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的工业革命- 第1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工业化。

    一个让很多官僚乡绅想起来就不寒而栗的新词,每逢工业化过后,工业派的蒸汽工厂会对相应的行当产生极大的冲击。

    纺纱作坊,织布作坊,兴安伯的瓷器,新宁伯的家具,一直到现在的洗煤厂都对官僚乡绅的产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福王府的造纸作坊不是一家两家,而是占据了京城六成的造纸作坊,短时间内想要全部卖出基本是不可能的。

    大管家这几天夜不能寐翻来覆去的谋划怎么尽快出手,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稳妥的办法,一年之内能够卖出两成就已经不错了。

    毕竟,大管家不仅要尽快把这些造纸作坊卖出去,还要做到不赔银子或是少赔一些,才能体现大管家的能力。

    但是工业侯朱瞬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最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京城市面上便会大批量的出现一种廉价雪花纸。

    大管家不是没想过通过工业侯朱舜的路是,把福王府的造纸作坊变成造纸工厂,但这样很容易被人误解成收买读书人的人心,引来皇帝的猜忌,给福王府招来飞来横祸。

    大管家倘若是真敢那么做,就不是在向福王世子自身的才学了,福王世子一定会恼怒的一刀砍掉他的狗头。

    就在大管家一筹莫展的时候,范家长子出现了,居然是要以高出市价两成到三成的价钱买走福王府所有的造纸作坊。

    大管家哪里会不同意,不过为了避免让他看出什么破绽,露出一幅被对方说到心坎上的感慨表情:“范先生所言极是,福王府确实很缺银子。”

    “实不相瞒,我家少爷与其他一些宗藩世子正准备聚集一支庞大的水师,收复被荷兰人占据的琉球。”

    大管家说完这句话,不留痕迹的招了招手,一名管事接过范家长子手里的匣子送到了大管家手里。

    范家长子看到大管家如此的急切,淡淡的笑了笑,果然不出他之所料。

    半炷香过后。

    大管家把手里的匣子还给了范家长子,匣子里少了一大半的房契地契,大多都是比较好变卖的田产绸缎铺子。

    范家和福王府已经敲定了这件事,接下来就好办多了,大管家说了一句稍等片刻,安排人赶紧去顺天府衙门请来了公人。

    这个公人还不是一般的书吏,而是掌管了不少文吏的通判,在通判和几名书吏的办理下双方的文契很快便过了档。

    皆大欢喜。

    范家长子接过来一堆造纸作坊的房契,心里不免有些激荡,更是佩服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信等他百年之后,族谱祖训上都会写他是范家从商贾门庭变成书香门第的中兴之祖。

    但为了避免让福王府的大管家看出来破绽,看出范家狠狠的坑了一把福王府,范家长子站起来拱了拱手,不急不慢的离开了福王府。

    大管家注视范家长子离开,心底默默的说了一句,真的不是福王府想要坑范家,是范家非得往坑里跳,王府能有什么办法。

    范家长子离开了福王府,坐上轿子,命令轿夫用最快的速度赶回范家,免得福王府的人反悔。

    回到家中,范家长子小心翼翼的捧着匣子前往了父亲的澄心斋,把能给范家带来一场大富贵的匣子交给父亲。

    澄心斋。

    庭院里的两棵桂树前。

    范家长子还是像往常一样整理了一下那两个红灯笼,和往常不一样的是,此时他的动作是从三岁以来最为轻快的一次。

    走进书房,范永斗坐在紫檀官帽椅上,平淡的喝着蒙顶石花茶。

    范永斗看到长子脸上的淡然表情,心知这件事怕是没有办成,毕竟福王府宰怎么缺银子也不会轻易把占据京城六成的造纸作坊全部卖给范家。

    倒也无妨,安排长子去办这件事只是对他的历练,也是对他的一种培养。

    要想完成这一次千难万难的谋划,从福王府买来所有的造纸作坊,非得六大晋商之一的他亲自出马不可。

    但是让范永斗怎么也没想到的是,长子恭恭敬敬的把匣子拿了出来,很是淡然的说了一句:“父亲,孩儿已经完成父亲的交代。”

    完成了?

    范永斗下意识把长子的话,当成了晚辈在向长辈邀功时的吹嘘,毕竟这件事就算他亲自出马也不一定能在短时间之内完成。

    谁都清楚造纸作坊对于读书人的影响。

    少不了一场多达一个月以上的水磨功夫,最少要与福王府的大管家交谈十次以上,才有半点希望。

    长子只是去了一趟,就完成了这件事,实在是过于匪夷所思了。

    不过,向来只有父亲望子成龙,哪里有父亲嫌弃儿子过于有才了,都是巴不得自家孩子的学问能够高中状元才好。

    范永斗接过来长子手里的匣子,缓缓揭开盖子,果然看见了一堆还散发着墨香的文契。

    范永斗拿在手里一张一张的仔细查看,果然是福王府的造纸作坊,还不是一张两张,而是把福王府所有的造纸作坊都带了回来。

    范永斗放下手里的匣子,看着淡然站在书房内的长子,极为自豪的说了一句。

    “吾儿,当是范家麒麟儿。”

    灯笔


………………………………

第四百八十八章 舆论危机

    范家长子拿下了福王府的造纸作坊,剩余的那些造纸作坊就好办多了,都是一些官僚乡绅家的造纸作坊。

    晋商二字。

    可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商贾,背后站着庞大的山西官僚乡绅。

    范家长子借助晋商多年来积攒的人脉,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京城的所有造纸作坊,不过,也把范家多年来积累的店铺田宅消耗一空。

    这对于范家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影响,造纸作坊同样能给范家带来源源不断的银子,只是赚多赚少而已。

    正如范家长子在福王府说的那样,范家这么大的家业已经不缺银子了,赚多赚少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再者说了,只要范家能够控制京城的舆情,大清国也不会亏待了范家。

    范家的真正意图瞒得了京城大部分的官僚乡绅,其实不瞒住他们,对于官僚乡绅来说也没有什么可在意的。

    只要不耽误以东林党为首的官僚乡绅搂银子,京城的舆情是鼓吹大清国还是鼓吹大明,以东林党为首的官僚乡绅没觉得与他们有什么瓜葛。

    官僚乡绅不在意这些,大明京城还有一些忠贞爱国之士,孙承宗这些天为了这件事已经数夜未眠。

    陆军讲武堂。

    总教习公廨。

    孙承宗坐在公廨的门槛上,手里端着小盆儿一样的青花大碗,右手拿着筷子,却迟迟没有吃碗里的面条。

    双眼注视前方,注视着那棵落光叶子的枫树,心里不知在思索些什么。

    二期学员郑成功站在不远处,以他诨号小孙传庭的冷静,瞧着已经两顿没吃的孙承宗,急的在校场上不停的走来走去。

    半炷香以后,带着步兵科二期学员前去实战的满丹臣,骑着一匹快马冲到了郑成功身边,把手里的烈酒扔给了他。

    为了缓冲马速,满丹臣胯下的辽东大马继续向前冲去,一直冲到校场外面。

    郑成功见老督师两顿没吃了,还以为是倒在里面的酒水不合胃口,火急火燎的安排人找来了满丹臣。

    满丹臣手里的烈酒虽然很劣质,但有一股子边疆所特有的烽火狼烟味道,老督师一定喜欢。

    郑成功拿到烈酒,一路小跑着跑到老督师面前,刚准备把烈酒倒进已经泡发了的面条里面。

    老督师孙承宗摆了摆手,示意郑成功坐在自己身旁,旁边的公廨门槛上。

    老督师孙承宗在郑成功这些满腔热血的少年心里,那是何等的高高在上,何等的崇敬。

    郑成功哪里敢坐在老督师孙承宗旁边,这个未来注定要成为坤舆万国名将的少年,只是局促的站在老督师孙承宗面前。

    这时,骑了一天快马风尘仆仆的满丹臣,两腿发软的走了过来。

    他可不像从小读书的郑成功那般守规矩,直接从他手里夺过来烈酒,自己先灌了一口,然后全部倒在了老督师孙承宗手上的青花大碗里。

    这个蛮横少年除了害怕工业侯朱舜,在他的那个脑袋里还真没有怕过谁,敬仰老督师孙承宗倒是也敬仰,但是他和别人敬仰的方式不同。

    满丹臣觉得自己要是真的敬仰老督师孙承宗,首先要继承老督师孙承宗的志向,收复辽东。

    其次,自己的治军作战能力要能超过老督师孙承宗,那才是真正的敬仰。

    老督师孙承宗一生都在忧国忧民,他并不怕其他武官超过自己,就怕大明边疆青黄不接。

    倘若满丹臣真的能超过他,老督师孙承宗绝对会仰天长笑,喝他一个酩酊大醉。

    老督师孙承宗同样是对满丹臣招了招手,这个蛮横少年倒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了老督师身边。

    瞧见这个少年初生的牛犊不怕虎的样子,孙承宗的心情总算好了一些,抄起筷子大口大口的吃完了青花大碗里的面条。

    随手抹了抹嘴,让郑成功坐在自己的右边。

    郑成功早就羡慕满丹臣那小子能够有荣幸坐在老督师身边,瞧见老督师第二次招手,还是没有坐过去。

    郑成功有他自己的坚持。

    老督师孙承宗也没有勉强,放下手里的青花大碗和筷子:“今日不谈步炮战术,谈一谈朝堂大势。”

    “你们俩是二期学员里最出彩的学员,要永远记住一句话,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一场两场战争,眼光要像孙传庭那般放眼朝堂。”

    “如果哪天能够做到孙传庭那般地步,便可以如同孙传庭从老夫手里接过边疆大旗一样,从三边总督孙传庭手里接过边疆大旗。”

    郑成功满丹臣二人因为性子的不同,对于老督师孙承宗颇有传授衣钵的话语,表现的十分不同。

    满丹臣只要听到什么党羽什么政堂,就感到脑脑仁疼,昏昏沉沉的想要睡觉。

    郑成功就不一样了,站直了身子,认真听老督师孙承宗的传授衣钵。

    老督师孙承宗的老脸上突然有些严肃,郑成功满丹臣二人从没想到能从老督师的脸上看到这种表情,朝夕相处这么久也从未见到过。

    满丹臣立即没了睡意,满脸的亢奋,闲了这么久了终于可以去边疆和建奴交手了。

    郑成功最为出彩的能力还不是治军作战,而是受到工业侯朱舜称赞的政治眼光,看到老督师孙承宗首次露出严肃表情的那一刻,知道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果然,老督师孙承宗接下来说的事情,与战争毫无关系:“五大卖国商人里的范家,最近在搜罗京城的造纸作坊。”

    “借助山西官僚乡绅的庞大人脉,还有范家这么多年来积累的产业,基本上已经把京城所有的造纸作坊掌握在了手里。”

    还没说完,少年郑成功突然打了一个寒战,不敢相信的问道:“老督师,此话当真。”

    老督师孙承宗严肃的点了点头:“成功,也看出来此事对于大明的祸害了。”

    郑成功的那张小脸上,出现了凝重到极点的凝重:“该死的范家,他们这是要趁着建奴册封三顺王的机会,一举扭转京城的舆情风向。”

    灯笔


………………………………

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决晋商最好用的办法

    舆情的重要性,陆军讲武堂的学员们比任何大明将领都要清楚的多,陆军讲武堂有一门专门的课业,就是专门在讲舆情。

    舆论战。

    舆论的强大之处在于可以轻易摧垮一个大明的凝聚力,进而影响大明的动员能力。

    所谓动员力,就是在战争期间大明等国度能够动用的战争潜力。

    也就是说大明在战争期间,能有多少百姓踊跃参军赶赴辽东,权贵阶层有多少人能够给国家捐献银子,读书人有多少在战争期间为大明怒斥满清的罪恶。

    如果被范家掌握了舆情,通过大量的鼓吹抹黑大明宣扬满清,将会对大明的动员能力造成极大的损害,甚至摧毁大明的动员能力。

    大明丧失的动员能力,国难当头了大明百姓因为那些抹黑大明的言论,不会有人愿意慷慨赴义赶赴辽东。

    权力阶层也会因为那些抹黑大明的言论,不会把在大明疆土上赚来的银子捐献给国内当头的国家,用来抗击满清的入侵。

    那些掌握笔杆子的读书人,甚至会因为刻意抹黑大明的扭曲言论,为虎作怅,帮助范家抹黑大明宣扬满清如果能够入关的好处。

    做事素来冷静的郑成功,突然按出了佩刀:“丹臣,我们作为军人,唯一的使命就是维护大明的统一和国土的完整。”

    “如今国难当头,正是我等报效国家的时候了。”

    满丹臣哈哈一笑,站起来扭扭脖子说道:“这样才对嘛,你小子终于不像个读书人一样婆婆妈妈了。”

    “咱们陆军讲武堂的学员们是时候出手了,范家想抹黑大明?宰了他全家便是了。”

    老督师孙承宗看着两个少年在那儿热血激昂的谈论怎么杀了卖国的范家全家,想起了自己年少的时候。

    曾几何时,自己和一群同窗也是这般整天想着怎么为国出力,扫平官场沉疴。

    不过,因为卖国求荣的范家抵上陆军讲武堂二期最优秀两名学员的性命,不仅不值得明显还亏大发了。

    郑成功本来就是大明年轻一辈最出彩的将帅人才之一,又经过陆军讲武堂的培训,按照朱舜那小子的说法,曹变蛟和郑成功那是有可能成为世界名将的。

    结果郑成功还没真正成长起来,就这么用来换了卖国贼范家全家的性命,孙承宗都会心疼的滴血了。

    毕竟,郑成功和满丹臣如果真的杀了范家全家,他们背后的山西官僚乡绅们绝对不会放过他们。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又得罪了那么庞大的官僚乡绅,两人的下场可想而知了。

    老督师孙承宗并不知道朱舜已经对造纸作坊进行了工业化,第一家造纸工厂也已经修筑成功,正在紧锣密鼓的修筑第二家第三家一直到第十家造纸工厂。

    他要是得知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也不会这么严肃了,只会笑着等待范家遭殃。

    老督师孙承宗拦住了两人:“此事还要从长计议,免得给太子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每一个人杰都会有自己的执拗和坚持,郑成功和满丹臣虽说崇敬老督师孙承宗,但在卖国这件事上谁也拦不住他们俩。

    唯有太子的名头。

    陆军讲武堂教导给学员们最强大的武器,不是步兵操典,射击典范,也不是六大教程。

    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国难当头为了国家可以舍去一切的精气神。

    忠于大明,忠于人民,忠于太子。

    把太子朱慈烺搬出来,再怎么桀骜不驯的陆军讲武堂学员也会老实巴交了。

    郑成功和满丹臣两人听到太子朱慈烺的名头,果然是蔫了吧唧的退了回来,脸上的怒火却是没有减少分毫。

    满丹臣蛮横的说了一句:“大不了以后天天带着陆军讲武堂学员们去范家的造纸作坊放火,烧了山西瓜的家业,看他还拿什么来污蔑大明。”

    郑成功点了点头,赞同也不赞同满丹臣的做法:“这么做终究治标不治本,范家手里那么多的造纸作坊,只要烧了一两家肯定会心生警惕。”

    “再烧接下来的造纸作坊,就比较难了,倘若是真的把造纸作坊全部烧完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