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波冲锋,就被八旗兵给凿穿了。
袭击左良玉大军的骑兵,其实不是八旗兵,而是屠格涅夫所率领的哥萨克骑兵。
这支横扫波兰翼骑兵等欧罗巴众多骑士军团的哥萨克骑兵,不愧是被西方誉为骑兵的巅峰,以损失几十人的代价凿了这一支三万人的精锐大军。
哥萨克骑兵的强悍冲阵能力,也让湖广总督卢象升、辽东总督洪承畴猜到了这一次过来的是谁了。
睿亲王多尔衮。
从猜测到这些八旗兵的统帅是谁,战场中心其实已经不是在山海关了,而在睿亲王多尔衮的身上。
多尔衮如果真的中原腹地四处袭击,对大明的祸害远胜过孔有德三人,如果能杀了多尔衮造成的影响,远不是所谓的三顺王所能比拟的。
对于满清八旗兵将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打击,洪承畴便把防御山海关的重任托付给了满桂了。
没有洪承畴的托付,满桂也会拼尽性命保卫大明的最后一座关隘山海关,过了这里就是中原腹地了。
山海关的防务也一直是由满桂所掌管,即便是洪承畴来了也是一样,山海关的军士们可不服气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洪承畴。
边关军士瞧不上中原官兵,那是老黄历了。
就在洪承畴赶赴在场的那一刻,还没来得及去找到一个有利的地势,卢象升的天雄军居然也败了。
卢象升为了尽快驰援山海关,一路上急行军,人困马乏,还没来得及休整,主要是没想到骁勇善战的左良玉败得这么快。
所以才败给了多尔衮的正白旗八旗兵,毕竟正白旗八旗兵经过昨晚的养精蓄锐,体力得到了充分的恢复,凿穿都快没有力气提刀的天雄军,自然在常理之中。
经过一场大战的哥萨克骑兵在后面养精蓄锐,没有继续参战。
这也是多尔衮一定要哥萨克骑兵跟随他前来的原因,正白旗八旗兵和哥萨克骑兵交替进攻,相互呼应,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让是两支骑兵巅峰保持充沛的精力。
洪兵刚刚抵达战场没多久,轮到了吃饱喝足的哥萨克骑兵接替白旗八旗兵。
接下来又是一波冲锋,洪承畴费尽心血培养的洪兵,再一次被凿穿了。
满清八旗兵一天之内接连击败了左良玉的三万精锐,卢象升的天雄军,洪承畴的洪兵。
这个战况传递出去以后,其他的游击参将们哪里还敢过来触这个霉头,全都是以各种借口有多远躲多远。
三人的大军只是被暂时击溃了,经过短时间的归拢和休整,三人的大军立即追了过去。
卢象升、洪承畴、左良玉三人也清楚了多尔衮手里的具体兵力,不是三四千人,最少六千正白旗八旗兵。
就在大明所有军队的视线放在多尔衮身上,剩下的一万四千汉八旗在鳌拜的率领下,保持一定的距离跟了过去。
其中四千去了孔延训所在的地方,孔延训已经拿到了东林党提供的火炮,尽快把火炮运到朱舜的庄子附近。
还有一万人马在鳌拜的率领下,拖住了卢象升、洪承畴、左良玉三人的大军,不让他们继续追击。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各有胜负,多尔衮手里的六千正白旗八旗兵和哥萨克骑兵,只剩下五千人左右。
却也把左良玉的三万大军彻底打残了,短时间内暂时难以聚拢起来,继续追赶了。
洪承畴的洪兵和卢象升的天雄军也是遭到了不少的折损,又被鳌拜以不要命的打法死死拖住,只能放任一人双马的正白旗八旗兵杀向了京城。
………………………………
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这个香饽饽
左良玉的三万精锐、卢象升的天雄军、洪承畴的洪兵被接连击溃的战报传到京城,立刻在京城的官僚乡绅和老百姓之中引起了一片哗然。
尤其是卢象升的天雄军,这支在官僚乡绅和老百姓心目中战无不胜的骁勇之师,居然也败了,更是引得京城内外都是人心惶惶。
官僚乡绅和老百姓突然开始争相采买京城店铺的粮**煤等吃穿用度,大批量的存储在家里,免得又发生崇祯二年有银子也买不到的情况。
就在京营准备死守京城的时候,又传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消息,多尔衮放弃了围攻大明的京城,跑去进攻朱舜的一个小小庄子。
官僚乡绅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竟然有不少东林党官员在私底下庆贺,庆贺这个灾星终于要死了,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
紫禁城。
暖阁。
崇祯召集了老督师孙承宗、内阁首辅温体仁、镇远侯等重臣权贵前往了暖阁,商议出一个策略,想办法让朱舜躲过这一次的灭门之祸。
镇远侯因为手里有的大量直接关乎老百姓生计的煤炭铺子,始终践行工业派的准则,实业救国的一心为国为民。
已经成为了工业派的二号实业家,比这里所有重臣权贵都要不希望看到朱舜死在满清的铁蹄下。
通过这些年的接触,镇远侯在朱舜身上看到了希望,也是再造一个新大明的唯一一点希望。
暖阁内的重臣权贵陷入了沉默,镇远侯开腔了:“臣知道皇上担心工业侯安危的心情,但皇上的安危何尝不是关系到天下万民的生死,更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稳固。”
“皇上派兵去救工业侯没有问题,但是也不得不防这是满清利用皇上对工业侯的重视,使用了一条疑兵之计。”
“等到京城空虚,又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一支八旗兵进攻京城。”
“首先周遇吉的火器营不能动,京营的将士们最多只能派遣一万,超过这个界限京城就会出现兵力薄弱的情况,很容易让满清八旗兵趁虚而入。”
说到这里,镇远侯忍不住叹息了一声:“整个京营除了周遇吉的火器营,其他各营是个什么情况,想必皇上心里是清楚的。”
“那帮子少爷兵五六万也打不过一万辽东边军,更何况这支满清八旗兵,还是多尔衮率领的正白旗八旗兵。”
“从昌黎县传来的战报皇上也已经看了,左良玉的三万精锐,卢象升的天雄军,洪承畴的洪兵,全都不是多尔衮这一支八旗兵的对手。”
“皇上就是把京营所有的大军派遣出去,在那一马平川的土地上,也只有一个被屠杀的份。”
崇祯何尝不知道那帮少爷兵是个什么德性,但又整饬不了,全都是官僚乡绅和功勋权贵子弟。
一旦整饬就会触碰太多人的利益,基本上得罪了大明所有的官员和权贵,崇祯也是有心无力。
崇祯只能看向了坐在官帽椅上的老督师孙承宗,希望大明的这个定海神针,能有救援朱舜的办法。
孙承宗一直没有说话,始终保持沉默不语,等到崇祯的视线看了过来。
老督师孙承宗突然说了一句:“皇上,老臣腹中有些饥饿,能否赏赐一碗阳春面。”
崇祯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们已经商讨了一天了,所有人都是水米未进。
崇祯看向了一旁的王承恩:“传膳,给每位爱卿送一碗面条。”
低眉顺眼的王承恩就要嘱咐小太监去传膳,崇祯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叫住了小太监:“老督师的那碗面条多放一些,用个青花大碗端过来。”
孙承宗没想到皇上还能记得他的这件小事,抬头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崇祯,看着那张没有任何感情流露的脸容,却多了一些的人情味。
这个决定很多朝廷官员的命运,决定一方封疆大吏巡抚的任免,一部侍郎一部尚书甚至内阁首辅任命的暖阁内。
响起了吸溜面条的声音。
只有老督师孙承宗一人在吃,面对当前的这种危难时局,其他人哪里还有半点的食欲,一口也是吃不下。
老督师孙承宗要吃第二口的时候,内阁首辅温体仁、镇远侯怀远侯等权贵,算是见识了朱舜在皇上心里的地位。
崇祯站了起来,拿起一瓶内酒,亲手倒在了那个说是大碗其实就是一个小盆模样斗彩瓷盆里。
老督师孙承宗大口大口吃完了面条,吃得满头大汗,放下碗筷站了起来:“老臣请皇上下一道圣旨。”
“召集京城内所有官员府邸内的家丁,临时拼凑成一支大军交给老臣。”
老督师孙承宗要去救朱舜,崇祯和暖阁内的重臣权贵们彻底放心了,有老督师这根定海神针在。
别说一个多尔衮了,就是皇太极亲自率兵前来也能应付得了。
崇祯没在战场上统兵作战过,不知兵,镇远侯可是很清楚满清八旗兵的所向披靡。
镇远侯猛然抬头,愣愣的看向了手上无兵可用的老督师孙承宗,
哪里是去救朱舜,发明是去送死,用自己的命换朱舜的性命。
内阁首辅温体仁和东厂督工王承恩虽然也没领兵作战过,但是从那封战报可以看得出来。
这支只有区区五千人的正白旗八旗兵,是有多么强大,大明最有韬略的总督总兵全都败在了多尔衮手里。
自然也看出来老督师孙承宗就是去送死。
崇祯还没下达圣旨,暖阁外,走进来一名身穿一袭青袍的中年汉子。
孙传庭。
镇远侯、怀远侯等人没想到朱舜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这么的不可或缺,不惜遭到满朝东林党员的抨击,也要在这种时候从大理寺监牢里请出来孙传庭。
让镇远侯、怀远侯等权贵没想到,就连内阁首辅温体仁和东厂督公王承恩也没预料到的是,孙传庭直接拦住了老督师孙承宗。
他那张斯斯文文的脸容,出来一种难以否决的坚定:“这件事何须老督师亲自去。”
“交给小子便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