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日月-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这样吧。”张海建议,“还是我和许朗去吧,你们两个留下。”

    “为什么我要留下?”韩万涛很不服气,“我和许朗去,你和北铭留下。”

    “行了,你们都别争了。”许朗打断了两个人的争论,“你们两个谁都对付不了卢象升,还是我和北铭去吧。我们带着叶战和50个人,剩下的教导团留给你们。”

    各路人马陆陆续续的在北京集合了起来,五月中旬,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朝着大同进发了。

    2000榆林军已经在大同镇整装待命,卢象升第一眼看到这些榆林军战士的时候不禁心里暗暗赞叹:“大明能有此威武雄壮之师,实在是大明的福气。”

    因为这次大同和宣府的榆林军全部出征,为了防止发生意外,范秋明和刘军也加入了出征的队伍。周磊和王谦祥七拼八凑的弄了500多匹战马,榆林军的龙骑兵勉勉强强的组建了起来。

    大军在大同镇休整了几日,汇齐了那些晋商的民团,直接开赴蒙古草原。

    明军从大同出发,直接面对的就是蒙古的土默特部。

    在历史上,土默特部博硕克图汗死后,林丹汗率众征服了土默特部,1632年后金军征讨察哈尔,林丹汗西逃,唐古特移师趋归化城,博硕克图汗的儿子俄木布及其部头目古禄格、杭高、托博克等集体请降。1635年,俄木布又反叛后金。所以现在的俄木布和皇太极也是离心离德,蒋北铭正是想打这个主意,希望能在武力威慑和利益的引诱之下让俄木布归顺明朝。

    从大同镇到归化城大约是500里地,大军走了两天,才走了不到100里。

    蒋北铭率领着榆林军作为先锋队走在了最前面,范秋明是第一次看到大草原,显得特别的兴奋,骑在马上不断的东张西望。

    “秋明,别看了。”许朗忍不住笑道,“咱们这次出来是打仗,不是让你来旅游的。”

    “打仗也能旅游。”范秋明兴致不减,突然高声吟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怎么样?应景吧?”范秋明抒发完了感情却见许朗神色暗淡的低着头。

    “你怎么了,怎么不说话?”范秋明问道,“真不配合我。”

    “我也想起了一句诗。”许朗抬起头看着远方,“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山之上,国有殇?”范秋明挠了挠脑袋,“我怎么没听过,谁写的?”

    “赶紧赶路吧,别管谁写的了。”一旁的蒋北铭打断了两个人的对话。

    一个斥候骑着马跑了回来,对着蒋北铭敬了一个礼:“报告长官,前方发现蒙古包。”

    “有多少?”蒋北铭问道。

    “报告长官,不多,大约十几个。”那个斥候回答道,“不过他们的牛羊马匹挺多。”

    “知道了,再探。”蒋北铭说道转过头对着许朗和范秋明说道,“前面有蒙古人了,咱们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范秋明嚷道,“才十几个蒙古包,一把火就烧没了,咱们今晚有烤羊肉吃了。”

    “先别想你的烤羊肉了。”许朗对蒋北铭说道,“先围起来吧,能不打就别打,咱们这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后面的明军还没跟过来,咱们先打听点情况。”

    “好。”蒋北铭喊道,“传令兵,命令周磊包围蒙古包,让人对他们喊话。”

    通译跟着周磊的一团走了没多久,前方就传来了兵兵乓乓的火铳声。

    “传令兵。”蒋北铭有点急,这怎么打上了,“赶紧去看看是什么情况。”

    过了没多久,传令兵跑回来报告:“长官,蒙古人先行向我方进攻,周团长迫不得已才下令开枪,现在已经拿下所有的蒙古包。”

    “走,先去看看。”蒋北铭很无奈的冲着许朗和范秋明耸了耸肩。

    大约几十个蒙古女人和孩子被集中看押在一起,地上横七竖八的倒着几个蒙古人的尸体。

    蒋北铭不自觉的皱了皱眉头:“周磊,都解决了吗?”

    “报告长官,都解决了。”周磊回答道,“一共抓了50多个,咱们没有伤亡。”

    “谁是他们的头?”

    “报告长官。”周磊歪了歪头,“被打死了。”

    许朗拍了拍蒋北铭:“算了,先过去问问吧。”

    蒋北铭和许朗等人下了马,走到了这些蒙古人的面前。

    蒋北铭看了看面前的这些人,招手把通译叫过来:“你问问他们,他们是什么部落的。”

    通译问了几句,转身多蒋北铭说道:“大人,他们说他们是土默特部的。”

    “你再问问他们,他们一共还有多少人,归化城里还有多少人。”

    经过简单的询问,通译告诉蒋北铭,现在整个土默特部大约还有15万人口。但是两年前,皇太极率大军西进打击林丹汗。面对势力远胜自己的后金军,林丹汗无奈自归化城驱人畜十万渡黄河西逃。目前归化城内人口不足一万。未完待续。
………………………………

第二百四十八章 卢象升

    “归化城只有一万人。”听到这个消息的蒋北铭等人都按捺不住心里的高兴。一万人的归化城,不用卢象升的军队,光榆林军的2000人就能打的下来。

    现在的归化城还没有毁于战火,并且它的地理位置十分的优越。北枕巍峨起伏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可通北部丰美的草原;南临波涛滚滚的黄河水,与鄂尔多斯高原隔河相望;东连连绵起伏的蛮汗山;西连河套,为西进甘宁之门户。不但成为了整个草原上商路的必经之地,而且整个城池就坐落于黄河、大黑河冲积而成的平原上。这里土地肥沃,地形平坦,灌溉便利。如果占据了归化城,那就等于在大草原上深深的楔下了一颗钉子,完全可以控制得住整个蒙古部落的商贸往来。

    “传令兵。”蒋北铭兴奋的喊道,“向卢帅报告,归化城敌军人数稀少,先锋部队继续前进。”

    “那这些人怎么办?”许朗指着被俘的蒙古人问道。

    “这些人咱们先带到归化城吧。”蒋北铭答道,“如果把他们交给卢象升的话我有点担心。”

    “你担心什么?”范秋明不解的问道,“你们不是都说卢象升是一个大忠臣吗,忠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卢象升是忠臣不假。”蒋北铭扭头看了看四周无人,“但是他毕竟是400年前的忠臣。”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范秋明没听明白。

    “秋明。”许朗解释道,“史料上的确记载了卢象升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忠臣,而且牺牲的也颇为悲壮,但是史料上也同时记载了他抚治郧阳的时候,面对农民军,九战九捷,斩首万余。能不杀人还是不要杀人,杀人太多总是不好的。”

    “哦,原来是这样。”范秋明明白了两个人的意思。

    “许朗,今晚扎营以后你陪我去见一见卢象升吧。”蒋北铭说道,“咱们打下归化城以后怎么办,还得和他请示一下。”

    入夜时分,榆林军在一处河边扎下了营寨,蒋北铭和许朗带着一个警卫排去了卢象升的营帐。

    “属下参见卢大人。”蒋北铭和许朗单膝跪下,对于向卢象升这样的人下跪,两个人心里的别扭还少点。

    “两位快快请起。”卢象升虚扶了一下。

    对于蒋北铭和许朗这些先宋遗民,卢象升以前只是听说过,从没有深入的接触。但是自从看到了榆林军威武的军容,卢象升一直就想有个机会能和这些人长谈一次。

    因为卢象升对如何带兵,其实是摸不着什么门道的。他所依靠的不过是自己有超人的武艺,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冲锋陷阵。卢象升善待军士,故此士兵愿意替他效死力。

    “卢大人。”蒋北铭站起身说道,“归化城内只有不到一万的蒙古人,他们的军队也不会很多,属下此来是想和卢大人商量一下打下归化城以后的事情。”

    “这事先不着急,两位请坐。”卢象升让人搬过了两把椅子,“本帅还有一些问题想要请教二位。”

    “请教不敢当。”蒋北铭有些奇怪卢象升会问自己什么问题,“卢帅请问,属下尽心回答。”

    卢象升微笑的看着蒋北铭和许朗:“本帅观你们榆林军个个都是精干之士,恐我大明朝再也找不出第二支这样的队伍。不知你们有何带兵之法,能练出如此劲旅。”

    “原来你问的是这个。”蒋北铭心中暗笑,嘴上答道,“卢帅,榆林军也无什么特别的练兵之法,只不过是军纪严格,训练系统而已。”

    “卢帅。”许朗微微笑道,“还有一个,军费充足。”

    “军费充足?”卢象升疑惑道,“本帅也从未克扣过军士的粮饷,却为何练不出你们这样的兵?”

    “卢帅见谅。”许朗冲着卢象升拱了拱手,“属下说的军费充足不是指朝廷发放的粮饷,我们榆林军有自己的标准。属下冒昧,卢帅也见过我们训练了几个月的神机营,比起榆林军如何呢?”

    “那自然是不如了。”卢象升问道,“只是不知许千户所说的标准究竟是何标准,我大明数百万将士难道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吗?”

    “既然卢帅下问,属下就尽答。”许朗站起来对卢象升又施一礼,“我榆林军一个普通的士兵,一个月的军饷是一钱银子;一个少尉,也就是一个总旗官,是7钱银子;一个中尉;也就是一个百户,月饷一两白银。”

    “这只是军饷。”许朗看着卢象升张大的嘴差点没笑出声来,“此外还有,一个士兵一天的伙食最低标准必须是两斤米,3两肉,两个鸡蛋或者一条鱼,再或者半斤豆腐之类的东西,其余的青菜管够。如果两斤米不够的话可以随便吃,直到吃饱为止。”

    卢象升张着的嘴终于发出了声音:“每个士兵都是如此吗?”

    “对,卢帅,每个士兵都是如此。”许朗继续说道,“一年四季,每个士兵8套军装,每季两套,每年一换。”

    卢象升不但嘴巴张开,连眼睛也瞪圆了:“一年八套军装,这能穿的完吗?”

    “当然能。”蒋北铭解释道,“我们榆林军的训练是很苦的,所以军装的磨损非常大,有时候一年八套都不够。”

    “卢帅。”许朗接过话去,“请问朝廷的军队多久训练一次?”

    “这个你们是知道的。”卢象升答道,“五天或十天练一次。”

    “那就是了。”许朗笑道,“榆林军的士兵天天操练,每十天休息一次。”

    “天天操练?”卢象升很不相信许朗的话,怎么可能天天操练。

    “不错,卢帅。”蒋北铭接着说道,“的确是天天操练。我们的士兵,早上需要披挂整齐跑10里地,上午训练队列和阵法,下午是格斗和射击,晚上还要学习认字。”

    “还要学认字?”卢象升更傻了,又不是考科举,干嘛要认字。

    “卢帅。”许朗说道,“2个月,认不全50个字,我们榆林军是不要的;认不全150个字是当不了军官的。”

    “还有,卢帅。”蒋北铭又说道,“榆林军的士兵,在头两个月,每天要实弹射击最少5次,多则十次。”

    卢象升不说话了,这样的待遇,这样的训练,就是个傻子也能练成精兵强将。只是,这些先宋遗民怎么会那么有钱。

    卢象升张了张嘴,他很想问问蒋北铭和许朗怎么会那么有钱,但却又不知道该怎么问。

    许朗冲着蒋北铭微微的使了个眼色,那意思是到了该给卢象升上上课的时候了。

    “卢帅是不是想问,我们榆林军为什么会这么有钱?”蒋北铭开门见山的把这个问题抖了出来。

    卢象升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正是,本帅不知你们榆林军为何如此有钱。”

    “贸易。”许朗答道,“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没有这么多的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和训练,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有一支精兵强将的。”

    “贸易?”卢象升微微的摇了摇头,他这个大明的官吏还是瞧不上这些商贾之事的。

    “卢帅,没有钱就没有兵。”蒋北铭说道,“就拿这次远征蒙古来说,如果没有晋商的捐纳,卢帅认为咱们可能会来到这大草原上吗。没有兵又如何来保卫万岁,保卫百姓,保卫我大明江山。”

    “可是。”卢象升想说又不好说的样子。

    “卢帅是不是想说我大明的赋税已经很重了?”许朗笑道,“就在去年,我琼州府昌化知县贺赢贺大人发动民众,在山鹿岭附近开荒造田,每年增收粮饷银6385两。一个县一年增收60多两银子,我大明朝廷一年赋税不过几百万两。可卢帅知道福建游击将军郑芝龙一年收入多少吗,上千万两白银。”

    卢象升被许朗的话惊得站起身来:“这怎么可能,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怎么会赚这么多的银子?”

    “卢帅,这没有什么不可能的。”蒋北铭说道,“就说这次跟着咱们来的这些晋商,他们的钱又是从何而来?不会是种地种出来的吧。”

    “卢帅,属下不妨也和卢帅说一句实话。”许朗趁热打铁,“我们榆林军前年和郑芝龙将军做了一笔生意,卖了几艘船和几门火炮给郑将军,但是卢帅知道交易额是多少吗,500万两。正因为如此,我们榆林军才会天天有肉吃,天天训练,才会一年8套军装。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有一支精兵,才会保卫大明的江山社稷。”

    卢象升让蒋北铭和许朗说的有些心烦意乱,他以前从未听到过这样的言论,但是似乎这两个人说的又很有些道理。

    蒋北铭暗暗给许朗使了个眼色,示意许朗不要再说了,该听听卢象升的意思了。

    “两位。”卢象升渐渐的恢复了正常,“我们还是说一说进军的事情吧。”

    “卢帅,属下这次来也就是想和卢帅说这个问题。”蒋北铭见卢象升转移了话题,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归化城敌军人数稀少,咱们打下来是没什么问题的。问题是打下来以后怎么办,还要请卢帅明示。”

    卢象升没回答反而问道:“两位的意思是要如何办呢?”

    “卢帅。”蒋北铭见卢象升是真心的询问,也就不再掩饰,“属下的意思是咱们就驻扎在归化城,先不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归化城这个地方是交通要道,控制住了它就等于控制住了蒙古草原,也就控制住了逆金商贸通道。我们猜测逆金不会坐视不管,他们肯定要来抢夺归化城。咱们就以逸待劳,在这里和他们决一死战。”

    “在这里和鞑子决战?”卢象升有些担忧,“两位,虽然有你们榆林军,可是咱们兵力不过三万。如果鞑子真要来,他们可能在五六万人,咱们行吗?”

    “卢帅放心。”蒋北铭拍了拍胸脯,“咱们虽然只有三万军队,可我们榆林军带了12门火炮,而且咱们是拒城而守。到时候蒙古人也会帮咱们,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蒋将军如何知道蒙古人会帮咱们?”卢象升奇怪的问道。

    “因为咱们会给他们好处。”蒋北铭笑着答道,“没有人会拒绝好处的。”(未完待续。)
………………………………

第二百四十九章 归化城

    从卢象升那里出来,蒋北铭向许朗问道:“你觉得卢象升今天被咱们说32了没有?”

    “应该是说动了一些。”许朗拿出一支烟点上,又递给了蒋北铭一支,“不过北铭,也不要报太大的希望。毕竟卢象升还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他不会真的理解咱们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