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都能跺碎一块结实青砖这一脚,还是没有任何作用,倒是把脚后跟震的发麻。
站在旁边的杨百岁这些天才学子们和匠人们,满脸的错愕,以铁塔汉子的魁梧身材,一拳都能打死一头黄牛了,居然奈何不了一滩烂泥。
烧制出来的这种粉末子也太过神奇了些,掺上水没几天就变的比石头还硬,难不成真有化土为石的仙术?
朱舜点了点头,对于水泥的硬化程度比较满意,应该达到了通用水泥的水准。
通用水泥正常七天左右能够凝固到70%~80%强度,二十八天达到100%强度。
正常来说70%~80%强度已经够用了,凝固到100%这段时间只是加固阶段。
水泥已经烧制出来了,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就要建造真正的水泥厂了。
以明朝的交通运输水平,水泥厂必须建在原材料产地附近,这样就省去了原材料运输的环节,大大节省了时间。
朱舜叫来杨百岁,问道:“你可知道附近哪里有石灰石矿山?”
杨百岁的很多习惯和他老爹如出一辙,塘骑要想在辽东活下来,依靠的是细心和准备。
杨百岁按照老爹常说的一句知彼知己,从来到朱氏水泥厂就从内到外把这里了解了一遍,平时没事的时候,还骑着骡子在附近溜达。
一年多过去了,日积月累,对于整个通州的山川地理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杨百岁不知道老爹留给他的这个好习惯,给他的带来了足够改变一生的机遇,只是回去拿来了一张写着各种狗爬字的舆图。
()
………………………………
第二百三十章 买矿山
杨百岁耗费一年时间手绘的这张舆图,舆图绘制是他老爹手把手教的,倒是还不错。
只是上面标注的楷书,却是不敢恭维,哪里是楷书,分明就是一堆狂草。
杨百岁知道自己的字难看,当时绘制这张舆图只是出于习惯,倒也没多想,更没想到拿到朱舜面前。
杨百岁挠了挠脑袋,把舆图交给了朱舜。
字体一文不值,但组合在一起,这张舆图却价值连城了。
煤矿、砂石矿、黏土、大理石、石膏矿。。。。。。。舆图上面记载的各种矿山多达十几种,通州各地的矿脉情况,全部清晰详细的记录在上面。
朱舜把手里的舆图交给杨百岁,忍不住夸赞了几句:“你小子可以,还有这份本事,以后由你负责一片工业园区,敢不敢干。”
听到山长夸赞自己,平时凶悍的不像话的杨百岁,更加不好意思了。
虽然不明白工业园区是啥意思,但他杨百岁的脑袋里就没有不敢这两个字,摸了摸鼻子说道:“有什么不敢的,山长敢给,我就敢干。”
甭说是一个工业园区的负责人了,就是一个工厂的工厂主,基本上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不惑。
杨百岁还没到及冠的年纪,今年刚刚十七岁,还是个少年。
不过却也是最有冲劲的年纪,就像科学研究,少年和青年阶段是最有创造力的时候。
建立水泥厂不是简单建造一座烧制水泥的厂房,就可以了,需要建立一系列的配套工厂。
烧制水泥的原材料是石灰石、黏土、石膏,就需要先建立三座原料工厂,把这三种原料碾磨成细料,送到水泥厂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水泥厂位于潮河的东岸,上游的十几里的地方,河岸旁边刚好有两处矿山出产石膏矿和黏土矿。
就是石灰石矿山稍微远了一些,距离潮河岸边大概有五里。
这些矿山都是地面上的矿山,不是那些积水的矿脉,比较好开采的同时,也没有办法捡漏了。
不过一旦烧制成水泥,也算是一种捡漏。
石灰石这些原矿石的价格,肯定不能和水泥相比。
只是经过一番烧料,价钱从一钱银子暴涨到一两银子都算是少的。
这些矿山属于本地乡绅的私产,不是朝廷的官产,无法借助王承恩的关系买走这些矿山。
朱舜知道自己的身份太过敏感,甭说是去找这些乡绅谈生意了,就是去一趟那些乡绅的家里,绝对会引起一阵鸡飞狗跳。
谁敢见东林党的头号灾星。
只能请出宋老爷子去找这些乡绅了。
喝了两碗肉粥,朱舜安排一名管事去把宋老爷子给请过来,自己带着杨百岁和天才学子们去了矿山,实地勘察。
朱舜骑着辽东大马,杨百岁骑着骡子,先一步去了矿山。
其他的天才学子们没有马匹,只能步行过去,约定就在石膏矿山的门房那里会聚。
这两天没有下雨,天气逐渐炎热,土路比较干燥。
尘土是大了一些,好在没有泥泞,朱舜杨百岁两人顺着尘土飞扬的土路,没过多久就来到了十几里外的石膏矿山附近。
朱舜杨百岁两人从坐骑下来,牵着各自的坐骑走了过去。
光秃秃的矿山上什么也没长,矿山不是一座两座,而是一片小丘陵。
远远的就看见,矿山的前方有一个小作坊,作坊里冒着一股子烧窑的浓烟。
石膏不仅是烧制水泥的原料,还是一味中药,配以麻黄、杏仁等药材,可以医治肺热咳嗽等疾病。
这座小作坊就是矿山主人用来炮制石膏的作坊,朱舜杨百岁两人还没靠近,三名在附近巡逻的家丁,端着鸟铳走了过来。
领头的那名家丁瞧见朱舜穿了一身绸缎,气度又不想一般人,也没敢说些重话,劝告了一句:“这里是顾侍郎的私产,两位员外不要让我们这些下人为难。”
朱舜拿出一锭银子,大约一两重,扔给了领头家丁:“工部的顾侍郎?”
领头家丁听到面前的这位员外,竟然知道老爷是工部侍郎,态度恭敬了很多:“员外认识我家老爷?”
朱舜想要估算这片石膏矿山到底有多大,等到宋老爷子来了,也好商议出一个价钱:“本官准备采买一批石膏,过来看看石膏的质量如何。”
听到一句本官,领头家丁知道这人不是自己所能接待的了:“官爷稍后,小的这就去请秦管事。”
没过多久,那名秦管事急急忙忙的走了过来,还没靠近,就听他在那奉承:“这位官爷莫怪,家里的下人不懂事。”
“倘若哪里有冒犯的地方,小的给官爷赔不是了。”
秦管事能够外放到油水很足的石膏作坊,为人处世,察言观色,各个方面都相当的有火候。
这句话一说,朱舜纵是有天大的火气,也要消去一半了。
秦管事走到近前,赶忙拱手,拱手的同时偷偷打量了几眼朱舜,确实是像个当官的人,笑容更加奉承了:“官爷这边请。”
朱舜杨百岁两人一起走过去,没去秦管事简陋的正堂,顺着一条勉强算路的山道,爬到了丘陵的顶部。
朱舜掏出怀里的千里镜,望了望四周。
空旷的四周,起伏着大大小小二三十座丘陵,再向外,则是平坦的旷野。
这些凸出地面的小丘陵,便是一座座小型矿山。
石膏矿不算太大,也太小,算是一处中等矿山。
供应那些日常万吨的水泥厂够呛,不过供应朱舜建立的水泥工厂,却是足够了。
向北还有一片黏土矿山,同样是顾侍郎的私产,黏土作为烧制瓷器的原料,价钱比石膏要稍高一些。
朱舜杨百岁两人走下石膏矿山,又去了一趟同样是荒芜的粘土矿山,这边也有一家小作坊。
只是以这种手工开采的方式,开采出来的那点矿石,对于整片矿山来说,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有着秦管事的陪同,朱舜杨百岁和几名天才学子很顺利的就进入了粘土矿山,在矿山顶部观察了一会儿,大致确定了矿山的规模,便回去了。
还有一些其他的数据,就要等到买下这两片矿山以后,让这帮天才学子耗费大量时间去检测了。
等到朱舜把三大片中等矿山观察完,已经中午了。
谢绝了秦管事的宴请,心里有底的朱舜带着天才学子们回去了。
()
………………………………
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贵的矿山?
朱舜回到朱氏水泥厂,宋老太爷已经坐在正堂的官帽椅上等着了,端着那支爱不释手的线膛枪,慢慢的擦拭着。
火枪都有使用寿命,一旦开枪次数快要达到使用寿命,随时都有可能炸膛。
朱舜迈过门槛走进正堂,扫了一眼,瞧见线膛枪的枪托上刻印着崇祯六年五月初三制的字样,也就放心了,应该是一支新枪。
朱舜先给宋老爷子倒了一杯茶,自己也倒了一杯,忙了一上午了,口渴的喝了好几杯:“矿山的事情,想必老太爷已经知道了。”
“三处都是中等矿山,最多给四万六千两白银。”
宋老爷子放下茶杯,不解的看了朱舜一眼:“老夫打猎的时候,路过这三处矿山几次,以这三处矿山的规模,最多四万两白银。”
“朱先生怎么多给了六千两。”
经过工业魔改以后,这三处矿山的价值最少值百万两白银,别说多给六千两,多给六万两也是值得。
这次去找本地的乡绅采买矿山,明面上是宋老太爷出面,但是去衙门的三班六房文契过户,还是要签字画押朱舜的名讳。
在采买以前肯定要给本地乡绅挑明,免得到时候反复无常。
既然挑明了是朱舜采买,这些乡绅十有八九会坐地起价,要不然谁敢冒着得罪东林党和晋商的风险,偷偷把石灰石矿山卖给朱舜。
石灰石矿山是本地几位乡绅的私产,石膏矿和黏土矿就有些难办了,就是东林党成员的私产。
朱舜在大明的人脉关系有了一定的厚度,去找顾侍郎这件事,完全可以请新宁伯出面。
宋老太爷瞧见朱舜只是笑而不语,大致明白了他的意思,拎着那支线膛枪就出去了。
大明的州分为属州和直隶州,直隶州是直隶于各省巡抚司的州,属州是相当于县的州。
通州是属州,本地乡绅只有通州城这一片的乡绅,人数不多也不少。
通州公廨聚集了本地最有名望的一批乡绅,其中以三家乡绅为主。
包揽了词讼的贾讼师,三班的快班赵班头,六房的户房黄掌案。
县衙和属州的公廨机构分为三班六房,三班的皂班负责内务,壮班和快班负责站堂、呵道、传案、催科、缉捕、警卫等职责。
六房对应中枢朝廷的六部,其中以户房和吏房为主,户房掌管全县的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房屋土地买卖等职责。
户房手握县衙财赋大权,六房多数以户房为主。
三名乡绅里又以贾讼师名望最高,原因在于他有一个好大弟,贾汉复。
是当今中枢重臣顾侍郎最得意的门生,在顺天府知府以前,府衙的很多官吏都给他三分薄面。
现在那些给他薄面的贪官污吏越来越少了,全被宋应晶换上了一批有识之士。
这些人过去在朝廷担任要职,东林党为了把持朝政,就把这些人排斥在朝廷中枢以外,算是被宋应晶捡漏了。
这些年,宋应晶身边渐渐聚集了一批有识之士,致力于改革大明污浊的朝纲。
贾讼师在得知朱舜要采买潮河岸边的石灰石矿,第一时间就通知了贾汉复,希望大弟给出个章程。
贾汉复很清楚座师手里很缺银子,前些年因为推广土豆采买了一大批粮食,结果粮食全部砸在手里不说。
因为土豆面粉,粮食的价格大跌,只能以一个低价卖给了晋商。
贾汉复知道这件事,不方便让座师顾侍郎知道,倘若知道了,卖还是不卖?
卖是肯定想卖,但是明知是朱舜要买,还要卖出去,就会给其他东林党成员留下勾结朱舜的把柄。
贾汉复给顾侍郎府邸的总管通过气,私自做主,帮座师顾侍郎卖了石膏矿山和黏土矿山。
只要帮顾侍郎赚了大把的银子,就能得到顾侍郎更大重视。
赵班头和黄掌案不同于贾讼师,与东林党有着很深的瓜葛,他们俩只是本地的乡绅,与东林党之间没有太深的关系。
所以就动了其他的小心思,他们不准备卖钱,想要换一批朱氏纺纱机。
现在谁不知道蒸汽工厂,就是一座座宝源局,通州本地的乡绅们早就眼馋这些新式机械了。
只是苦于没有一个采买的机会,朱舜又喜欢打压乡绅,也就没人敢接触朱舜,免得吃不到羊肉还惹一身骚。
不过这一次机会来了,宋老太爷本身就是一位乡绅,又在朱舜成立的纺织协会里,地位很高。
赵班头和黄掌案还有大部分乡绅,就想着通过宋老太爷,私下里采买一批朱氏纺纱机。
一炷香过后,宋老太爷走进了廨舍,这里是官吏们平时休息的地方。
贾讼师赵班头黄掌案三人带着乡绅们,起身相迎,宋老太爷的三子是顺天府的知府,不买朱氏纺纱机也值得他们这么尊重。
宋老太爷坐在早就预留的主位上,等到衙役把正对面的廨舍木门关上,寒暄了几句。
贾讼师直接狮子大开口:“石膏矿和黏土矿,在下可以做主,只不过价钱略高了一些。”
“一处矿山一万五千两白银,两处矿山一共是三万两白银。”
廨舍里的乡绅们显然是被贾讼师索要的价钱惊住了,送往嘴边的汝窑白瓷茶杯,僵在了嘴边。
普通的细瓷,五分银子都能买十只,也就是说一两银子能买上百只细瓷。
不知道烧制多少细瓷才能赚来一万五千两白银,更不要说黏土这种烧制细瓷的土料,那得开采多少年才能赚来一万五千两白银。
卖到一万两已经是天价了,没想到张嘴就是一万五千两。
宋老太爷这几天见识了水泥的神奇,知晓这种经过一定配方烧制成的水泥,有多大价值。
一万五千两?
十五万两买下潮河岸边的矿山也是值得的。
宋老太爷的举动更让乡绅们摸不透了,竟然答应了黄讼师的漫天要价:“三日后,老夫带人来签字画押。”
赵班头和黄掌案却是心思安定了很多,对于私下里接触宋老太爷,更有把握了。
()
………………………………
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运输系统
宋老太爷回到朱氏水泥厂,李州桥带着招募的苦力们正在朱氏水泥厂北面一里左右的位置,开挖地基。
这里是新水泥厂的厂址。
京师大学堂的天才学子已经增加到了三百人,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了,三年间培养了各种人才。
李州桥擅长基建,朱舜就把他和一些同样擅长基建的天才学子从京师大学堂调过来,使用水泥建造工业化的厂房。
只有理论是不行的,现在正好有机会,让李州桥这些擅长基建的天才学子们进行实践。
朱舜从宋老太爷嘴里得知赵班头黄掌案这些乡绅的想法,对于这件事很重视,这一批乡绅可以说是同化的第一批乡绅。
有了他们作为标榜,就在官僚乡绅阶层凿开了一个口子,慢慢的同化这个阶层,直到彻底改变大明的社会结构。
在这过程中不免会遇到顽固份子,对于这些顽固份子,只能是革命流血了。
朱舜给了宋老太爷最大的权限,尽可能的吃下本地乡绅,不过有两点一定要坚持。
一是,必须加入纺织协会。
二是,蒸汽工厂只能建立在永定河岸边。
本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