,“赵姑娘对你很有意思啊。”

    “你这话说的。”许朗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对我有意思的多了,你对我没意思吗?”

    “去你的。”程依依笑骂道,“我跟你说正经的呢。”

    “好,那咱们就说点正经的。”许朗走过来握住了程依依的手。

    程依依的心里突然又涌上了一阵酸楚,强颜欢笑道:“你能有什么正经话,我警告你,别再说你忘不了你媳妇的事。”

    “你误会了,我不是说那个。”许朗笑道,“问你一件事。史显扬和我说过,你让他转告我,你愿意入乡随俗,这事是真的假的。”

    “是吗?我说过这话吗?我怎么不记得了?”程依依嘻嘻笑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自己想去吧。”

    两个人来到了会议室,所有的参加越南行动的穿越者都已经到齐了,蒋北铭招了招手:“就等你们2个了,赶紧的,要开会了。”

    “北铭,你这会开得不是时候。”孙天昊笑道,“人家小两口刚才还不知道怎么亲密无间呢,这急巴巴的就让你给叫回来了。”

    与会者发出了一阵会心的笑声,程依依狠狠的瞪了孙天昊一眼:“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卖了。”

    蒋北铭挥了挥手:“好了,别开玩笑了,咱们正式开会。我先介绍一下越南的情况。越南从汉朝开始被伏波将军马援征服,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北铭。”许朗打断了蒋北铭的话,“你什么时候也变的这么婆婆妈妈的了,咱们不用从唐尧虞舜开始讲吧。讲历史我比你讲的好,就说说现在的情况。”

    “好不容易有个展示才华的机会,你这还不愿意听。”蒋北铭很无奈,只好指着桌上手绘的越南的地图说道,“好吧,那就说说现在的越南。现在的越南分成了好几个政权,主要是北方的郑氏和南方的阮氏。双方在1627年爆发大战,战争的结果是越南被分裂成南北两部分,郑氏控制了大部分的北方而阮氏割据了大部分的南方。双方的分界线在广平省的争江上。这条疆界与北纬十七度线非常接近。郑氏政权统治的地方人口稠密,但是阮氏也具备一些优势。首先,他们处于守势的地位。其次,阮氏在与欧洲人、尤其是葡萄牙人的接触中获益,购置了一批欧洲军备,并且在城防中雇佣欧洲的军事专家。第三,地理形势对他们有利,大规模有组织的军队仅适合平原旷野,而此种地点在越南十分少,山岳几乎挤进了海里头。

    在首批攻势之后,阮氏建立了两条主要的堡垒线,横亘在山海间的平地中。城墙则竖立在顺化北方后世的同海市附近。阮氏在这条线上抵御了郑氏的攻势一直到1672年。

    大约1635年左右,郑氏仿效阮氏转而寻求欧洲人的军事援助,荷兰人支援了他们。但那是四年以后的事情了。而现在,据陆老所说,1630年到1634年,郑氏再次进攻阮氏,那么就是说,我们现在去登陆越南,正好赶上他们在打仗。”

    “既然他们在打仗,那我们去了怎么办,怎么种地啊?”程依依对粮食问题还是很担心的。

    “还有开矿问题,打仗怎么开矿?”孙天昊提出了同样的疑虑。

    “呵呵。”蒋北铭笑道,“这个问题让古团长和你们介绍一下吧。”

    “情况是这样的。”古云鲲说道,“我们这次去越南,主要目的就是煤炭和粮食。而越南的煤炭和粮食的主要产地都在北方,尤其是在下龙湾那里。所以我们的目标是下龙湾附近,那里后世的鸿基港附近盛产越南最著名的优质无烟煤,而且煤层厚,表土薄,利于露天开采。贮藏量高达225亿吨,我估计几十年内都够用的了。而且我们把目标选择在下龙湾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就是下龙湾离榆林湾的直线距离只有450公里,海路航线距离300海里,距离琼州府航线距离210海里,比琼州到广州都近。咱们的上帝号要是快的话,一天一夜就能到。跟我们现在从榆林湾到琼州府没什么区别。”

    “而且,那个地方除了水路运输方便,还远离郑氏和阮氏打仗的战场。”蒋北铭又把话题接过去,“靠中国很近,别忘了,我现在是大明朝如假包换的百户,这可是不用白不用的一个条件。”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是靠武力进去就打呢,还是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