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日月-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觉得也是。”王华继续说道,“关宁防线是明朝最重视的一个地方,如果把关宁铁骑调到宣府镇,恐怕崇祯的心里会害怕。”
………………………………

第二百七十七章 关宁铁骑

    “如果祖大寿不行的话,还有一个人。”蒋北铭又说道,“吴三桂。”

    “北铭,你觉得吴三桂能行吗?”曾广贤问道,“他后来可是最大的汉奸。”

    “广贤,那是后来的事。”蒋北铭笑道,“吴三桂和他爹吴襄的手里也有一部分关宁铁骑。前年平定孔有德叛乱的时候,吴三桂就当了游击将军,才20岁。按照原先的历史,他明年还会被提升为参将,现在这个时候,吴三桂还是听明朝政府的。”

    “这样,咱们先订一个基调吧。”张国栋最后说道,“既然总参已经拿出了这个作战计划,诸位又没有什么原则性的不同意见,那就先按照这个计划来。兆龙,你先做好开拔准备,明朝的调令可能随时会下来。王华,尽最大的力量在东北搞情报,一定要弄清楚涛敏的计划。北铭,还得辛苦你回北京,尽量说动朝廷把关宁铁骑调一部分去榆林堡。没有他们,咱们的力量不行。”

    “张主席,我这几天就回北京。”蒋北铭不好意思的说道,“我和委员会申请了,我想带着韩素素和孩子一起回北京。”

    “哈哈哈哈。”众人都一起笑起来,许朗拍了拍蒋北铭,“北铭,又孤独了?”

    “北铭。”张国栋问道,“你把老婆孩子一起带去北京安全吗?”

    “安全没什么问题。”蒋北铭答道,“我这次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回去,崇祯还能放点心。”

    蒋北铭带着韩素素和孩子走了一个多月回到了北京。

    蒋北铭和韩万涛、张海介绍完榆林湾里面的情况之后,马上和韩万涛一起去拜会了卢象升。蒋北铭觉得在和王承恩、温体仁商量之前还是先听听卢象升的意见。

    卢象升从归化城回师解了北京之围以后,继续率军去清剿李自成、高迎祥的农民军,此时恰好刚刚回到北京面圣。

    “属下参见卢帅。”在卢象升的临时住处,蒋北铭和韩万涛一起跪下参拜。

    “两位将军快快请起。”卢象升上前一手拉起一个,“上次一别,老夫甚是想念两位。”

    “多谢卢帅挂念。”蒋北铭回道,“属下得知卢帅回到北京,故此前来参见,属下也很想念卢帅。”

    双方分宾主落座,客套了几句,卢象升问道:“两位将军不知今日来找老夫有何事?”

    “回禀卢帅。”蒋北铭开门见山的说道,“卢帅是知道的,我们榆林军在关外的鞑子那里安插了几个眼线,据传回来的消息,鞑子明年很可能会再次入关,入关的地点就在宣府镇。”

    “是吗?”卢象升很惊讶蒋北铭怎么能掌握如此重要的情报,“蒋将军,此事非同小可,消息准确吗?”

    “应该是准确的。”蒋北铭说道,“而且鞑子入关的时间应该就在明年的一月。”

    “明年一月。”卢象升沉吟半晌,“不瞒二位,现在朝廷上弹劾陈奇瑜的不少,万岁的意思是想用洪总督替换掉陈奇瑜。如果陈奇瑜真的被撤换了,那么明年一月应该是全力清剿流寇的时候,这个时候鞑子入关?”

    “卢帅,属下正是为这个事来的。”蒋北铭说道,“如果洪大人明年全力清剿流寇,那么咱们的宣府镇一带一定会空虚的。而且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逆金鞑子那边也从南洋请了一些西洋工匠,他们现在也有了一定数量的火铳和火炮,射程不比我们榆林军的差。”

    “他们也有火铳了?射程和你们的一样?”卢象升大为惊讶,“要是那样,我大明危矣。”

    蒋北铭和韩万涛都看着卢象升没说话。

    卢象升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两位将军,你们今日来找老夫,想必两位已经有破解之法了吧?”

    “回卢帅,破解之法谈不上,属下有一些想法还要请卢帅定夺。”

    “蒋将军有话请讲。”

    蒋北铭拱手答道:“卢帅一直在陕西同流寇作战,卢帅也一定知道,流寇不除,定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明年的一月,洪总督定要全力清剿流寇,而鞑子入关的人数可能数万。不瞒卢帅,我榆林军的精锐之师不过五六千人,还分驻在三地。属下位卑言轻,所以属下肯请卢帅和朝廷说一声,看看是不是能将榆林军的精锐全部调到宣府镇,以便迎击鞑子。”

    “你们的精锐要全去宣府镇?”卢象升吃惊的看着蒋北铭,“蒋将军一片忠君爱国之心,老夫佩服。”

    “还有,卢帅。”蒋北铭又说道,“仅凭我数千榆林军是挡不住鞑子的,而朝廷的主力又要去清剿流寇。所以属下还想请卢帅和朝廷建议一下,能不能将关宁铁骑调一部分到宣府镇。如果有他们的话,那挡住鞑子就不在话下了。”

    “要动关宁铁骑?”卢象升有些迟疑。

    “卢帅有什么问题吗?”蒋北铭问道。

    “不瞒二位。”卢象升答道,“关宁防线是我大明的门户,如果这个门户有失,那恐怕会天下震惊。就算朝廷同意调派一部分关宁铁骑,但这些辽东兵一直以来桀骜不驯,他们去了宣府镇,恐怕会生出很多事端。”

    “这个卢帅放心。”蒋北铭说道,“鞑子入关肯定要动用所有的力量,他们毕竟人太少,无法分兵作战,关宁防线是没有问题的。至于那些辽东兵将,只要万岁派一员得力干将严加管束,属下认为他们也不会肆意妄为。咱们去归化城的时候不也是平安无事吗?”

    “蒋将军高抬老夫了。”卢象升笑道,“在归化城都是因为你们榆林军搞拍卖搞的好。老夫现在也知道一个道理,只要有钱赚,没人会想打仗的。”

    蒋北铭突然不说话了,卢象升刚才的话一下子提醒了蒋北铭,能不能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也做点生意?如果能和吴三桂做起生意,那榆林军将来可能又少了一个劲敌,多了一个朋友。

    “蒋将军。”卢象升不知道蒋北铭心里在想什么,开口问道:“你们今日同老夫的建议有没有和温阁老、王公公说过?”

    “回卢帅,还没有。”蒋北铭回过神来,“属下想先和卢帅禀报一下。”

    “蒋将军言重了。”卢象升站起身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尤其要动关宁铁骑,没有绝对的把握是不行的。老夫觉得蒋将军还是先把消息坐实,再去和温阁老还有王公公禀报禀报,他们还是很看重你们榆林军的。老夫这边如果有机会也会和万岁爷提一提关外鞑子的问题,毕竟他们已经数次破关了。”

    “如此,多谢卢帅。”蒋北铭和韩万涛告辞回到了军官教导团的营地。

    “北铭,刚才在卢象升那里,卢象升说起归化城拍卖的时候,我看你好像楞了一下,你当时在想什么?”教导团的办公室里,韩万涛向蒋北铭问道。

    “卢象升的话提醒了我,我当时在想咱们能不能和吴三桂做点生意。”蒋北铭边说边拿出一支从榆林湾带回来的香烟。现在榆林湾的香烟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了,但是产量不大,而且基本都被穿越者中的老烟民买空了,所以一直还没有对外销售。蒋北铭这次回北京也给韩万涛和张海带了一些。

    “可是和吴三桂做生意的话能做什么生意,他那里会缺什么?”韩万涛也拿出一支烟,顺手扔给了张海一支。

    “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有这个想法。”

    “如果真想和吴三桂做生意。”张海盯着韩万涛扔过来的烟,“那就直接卖给他香烟不就行了,辽东兵都抽烟。”

    “对啊,卖给他香烟。”韩万涛嚷道,“吴三桂肯定会要。”

    “这个问题以后再说吧。”蒋北铭现在的心思不在生意上,“现在已经十一月份了,再有一个月我就要去旅顺和涛敏交易了,也不知道涛敏发现上当以后会有什么反应,所以咱们还得抓紧时间。万涛,你和我抽空还得去找找温体仁和王承恩,不管怎么说也得让他们知道满清明年入关的可能性。”

    几天以后,蒋北铭和韩万涛终于找了个机会见到了王承恩。

    “下官参见王公公。”蒋北铭和韩万涛一起给王承恩施了个礼。

    “两位将军不要多礼。”王承恩的语气似乎很冷淡,“两位一心为万岁爷操练神机营,甚是辛苦。”

    “公公言重了,这都是下官的本分。”蒋北铭和韩万涛不知道王承恩的态度为什么变了这么多。

    “两位请坐。”王承恩自己先坐下了,“不知两位今日找咱家所为何事?”

    “回公公。”蒋北铭答道,“下官刚刚得到一个重要的消息,逆金鞑子可能明年会再次扣关。”

    “蒋将军真是有本事。”王承恩的语气依旧不急不缓,“这么重要的消息蒋将军都能得到。”

    蒋北铭没有接话,他实在是搞不明白王承恩为什么今天会是这个态度。

    “蒋将军。韩将军,咱家对你们这些先宋遗民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那是,那是,一切有劳公公。”蒋北铭不知道王承恩要说什么,只能随声附和着。

    “但是两位,你们做的可有点不太对啊。”王承恩的脸色突然一变,“咱家也不瞒二位,这些日子咱家和温阁老那里收到了不少参你们的折子。许朗身为朝廷册封的游击将军,借口家事,一直滞留榆林湾不归。周游击和王游击擅自在驻地征兵扩军,出售火铳。而你蒋将军扔下神机营不管,擅回榆林湾一月有余。万岁爷听说这些事可不太舒服啊。”

    “王公公明鉴。”蒋北铭赶紧站起来回道,“这些事的确是事出有因。”

    “咱家也知道你们是在为朝廷着想。”王承恩的态度终于缓和了一下,“万岁爷那边咱家也替你们说过话了。”

    “多谢王公公。”蒋北铭和韩万涛同时谢道。

    “蒋将军。”王承恩突然问道,“卢大人怎么看明年鞑子扣关的事情?”

    蒋北铭的心里惊了一下,东厂和锦衣卫的确厉害,什么事都瞒不过他们。

    蒋北铭也没做解释,直接答道:“卢帅觉得此事关系重大,让下官务必将这个消息坐实。”

    “蒋将军不必多想。”王承恩终于露出了笑模样,“昨日朝堂之上,卢大人和万岁爷奏过此事,故此咱家才知道明年鞑子可能入关。”

    “原来如此。”蒋北铭和韩万涛稍稍放了点心。

    “不过咱家也知道。”王承恩继续说道,“这个事肯定是你们告诉的卢大人,咱家也想听听你们的意思,毕竟你们对万岁和朝廷还是忠心的。”
………………………………

第二百七十八章 游说

    “王公公明鉴。”蒋北铭向王承恩和盘托出了许朗的作战计划,因为蒋北铭知道,没有王承恩的许可,没有关宁铁骑,这个计划是无法实施的。

    王承恩听完了蒋北铭的讲述和分析之后久久不语,蒋北铭和韩万涛只能静静的陪着王承恩干坐着。

    “蒋将军。”王承恩终于说话了,“你们真的想把所有的榆林军精锐调到宣府镇?而且还要动用关宁铁骑?”

    “回王公公,正是。”蒋北铭答道,“如果不这样的话,恐怕挡不住鞑子扣关。”

    “调动关宁铁骑非同小可。”王承恩想了一会,“这事咱家还得同内阁商量一下,还要听一听万岁爷的意思,两位先等等吧。”

    “是,下官遵命,下官告辞。”蒋北铭和韩万涛一同离开了王承恩那里。

    养心殿内,王承恩专心致志的服侍着崇祯皇帝。

    “王承恩。”崇祯放下了手中的茶碗,“六千榆林军都要调到宣府镇吗?”

    “回主子,蒋北铭是这么说的。”王承恩回道,“逆金皇太极那边现在也有了火铳和火炮,不用榆林军的话恐怕不行。”

    “可那是六千精锐啊。”崇祯很不放心。

    “主子,起码现在蒋北铭他们对朝廷是没有二心的。”王承恩给崇祯分析道,“这次蒋北铭虽说擅离职守,私自回了榆林湾,但他把家眷带到了北京,而且他们主动要求调派关宁铁骑共同防守宣府镇。仅从这两点来看,他们对万岁还是忠心的,也是在为朝廷着想。”

    “这些朕也清楚。”崇祯问道,“你觉得他们这个办法可行吗?”

    “主子。”王承恩答道,“用洪承畴替换陈奇瑜这件事已经定下来了,洪承畴也同奴才说过清剿流寇的计划,宣府镇、大同镇一带的军士肯定是要跟着洪承畴去剿灭流寇的。如果明年逆金扣关这个消息是真的,那咱们只能依靠榆林军和关宁铁骑。”

    “这个消息会是真的吗?”崇祯实在不愿意榆林军的六千人全都到宣府镇去。去年榆林军三千人就敢奔波万里奇袭盛京,今年一千人又去了一次,天知道这六千人会做出什么事,宣府镇离着北京太近了。

    “主子,奴才是这么想的。”王承恩看出了崇祯的忧虑,劝慰道,“主子这次还可以指派卢象升为主帅,奴才看榆林军对卢大人还是言听计从的。而且有关宁铁骑在,他们六千人不会有什么异心。况且,奴才觉得,这次逆金如果真的扣关,那将会一场大战,耗一耗榆林军的实力也未尝不可。”

    “但是。”崇祯还是不放心。

    “主子。”王承恩跪下奏道,“如果主子还不放心的话,奴才请命,这次还担任监军,和他们一起去抗击鞑子。”

    “王承恩,你的忠心朕自然知晓。”崇祯示意王承恩站起来,“但是关宁那边?祖大寿三次抗旨,你觉得调谁去合适呢?”

    “回主子。”王承恩回道,“奴才以为祖大寿肯定是不会去的。奴才的想法是调吴襄的人去,奴才听说吴襄的儿子吴三桂也是一员悍将,前年已经官拜游击将军。主子可以再给他升升官,以示皇恩浩荡。奴才和卢大人亲帅神机营,三路兵马再加上卢大人自己的人马,是可以抗住鞑子的。”

    崇祯想了一会:“你们司礼监同内阁商量一下,再问问卢象升的意思。如果这个消息一旦确认,就按照这个意思去布置。”

    “但是。”崇祯突然严厉起来,“王承恩,你和卢象升朕是放心的,榆林军那边朕现在也只能先用着他们。虽说抗拒鞑子是最主要的,可你也要替朕看好那些辽东兵,吴家父子和祖大寿是亲戚。”

    “主子放心,奴才一定尽力。”王承恩重新跪下,“这次调吴襄去宣府镇,奴才的想法是替主子拉拢住他们,不要让他们和祖大寿过于亲近。”

    崇祯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容:“朕的心思你最清楚了,你去安排吧。”

    几天之后,朝廷的旨意下来了。

    卢象升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赐尚方宝剑,统本部人马三万加神机营;王承恩为监军;吴襄为总兵加提督衔,吴三桂升任参将,统关宁铁骑三万;蒋北铭为参将,统榆林军六千。

    各路人马会同宣府当地驻军共八万多人,号称大军三十万。做好一切准备,一旦鞑子入关的消息坐实,即刻开拔宣府镇。

    消息很快传回了榆林湾,军委会又开了一次会。

    “朝廷的命令已经下来了。”会场上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听张国栋的转述,“根据北京的消息,崇祯基本同意了咱们的作战计划。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了,咱们给涛敏准备的假货上个月也已经起航了,蒋北铭很快就会去和涛敏交易。下面的事情咱们该怎么办,你们大家都说说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