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日月-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国栋静静的想了一会,然后说道:“既然如此,我同意你的办法,因为我们现在必须要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好在有你们海军在,我还是放心一些的。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

    蒋北铭连忙说道:“请教不敢当,您是老首长,有什么问题您就问。”

    张国栋同样压低了声音:“你觉得这个事是不是人为的?”

    “老首长。”蒋北铭说道,“实话实说,我不知道,不过就我现在所了解的情况来看,人为的可能性很小,谁有本事把2艘这么大的船,尤其是您的船得有2000多吨吧,谁有本身把这么大的船瞬间转移,据我所知,美国也做不到吧。”

    “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真要是人为的还好说,如果不是,真麻烦了,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是假的,回到三亚,我们就明白了。你现在回去吧,我们保持无线电联系,一同去三亚。对了,你们的油料够吗?”

    “够了,我们还剩一半的燃油,大约还能跑个八百多海里,你们呢?”

    “差不多,那就这么决定了,先回三亚。”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最南端,位于北纬18°09′34″――18°37′27″、东经108°56′30″――109°48′28″之间。东邻陵水县,北依保亭县,西毗乐东县,南临南海。

    现在2艘船的位置在东经109度,北纬17度40分,维度一分等于一海里,也就是说,只要往北航行30海里左右就可以回到三亚,这个位置还是很近的。

    半个小时之后,随着2声汽笛长鸣,777号导弹快艇和东海珍珠号邮轮同时起航,开赴三亚。为了照顾珍珠号最高20节的航速,2艘船都把航速定在了18节上,一个半小时之后,也就是下午3点半左右,海南岛的三亚湾出现在了视线当中,可就在同时,2船都不约而同的又停了下来。无线电通讯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这里是777号快艇,呼叫珍珠号,收到请回答。”这次是蒋北铭首先沉不住气了。

    “这里是东海珍珠号,我是船长张国栋,请讲。”

    “老首长。”蒋北铭的语气有些急促,“您从望远镜里看到什么了吗?”

    “看见了,有些奇怪啊。看地形我们的确是到了三亚湾了,可是怎么没有任何的建筑,我说的是我记忆中的建筑,三亚湾我经常来的。”

    “是的,是的。可你看到了现在三亚湾里的那个建筑物了吗?”

    “看到了,上尉,我觉得你还是再到我船上一趟吧,事情太奇怪了。”

    “好的,我马上过去。”

    放下话筒,张国栋又一次拿起了望远镜。望远镜的三亚湾里面没有任何现代建筑,相反,一座古城却真真实实的出现在视线里。古城外面包砖,上建敌楼,外浚濠堑,更为重要的是城墙上居然有穿着古代战衣的兵丁在把守,而且城内外的人居然全是古装,难道是在拍电影吗?可就算是拍电影的话,摄像机在哪啊?
………………………………

第三章 回到大明朝

    “我想我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许朗放下手里的望远镜---这个望远镜是地摊上的四倍望远镜,虽然不清楚,但也能看个大概---从旋窗处回过身来对孙天昊说道,“我们穿越了。”

    “穿越了?”孙天昊一下子从床上蹦了起来,“真的假的?嘿,有意思啊。”

    “你啊。”许朗摇了摇头,“没心没肺啊,穿越了你这么高兴?”几个小时的聊天,2个人慢慢熟悉起来,说话也没那么多顾及了。

    “八辈子碰不到的事啊,能不高兴吗?”孙天昊抢过望远镜,趴在旋窗上,“让我看看,我们穿越回哪了?”

    许朗在床边坐下,点了一根烟,说道:“看见城墙上的士兵穿的衣服了吗?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明朝。那是鸳鸯战袄。“

    珍珠号的餐厅里这次坐了3个人。除了张国栋和蒋北铭,还有一个60多岁的老人。这艘船上现在不只是许朗一个人猜到可能是穿越回明朝了,还有另外一个人,这个60多岁的老人---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天翔。珍珠号上搭载了师范大学50多名年轻的大学老师组成的旅游团,这本是学校组织的青年老师暑假观光团,因为陆天翔本人在学校德高望重,上个学期又刚刚退休,再加上他老伴正好是珍珠号船长张国栋当年的高中班主任,所以在这些30多岁的老师的盛情邀请下,也带着老伴参加了这个旅游团。

    蒋北铭第二次登上珍珠号以后,和张国栋拿着望远镜又朝着三亚湾观察了半天,2个人却怎么也弄不明白岸上的那个古城和古城里的那些装束奇怪的士兵和百姓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时候张国栋想起了船上的这位师公,历史学的教授。于是亲自去把陆教授请到了餐厅。

    陆教授用张国栋的望远镜朝着古城看了足足有十分钟,然后一言不发的坐在了餐桌旁。蒋北铭疑惑地看了张国栋一眼,刚要开口说什么,张国栋却冲他摆了摆手,因为他知道,在没有一定的把握之前,陆教授是不会轻易说什么的。

    “小蒋,国栋啊。”陆教授终于开口说话了,“你们2个一个是现役军人,一个曾经当过军人,而且现在你们又是2个船长,那我也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陆教授,有什么您就说什么。”蒋北铭有点等不及了,“岸上到底是怎么回事?”

    陆天翔看了蒋北铭和张国栋一眼,缓缓地说道:“如果岸上真的不是在拍电影或者演戏,或者伪装什么的,那么那里应该是大明王朝。“

    “明朝?!”张国栋和蒋北铭异口同声地惊呼起来,“老教授,这事开不得玩笑。”

    陆天翔依旧用平缓的语气说道:“你们看我像是在开玩笑吗?他们的装束,士兵的衣服,还有城墙上的火炮,古城的结构,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典型的明朝的特征,应该还是晚明时期,别忘了,我可就是研究明清史的。三亚在明朝时代叫做崖州,并且,的确是有军队驻扎,应该是万历年间,有一个把总驻守,防范黎族和海盗的。”

    张国栋和蒋北铭互相对视了一眼,谁也没说话,也实在无话可说,这也太匪疑所思了。

    “两位。”见张国栋和蒋北铭不说话,陆天翔继续说道,“我们在这里这么瞎猜也没有用,要弄清楚真实情况,我建议你们最好选派人手,到岸上去看一看,当然,安全第一位。小蒋,你不是导弹快艇的艇长吗,你们船上应该有武器吧。”

    “小蒋。”张国栋开口道,“我想陆教授的建议是有道理的,我们与其在这里瞎猜,不如派几个人上岸去看看,我当过5年红箭的艇长,我现在只想知道你们艇上的轻武器有多少,当然你方便透漏的话。”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有什么方便不方便的,咱们现在真是上了一条船了。”蒋北铭无奈的说道,“我交个底,我们艇满员应该47人,不过有2人这次没有出航,但我们搭载了一个海军陆战队步兵班10个人,去南沙换防的,一共是55人。并带了一点补给品,不多。现在除了快艇上原有的重武器,还有双联145高机一座,58九五机枪一挺,03步枪20枝,54手枪4枝,手雷大约20多枚吧,此外还有一个榴弹发射器,一只85狙击枪,火箭筒没有,炮弹,子弹还算充足,就这些。”

    “那你看这样行吗?”张国栋说,“你们那边出几个人,我们这边出几个人,配备武器,上去看看,等弄清楚情况,我们再做下一步决定。要真是穿越回明朝了,这乐子可大了。”

    “行,我马上回去准备人手,我亲自带队。”

    “带上我一起去。”陆天翔教授突然插了一句。

    “不行,不行。”张国栋和蒋北铭马上阻拦起来,“您老怎么能去,不行不行。”

    “我不去,你们当中有谁了解明朝的历史和风俗习惯,谁能比我判断更准确。”老教授脾气还颇有点倔,“还有,需要找一个能懂当地方言的,我们上去,恐怕明朝的崖州话没人能听得懂。”

    半个小时以后,珍珠号挑选出来的三个登陆者正站在甲板上等待着蒋北铭的橡皮艇。大副邱鹏带队,轮机长王兆星,因为也是海军退役,懂得怎么用枪,所以入选。最后一个居然是许朗。陆天翔年纪大了,张国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叫这个老人去干这么危险的事,而历史系的人这次又没参加这次旅行团,于是矬子里面拔将军,挑来挑去,挑中了许朗这个中文系出身的半吊子历史迷,聊胜于无吧。

    “记住。”张国栋看到蒋北铭的橡皮艇正在朝珍珠号驶过来,抓紧时间做最后的交代,“不管发生什么情况,自身安全最重要,不要有任何危险的行为,能跑就跑,明白吗?”

    “明白。”

    “小许啊。”张国栋把头转向许朗,“按说呢,你是船上的乘客,不应该去参加这个任务的。。。。。。”

    “我明白,船长。”许朗打断了张国栋的话,“现在咱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没有什么你们我们,都是一家人了。”

    “好,好,那我也就不多说了。”

    蒋北铭登上了珍珠号的甲板,身后跟着一个身材魁梧的陆战队上士,身上还背着3枝03步枪。

    “介绍一下。”蒋北铭指了指身后的上士,“海军陆战队上士班长林兆龙。”

    “大家好。”林兆龙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接着把身后的步枪解下来,递给面前的三个人,“我先教教大家怎么用03式。”

    “我就算了吧。”许朗推开了递过来的步枪,“长这么大,也就大学军训的时候放了五枪,还是打的八一杠,当然,0环,连靶子边都没碰到。”

    “还是学学吧,此一时彼一时。”陆天翔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来到了甲板上,正好听到了许朗的这几句话。

    “那好吧。”许朗接过步枪,跟着林兆龙走向了船头。陆天翔转头向蒋北铭问道:“找到懂当地话的人了吗?”

    “您还别说,老教授,还真有一个。”蒋北铭有点兴奋的说道,“陆战队里有一个上等兵,老家就是三亚的,从小在这长大,也会说三亚的方言。我带过来了,正在橡皮艇里等着呢。”

    “唉。”陆天翔叹了口气,“从小在三亚长大也不见得就能听懂古崖州话,不过也只能这样了。抓紧时间吧,天就快黑了。”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海面上。橡皮艇静悄悄的靠近了离古城大约3里地的一处沙滩上。选在这上岸,是蒋北铭做出的决定,这事太古怪了,所以蒋北铭决定还是不要明目张胆的直接开过去,而是采用侦查的方式来摸清情况。

    橡皮艇上的八个人跳了下来,---四个陆战队员,蒋北铭加上珍珠号的三个人。留下一名陆战队上等兵看守着橡皮艇,其余七个人迅速爬到了前面的一个山梁上,从这朝古城望过去,一切尽收眼底。

    “你怎么看?”蒋北铭把手中的军事望远镜递给了在一旁趴着的许朗。许朗接过来慢慢的扫视着前方,这军事望远镜的效果比自己的地摊货不知好了多少倍。

    “应该是明朝了,你看他们的装束,红色的鸳鸯战袄,再有看他们的旗,典型的明朝旗帜。根据陆教授说的,这里在明朝应该是崖州的治所,万历二年,拔琼州府杨威右营把总一员,扎州,防海。至四十五年,设水寨前司分总一员,守三亚港。看这个古城的规模,应该就是了。而且你看,他们早把城门关了。”许朗放下望远镜,对着旁边正在拿着照相机狂拍的林兆龙又说道,“林上士,多拍点照片,回去给老教授研究研究,我这个半吊子,也就这点的水平了。不过,最好你们能找个当地人问问。起码我们要弄清楚现在到底是哪一年。”

    “开什么玩笑,怎么找啊?”林兆龙不满的回了一句

    “嘿嘿。”许朗搞恶的笑了一声,“你们陆战队不是最擅长抓舌头吗?抓一个呗。”

    “那是侦察兵,不是陆战队。”

    “别吵吵了。”蒋北铭打断了两个人的争论,“不过许老师的话也有点道理,最好抓个人问问。”

    “首长。”林兆龙急了,“我们现在还只是猜测。万一不是穿越呢,抓老百姓,那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我知道。”蒋北铭的眼珠转了几下,“我也就是那么一说。”

    “上尉,上尉。”旁边的邱鹏急切的叫了起来,“那边过来两个人。”

    “哪呢?”六个人的目光齐刷刷的朝着邱鹏手指的方向望了过去。山梁下面的小路上,远远走过来两个人。

    “哎,我靠!”许朗一拍大腿,忍不住低声喊了起来,“绝对明朝人,你们看他们的衣服,还是读书人,看,看,都带着头巾呢,应该是秀才,背着箱子呢,里面肯定是四书五经啊。”

    “上士。”蒋北铭低声命令道,“我命令你带着你的兵,快速穿插到他们的后方,堵住退路。其余的人原地等待,听我命令。”

    “是。”林兆龙现在也不再坚持了,“王谦祥,刘军。跟我走。”

    三个陆战队员猫着腰,急速的朝着来人的后方运动着。

    许朗握枪的手心里冒汗了,虽说是7比2,而且还有专业军人坐镇,可自打出娘胎,啥时候干过拦路绑票的事啊。

    “许老师紧张了?”蒋北铭拍了拍许朗的后背。许朗报之以尴尬的一笑。

    “大家注意。”看着山梁下的两个人越走越近,蒋北铭突然抓起03步枪喊了一声,“跟我冲下去。”

    四个人端着枪,前前后后的冲下了山梁。这道山梁本身就不高,也就20多秒的时间,四个人已经站在了来人的必经之路上。

    对面的两个人傻傻地站在原地没动,也不知道是吓傻了还是跑不动了。蒋北铭走到他们面前刚要开口说话,两个人却突然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嘴里乌拉乌拉的说着什么,看那样像是在哀求着什么,可惜蒋北铭一句也没听懂。

    “林兆龙,赶紧叫刘军过来。”看见林兆龙三人远远的从后方跑了过来,蒋北铭急切的喊道。刘军紧跑了几步,跑到蒋北铭的身边。蒋北铭指了指跪在地上的2个人说道:“他们说的是什么?”

    刘军皱着眉头听了一会,无奈的摇了摇头:“报告首长,我---基本听不懂。不过,他们应该是在求饶。”

    “废话,这还用你说,傻子都看出来是在求饶。”蒋北铭有点哭笑不得,“你告诉他们,我们不劫财,不害命,就是想问他们几个问题。”

    刘军俯下身子,用三亚方言说了几句,可这2个人除了哀求,没别的任何表示。刘军很无奈的站直了身子:“首长,他们也听不懂我说的话。”

    “上尉。”这时候许朗从后面走了过来,“此地不宜久留,天也快黑透了,我们还是先把人带回去再说吧。”

    “只能这样了。上士,先把人带回去。”

    可无论众人怎么劝说和拉扯,这两个人该死就是不起来,更不用说乖乖的跟着走。林兆龙走到两人的身后,照着后脑一人一下,两个哀求不止的人立马悄无声息的躺在了地下。林兆龙扛起一个,转身就要走,却看见许朗正在旁边嘿嘿的冲着他坏笑:“林上士不怕进军事法庭了?”

    “我倒是想进,这里也得有。走吧。”
………………………………

第四章 最后的结论

    东海珍珠号的餐厅里,餐桌上放着文房四宝和正宗明版的四书五经,还有正宗明朝的路引,一点散碎银子,这都是从那2个被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