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日月- 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北铭。”许朗说道,“这几天你找个时间,我和你一起去见见王承恩,咱们开诚布公的和他谈一次。”

    “你想和他谈什么?”蒋北铭问道。

    “我想谈三件事。”许朗伸出了一根手指头,“第一,还是琼州府收税的事;第二,关于帮助卢象升剿灭流寇的事;第三,就是他和高起潜的事。”

    “这几件事有什么联系吗?”蒋北铭和张海都没想明白。

    “呵呵呵呵。”许朗笑道,“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你们高中没学过政治吗?”

    “去一边去。”蒋北铭和张海一起笑骂道,“赶紧说。”

    “这几件事的确有联系。”许朗解释道,“不管崇祯现在对咱们,对王承恩是什么态度,流寇和鞑子始终是他最大的心病,谁能帮他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谁就能得到他的信任。”

    “再给一支。”许朗掐灭了烟又问张海要了一支,“想要灭了流寇就得有银子,想要有银子就得收税。我想咱们的卷烟厂和跟吴三桂的贸易这段日子已经让崇祯尝到了不少甜头,如果王承恩能趁热打铁的话,在琼州府开始收取工商税,那么仅凭这一点,王承恩在崇祯那里的地位就不会有大的变动。”

    “可你考虑没考虑过琼州府的反应。”蒋北铭有些担心,“咱们在琼州府只有榆林湾和万州租借地,绝大部分地区是咱们控制不了的。”

    “我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这么说的。”许朗说道,“咱们今年的目标是要控制住整个海南岛,可这个目标太不容易实现了,没有点正当的理由,咱们的军队没有办法在整个海南岛驻扎,那也就没有办法控制。”

    “所以你想到了收税?”蒋北铭有点懂了许朗的意思。

    “聪明。”许朗向蒋北铭竖起了大拇指,“朝廷一旦在琼州府收取工商税,势必会引起一些人的反对。到时候咱们再扇扇风、点点火,琼州一乱,咱们甚至根本不用和王可宗说,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军队调过去平乱。”

    “我觉得不行。”张海反对道,“要是海南岛乱了,就算咱们能平定也是要死人的,咱们不能用人命来做这件事。”

    “张海,你什么时候也和我一样了。”许朗摇了摇手,“死不了人。只要咱们的军队能够驻扎各地,马上让王可宗宣布一件事,减免土地税和人头税。海南岛大部分还是农民,这个消息只要一出,天大的乱子也能马上平息。”

    “办法很不错,不过这需要家里最后拿主意。”

    “我知道。”许朗说道,“所以我说我和你一起去找找王承恩,尽量让他鼓动崇祯开始收税。我再给家里写封信,一旦朝廷的旨意下来,家里就可以行动。”

    两天后,蒋北铭和许朗见到了王承恩。

    “下官见过王公公。”两个人一起施礼,“公公国事繁忙,下官还来打扰公公,真是实不应当。”

    “两位将军请坐。”王承恩淡淡的回答道,“咱家这些日子空闲的很,万岁那边有别人伺候着。”

    “公公可是身体有恙?”许朗问道。

    王承恩微微一笑并没有回答:“两位找咱家何事?”

    王承恩的心里很明白,蒋北铭和许朗不可能不知道他和高起潜的事,这两个人今日来找自己肯定是有什么话要说。因为现在在整个朝廷上,没有人比自己和他们走的更近的了,而且王承恩也知道最近这些日子军官教导团中出的那些事。

    “下官也没什么要紧的事。”蒋北铭回道,“只是数日未见着公公,甚是想念,故此来拜见公公。”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第三百八十章 王承恩的托付

    “有劳蒋将军记挂。”王承恩又笑道,“今日咱家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如果两位有空,在咱家这里一同吃个便饭如何?”

    “多谢公公款待。”蒋北铭和许朗同声谢道。

    酒宴摆下,三个人推杯换盏的喝了起来,谁也没往正事上扯。

    “这个王承恩,真能沉得住气。”许朗在心里暗暗的说了一句,既然没人开口,还得由自己先说,“王公公,下官还有一事请教,不知在琼州府收取工商税负的事情万岁那边是什么意思?”

    “这件事情咱家和万岁提过两次。”王承恩说道,“不过朝堂上反对的声音很大,而且万岁的心思现在在剿灭流寇上,这件事也就一直没有结果。”

    “剿灭流寇的确是第一要务。”蒋北铭轻声问了一句,“不知卢大人那里的军费可还充足?”

    王承恩知道蒋北铭想说什么:“蒋将军,宣府和大同的烟草、军火生意,你们和吴三桂的生意已经给朝廷增收了十几万的银子,这些万岁心里都有数。卢大人那里的军费暂时靠着这些银子还能支撑一段日子。”

    “哦。”蒋北铭点了点头。

    王承恩见两个人都不说话了,又说道:“两位的心思咱家明白。今年河南陕西又是大旱,卢大人的奏折也已经到了北京,流寇越来越多,而且卢大人还要赈济灾民,朝廷的银子花的好似流水一般。”

    “高公公肯定会有办法解决吧。”许朗随意的问道。

    “哼。”王承恩轻轻的哼了一声,“这个咱家就不知道了,咱家只管伺候好万岁。”

    “公公。”许朗实在是没有心思和王承恩打这个太极,只好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下官直言,十几万银子是不够朝廷剿匪的开销。如果不能安抚好流民,不能给他们一个生存的根本,一旦再有风吹草动,流寇又会四起。”

    “所以许将军才会在山东招募流民去榆林湾是吗?而且还要去河南和陕西招募。”

    许朗虽然知道自己招募流民的事一定是瞒不过锦衣卫和东厂的,但是王承恩这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许朗还是感到有些吃惊:“公公明鉴,下官也是在为朝廷和万岁着想。”

    “咱家并没有责怪将军的意思。”王承恩挥了挥手,旁边的太监都退了出去,王承恩冲着许朗和蒋北铭举起了酒杯,“咱家有一事相求。”

    蒋北铭和许朗连忙也举起酒杯:“公公尽管吩咐,万不敢担当一个求字。”

    “咱家是个阉人,无根之人。”王承恩的语气突然沉重了下来,“咱家的故居在顺德府,家中还有一个兄长并2个侄子。咱家自从入宫之后便没有再回去过,咱家是无法给祖宗留后了,但咱家的那2个侄子是我们王家的后代。”

    许朗听陆天翔讲过,王承恩的籍贯是河北省邢台市,故里在邢台市邢台县白岸乡白岸口村。白岸口村地处太行深山区,原名口当。明初王姓迁来定居,后因村据白岸沟口,改称白岸口,此村是王承恩的故乡。村民家谱有载,李自成进京,大明灭亡后,清军官兵多次来村调查察询王承恩,王承恩家人怕受株连,不敢承认其是该村人,故此明史记有王承恩官职,而无籍贯。

    但是许朗没听懂王承恩这么说是什么意思,难道他想让榆林湾照顾他的侄子,王承恩是绝对不会想到明朝有灭亡的那一天。

    果不其然,王承恩继续说道,“咱家希望将2个侄子拜托给两位将军,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蒋北铭看了看许朗,犹豫的回答道:“公公的信任,下官无以回报。只是下官将来还要上阵杀敌,恐不能照顾得好令侄。”

    “蒋将军又误会了。”王承恩平静的说道,“咱家并不是要侄儿跟随将军从军,咱家只是想托付两位将军将侄子送至榆林湾,将来能有一条活路罢了。”

    许朗见王承恩说的如此的凄凉,不知道宫内究竟发生了什么:“王公公,是不是最近有什么变故?”

    王承恩微笑着摇了摇头:“许将军想多了,宫内并无任何变故。咱家同两位将军相交数年,也算是推心置腹。咱家打小便进宫伺候万岁,这些年听得看得也够多的了。本朝近300年,当年的刘瑾,前朝的九千岁,也曾是何等的荣耀,到头来却又如何。咱家只是想给我王家留个后而已。”

    王承恩的这些话说出来算是对蒋北铭和许朗表达了真挚的信任,蒋北铭站起身深施一礼:“多谢公公能如此信任下官,下官万死不辞。”

    剩下的话就不需要再多说了,三个人的酒一直喝到了太阳偏西。

    蒋北铭和许朗回到教导团以后紧急开了个穿越者会议,把王承恩的态度向几个穿越者做了转述。

    “你们俩到底是喝多了还是没喝多?”张海听完满脑子的不相信,“王承恩要把侄子托付给榆林湾,这可能吗,我怎么觉得这事有点诡异。”

    “这没什么不可能的,王晨恩说的是实话。”许朗向在座的穿越者分析起来,“现在高起潜有要取代王承恩的意思,太监们的内斗往往是你死我活的,很难能够全身而退,所以王承恩为自己想个后路也并非是不可能的。”

    “许朗说的对。”蒋北铭赞同道,“先别管王承恩的真实想法究竟是什么,他能这么做就说明他现在自愿和咱们绑在一条绳上对付高起潜。今天我们都把话和他说明了,要想斗掉高起潜就必须在钱上想办法,我估计很快就能在琼州府收税了。”

    “北铭,诸位。”许朗环顾了一周,“北京这边的事就拜托你们了,我明天就和高晨去榆林堡周磊那里。我现在有个建议,北铭你最好和王承恩再商量一下,军官教导团的人员也该调换一下,有些军官已经在北京呆了2年多了。”

    蒋北铭知道许朗的意思,拍了拍许朗:“你放心,我会和王承恩说的,家里应该很快会再派人过来。我也不挽留你,一路保重。”
………………………………

第三百八十一章 重大变故

    “我会的。”许朗站起身,“没别的事就散会吧,我去和高晨准备一下。”

    “报告。”话音未落,门外响起了一声报告声。

    “进来。”一个少尉拿着一封书信走了进来,“报告长官,又有人放了一封信在咱们的门口。”

    “知道了。”蒋北铭接过信撕开,少尉敬了个礼转身出去了。

    蒋北铭的表情越来越沉重,盯着这封信上上下下的看了几遍。

    “北铭,谁的信,出什么大事了吗?”许朗急切的问道。

    “诸位,情况有大的变化。”蒋北铭抬起头,“这是涛敏送来的,盛京发生了重大变故。莽古济被杀了,情况和原先的历史上几乎完全一样。莽古济凌迟处决,莽古尔泰长子额必伦处死,其余五子黜为庶人,给其他王爷为奴使唤。屯布禄、爱巴礼两人及其所有亲支兄弟、子侄全部被凌迟。正蓝旗建制被取消,属员被分别编入正、镶两黄旗,共处决一千余人。”

    “怎么会这样?”许朗被这个消息惊了一下,“你不是涛敏告诉你他已经让谢田干掉了冷僧机吗?”

    “我也不知道。”蒋北铭把信递给了许朗,“豪格已经回盛京去了,皇太极派了济尔哈朗带着鳌拜和五千八旗精锐到了朝鲜,并且命令涛敏征集两万朝鲜新军准备攻明。”

    “皇太极要攻明?”众人纷纷嚷道,“什么时候,进攻哪?”

    “都别乱。”许朗看完了信又递给了张海,“涛敏并没明皇太极打算什么时候进攻明朝,也没有会进攻哪,因为他也不知道。皇太极只是让他调集两万朝鲜新军回盛京待命。”

    “那涛敏回去吗,他这次会帮皇太极吗?”众人又问道。

    “涛敏没,他可能也在犹豫。”蒋北铭又问道,“许朗,原先的历史上,崇祯九年的满清入关具体是怎么样的。”

    “在原先的历史上,崇祯九年,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统八旗兵十万攻明。6月27日,兵分三路入喜峰口、独石口,共克2城,56战皆胜,获人畜7万9千8百。8月20日,清军撤退,&;nbp;9月日,携带掠获的人畜及其大批物资从容出关。”

    “也就是,如果涛敏这次听从了皇太极的命令,八旗兵的总兵力将会达到2万。”蒋北铭颇为担心的道,“我们的独立师只有3个步兵团在北面,林兆龙和韩万涛都没过来,赵奇的重炮团也没过来,安德里亚斯的骑兵团现在整编的怎么样咱们也不知道。算上北京的神机营和快枪队,咱们的总兵力不到2万。”

    “洪承畴和卢象升的部队不能调回来吗?”有人问道。

    “恐怕很难。”蒋北铭道,“按照涛敏信上的法,皇太极将会在几个月内有所行动。洪承畴和卢象升现在都被高迎祥他们拖住了,很难回撤。”

    “那吴三桂呢。”张海问道,“把关宁铁骑再调过来。”

    “这就要看涛敏的了。”许朗回答道,“如果这次涛敏还帮皇太极的话,他一定会向皇太极建议分兵进攻宁远,以拖住关宁铁骑,因为满清的兵力增加了。”

    众人都觉得这次的事情有些复杂,张海气愤的道:“你这个涛敏,到底怎么想的,送封信也不把情况明白了。”

    “涛敏能送信就不错了。”蒋北铭命令道,“现在我命令,许朗,你不要去榆林堡了,留在北京帮着出出主意;张海,马上去找总务二处的人,葛涛已经回到北京了,让他立即和东北的特工取得联系,随时掌握第一手情报。”

    “你们几个。”蒋北铭对其余的穿越者道,“立即派人通知周磊、王谦祥和王兆星,让他们收缩兵力,加紧防御,随时注意满清的动态。还有,立即把这个情况让总务二处送回家里面。”

    “是。”所有的人齐声回答道。

    盛京的王宫里,豪格垂手低目的站在皇太极的面前。

    “豪格。”皇太极看了一眼面前的这个长子,“你终归是我的儿子。”

    “回阿玛。”豪格低声道,“我是阿玛的儿子,妻子的母亲想谋害父汗,我怎么能与谋害父汗的女人同处呢”

    “你很久没叫我一声阿玛了。”儿子的话似乎引起了皇太极的一丝亲情,“正蓝旗要重新编制,你要多用点心。”

    “儿子知道。”

    “朝鲜那边有什么新动静吗?”

    “回阿玛,并没有什么新情况。涛敏兄弟现在日夜编练朝鲜新军,打造战舰。”

    “你送回来的那些信本汗也看过了。”皇太极懒懒的问道,“你觉得他们两个在朝鲜的土改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豪格没听懂父亲为什么要这么问,想了一会道:“回阿玛,朝鲜的土改的确很有成效。现在整个朝鲜对咱们大金交口称赞,而且朝鲜人从军和交粮的积极性也很高。只不过。。。。。。”

    “豪格。”皇太极打断了儿子的话,“你觉得如果在咱们大金也实行土改会怎么样?”

    豪格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他在给皇太极的信中也提到过土改的好处和缺点。但是豪格一直觉得在朝鲜可以这么做,如果放在大金则不太可能,因为在大金也实行土改的话,首先反对的肯定是那些旗主和贝勒,因为他们占的土地是最多的。

    “回阿玛。”豪格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儿子认为大金不适宜朝鲜的办法,冒然土改会引起动乱。”

    “本汗累了。”皇太极伸了个懒腰,“你下去吧,记住,你永远是我的儿子。”

    朝鲜的南浦,涛敏和涛功兄弟也在密谈。

    “哥,咱们到底回不回盛京,济尔哈朗又催过我。”

    “这事先不急。”涛敏道,“我给蒋北铭的信他应该已经收到了,等等谢田的消息再。就算咱们回盛京,也要拿出一个周全的计划来。”

    “哥,你这次究竟是想帮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