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山门异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山门异类-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承乾足疾真是如此,那么…。。。泰儿…。李渊虽然垂垂老矣,但是作为政治人物的基本素养还是在,一瞬间,他的脑子里就想到了许多,比如诸皇子谁最有可能,还是各位皇子背后的势力等等,这种政治考量简直铭刻在他的骨子里。

    而作为当事人的李承乾,此刻也忘却了方才的恼怒和害羞,取而代之的,则是深深的恐惧。

    关于自己的足疾,虽然表面上他一副无所的谓的态度,而且在平日生活里,他尽量让自己跟正常人一样,而且为了显示自己的正常,他还会刻意在父母亲和诸位大臣面前展露自己的武艺和马术。

    但是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这位屡次让自己有些不爽,被哥哥指定为自己太子舍人的小童,竟然在没有看过自己腿足的情况下,把自己足疾的症状说得一清二楚,而且他对自己病状的预言,直接击中了李承乾一直以来,心中最大的恐惧。

    要知道,这位朝散郎可是将死去的祖父救活过来的人啊,其医术之奇,连御医和孙道爷都啧啧称奇,他都如此说,怕是自己这太子之位。

    但愿他能治好孤之足疾。

    此刻,他之前对于这位朝散郎,大人口中的大唐第一神童,麒麟儿,心中再无半点恼怒和嫉妒之心,取而代之的,则是深深的惶恐和期许。

    带着惶恐和期许的心情,李承乾费力地脱下自己的靴子,颤抖着将脚伸了出来。

    坐在他对面的陆哲,此刻心中的忐忑,不比对面的李承乾少多少!

    但愿真如自己所推测,陆哲心中反复念叨着。

    等到陆哲在对面和周围人紧张的注视下,反复仔细地检查过后,闭上眼睛,仔细地回忆推敲着。

    静室之内,所有人屏息凝视,大气都不敢出。

    突然,他睁开了眼睛,起身对着孙思邈拱了拱手,让开了位置。

    “劳烦孙道长太子殿下号脉。”

    “好。”孙思邈也没有多话,捋了捋长长的胡子,坐到床前,仔细给太子号脉。

    “吾儿足疾如何?”说话的是个女声,长孙皇后不知道何时,站到了身后。

    “见过皇后。”陆哲和孙思邈赶紧给长孙皇后见礼。

    “道长不必多礼。”长孙皇后赶紧让孙思邈坐下,“见过上皇。”长孙皇后对着李渊福了一福。

    “嗯——”李渊摆了摆手,算是回应。“务须多礼。”

    原来,长孙皇后一刻钟之前就到了李渊寝宫,一看门外的阵势,再加上女官之前的描述,就知道此事不轻,于是她也让随行女官在外等候,自己一个人进来。

    进来就看见自家儿子一脸惶恐地倚在榻上,那位大唐麒麟儿正在仔细看着他的脚。心念急转直下,长孙皇后大概猜到了整个事情,于是她心中一揪,不敢打扰,只得悄悄地站在稍远处,静待结果。

    在孙思邈给李承乾号脉的时候,李渊已经把刚刚陆哲说的话完整地向长孙转述,长孙皇后一听之下,身体就微颤,随即强自忍住,静静地等待结果。

    “吾儿之症如何?”等到孙思邈号完脉之后,长孙皇后焦急地而问到。

    孙思邈没有说话,兀自沉吟着,似乎也发觉有些不妥,于是众人把眼光看向陆哲。

    “若哲所料不差,太子足疾,病不在筋骨,而在于脏腑!太子所患者,乃是消渴之症,而这足疾,乃是消渴之症前兆!”

    “消渴症!”孙思邈眼睛一亮,随即开口道,“太子脉象平和,但肝气郁结,阴虚火旺,三焦猛热,五脏干燥,细细品来,却与消渴之症有些相似。”

    “敢问太子,平日里饮水多否,是否常觉口渴”孙思邈严肃地问道。

    “承乾一日,须饮水两升…亦觉口渴。”李承乾声音都颤抖了,此刻也不得不的说出实情。

    “消渴症!!”长孙皇后和李渊对视一眼,眼中都有些恐惧。

    在古代,糖尿病被称为消渴症,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最后一项是怎么知道的,你们猜?),在古人的眼中,消渴症也被视为重病,但是不算绝症。但是患消渴症的大多难以治愈,对于古人来说,也算终身顽疾(开玩笑,现代人都治不好糖尿病)。

    陆哲是怎么猜道李承乾的糖尿病的呢?原因就是在于他后世认识的一个人,也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早期,有一种症状,就是糖尿病足,只要破一点皮,先是溃烂,发黑,后来到了僵硬没有知觉,很多人甚至都会被截肢。

    而陆哲认识的那个人,就是患有糖尿病足,平日里走路的姿态,感觉跟李承乾颇为相似!

    刚刚正看着宫女出神的陆哲,被李渊一问,正在慌乱之际,他看到了李承乾,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想起了前世的那个熟人来,陆哲心头灵光一闪,莫不是这太子足疾,正好是这糖尿病足吧,想到李世民一脉,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方面疾病,李渊,李丽质,李世民都患有此病,想到这里,陆哲越想越有可能,所以才脱口而出。

    等到他看到李承乾的脚底一个微微发黑的一个黑点的时候,陆哲几乎可以确定了,太子李承乾的脚和他后世看到那位糖尿病患者的脚一模一样!直到那一刻,陆哲心中才稍微好点。

    等到药王爷都确定了,李承乾这个是消渴症的时候,陆哲的心,才算是彻底放下心来。

    在这个年代,全天下能够完全断定人生死的只有两个。

    一个是孙思邈,另一个则是李世民。

    见到药王爷都这么说了,李渊的脸色愈发凝重,李承乾则是脸色发白,不知所以。

    震惊!大唐太子李承乾身上的千古谜团,竟然是这样!陆哲表面上面色凝重你,但心中甚至有一种洞悉了千古秘辛的满足感。

    这种满足感,独属于我们光荣的吃瓜群众。

    哦,忘了这个时候大唐民间并没有西瓜,虽然早在汉朝张骞就带回了西瓜,名为寒瓜,在这个年代寒瓜是西域贡品上贡,但是因为此时的西瓜还未完全被人类驯服改良,里面的瓤是白的,味道也不甜,所以皇室也没人吃它。想到这里,陆哲无比怀念那脆皮红瓤的大西瓜了。

    啧啧,此刻化身吃瓜群众的陆哲,看着李承乾此刻微微发白的脸色,想起此人不过也才十七八岁年纪,随时承受着他的年纪不该承受的压力,心中也只得暗叹一声。

    “哥就只能帮你到这里了。”想起后世那位熟人找来的偏方,陆哲缓缓开口了。

    “上皇,皇后,这太子之足疾,亦并非无法可想。”陆哲弱弱地开了口。

    “什么!”李渊虎目一瞪,扭头看着陆哲。

    “小先生可有医治之法。”

    “还请朝散郎救吾儿一救。”为了自家长子,长孙皇后竟然盈盈下拜。吓得陆哲赶紧喊休得如此,皇后请起。

    “这消渴之症,小友亦可治愈?”孙思邈此时看着陆哲,眼睛不由得发亮的盯着陆哲。

    “额…。。诸位稍安勿躁。哲所言有法可想,并非治愈,想必道长亦知,这消渴之症半是胎中所带,半是后天多食肥甘厚味所致,难以痊愈。太子之足疾,虽是消渴之症前兆,但症状轻微,若是调养的当,其足疾亦可消除。”

    “还请朝散郎言明,该如何治疗。”长孙皇后听到陆哲“难以痊愈”四个字的时候,心中就有些绝望,但是又听到后面的话,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于是陆哲刚刚说完,长孙皇后不顾皇后风仪,抢先开口道。

    “这嘛——依吾梦中所得,这太子殿下,这一生便要吃些苦头矣。”陆哲扭头看着一脸惊魂未定的李承乾,心中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若是自己万一真的调养好了李承乾的足疾,那么,这改变了的历史,究竟会怎样?


………………………………

第一百七十八章 联合诊治

    “苦头?”所有人都眼睁睁地望着陆哲。

    “正是如此,消渴之症无药可救,但可缓解。”陆哲沉声说道,“这太子殿下,怕是一生都不得饮酒。”

    “不得饮酒?”李渊突然想起了陆哲给他制定的食谱和各种规矩,“小先生之意,便是让承乾如孤一般,少荤茹素,禁止饮酒?”

    “正是如此。”陆哲肯定地点点头。

    “若是一生不得饮酒,怕是有些难忍。”李渊自己是有消渴之症的,现在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小先生给自己制定严格的食谱,而且严禁嗜酒好色的自己戒酒戒色,竟然是针对自己的消渴之症。

    “当然不止如此,若想控制消渴之症,太子一生,怕是只能少食或者不食牛羊肉,彘肉也应少食,如要食肉,可少量食些鸡鸭鱼,但亦要少食。为保证其身体,每日可食一鸡子,少量肉食尔。虾蟹之类,完全不能食。”

    “这牛肉,国朝禁食,不过这彘肉,承乾当真不得多食?”听到自己一辈子要少吃猪肉,李承乾面色有些变了。

    平日里他就最爱食彘,没想到竟然也要少吃,还是一辈子,这让他感受到了陆哲说的吃些苦头这句话的真实性。

    千万不要以为猪肉在古代是贱肉,也不知道这个观点是谁先传出的,后来就有人以讹传讹。在古代,祭天的三牲就是牛、羊、豕,可见猪肉的地位,刘邦项羽鸿门宴,项羽赐予勇士樊哙的肉食就是猪肘子,可见猪肉是能上诸侯宴席的。

    而《国语楚语下》记载:“天子食太牢,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而且《礼记》规定,士无故不杀犬豕,可见猪肉的规格并不低。在唐朝,还有官府机构养猪,造成猪肉供大于求,价格低廉,所以才有苏东坡的“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当然,古代贵族不怎么吃猪下水是真的,不是因为下水轻贱,之所以君子不食猪狗之肠,因猪狗皆为以米粟为食的动物,猪狗的肠子又似人肠,君子不食也,用来表示不同类相残的仁爱之心,或表示不与肮脏沆瀣一气为伍之意,而非不食猪肉(当然,猪肉是贱肉的说法是哪个群体最先提出的,鹤也不知道,也不敢问)。

    “若太子想要足疾不恶化,此乃必然手段。”陆哲斩钉截铁地说。

    “些许口腹之欲,倒不算大事。”李承乾点点头,不再追问。

    比起失去一个帝国起来,这点口舌禁忌,当然不算什么。

    “平日里,太子应少食稻米与白面,盐亦应少食,平日主食,应多食荞麦,菰米与菽等粗粮尔。”陆哲缓缓说出了最后的禁忌(插个题外话,菰米就是雕胡米,鹤为了体会唐人雕胡饭味道特意买了些,真的还可以,配合红烧肉一绝)。

    “什么!连米面都不得食?”李渊有些吃惊,猪牛羊就算了,就连主食都有诸多限制,而且还是一生不得食。想起这几日陆哲给自己安排的食谱,没有吃到白面的李渊都有点怀念胡饼的味道起来,想想李承乾要一生不得食胡饼稻米等物,还要吃荞麦菰米等粗食,李渊想想亦觉得有些清苦太过。

    要知道,在太极宫里,荞麦和菽,都是用来喂马的。

    “这样太清苦了罢。”李渊不由得感叹道,但是看着陆哲的严肃的神情,他也明白兹事体大,区区口腹之欲,与失去帝位来说,自然没法比。

    “小友之方,倒是直指病灶,凡消渴症,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伤劳之过,故富贵者多而贫贱者少尔,小友之方,虽须坚持一生,但以日常饮食治之,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乃是上乘医家手段尔。”听到陆哲的方法,孙思邈眼睛一亮,心中某个念头似乎被打通了。

    “是药三分毒,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陆哲淡淡地说了一句。

    “仅此一句,小友于食疗一道,远胜天下人多矣。”孙思邈由衷的赞叹道,对于自己这位小友在食疗上的造诣感到佩服,一直以来,孙思邈都在试图编纂一部属于自己的医书,他野心很大,要将内科外科儿科食疗等等都加入,但是精通内科的他,对于食疗,始终都觉得有些模糊,有种管中窥豹的感觉,现在陆哲开宗明义的一句话,简直就如一道闪电划过他的脑海,长期以来,关于食疗部分的思考,一下子都想通了大半,于是他郑重地朝陆哲打了个稽首。

    “多年迷思一朝得解,老道谢过小友点拨,于食疗一道,老道还有些尚不明之处,还望小友不吝赐教。”

    “道长无须多礼,哲才疏学浅,关于食疗一道知之不多,道长若想知,哲敢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陆哲赶紧还礼,心中暗暗惭愧。

    关于食疗的那句话,就是孙思邈自己写的,他能不觉得有道理么?

    自己这算不算外祖母悖论?陆哲心中暗暗发苦,原本自己引用的话本来就是孙思邈未来写下的,而且关于消渴症食疗的方子,也是后世的医生得自于孙思邈的千金方,然后告诉广大患者的。

    消渴病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食。这是千金方原话。

    那这到底算谁的?孙思邈关于食疗的部分的理论,竟然是由后世的自己将他的着述转而告诉他,然后他在自己的告诉之下,写下了千金方。

    这简直就是跟你穿越回50年前,在你外祖母没有嫁人之前杀了她一模一样嘛。

    “若是如此?这男女之事,吾儿可有禁忌?”说话的是长孙皇后,作为母亲,她自然最关心的是自家儿子娶媳妇生孙子的事情。朝散郎治疗上皇的方子她看过,里面有一条就是戒色,李渊子孙满堂还好,若是要自家承乾不近女色,那作为母亲的长孙皇后就不答应了。

    这种问题,妇人家是不好在男子面前谈论的,但是看到孙思邈和陆哲两人互相印证,逐渐有种把联合诊断会开成学术讨论会的时候,内心焦急的她,再也顾不得害羞,心想自己不要讳疾忌医,而且对方一耄耋老道一个孩童,心中的耻度也下降了不少,于是着急地问出了声。

    “啊?男女之事?”陆哲懵逼了一下,想了想后世糖尿病人也不禁止啪啪啪呀。于是随口答道。

    “据某师梦中所授,消渴症与男女一道,虽无大碍,但也应节制才是。”

    妥了,长孙皇后心中的大石头才放下,只要不禁止男女之事就好,至于在房事上节制,则是这个年代医生回答的标准答案,就跟后世你哪怕之事稍微划个口子,医生都让你戒烟戒酒戒浓茶戒辛辣一般。

    “即是如此,那吾儿承乾之足疾,朝散郎可有妙法。”长孙皇后话一出口,李承乾和李渊,眼睛都定定地看着陆哲,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有!”陆哲干脆的回复,让长孙皇后和李承乾,两人都送了一口大气,特别是李承乾,脸上的神情越发期待起来。

    “取溪流中之藻丝,以醋蒸之,半个时辰后,加入清水,用此水濯洗足部,此乃方一,南方有药材曰木蟹(木鳖子),取二两混合两斤水煮之,用此水濯洗,此乃方二。月余便可见效。”(这是偏方,鹤熟人试过,有效但是说不好,姑妄听之)

    “若是能治好吾儿足疾,朝散郎居功至伟矣。”听到方子不过是用溪流间的水藻,还有什么木蟹,想起之前这位朝散郎只用一位柳树皮就治好了被御医判了死刑的金山公主,长孙皇后不由得大喜。

    “还请孙道长费心给太子开上一些清凉化瘀之汤剂。哲不擅内科,内外兼治,方是正道。”陆哲对着孙思邈作了个揖。

    “还请孙道长费心为吾儿诊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