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的南区,也就是永定河的下游,水泥翻建的北平机械总局和军火公司修筑在了这里。
火药工厂正在进行一些细节方面的完善,枪厂和炮厂却已经正式竣工了,蒸汽厂房在抽调大量熟工以后,也在快速的搭建。
水泥厂,矿石蒸汽厂,还有以后用来生产硫酸等化学产品的化工厂,修筑在通州的潮河旁边,免得危险工人的身体健康。
直到立冬时节,正式搭建成功。
在这段时间里,凡事喜欢争胜第一的七弟子徐积薪,给了朱舜一个很大的好消息,研究出了碳素弹簧钢。
更为先进的火器,往往需要更加完善的工业条件,斗米式步枪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击锤、簧片这些精细零件的钢材没有达到要求,有一定几率造成哑火。
徐积薪研究出了弹簧钢,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弥补了斗米式步枪的最后一块短板,哑火问题。
崇祯七年给朱舜带来的惊喜,还有更多。
蒸汽厂房搭建成功了,赵斗米找上了朱舜,大大方方的行了一礼:“恩师,军火公司的枪厂和炮厂已经彻底修筑完成了。”
朱舜一直在等军火公司的枪厂和炮厂修筑完成,满桂和黄得功采买燧发滑膛枪的订银,收了快三四个月了,还没有生产一支。
大舅哥曹文诏手里的燧发滑膛枪,基本上已经到了使用寿命,需要替换新的燧发滑膛枪,不然容易炸膛。
曹文诏黄得功这些一心报国拼命抗击建奴的将领们,都在等着军火公司的枪厂炮厂成立,凭借先进的火器,在辽东好好的杀杀建奴的威风。
朱舜和弟子赵斗米走出白府,通过京师大学堂不远处的小马头,乘坐一艘乌篷船,来到了工业园区的东南区马头。
走出乌篷船,步行来到了军火公司。
军火公司的外观很简单,高大的水泥围墙,拉了一圈铁丝网,一扇铁质大门,就没了其他任何装饰了,就连石狮子也没摆放。
军火公司里面,一条宽约二十米的主干道,把军火公司分为南北两侧,一侧为枪厂,一侧为炮厂。
军火公司的占地很大,枪厂里修筑了十余座蒸汽车间,还剩下大片的空地。
朱舜跟着赵斗米来到第一个蒸汽车间,在里面看到了一样很熟悉的东西:“轧机?”
赵斗米走过去轻轻抚摸这种新式蒸汽机械,脸上带着一丝迷醉:“恩师猜的不错,正是轧机。”
“只不过不是咱们发明的,是北洋水师学堂的西洋人卡斯德利发明的新式轧机。”
这种新式轧机的出现,远远超出了朱舜的预料,在他规划里最少要到崇祯十年以后,才有可能出现轧机。
虽然达·芬奇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设计出了轧机,但那是比较原始的轧机,最多用来轧制金币银币。
这种新式轧机可就不一样了,不仅可以用来轧制蒸汽机船所要用的钢板,还能轧制一种对于枪炮有着重大意义的东西。
无缝钢管。
赵斗米的话,立即印证了朱舜的想法:“恩师,这种轧机可以轧制15毫米的无缝钢管。”
“以后枪管的制造,精良程度和速度都有了质的提升,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朱舜也是忍不住走过去,抚摸冰凉的钢铁机械,心情却是异常的火热。
两人过了很久才离开轧机蒸汽车间,怀揣着振奋的心情,来到了第二个蒸汽车间,这个车间用来锻造击锤、簧片、机芯制动器这些精密零件。
过去都是使用手工的方式进行锻造,产量很低,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现在同样变成了蒸汽化生产,机械冲床居然也研究出来了。
经过硬化的水泥地面,整齐的放置着一台台钢铁机械,泛着锃亮的黑色光泽。
赵斗米看着王徵发明的一台台机械冲床,脸上又是出现了陶醉的表情:“恩师,这些机械冲床,可以把5毫米左右的碳素弹簧钢冲压成机芯零件。”
“机芯零件的生产不仅质量更好,数量也开始爆炸式的增加,可以跟上轧机的速度了。”
顺着水泥路,朱舜赵斗米两人又来到了第三个蒸汽车间。
这里同样是构造了蒸汽厂房,摆放着新式机械,但不是用来加工钢铁的了。
摆放着一台台机械锯床,用来加工斗米式步枪的铳床。
第四个蒸汽车间里,摆放着一台台爱荷华膛线机,安装了坚硬的高碳钢刀头,可以更快的加工膛线。
所有的斗米式步枪零件,最后汇总到5号蒸汽车间,在这里进行最后的加工。
碳素弹簧钢,机械轧机,机械冲床,已经给了朱舜足够的惊喜,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二弟子宋士慧还发明了输送机。
水塔运输系统把矿石工厂各个生产工序串联成了一个整体,正是进入工厂时代。
这个输送机则是把机械轧机、机械冲床、机械锯床、爱荷华膛线机,串联成了一整套生态系统,进行连续化生产。
各个军工车间不再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而是成了紧密的整体。
建奴已经成立了蒙八旗、汉八旗,贝海儿湖成了建奴的粮仓。
八旗兵远征西伯利亚,已经彻底攻占了中西伯利亚。
陈兵叶尼塞河。
距离欧罗巴只有三千里了。
朱舜今天所看到的一切,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有着重大意义。
军工。
正式工业化。
灯笔
………………………………
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
寒风里。
朱舜站在水泥地面上,看到面前一座座蒸汽厂房,畅快的笑了。
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的数理化教育体系,终于开始发挥作用了。
终于在大明王朝孕育出了一块来之不易的科技土壤。
当这块科技土壤遍及整个大明王朝,大明将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度,拥有众多科技巨头,推动华夏民族的进步。
朱舜拍了一下四弟子赵斗米的肩膀,温和笑道:“去把士意士慧他们都叫来,今天陪恩师好好喝两杯。”
赵斗米跟着朱舜向外走,拿出了一封书信:“四海叔父派人送来机械轧机图纸的时候,让弟子代为传递一句话。”
“北洋水师学堂没有工业母机,制造不了这种机械轧机,希望北平机械局可以送一批机械轧机过去。”
朱舜点了点,平淡笑道:“明天你给陈衢说一声,让他安排熟工先打造一批轧制钢板的轧机出来。”
朱舜培养科技土壤,也有自己的私心,只要他牢牢控制了工业母机,那些科技巨头都是在为他输送更为先机的科技和金银。
没有北平机械局的工业母机,研究出了新科技也制造不出来,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理论。
整个大明王朝庞大人口基数,培养出来的海量科技人才,都只是在为朱舜的科技帝国,源源不断的输送新鲜血液。
机械轧机是这样,二弟子宋士慧发明的输送机也是这样。
朱舜的科技帝国,坐享其成。
第二天,军火公司正式开始制造火器了,按照朱舜的要求先制造一批斗米式步枪,先给大舅哥曹文诏送过去。
曹文诏本身就是一位千古名将,在朱舜的举荐下又有顺天府的府丞孙传庭的辅佐,再加上斗米式步枪,绝对可以一步一步的成为辽东督师。
控制十万辽东边军。
冒着滚滚黑烟的军火公司,在一台台蒸汽机械的带动下,流水般开始制造一个个火器零部件,快速出产了一支支斗米式步枪。
一条兵工线生产的斗米式步枪,达到了惊人的每天80支。
相当于每9分钟就有一支斗米式步枪制造出来,快到令人瞠目结舌。
铅弹车间每天可以冲压出一万发铅弹,斗米式步枪专用的锥型铅弹,从此可以敞开了使用了。
过去由于缺少锥型铅弹,朱舜吃透了弹药不足的苦,下令让基建署修筑配套的铅矿蒸汽工厂,提供大量的金属铅。
朱舜准备修筑十座铅弹车间,把铅弹制造的数目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每天十万发。
军功公司成立的同时。
皇太极也从叶尼塞河回来了,在宫殿内还没休息几日,带着范文程等人去了火器局。
火器局章京汤若望发明了最先进的火器,一种比大明鸟铳先进太多的前装式燧发滑膛枪。
立冬时节的辽东,天上飘着大雪。
皇太极戴着东珠暖帽,穿着一件明黄色绣龙皮裘,来到了砖瓦修筑的火器局。
迈步走进火器局,里面发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一间间土屋内冒着火焰,匠人们只穿了一件单薄的马褂,汗流浃背的打造着燧发滑膛枪。
皇太极看着火器局内热火朝天的一幕,面色如常的脸容,露出了一丝笑意。
还没等他笑多久,承重能力太差的土屋,因为房顶上的积雪太厚,在他面前坍塌了。
五六名好不容易抢来的汉人老匠人,瞬间就被坍塌的土屋压死了。
皇太极这些年杀死的汉人,数以千计都不足以形容,只能用数以万计。
瞧见这五六名汉人死在面前,脸庞却是肉疼抽搐了一下。
皇太极很清楚匠人的培养有多不容易,培养一名可以打造铳管的匠人,最少需要十年时间,这还是一般的匠人。
如果是那种可以一次就把铳管锻造成功的老匠人,最少需要二十年时间,甚至三十年。
整个明朝也没多少可以熟练打造铳管的老匠人,更不要说女真了,今天在他面前压死了睁睁六人。
皇太极低喝了一声,声音带上了一丝焦急:“还在这里杵着作甚,还不赶紧去救人。”
上三旗侍卫们立即挎着削刀,冲了过去。
回头看着一名一等侍卫,面色如常的说道:“把那名修筑火器局的督造官,全家杀光。”
一等侍卫还没离开,范文程抱着白猫说了一句:“是一位上三旗的旗人。”
皇太极只吐出了一个字:“杀。”
这时,汤若望一手捧着圣经,一手拿着银十字,走了过来:“尊敬的女真皇帝,请跟我来。”
皇太极跟着汤若望走在泥雪路上,走进了一间风格独特的石头房屋,房屋内空荡荡的,中间摆放了一个巨大的木头十字架。
四壁装上了琉璃窗户,石屋内比较明亮,没有点燃蜡烛。
皇太极找了一圈都没找到明朝的官帽椅,更不要说坐塌了,只能将就着坐在硬木长条板凳上。
汤若望取来了一支新式火器,放在了皇太极面前,让他的心情好了一些。
这支燧发滑膛枪耗费了汤若望很多时间,好在这些时间也没白白浪费,虽说这些时间没有用来传播主的福音,但他有信心凭借这支新式火器,再给一名旗主洗礼。
把主的福音传递给一名旗主,可比那些只知道抢粮食的愚民好多了。
汤若望自信满满的说道:“尊敬的女真皇帝,请看这支火枪,这是万能的主恩赐的一种新火枪。”
“采用最先进的燧石打火,省去了火绳的燃烧时间,大大加快了射击速度。”
“只要汉八旗使用这种前装燧发滑膛枪,最多五年时间,就可以让女真横扫大明。”
皇太极还以为是什么新式火器,原来只是个前装燧发滑膛枪,根据晋商送来的消息,曹文诏都已经大批量使用后装燧发滑膛枪了。
汉八旗、蒙八旗,就连女真八旗兵都在使用后装燧发滑膛枪的曹家军手里吃过亏。
还五年?真要是使用这种前装燧发滑膛枪,不被曹家军追着打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皇太极心情更差了,脸上还是没有任何情绪,只是没有心情听汤若望在那里胡扯了,看向了身边的一等昂邦章京遏必隆。
遏必隆转身从一名一等侍卫手里取走黄色丝绸包裹,谨慎的放在长条桌子上,小心翼翼的打开了黄色丝绸包裹,露出了一样珍宝。
()
………………………………
第二百九十四章 汤若望的新发明
汤若望这段时间的成果不只是发明了先进的前装燧发枪,还有一种更让他自傲的发明:“尊敬的女真皇帝,前装燧发火枪虽是一种很先进的发明,但是。。。。。。。”
汤若望故意拖了一个长音,等到皇太极这些人全部看向了他,十分得意的说道:“我还发明了锻造铳管的新法,可以提高铳管的锻造速度。”
提高铳管的锻造速度。
这对于皇太极来说真的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了,差点激动的从长条板凳上站起来。
肯定是发明了水力钻床!
根据晋商们传递的消息,使用水力钻床的王恭局,一个月可以钻出三千根铳管。
王恭局是过去的王恭厂,主要是用来制造火药,擅长锻造火器的匠人不多,还没有女真火器局的匠人多。
女真火器局的匠人最少是王恭厂的三倍,每个月锻造出来的合格铳管,却只有六百多根。
匠人数目是王恭局的三倍,锻造出来的铳管只有王恭局的五分之一,就是因为一样东西。
水力钻床。
皇太极为了水力钻床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大把的撒银子悬赏水力钻床,还派遣了不少细作去窃取。
可惜那些细作全被王承恩创立的新东厂给抓了,晋商派去的白龙挂、打布贼、飞贼也都是死在了王恭局的夜不收手里,到现在也没能偷来一台水力钻床。
没想到费尽了心思,都准备放弃了,却得来全不费功夫,居然让汤若望给发明出来了。
当初以洗礼一名八旗旗主为代价,外加大笔银子请来汤若望,当真是这些年来最英明的一个决策,虽说他有些不务正业,整日就想着传播带翅膀人的福音。
皇太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觉自己真是英明,何止是英明,简直是千古一帝了。
范文程遏必隆等人突然感觉皇太极的气息不一样了,多了些豪情万丈,想到皇太极亲手发掘的汤若望发明了水力钻床,众人也就释然了。
水力钻床这种天底下最先进的新式机械,说上一句国之重器都不为过,当然会多几分豪情万丈了。
汤若望看到女真的权贵们,全都是期待的看着他,心里感慨颇多,有才能的人是在哪都受重视。
吊了一阵胃口,汤若望淡淡笑道:“我发明了一种铜汁复合法,足足可以提高十分之一的速度。”
“女真火器局锻造铳管的速度,从今天开始,正式由一个月六百多根提高到了七百根!”
“感谢主的恩赐。”
汤若望神色激动的说完七百根,赶紧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平静一下心情。
虽说功劳很大,但如果表现的太激动了,不免给女真权贵们留下轻浮的印象,不利于传播主的福音。
皇太极等人的脸容,瞬间僵在了脸上,空荡荡的房间内陷入了诡异的宁静。
所有女真权贵们感到有些窒息。
皇太极迅速闭上了眼睛,努力克制心头的滚滚杀意,克制差点拔出身边一等侍卫的削刀,一刀劈过去的冲动。
还正式提高到了七百根?
还骄傲成了那个样子?
不知道的以为你发明了比水力钻床还好的新式机械。
结果到头来,就是把六百多变成了七百。
朕就问你了,有何区别!
皇太极由于怒火太大,还要强忍着把这股怒火憋在心里,脸色很快憋的通红。
汤若望还以为皇太极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