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食货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魏食货志-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陆绩四岁,尚未出仕。”

    当时两个少年,正是陆绩叔侄。做叔叔的陆绩年纪小些,锋芒正盛,名气也大些。他在席上的言论丝毫不留情面,但情有可原,即便是张纮也不好说他什么。

    他的族子陆议,较为沉稳,席间也鲜少发言。

    “这两位青年才俊,在日后都会成为江东世族的中流砥柱。只是他们现在还过于稚嫩,仅仅能给我们留下一个参考。”郭照放下竹简,看向坐在对面修剪花枝的丁夫人。

    郭照今日将在华歆府上的所见所闻一一整理分析了,说给丁夫人听,从孙策现在的处境,到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出身背景,归纳总结一番,复杂的局势中顿时有了条理。

    丁夫人跪坐在廊下,漫不经心地摆弄着面前的海棠花,金光洒在花瓣上,折射出娇艳亮丽的颜色,绽放着美丽的生机。

    她听了郭照一番话,不露喜色,却也不显忧愁,她道:“有了这份名单,我们的事就好办多了。你这个主意,的确让我们省下不少时间。”

    “不过,”丁夫人放下花剪,沉声道:“这些日子,你先不要去华太守那里了。”

    “这是为何?”郭照不解。

    “你们这些后辈,不知早年发生过的事情。”丁夫人蹙眉,叹道:“其实也不过是早两年的事情,只是那时你我的心思都不在这方面……有个叫许贡的人,曾是吴郡的太守,他有个好友,名为许靖,是个名士。许靖曾写信给孟德,提了些建议,希望孟德能使国家安定。只是许靖遭奸人嫉恨,将他的信件全部销毁,故而孟德也未曾收到。

    “后来,许贡也给孟德写了一封信,直言孙策势力日益增大,是朝廷的隐患,应当早早除去。不过他也被人走漏风声,让孙策知道了去。孙策截住了他的信件,同时也取了他的性命。”

    丁夫人缓缓说完,转头看向任昭容,道:“这件事是我疏忽了,我本不应该去拜访子鱼的,若被孙策的人知道,恐怕会使子鱼陷入不测。但……我这几日才想起许贡这件事,只希望是我想多了。”

    许贡劝曹操早日铲除异己,不是什么错误。孙策为了自保,杀了许贡,也不是什么错误。

    不过,许贡和许靖都是天下间极负名望的人,追随者众多,受人景仰。

    华歆也是这一类人,如果他与曹操的夫人密谋这件事被孙策知道,的确多有不便。

    郭照笑笑,不急不缓地宽慰丁夫人,道:“姨母不必多虑。那日我们去拜访华太守时极为低调,不会引人注意。况且华太守已经决定将豫章郡让给孙策,如此一来,孙策即使知道了,也不会杀他的,相反,华太守一定会受到孙策的礼待。事成之后,姨母可以说服华太守北上,投到曹公麾下。”

    丁夫人的眉头舒展开,被她开解得舒服了许多。

    指尖贴着光滑温凉的竹简来回游移,郭照想了想,问道:“姨母,这份名单……是否有必要交给陈先生?”

    “给他罢,这些事留给他们去做也好。”丁夫人点点头,再次赞同了她的提议。

    郭照抬头看了看天色,蔚蓝的天空中有云层涌动,束束金光穿过,是才过了午后的时辰。

    “那我给他送去吧。”她站起身,扫了扫襦裙上的皱褶,往陈群的住处寻去。

    她去时,陈群正缩着眉头,面色凝重地读着一封信件。她一猜,便猜到信是从何处来了。

    曹操这次出征,几乎带走了所有人。不过荀彧照旧留了下来,主持后方。荀彧与陈群相知多年,比一般同僚更加默契。荀彧留在许都,前承曹操,后接陈群,两边接洽。这回给陈群发来书信的,自然也是荀彧。

    荀恽站在一旁,俊秀的眉毛拧在了一起,亦是忧心。

    看来荀彧发来的书信,没有什么好消息。

    郭照气喘吁吁地回到丁夫人的房间时,将事情大致转述了一遍,道:“曹公有意撤兵,退还至许!”

    “什么?!都到了这个时候了,他怎么能动起退兵的念头。”丁夫人“唰”地一下站起来,在房中来回走动,咬牙切齿。

    她道:“真枉我来江东走了一遭!”

    “姨母别急,”郭照顺了口气,先将荀彧写在信里的情形说了一通:“现在两军对峙,长达半年之久,曹公劣势在于兵少粮乏,经不起消耗。如今曹公麾下不足万人,其中伤者又有十之二三,是大大的不利。”

    丁夫人定下脚步,重叹一声。

    的确,以曹袁两方实力之悬殊,曹操能坚持到今日,不可谓不艰难。

    “但若因为这样就放弃,是愚不可及!”丁夫人恨声道。她的胸口剧烈起伏着,想必是气急了,也心焦急了。郭照上前替她扶着背,尽量柔声道:“您了解曹公的,这个时候放弃,他比谁都不甘心。曹公最缺的不是兵也不是粮,而是士气啊。曹公兵弱,要攻打袁绍的强兵强将,想要取胜,最最需要的就是一鼓作气,一举溃之的士气啊。”

    丁夫人还是气。

    郭照只好继续说道:“方才我已将江东的大致与陈先生说了,他一定会转告荀令君的。而荀令君和郭祭酒他们,也一定会竭力鼓动曹公的。”

    丁夫人稍稍冷静了些,也认同了她说的话。

    曹操还是有优点的,至少在大的决策上能听从智囊团们的意见。

    “不过,你这孩子真是出了奇的镇定。”丁夫人还拧着眉,略有惊奇地看了郭照一眼。

    “许是因为我确信曹公一定会赢吧。”郭照释然一笑。

    ***

    郭照身在江东,能得知北方的消息。而曹丕扎在军营里,听不到来自江东的半点风声。

    大多时候,他分不出心思考虑儿女情长。曹操粮资不足,军营里条件很苦,优选的待遇都留给了女眷和受伤的军士,像他这样年轻气盛的少年与大多数士兵一样,每日米汤野菜,风餐露宿。他跟着军队四处游击过几次,最艰险的一次,是由曹操亲帅六百骑兵,对战袁绍追赶而来的六千兵马。

    那一回,一向以冷静沉稳著称的谋主荀攸,都曾在马背上大惊失色。

    只是一次的险中求胜,也不能改变他们处于劣势的事实。

    曹操想过退兵,进不能大败袁绍,退也抵御不了孙策的袭击,这样的窘境几乎把所有人逼疯。直到荀彧、荀攸、郭嘉几个轮番上阵,甚至连一向沉默寡言、明哲保身的贾诩都出言相劝,曹操才算重振旗鼓。

    曹丕站在营火旁,他的乌发早就失去了鲜亮的光泽,含着砂砾的北风吹得他鬓边碎发飞起,五官凌厉。他看着贾诩面无表情地从曹操帐中撤出来,见着他时,从容平静地道了一声:“二公子安好。”

    贾诩年逾五十,两鬓染白,皮肤有些粗糙,面上遍布皱纹深壑。这样一张脸,总是垂着眼睑,面无表情,不会说话似的。若非临到这次存亡之时,恐怕他也不会开口。

    “贾参军。”曹丕颔首,语气生冷,面上未曾流露任何情绪。

    面对这个曾经一手谋划宛城兵变的毒士,这是曹丕如今能做到的、最大的礼遇。

    两人仅一点头,各自擦肩而过。曹丕又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夏侯尚急匆匆地朝他大步奔来。

    “子桓,出事了!”夏侯尚火急火燎的,仿佛天要塌了似的。

    “怎么?”曹丕望向他。

    夏侯尚虽不够沉稳,可他口中吐出的消息却是足以震惊任何人的了:“孙策有意攻袭许都!”

    “哪里来的消息?江东?”曹丕面色变了变,英眉深蹙。

    “是江东,但似乎不是陈先生那传来的消息。荀令君才发来一封十万火急的信件,郭祭酒他们正拿着信往主公这里赶呐……”这些日子下来,夏侯尚原本白皙隽秀的小脸,早就消瘦苍黄了下来,他愁云惨雾的模样实在无法令人赏心悦目。

    曹丕还未来得及研究出他话里的门道,又听他踌躇道:“还有,我听闻这次陈先生传回来的信里,还是没有昭容的消息。”

    “没有?”曹丕的眉头拧得更深。

    起初,他也以为从江东到官渡路途遥远,不便传递消息。能有一点丁夫人的消息传来,也就说明任昭容也无事了。可是,自任昭容跟着丁夫人离去后,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凭空不见。陈群第一次传回消息时,大军还未远征,里面只字未提任昭容。陈群是与丁夫人同去的,可他似乎就没见过、听过有“任氏”这个人。

    午夜梦回,曹丕甚至以为自己掉进了庄生迷梦的怪圈,偏偏任昭容什么念想都没给他留下,连相思都无处解,更何况是一个她存在过的证明?

    “只可惜你我与荀家那个小子都无交情,也无法通过他一问究竟。”夏侯尚一脚踢飞了营火边的石子,同样烦躁。

    “无论如何,一个人总不可能凭空不见。”曹丕背在身后的手狠狠攥紧了,咬牙切齿。
………………………………

第50章 燕歌行三十

    孙策从江上练兵回来之后,正式接待了陈群等人。樂文小说|丁夫人与郭照都没有参加,也不愿参加。听闻当日两方皆是心平气和,公事公办。彼时,孙策要攻打许都的消息不胫而走,这则决定在江东本土引起不小的争议,不论世家,孙策的自己人也不赞同他,说他冒然进取,过于急切。

    陈群借此机会,对孙策敲打了一番,他举手投足,端的都是政客的姿态,恩威并施,游刃有余。无论孙策如何威猛,他始终是汉室的臣子,明面上不敢造次。迫于内部意见无法统一,孙策暂且收起了气焰,但他也没有闲着,转头就将华歆的豫章郡取了过来。

    诚如郭照所言,待华歆一身便装,出城迎接孙策之后,孙策向他施礼参拜,极为尊敬,称华歆“府君年德名望,远近所归”,又谦虚地称自己“策年幼稚,宜修弟子之礼”。

    郭照赶回吴郡时,胯下的马儿已经疲累不堪,她进了城门便放慢了速度。在江东的日子,她总算彻底学会了骑马。说来也怪,少了曹丕这个老师,她学得倒快了。

    远处有一赤一白两骑,穿过绿柳薄烟,飞驰而来。赤马在前,白马在后,眨眼间的功夫便冲到郭照面前,三人打了个照面。

    临近城门前,相向而来的两骑放慢了速度,骑在赤马上的那个青年高大威猛,剑眉星目,后背箭筒长弓,一身戎装,英姿勃发。骑着白马的那个,郭照很熟悉,正是许久不见的孙权,他一身便装打扮,与赤马上的青年不像一路人。

    看来骑着赤马的青年,十有*就是孙策了。

    孙家兄弟掠过她身边时,只有孙权朝着郭照匆匆示意,又马不停蹄地追赶孙策去了。

    郭照耳边的碎发和裙角都被他们带起的疾风吹散,她回头一看,只见孙策终于在城门前停了下来,掉头回看才追上来的孙权。

    见状,郭照手上缰绳一拉,驾着马儿小步向前快走。

    她只听到孙权说了一句什么“……要去哪儿……带上随从……”云云。

    要进到内城,还要驱着马走上一刻钟,郭照只当策马散心,再寻摸着有什么小吃可以一试,却不料她走了没有几百米远,就被人追了上来。

    “孙君不用随吴侯出城吗?”郭照用余光瞥了一眼与她并驾齐驱的白马,询问道。

    孙权的马高大俊美,比她的座驾高上一截,而他人又生得英武,坐在马上比她高了一个头不止,连艳阳都被他遮去。

    他不意外郭照猜出了孙策的身份,无奈道:“兄长又出城狩猎了,还不许我告诉韩将军他们。”

    “想不到堂堂吴侯居然如此任性。”郭照笑着摇摇头,又道:“不过这样一个人去打猎,实在不是个好习惯。”

    孙权因她第一句话,深深地望了她一眼,听了她后面的话,又道:“的确,几位老师和将军已劝诫过他许多次,可兄长仍然坚持一人驰骋才是快意。”

    “方才好不容易追上他,问出他要去的地方,现在我得去通知韩将军他们了。”孙权头痛地拉起缰绳,侧头对郭照扬了扬嘴角,道:“改日再会!”

    话音一落,他一人一骑立刻冲了出去,很快消失在她的视线里。

    当夜,城内就传出了孙策遇刺的消息。

    ***

    七月流火之时,北方仍然干燥少雨。到了夜里,凉风习习,营地里除了篝火燃烧时,间歇发出“噼啪”的轻响,再无其他声音。

    曹操的主帐里点着光亮,须臾,“唰啦”一声,帐帘从里面被突然掀开,曹操一身铠甲,手持头盔,熊熊营火照亮了他鬓角的银白。陆续有数个谋臣武将跟着曹操身后走出,一声号令之下,空地上瞬间集结了数千人马,个个严整待发。

    曹丕也早早地套上了盔甲,他走到曹操面前,单膝跪下,沉声道:“父亲,请允许我与您同去!”

    这夜,曹操已决定亲帅五千轻兵,奇袭乌巢。乌巢是袁绍的屯粮之地,只要一把火烧光它,袁绍失去了储备,就再也没有与曹操对战的资本了。

    不过,曹营这边的军粮辎重也几乎耗尽,此举已是破釜沉舟。

    曹操命曹洪和荀攸二人驻守营地,二人皆善守,尽管曹操带走的五千人马皆是精兵,以他们的能力,足以令曹营牢不可破。至于偷袭乌巢,则是曹操带队前往,但他的部下却不赞同他亲自涉险。

    把守乌巢的士兵约有六七万人,差距悬殊之大,令人心悸。

    曹操身为主将,若有任何意外,则无人主持大局,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曹洪等人都建议选个亲信,代替曹操。

    然,曹操力排众议,立场坚决,此时此刻面对他的精英部队,他的态度愈发坚定。先前在帐中还面露犹豫的将军们,如今也绷着一张脸,再无异议。

    曹丕请战时,曹操并无惊异之色,他弯腰将曹丕从地上拉了起来,语气如常,道:“你留下。”

    听到曹操拒绝,曹丕下意识牙根一咬,双拳攥紧。他神色不变地看着曹操,不料曹操又道:“留下做个令人安心的人。”

    曹操的目光晦暗不明,口吻平淡,仿佛在对他说:“再去把那本书读一遍。”

    “是。”

    曹丕垂目,沉声应道。

    他没忘记,营地里还有他的母亲和尚且年幼的弟妹。或许,曹操也仍在介怀……曹昂当年的意外。

    乱七八糟的念头从他脑中来回穿梭,他眼睁睁看着曹操离去,自己的双脚则钉在原地,僵硬无比。

    曹操将最危险的任务揽到自己身上,也将生死的赌注压在了自己身上。

    直至曹操的背影被数千兵马埋没其中,渐行渐远,消失在山头,曹丕才沉默地转了身。

    那一瞬,他听见谋主荀攸含笑说道:“在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之时,只有自己才不会背叛自己。主公深谙这个道理啊。”

    敌我实力悬殊,袁绍的粮草辎重更是被严加看管,偷袭乌巢这次行动已经调走了曹操最精良的部队,搏命之战,断不可以交给任何一人,唯有曹操自己,才能抱着必死的决心出战。

    “看来主公已经知道,我方有人与袁绍互通信件了。”寒夜中,郭嘉的声音清清冷冷,竟有几分骇人。

    “不然,主公也不会这样坚决。”荀攸接道。

    曹丕侧目,蹙眉问道:“郭祭酒在说何事?”

    郭嘉浅浅一笑,徐徐说道:“两军交战,有人与敌方通信,至于内容么……”他轻笑一声,不屑再说,转身即走。

    因为实力悬殊,已有人认定曹操必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