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没有学过一点工业派的学问,听说侯爷的几名弟子以前也当年也没学过,只是出了一份文卷,通过以后变成了侯爷的弟子。”
“这个…这个…”
接下来的话,这个连死都不怕的高大汉子,畏畏缩缩的不敢往下说了。
朱舜知道他这是什么意思,想找他开个后门。
朱舜很了解轿夫头子的脾气,就算是他亲儿子被砍头,他也不会过来说出让朱舜为难的事情。
今天给一个外人求情,身份还是郎中的儿子,看来这个治病救人的郎中曾经对轿夫头子有大恩。
朱舜不在乎什么走不走后门,只要有才,来者不拒。
不管他能不能通过,朱舜很佩服这个孩子的胆略和志向。
想成为堂堂工业侯朱舜的弟子,单是这份胆略,就比很多学子强上太多了。
就连太子朱慈烺也对这么有胆略的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跟着先生朱舜一起去了山长公舍,等着那个孩子的到来。
半炷香以后,轿夫头子领着一个孩子走了进来。
据他所说这个孩子今年不过十四岁,看到这个孩子的长相让朱舜和太子朱慈烺都有些哑然失笑。
五大三粗的样子哪里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说他是三十岁的壮汉都有人信,而且一点也不像郎中的孩子,倒是轿夫头子这个辽东悍卒的孩子。
不过这个孩子的心思十分缜密,只是快速扫了一眼就分辨出了谁是朱舜,谁是太子朱慈烺。
看起来长得五大三粗孩子比轿夫头子还像一名辽东军士,做起事来却是斯斯文文:“学生见过侯爷,见过太子殿下。”
他这个行礼的顺序,让朱舜高看了他一眼。
按照身份的高低,太子的身份确实比他这个工业侯要高,一般人见了他们俩也会先给太子朱慈烺行礼。
但这样不仅不会让太子朱慈郎高兴,还会让在太子陷入一个尴尬境地。
倘若朱舜只是普通的侯爷也就算了,但他还有一层身份那就是太子朱慈郎的先生。
灯笔
………………………………
第五百零五章 第八个世界级天才
作为先生的朱舜别说是侯爷,就算是没有任何功名在身,也要先给太子朱慈烺的先生行礼,要不然这就是不敬师长的大不孝。
果然,太子朱慈烺对于这个五大三粗孩子也很满意,询问道:“叫什么名字。”
五大三粗的孩子斯斯文文的说道:“回禀太子,学生名叫吴素。”
“因为还没有及冠,所以暂时没有表字。”
五大三粗孩子见了大明的储君还能保持镇定,太子朱慈烺对于他高又看了一眼。
心想就算不能通过先生的策试,把他招入府内稍加培养,应该也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能官。
太子朱慈烺想的很好,不过,朱舜显然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朱舜拿出一份门萨俱乐部测试智商的试卷交给了孩子,这个五大三粗孩子完成的速度和朱舜其他七名弟子一样,很快就完成了门萨俱乐部的智商测试试卷。
五大三粗孩子的速度不仅很快,正确率也很高,最后的得分居然达到了九十六分,又是一个世界级的天才。
时隔几年,朱舜终于能再收一名弟子了,从吴素的情况来看明显还是一名医学方面的世界级天才。
今年已经是崇祯九年了,朱舜一直想建立的医学体系始终都没有头绪,毕竟人才难得,世界级天才更是需要深厚的文化厚度。
就像孙传庭一样,文韬武略在同一时期世界上所有的名将里毫无疑问是名列前茅的。
只因为局限于时代的局限性,或者说是大明的局限性,连东南亚都没走出去。
朱舜给他搭建了一个新的舞台,假以时日孙传庭必然能够成为麦克阿瑟那般享誉全世界的世界级名将。
朱舜看着这名弟子的分数,内心比眼巴巴看着他的吴素还要高兴,直截了当的说道:“你愿不愿意拜本侯为师。”
吴素心里那是一万个愿意,小脸…大脸激动的通红,他里再怎么愿意还是为难的说了一句话:“学生愿意成为先生的弟子。”
“但拜师不是一件小事,还需学生的父亲拿决定。”
轿夫头子听见这话顿时就急了,差点没像踹自己儿子一样踹了他一脚,想到他的身份及时的把脚收了回来,焦急的说道:“小恩公!”
”咱们都是普通老百姓,侯爷能够看得起咱们那是祖坟上冒青烟……”
还没说完,朱舜示意轿夫头子不要继续说了,宽容的说道:“这件事本侯同意了,拜师确实不是一件小事,还是回家和令尊商量一下为好。”
五大三粗孩子惊喜的点了点头,没想到工业侯这么宽容,居然会同意他这个不识抬举的决定。
他也不在这里停留了,担心停留的时间久了侯爷再反悔,迈开步子就向外跑去。
朱舜没想到吴素这么的急切,等到他跑的没有影了,这才想起来没有问他的父亲叫什么名字。
朱舜看向了不知所措的轿夫头子,笑了笑说道:“这孩子的父亲是个郎中,不知道他父亲叫什么名字。”
轿夫头子正在想着怎么让工业侯再次同意,想到这孩子的父亲是个郎中也算是个读书人,赶紧回答道:“吴有性。”
吴有性?
朱舜这下真是忍不住要笑出声了,吴有性这个姓名或许不怎么出名,他的另一个名字却是大名鼎鼎,也是温病历史上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一座高山。
吴又可。
吴素离开京师大学堂,一路狂奔赶往住在京城解元胡同的家里。
京师大学堂距离京城少说也有十几二十里路,一般人连续跑个五里路就累得气喘吁吁了,身子骨再弱一点的估计都能直接瘫坐在地上。
吴素长得五大三粗体力也出奇的好,跑到解元胡同只是大口喘气,并没有累得七荤八素倒在地上。
来到解元胡同,吴素面前就是一片土屋,土屋墙壁上爬满了干裂的裂纹从,很少能够见到砖瓦房,这里的情形和养济院胡同差不了多少。
解元胡同的名字听起来带着一股子富贵气,但这只是胡同百姓的一种奢望罢了。
天子脚下的老百姓,只敢奢望一个解元,进士都不敢奢望,可见这条胡同里的老百姓有多么穷苦。
吴素的家就住在其中一处土屋里。
回到家里,吴素的几个弟弟妹妹又在家里哭着喊饿,想要吃个面饼。
娘亲又在不停的数落父亲:“你说你,有这么好的医术不去赚银子养家。”
“天天在这摆弄你的瓶瓶罐罐,儿女都快被你给饿死了。”
吴又可没有理睬娘子的吵闹,站在院子的东南角,全神贯注的盯着一个小瓦罐。
瓦罐里有一点就像是发霉了一样的绿色东西,吴又可在观察这个东西的变化,手里拿着一张焦家家卖的雪花纸,不停的写些什么。
雪花纸也是吴又可让儿子去找工业侯的原因,自己的儿子有多聪明吴可心里最清楚,不到十岁就能把一整本本草纲目一字不落的背下来,是吴又可生平所见最聪明的孩子,没有之一。
吴素早在十岁以前就能考上一个秀才,但是当今的官场太过于黑暗了,每次都被人冒名顶替,还无处申冤。
吴又可便绝了让儿子走上仕途的心思,本本份份的跟他学医术,将来也算是有个出路。
以吴又可的医术完全可以让家里过得更好一些,不敢说大富大贵,住上砖瓦房肯定没有问题。
但他给老百姓治病从来都只收很少的诊金,有时甚至还不收诊金,以至于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加上吴又可这些年来一直在研究一些东西,需要用大量的瓶瓶罐罐,还要耗费银子采买瓶瓶罐罐。
以至于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吴素娘子看见大儿子回来了,又开始在大儿子面前数落吴又可了:“儿子,你说你爹有什么用。”
“就是一个窝囊废,整天就知道琢磨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能有什么用处。”
吴又可知道自己对不起娘子,娘子以前虽说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家里也有二三十亩良田日子过的还算不错。
自从跟了他以后过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每次听到娘子的数落只是默默听着,也不去反驳。
灯笔
………………………………
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
但是娘子在儿子面前数落他就不行了,倒不是吴又可觉得在儿子面前没有面子,而是担心长子对医术产生厌恶。
吴又可转过身子,郑重的说了一句话:“可救万民。”
娘子看着他也说了一句话:“先买一缸米。”
父亲和娘亲的斗嘴,吴素一天都能听到十几遍,父亲可以让很多朝廷高官哑口无言的大义凛然,却被一句家长里短堵的说不出话来。
忍不住笑了。
吴素乐呵的笑完,赶紧帮父亲打了一个圆场:“父亲,母亲,工业侯要收孩儿做弟子。”
“孩儿拿不定主意,就跑回家询问爹娘的意思。”
吴素说完这句话先去看了父亲的反应,这可是工业侯的弟子,堂堂大明侯爷的弟子,吴家可以说从此就能飞黄腾达了。
但是,却没能让吴又可露出半点别的情绪,转过身子继续在那盯着瓶瓶罐罐。
一分银子能够买上一大堆的瓶瓶罐罐,俨然比工业侯的弟子还要重要。
吴素早就猜到父亲会是这样的反应,这也是吴素最敬佩父亲的地方,也是他能够在大明太子面前还能保持镇定的原因。
吴素有一点想不通的是,娘亲怎么也是一点反应都没有,转头一看,娘亲早就不在院子里了,已经跑进屋里了。
吴素种刚想走近屋子里看看娘亲是怎么了,娘亲就从屋子里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个银钗。
娘亲直接塞到了吴素手里,絮絮叨叨的说道:“虽然咱家穷,但也不能失了礼数。”
“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这个银钗你拿去,该买的束脩一定要买,咱们人穷但志不短。”
吴素看到这个银钗眼泪差点掉下来,这是娘亲的父亲临终前留给娘亲唯一的东西了,也是娘亲唯一的念想了。
每次想家了便拿出来看一看,没想到今天为了吴素的拜师,居然让他拿去当铺换银子买束脩。
院子东南角。
吴又可蓦地僵在了原地。
就在妻子拿出银钗絮絮叨叨说了一番话,这是吴又可有生以来第一次觉得自己没用。
吴又可转过身子,愧疚的说道:“是为夫没用。”
本以为娘子会感动的落泪,但是娘子的反应让吴可差点笑出来。
娘子直接叉着腰说了一句:“你也知道。”
说完这句话娘子又怕伤了吴又可的心,赶紧又补了几句:“你说你学这个医术有什么用,你的那些同窗现在哪一个不是在县衙里做了官。”
“就算是学医术也行,那你天天琢磨这个乱七八糟的东西作甚,不当吃不当喝,咱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苦了。”
“你说你琢磨的这个东西要是能赚不求多三两银子,老娘给你天天端茶倒水小心伺候你琢磨这些破烂。”
“现在别说赚来银子了,这些破烂每年还要花上不少的银子,你哪天把老娘气死了你就高兴了。”
“谁说没用。”这时,半掩着的大门被人推开了,走进来一位相貌俊朗的贵公子。
那位贵公子身穿一件大红色麒麟服。
左邻右舍的土屋墙头上,窜出很多脑袋,探头探脑的看着这位京城权贵来到他们这个穷苦巷子。
那些砖瓦房人家也是解元胡同的老爷们,平时比衙门的小吏还要趾高气扬,现在连靠近都不敢靠近只敢远远的看着。
穷苦了半辈子的娘子,心里那叫一个好,感觉自家的土屋都镀了一层金粉,死了也值了。
吴又可大致猜到了这个人是谁,毕竟大明能够穿大红色麒麟服的人不多,愿意来他家这个穷苦地方的就只有一个人了。
工业侯朱舜。
吴又可走上前去,拱手道:“在下见过侯爷。”
一句侯爷,左邻右舍墙头上的脑袋全部发出了惊呼声,他们这辈子连一个八品的官老爷都没见过,居然见到了一位侯爷,这名侯爷还进了吴又可的家门,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朱舜郑重回礼,打量了几眼这个为华夏医学作出大贡献的泰山北斗,笑着说道:“吴先生的这些瓶瓶罐罐卖给本侯如何,本侯以一万两的价钱请走这些瓶瓶罐罐。”
墙头上的脑袋们听到一万两这个数目,不少人惊呼一声吓得直接从墙头上倒了下去,摔得七荤八素。
老天爷啊,那可是一万两白银他们这辈子连一百两白银都没有见过,一万两白银估计都能把整个解元胡同给铺满了。
吴又可明白工业侯这是什么意思,喜欢搞一些新奇发明的工业侯朱舜想必是看上了他的这些新东西,想要聘请他去京师大学堂做个讲师。
朱舜还真不知道他在研究什么东西,不过他很清楚这些瓶瓶罐罐代表着什么。
菌种实验室。
这是朱舜一直想要建立,却始终没能建立的医学实验室,也是朱舜目前最为渴求的实验室。
菌种实验室可以研究抗生素等很多救命良药,先不说抗生素这些良药能赚多少银子,有了这些先进的近代药品,大明在这个天灾人祸不断的年月就能少死太多人了。
吴又可很敬重朱舜为国为民的胸怀,早就想跟着朱舜一起干了,拱手笑道:“无需一分银子,足够一家几口温饱即可。”
“哈哈。”朱舜突然大笑了一声,从腰上解下来一块正宗的山流水羊脂玉佩,放在了吴又可手里:“这是皇上前几天赏赐给本本侯的一个小玩意,就当做吴先生的安家费了。”
安家费这个词比较新颖,吴又可大致猜出了其中的意思,笑容满面离开的工业侯朱舜看上他了。
吴又可站在原地,郑重作揖。
久久没能起身。
工业侯朱舜前脚刚走,那些骑在墙头上的左邻右舍邻居们,呼啦啦全部冲进了吴又可家里。
做了这么多年的邻居,邻居们很清楚吴又可不怎么爱说话,全部找上了吴郎中的娘子。
过去根本插不上话的娘子,俨然成了主心骨,左邻右舍的妇人们围着她七嘴八舌的开始攀关系。
吴又可娘子笑的眼睛都快睁不开,趾高气扬的享受着以前都不怎么把她当回事的邻居们的恭维。
………………………………
第五百零七章 显微镜
李老爷是这条胡同最有钱的老爷之一,他家在京城有一间估衣铺子,一年到头少说也能赚个二三百两银子。
就在朱舜离开这里没多久,李老爷赶紧回到家里找到了夫人:“赶紧备上五两,不,十两银子。”
李老爷咬了咬牙:“20两银子!给吴郎中送过去。”
夫人正在房间里偷吃糕点,李老爷进来把她吓了一跳,抹了抹嘴还没擦干净听到李老爷的那句话,手里还剩下半块的糕点直接掉在了地上,瞪着眼珠子说道:“你是不是癔症了。”
“给那个没用的吴郎中送二十两银子,你咋不说把估衣铺子送给吴郎中。”
李老爷听到娘子的破口大骂,放在过去早就一巴掌打过去了,现在却没了那个心思,苦笑一声说道:“送给吴郎中他也得愿意要。”
夫人感觉李老爷不是癔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