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的工业革命-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舜喊来一名轿夫,嘱咐了一句:“回去给二夫人说一声,鼎蛟回来了,把那根王公公送来的压箱底人参拿出来,好好的给鼎蛟补一补。”

    曹鼎蛟瞧见轿夫要走,立即喊了一句:“三爷,给姑母说一声一定要多放辣椒啊。”

    这名为了抗击建奴瞎了一只眼瘸了一条腿的轿夫,哈哈一乐:“没想到你小子还挺能吃辣。”

    朱舜对于曹鼎蛟的这声三爷,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名轿夫虽然出身低微只是大明最下贱的军户,但他是二叔朱忠义生死与共的袍泽,要不然也不会让他来给朱舜当个贴身护卫。

    朱舜按照辈分要喊上一句三叔,曹鼎蛟自然要喊上一句三爷,看来当了一位手握五千多重兵的指挥使,并没有被权利所腐蚀。

    朱舜再次交代了门口的铁塔汉子一句,让他喊来几名美貌丫鬟端来一些茶食,先给曹鼎蛟压压饿,询问道:“鼎蛟,这次回来有何事。”

    曹鼎蛟的国字脸顿时变的有些严肃,拿出一封插着鸡毛的火漆书信递了过去:“这是孙传庭送来的一封书信,他准备在潼关卫与闯贼决一死战。”

    “只是以他不到一万的兵马,面对来势汹汹的二十万大军,实力太过于悬殊了,希望朝廷能够派遣一支援兵。”

    “京城附近能够动用的军队不少,但是真正能打仗的只有周遇吉的火器营,还有辽东边军了。”

    “火器营需要拱卫京师,辽东边军更要用来防备建奴。”

    曹鼎蛟说到这里便不说了,也不用说了,朱舜很清楚接下来的发展。

    那群擅长吵架的东林党,毫无疑问的一致推举了曹鼎蛟,让他带上几千兵马去驰援孙传庭。

    毕竟,这一次面对的闯贼多达二十万,就算是辽东督师袁崇焕还活着带上几千兵马都只有死路一条,何况是一个不怎么出名的曹鼎蛟。

    朱舜只是把大舅哥曹文诏和侄儿曹变蛟拖在了辽东,没想到接下来的发展出现了这么大的出入。

    历史上孙传庭是在黑水峪和闯贼发生了决战,没想到这一次换到了潼关卫前方的平川地带。

    这一战难说了。

    高迎祥早年是贩马出身,家乡比邻边塞是抗击蒙古鞑子的前线,民风彪悍,精通骑射。

    高迎祥招募了大批活不下去的乡民起事,手里拥有一支人数很多的精锐骑军,这要是在山路崎岖的黑水峪,倒是有可能以少胜多。

    骑军跑到山路里面,还不如步军的作用大,这要是换成了平川地带,精锐骑军完全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估计几波冲锋,就能冲散了孙传庭的编制。

    毕竟,孙传庭要在潼关卫与高迎祥决战,是在城外野战,不是在险固的潼关卫进行固守。

    朱舜猜测到孙传庭是要决战,忍不住笑了:“这场大战好说了,那本书也没白给孙传庭。”

    孙传庭对于战争的眼光高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战场了,而是放眼整个全局,甚至考虑到了很多名将都顾及不到的政堂。

    远在前线,却也算计了一次东林党。

    求援的公文是他故意送到朝廷里的,故意让东林党知道闯贼的势大,故意让他们举荐曹鼎蛟。

    曹鼎蛟虽然只有几千兵马,能够发挥的作用却是一万辽东边军都难以企及的,因为他的背后站着一群实业家。

    有了这些为国为民的实业家,首先解决了最重要的粮草问题。

    大明的贪腐问题极其严重,军械从京城运到孙传庭的手里,能够剩下三成就谢天谢地了,跟不要说粮草了。

    没有军械还能拖一拖,没有粮草,军士们只要一顿不吃就会士气低糜,甚至发生哗变,还怎么与闯贼打仗。

    总兵参将们只能想办法筹集粮草,以地方乡绅们的一毛不拔,能捐一石粮食就不错了,哪里能指望他们。

    有了实业家,军心问题就稳住了,接下来怎么打都好说。

    孙传庭看中曹鼎蛟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大明军火公司。


………………………………

第三百九十七章 配备新式火炮

    孙传庭当初在朱舜的举荐下给曹文诏当个师爷的时候,亲眼见识过大明军火公司的前身王恭局生产的各种新式火器。

    比火绳枪先进了两代的后装式燧发枪,射程极远的东风火箭,以及远程狙杀敌人的300式线膛枪。

    有了这些新式火器的相助,孙传庭就有把握在平川地带击败闯贼的二十万大军了。

    曹鼎蛟麾下的密云后卫军士如今今非昔比了,经过这些时间的操练,全员列装了斗米式步枪,另外还下辖一个炮兵团,一个火箭团。

    实业家们为了让边关有一支锐不可当的骁勇之师,花费大量的银子从满桂曹文诏手里采买了大批俘获的辽东大马,送到了密云后卫。

    密云后卫火器军的机动性很强,完全可以做到一日长途奔袭上百里,因为是骑乘着辽东大马,还能保持一定的体力展开战斗。

    密云后卫作为抵御蒙古鞑子的重要卫所,一卫一所的六千多军士也不可能全部带走,最多带走一半,也就是三千多人。

    不过倒是可以带走炮兵团和火箭团,这一场形势严峻的大战,标准化的火炮和火箭才是唱旦角的。

    炮兵团的编制里分为三个营,两个用于野战的野战炮兵营,一个用于攻城的攻城炮兵营,火炮的口径是不一样的。

    朱舜想了想说道:“攻城炮过于沉重不适合野战,为了这一次大战能有更大的把握,最好是把攻城炮换成野战炮。”

    “这样吧,守在军火公司仓库门口的王爷府管家们,这些日子抢了不少各种口径的火炮,对于他们来说反倒是喜欢威力更大的攻城炮,不需要运输,都是装在海战福船上。”

    “先用这些攻城炮换成野战炮,过段时间姑丈给你换成使用寿命达到一千发的新式火炮。”

    使用寿命一千发?

    曹鼎蛟愣住了,作为一名在疆场上驰骋了多年的老卒,他很熟悉各种火器的情况,听到这个消息不亚于庄稼汉子听说稻谷可以亩产一千斤。

    那是大白天做梦,绝对不可能的。

    但是姑丈已经说了,那么这件事就是真的了,性格素来沉稳的曹鼎蛟突然变的急躁起来:“姑丈,何时能给侄儿换上一批,后年?还是大后年?”

    火炮的使用寿命能够达到一千发,在曹鼎蛟的思想观念里铸造起来就一定很难,少说也需要个两三年的时间。

    以大明军火公司流水线般的生产能力,哪里需要那么长时间,朱舜大致估算了一下说道:“最迟明年开春,就能给密云后卫换上一批新的火炮。”

    曹鼎蛟听到说明年开春就能换上一批,又是楞在原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炮兵团一共有两百多门火炮,这么短的时间就能铸造好,大明军火公司出产火炮的能力未免也太过神速了。

    反正是给曹鼎蛟自己换,哪有希望迟一些的道理,晃了晃脑袋,赶紧把这个不吉利的念头甩出脑子。

    曹鼎蛟那张沉稳的国字脸,难得的出现了一丝玩味笑意,有了这么一批使用寿命超过原来一倍的火炮。

    好好谋划一番,必定能让建奴吃个大亏,一战轰碎两千八旗子弟也是有希望的。

    在正常的大战里,要想斩杀建奴的两千八旗子弟,明军最少要死伤一万多名军士。

    双方交战了这么多年,八旗兵的骁勇凶悍那是有目共睹的,大明和建奴的伤亡比例达到了惊悚的十比一。

    有了这种新式火炮,曹鼎蛟甚至有信心在不耗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吃下两千八旗兵。

    本来朱舜告诉曹鼎蛟这段时间小心防备北方的建奴,最迟明年开春,建奴一定会再次袭击大明。

    毕竟满清已经立国了,组建了蒙八旗和汉八旗以后,实力也比以往强大太多。

    立国之初,根基未稳。

    满清就急需一场大战,一场袭击大明京城的大胜仗,达到满清所需要的政治目的。

    以贝海儿湖省出产的土豆,满清在冬季的粮食已经不像过去那么缺乏了,这一次的袭击大明京师反而是越发的迫切了。

    政治意义重大。

    只要能够再一次袭击大明的京城,消息传到大明疆域周边的各国藩属国,这些藩属国就会明白过去如日中天的大明,只是一只病虎了。

    还是一只没有牙齿和利爪的病入膏肓病虎,这些总藩属国自然会动些小心思,毕竟他们不是大明人,不是一个民族,对于大明的归属感不是很重。

    满清还需要这一次的袭击大明京城,稳定人心,告诉大清国的所有子民谁才是正统。

    因为满清会袭击大明京城这件事,曹鼎蛟原来希望明年开春到来的越迟越好,现在却有些迫不及待了。

    迫不及待让满清尝尝新式火炮的威力。

    各种口径的新式火炮被王爷府抢光了,不过这个东风火箭倒是还有不少,朱舜拿走山字陶瓷笔格上的湖笔,提笔写了一个批文给曹鼎蛟:“走的时候拿上这个去一趟工人票号。”

    “从工人票号里取走一批银子,找到鲁维奥买走所有的东风火箭。”

    朱舜手书的批文不是直接去大明军火公司领走东风火箭的批文,而是要先去领走一批银子,再用银子采买。

    这样一来,虽说复杂了很多了,但一定要坚持这种做法。

    这是一个大公司想要壮大的制度问题,批文只是权宜之计,历朝历代的弊政弊策,都是因为开国之初的权宜之计导致的,刚开始还能权宜,随着国家摊子越大越是收不住。

    朱舜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早就和战略处的两位大才立下了完善的制度,并且以身作则的坚持。

    朱舜看了一眼一副字画旁边的西洋自鸣钟,时间也不早了,起身笑道:“走吧,咱们先回家吃饭,有什么事情吃完饭再谈。”

    “正好变蛟和你朱铁叔父从辽东回来了,如今正在陆军讲武堂学习新式战法,等会儿把他们俩喊过来一起吃个饭。”

    “你也和变蛟有日子没见了,还能见识见识让你很崇敬的朱铁叔父。”


………………………………

第三百九十八章 陆军讲武堂的概况

    曹变蛟朱铁所在的陆军讲武堂,一期学子已经招收完毕,一共三个班九十人,正在总教习孙承宗的教导下学习新式战法。

    火器时代和冷兵器时代的战法完全是两种概念,满清和西洋各国还处于摸索阶段,根据一次次战争得出的经验教训,用人命不停的完善火器战法。

    大明就占便宜多了,直接摸着朱舜过河。

    孙承宗手里已经有了一套极为完善的新式战法,分为学科和术科。

    学科包括典范令,步兵操典、射击典范、阵中要务令。

    以及六大教程,基本战术、军制学、兵器学、筑城学、交通学、地形学。

    学科是所有一期学子都要倒背如流的学识,术科的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等等只需要各个术科的学子修习就可以了。

    由于步枪和火炮还没有繁多的分类,只有简单的几种,步兵科和炮兵科暂时归为一科。

    这一科的学子也是最多的,达到了五十人,班长毫无疑问的落在曹变蛟的头上。

    这位在辽东剁下了不知多少建奴头颅的曹小将军,别说是威慑一帮子庶出和老百姓家的孩子,就是京城内最煊赫的一波权贵子弟来了,也会让他治的服服帖帖。

    也无需去治,京师距离山海关只有七百余里,曹变蛟每次在辽东大杀建奴都会传到京师,早就成了年轻一辈崇拜的少年将军。

    在这个战乱年间,哪个少年不臆想着手持一柄青龙偃月刀千里走单骑,封侯拜相,成为世人敬仰的大英雄。

    曹变蛟恰好就符合少年郎们心里的臆想,还少年成名,俨然就是大明的冠军侯,不知多少思春少女日思夜想的想要嫁给这名少年英雄。

    别说是当他们的班长了,就是当教习也是没有任何意见。

    一期学子只开设了三个学科,还有一个毫无疑问是特战科,班长更加毫无疑问是朱铁了。

    朱铁在辽东那可是各个总兵参将争抢的宝贝,尤其是一枪打死了皇太极的女婿佟养性,更让边疆的总兵参将们没事就去找朱铁拉拉家常。

    曹文诏气的破口大骂给寡妇挑水。

    经常在满清地界神出鬼没的朱铁,又在辽东统领一支手持300式线膛枪的夜不收,说是班长,其实就是特战科的教习。

    孙承宗主要教导典范令和六大教程,涉及到实战的部分,尤其是这种新颖的特种作战,只能交给朱铁了。

    说起特种作战,孙承宗确实不如朱铁,毕竟他对于特种作战的理解仅限于战报和兵书,并没有实际统领过特战队。

    班长和教习便同时落在了朱铁头上,在太子朱慈烺的期待里开始了操练,希望这支劲旅以后能成为让满清闻之色变的鬼魅军队。

    太子朱慈烺熟读了《太祖生平传记》以后,对于情报的重视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剩下的那一个班就是情报科了。

    这支情报科的人数虽然还很少,却被太子朱慈烺寄予了厚望,是他在未来彻底清扫锦衣卫内部腐败的重要助力。

    班长落在了一个名叫马吉祥的名不见经传小人物头上,也不见他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偏偏选了他当做了情报科班长。

    不过当朱舜得知了情报科班长的人选,对于太子朱慈烺向伟人靠拢的进程更为满意了,起码在识人用人方面有了伟人的几分火候。

    太子朱慈烺手里没有明朝的史书,不会知道某些人在未来的成就,只能通过细节的观察、敏锐的洞察力、超乎常人的判断力,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够重用。

    别人不知道马吉祥的成就,朱舜却是比任何人都清楚。

    大明三百年以来唯一以锦衣卫身份成为内阁首辅。

    朱舜为了见识拥有传奇色彩的马吉祥,专门去了一趟陆军讲武堂,说是为了看望侄儿曹变蛟和六弟朱铁,其实是想见识一下在史书上都留下一笔惊叹的马吉祥。

    见到了以后就一个感觉,其貌不扬,感觉比普通人还像普通人。

    虽然很普通,朱舜却很满意,倘若情报科成员全都一个比一个招摇,就像如今的锦衣卫那般,已经不是一名合格的谍子了。

    就在朱舜和曹鼎蛟前往工业之城的侯爷府,性情招摇的曹变蛟、闷不吭声的朱铁,普通人马吉祥,三人一起走进了山长的楼阁。

    其他八十七名陆军讲武堂学子们站在枫树不远处的水泥平地上,期待着看向了楼阁的二楼,看不清里面的状况,还在努力的望着,期待三位班长能给他们带来好消息。

    琉璃大窗旁。

    阳光直射到楼阁内,照射出一排光斑。

    太子朱慈烺端坐在黄花梨书案后面,认真翻着手里的伟人传记,听到三位班长进来的动静。

    头也没抬,说了一句话。

    “准了。”

    灯笔


………………………………

第三百九十九章 当晋商碰到陆军讲武堂

    曹变蛟朱铁马吉祥三人齐声喊了一句:“谢,山长!”

    喊完过后,三人心情都很不错的走出了副山长楼阁,走到枫树不远处的水泥平地上,曹变蛟笑嘿嘿的说道:“赶紧回去收拾东西,山长同意了。”

    陆军讲武堂的学子们欢呼着大叫了起来,想到陆军条令,赶紧又把嘴给闭上了,心急火燎的跑向了各自的精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