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三艘海船,宋老太爷不太乐意瞧见白山子那种上位者的姿态,每次都躲着他。
现在好了,有了宋氏飞梭织布机,宋老太爷就能找回自己丢了几十年的颜面。
白山子这段时间刚好运了一船香料,卖给京城里的达官显贵,放在过去,宋老太爷都不会见过来拜访的白山子。
今天,却是亲自把这位松江府的大商贾请来,让这位在天下纺织中心拥有三千台踏板织机的大商贾,开开眼。
坐在官轿里的白山子,掀开绸纸帐幔,抚须笑道:“多年不见,九真兄苍老了许多。”
骑着一头毛驴的宋老太爷,本来也想抚须笑,瞧见白山子抚须的动作,抬了抬手,又放下了。
年轻也就年轻了,最让宋老太爷心里不痛快的是,当年唯一可以找到优越感的地方,就是凭借自身的实力考了一个举人老爷。
这家伙可倒好,仗着自己有钱,直接找东林党买了一个进士。
不得不说,在江南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宋老太爷无精打采的嗯了一声,耸着肩,没有说话,
不过在看见远处的宋家作坊了,宋老太爷顿时来了精神,心想等会儿看你还抚不抚须笑了。
宋家作坊门口,站着不少人,但是基本上都在观望里面的新式纺织机,没有人笑脸迎接白山子。
等到白山子到了,朱舜也不废话,拿着一个用来扩音的编藤喇叭,喊了一声:“开工。”
这道不低的声音落下,宋家作坊内响起了更加响亮的嘈杂声。
七百台宋氏飞梭织布机,在同一时间,快速运行。
站在门口的所有人瞬间呆滞了,目瞪口呆的看着作坊内震撼的一幕。
坐拥三千台踏板织机的白山子,这位在松江府有名的纺织大商贾,走到作坊门口,看着面前前所未有的一幕,震撼的呼吸都停止了。
朱舜的扫视了一圈,所有人都是预料之中的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就在七百台宋氏飞梭织布机运行的一刹那。
似乎时间停止了,所有人的呼吸也停止了,眼里只有一台台快速运行的飞梭织布机。
朱舜淡淡的笑了。
处暑时节,近代第一家织布厂成立了。
………………………………
第一百零三章 飞梭织布机的效率
都过去一炷香时间了,朱舜桌子上的茶壶烧了两次水了,西法党人和松江府大商贾还是在那呆呆的看着,越看越是津津有味。
朱舜忍不住咳嗽了一声,打扰了这些正在观看‘女状元’的男人们,西法党人倒还好说,毕竟他们知道带了这一系列震撼的主人是谁,正是这位京师大学堂的私塾先生。
来自松江府的大商贾就不一样了,白山子罕见的露出了恼怒的表情,就像是睡的正香,被人打扰了清梦,呵斥道:“哪里来的浪荡子,如此的没有教。。。。。。。。”
没有教养这句话还没说出口,扬眉吐气的宋老太爷,以前说话只敢嗯一声,现在直接大喇喇的拍了一下白山子的肩膀:“小白啊,这位是宋士慧的先生。”
不说这件事还好,说起这件事,白山子就是一肚子的恨铁不成钢,看向朱舜的眼光都多了一丝厌恶:“宋兄,不是老夫念叨兄长。”
“兄长好歹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家里的孩子胡闹也就算了,十几岁的孩子懂什么,你都古稀年纪的人了,怎么也跟着孩子一起胡闹。”
“好好的一位正三品先生不拜,那可是正三品的中枢重臣,很多在州府内排的上号的书香门第,都求之不得的幸事。”
“反倒是拜一个乡野匹夫为先生,还是教孩子们一些奇技淫巧。”
“依我看啊,宋家到了你手里,算是彻底。。。。。。。。。”
算是彻底破落的话还没说出口,宋老太爷只说了一句,就让这位来自松江府的大商贾,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
“这种宋氏飞梭织布机,就是朱先生教给孩子的。”
白山子不愧是在松江府都能排的上号的大商贾,刚刚还在呵斥朱舜,下一息直接换成了一脸的堆笑:“原来是朱先生啊,失敬,失敬。”
说出一句失敬倒是也还可以理解,毕竟这里的所有人都亲眼见到了七百台飞梭织布机运行的一幕。
白山子接下来的举动,倒是让西法党人和宋老太爷不理解了,以他书香门第家主和松江府大商贾的双重身份,还与京城里的很多达官显贵有着密切的交往。
竟然是要亲自拜访一个连秀才身份都没有,凭借奇技淫巧当上一个芝麻绿豆小官的朱舜。
白山子堆笑着走了过去,主动拱手道:“不知道先生家住哪里,白某明日亲自去府上谢罪。”
白山子这副狗腿子模样,甚至让宋老太爷有些怀疑眼前这个人是不是假冒的,不是那个拿捏了一辈子上位者姿态的白山子。
宋老太爷心里痛快归痛快,但还是皱着眉头说道:“不就是一台飞梭织布机,至于这样吗?”
白山子念叨了两句飞梭织布机的名字,转过脸来,面对西法党人和宋老太爷,又恢复了那副积威深重的姿态:“什么叫不就是一台飞梭织布机。”
“你啊,是不懂这台飞梭织布机意味着什么。”
白山子脸上露出了郑重且严肃的表情:“意味着,纺织行当将会有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这其中的意义,不亚于隋朝科举制度对于历史的重大意义。”
白山子干了一辈子的松江紫花布生意,在观看七百台飞梭织布机运行的这短暂的时间里,已经计算出了宋氏飞梭织布机的出布量。
白山子知道这些人不相信他的话,伸出了两根手指:“宋氏飞梭织布的出布量,最少提高了二十倍。”
饶是宋老太爷和西法党人震惊于宋氏飞梭织布机的运行速度,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出布量提高了这么多。
在他们看来最多也就八倍,十倍到顶了。
没想到赫然是二十倍。
也就是说,只要宋家把飞梭织布机增加到一千台,就相当于两万台织布机的出布量,一万台,就是二十万台,这个数字未免也太惊人了。
白山子看到宋老太爷和西法党人脸上的愕然,心里还出现了一丝得意,虽然这些飞梭织布机不是他的:“这还是次要的。”
“踏板织机是由一个纺妇的左右手操作,所以布匹的宽度取决于纺妇的双臂宽度,正常也就在五尺左右。”
白山子移开目光,看向了快速运行的宋氏飞梭织布机,舔了舔嘴唇:“这种梭子会飞的踏板织机,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只要梭子飞行的凹槽够长,幅宽做到七尺,甚至八尺都没有问题。”
朱舜在心里补充了一句,做到八尺应该没问题,再宽的话,会因为轨道过长影响飞梭织布机的效率。
听到这里,宋老太爷和西法党人都清楚白山子为什么这么眼热了,对于朱舜的前后态度,会有这么大的转变,简直就像见了一方封疆大吏巡抚。
现在市面上基本上都是五尺宽的棉布,想要做出更宽的棉布,需要特制,不仅需要两个人来操作,而且出布量低的可怜。
这些改造过的宋氏飞梭织布机,大批量生产出来的八尺宽棉布,对于整个棉布市场来说就是奇货。
宋老太爷心里不只是痛快了,有了这些飞梭织布机,就可以救活更多的灾民了,差点为那些活不下去的灾民,对着朱舜长长作揖。
宋老太爷心里虽然不在意两个孙子拜了乡野出身的朱舜为师,但是也不怎么好意思在好友面前提起这件事,更不要说在白山子面前了。
结果白山子的行为,宋老太爷终于敢在他面前抚须笑了,还是大笑。
白山子走到朱舜做的石桌旁边,亲自给朱舜斟了一杯茶,堆着笑脸说道:“不知道朱先生还收不收弟子,我家有个不成器的孙儿,想要拜先生为师。”
说是不成器,其实在松江府那是小有名气的神童,曾经有一位江南名士,甚至主动跑到白山子家里,准备收那名孙儿为徒。
白山子当初都没同意,准备凭借这些年他在京城的香火情,让孙子拜在正三品侍郎的门下。
不是徐光启那种擅长奇技淫巧的正三品侍郎,而是一位精通八股文的大儒。
仅仅是因为一台宋氏飞梭织布机,白山子居然改变了想法,这是朱舜也没想到的,也低估了飞梭织布机对于纺织行业的重大意义。
朱舜没有说话,只是在那静静的喝茶。
………………………………
第一百零四章 崇祯的人情
白山子瞧见朱舜不说话,心里‘咯噔’一下,难道自己借助孙儿拜他为师这件事,购买一批飞梭织布机的念头被看穿了。
白山子沉吟了片刻,继续说道:“只要先生能够答应下来,老夫出资八百两白银建立一座真正的学堂。”
这句话落下,西法党人都觉的这个人怎么把生意做到南洋的,要知道他们这些擅长奇技淫巧的西法党人,很少能够收到弟子。
学了西法,费钱不说,还考不上举人,要拜师当然要拜那些精通八股文的大儒了。
松江府有名的传奇人物白山子,白手起家,从只有十来个人的小作坊,扩张到今天拥有十个作坊,纺妇数千人,生意都做到了南洋。
以经商奇才白山子的聪明才智,应该不会把自己的孙子往火坑里推,现在不仅推了,还要送出八百两银子的巨款,也要把孙子推进去。
朱舜的表现让西法党人更是看不懂了,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拿出了一张试题:“白老爷子把这张试题交给孙子,如果能够做对一半的题目,我就收他为徒。”
白山子一把抢走了试题,心情大好:“这可是朱先生说的,可不许反悔。”
朱舜点了点头,站起来走向了大门口:“剪彩仪式还没进行,咱们先把剪彩仪式完成。”
又一次翻新过后的宋氏织布作坊,外面全部用青砖黑瓦建造了一堵砖瓦墙,大门口摆放着一对石狻猊,镇宅的同时,还有招财进宝的意思。
每一百台宋氏飞梭织布机建立一间作坊,一间间作坊,整齐的排列在作坊的北面,更北的地方还有大片的空地,以后用来打造新的作坊。
湢、晾衣杆、公厕一样不少的建立在南面,正西面则是一个建议的码头,用来运送货物。
朱舜走到大门口,两名相貌俊俏的丫鬟站在左右两边,手里拽着红布,中间是一朵大红花。
宋老太爷等人看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不过看起来还挺喜庆的:“白贤弟,一起吧。”
白山子没觉的这个剪彩有什么好隆重的,等到宋士意把编炮点燃,在‘噼里啪啦’的响声里,瞬间就被一股子的喜庆气氛所感染了。
尤其当白山子拿着镀金剪刀,和宋老太爷一起剪断了红布条,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以后自己要是扩张新的织布作坊,也要搞个剪彩仪式。
宋士意等到爷爷和白爷爷剪断红布条,用力一拉盖在牌匾上的红布,在西法党人这些观礼的人眼里,出现了五个烫金大字。
宋氏织布厂。
除了西法党人,还有两个人见证了这一幕,微服私访的崇祯和司礼监大太监王承恩。
同样是被眼前喜庆隆重的一幕感染了,崇祯心里的忧愁冲淡了不少,那张很长时间没有露出笑意的疲惫脸容,微不可见的勾起了一丝笑意。
朱舜还准备去购买建造纽可门蒸汽机的材料,就不参加宋家的酒宴了,骑上那头小毛驴还没前进多远,就看见了站在荒地里的崇祯。
王承恩递给朱舜一个眼色,示意他不要声张,一起去了三十里外的王恭局。
坐在王恭局的公廨里,朱舜把奉茶的人换成了幼弟朱玉,让他和大明的天子混混脸熟。
长的好看到底是有优势,崇祯都不免多看了朱玉几眼,王承恩更是忍不住说了一句:“朱先生这里还真是人才济济,想不到竟有这么唇红齿白的小郎君。”
朱舜笑了笑,挑明了朱玉的身份:“这是本官的幼弟。”
王承恩知道朱舜有六个堂弟,因为这事还羡慕了很长时间,人丁兴旺啊。
今天故意说出刚才那句话,其实是说给崇祯听的,继续提点了一句:“令弟还真是一表人才。”
不管崇祯有没有记在心里,说了总比没说要好的多。
朱舜记下了王承恩的这个人情,看向了坐在主位的崇祯:“皇上这次来找微臣,有什么要紧事?”
崇祯没有说话。
不是不想说,只是有些难以启齿,这件事还是需要王承恩来说。
王承恩明白皇上的意思,从对面的太师椅上,坐到朱舜的下首:“不瞒朱先生说,上一次从东林党和晋商手里赚来的银子,全部用来赈济灾民了。”
“粮食还是不够吃,还有两百万大明子民吃不上饭。”
“咱家就琢磨着,朱先生能不能再想个办法,能不能再开一场赌局,从东林党和晋商手里再把银子赚回来。”
“要不然这两百万灾民,肯定熬不过今年冬天,朱先生这可是两百万大明的子民啊。”
说到最后王承恩的声音已经带上一丝哭腔,换作别的太监,朱舜还会保持一定的怀疑,王承恩却不会,他是真心实意为大明考虑。
朱舜已经考虑到了这个严峻的问题,但这是个近乎无解的问题,现在市面上只有晋商手里有大量的粮食。
经过前三次的赌局,晋商就算是脑子抽疯了,也不会参与任何赌局了。
他们是人,还是心计城府远超一般人的顶尖商贾,哪里还会傻了一样不停的给朱舜送钱送粮。
不过朱舜倒是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还缺少一个契机,只有等这个契机来了才能解决。
橡胶树。
关键就在这里,谁知道契机什么时候来,下个月来了还好说,多一个月都会让大批的灾民饿死。
说句话的人虽然是王承恩,崇祯也没说话,但是他坐在那里,就已经表明一种态度了,算我崇祯欠你一个人情。
朱舜想了想,平静说道:“王公公,这件事本官只能说尽力,至于成不成就看天意了。”
王承恩知道自己说出这件事,也是难为朱舜了,号称是布衣隐相的温体仁和国士孙承宗,面对这么棘手的问题也是束手无策。
前者念叨了一句宗室,后者说了一句福王。
话说一半,叹了一口气就不说了。
崇祯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死马当活马医的过来找朱舜,看看这个福星可有良策。
结果,还是让崇祯大失所望。
朱舜看着背影有些颓然的崇祯,喊来朱玉,让他按照材料清单去把建造纽可门蒸汽机的材料买好,特意交代了一句按照市价的八成购买。
离开王恭局,去了一趟京城。
………………………………
第一百零五章 橡胶
朱舜这几个月因为橡胶树的事情,不知道找过鲁维奥多少次了,堂倌瞧见朱舜过来了,也不询问官爷要买些什么,直接领着朱舜就往后院走。
来到后院,鲁维奥小心把玩着一只斗彩鸡缸杯,虽然是仿制品,但是在欧罗巴最少能卖上二十马克,按照大明的话说,就是一百八十四两二钱七分八厘。
翻了三倍都不止,鲁维奥甚至都觉的这玩意,比一副油画大师的名画还要值钱。
瞧见朱舜过来了,鲁维奥小心翼翼的把斗彩鸡缸杯放在红绸缎上,轻手轻脚的包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