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碗里没了酒,袁崇焕就继续倒了两碗,继续只说一个字。
就这样。
一人倒酒,两人喝酒。
三斤装的酒瓮,喝的干干净净。
两人醉倒以前,朱舜在袁崇焕那张千年不变的平静面孔。
依稀看到了一丝笑意。
每天的点卯,袁督师总是早早的在大帐内等着参将游击们,几年如一日,始终没有变过。
今天却奇了怪了,祖大寿曹文诏这些参将游击们等了快一炷香了,始终没有看到袁督师。
袁崇焕就算是感染了风寒,也是早早在大帐里等着他们,从没发生过今天这样的状况。
祖大寿曹文诏这些参将游击们,心里出现了一个不好的念头。
难不成。。。。。。。。
督师被建奴刺客给刺杀了!
祖大寿曹文诏这些参将游击们,慌忙走出了大帐,四处寻找袁督师的身影。
等到辽东最有权力的一波参将游击们,找到袁崇焕的时候,瞧见袁督师竟然是因为醉倒了才没去。
参将游击们有些哭笑不得。
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只有心酸。
倘若没有朱舜,袁督师这辈子恐怕都完成不了毕生最大的心愿了。
修筑大凌河堡。
如一柄利剑,直插女真腹地!
灯笔
………………………………
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炼硫酸
朱舜收拾行装启程回了京师,京城第一酷吏马士英正好过来勘察大凌河堡的修筑,刚好错了过去。
远在京师大学堂的二弟子焦勖,拖着宽大的右衽衣,带着一帮子同样瘦弱,同样穿着宽大右衽衣的京师大学堂学子,前往了永定河下风口的一处小河。
这是一条只在良乡县流动的支流,因为北直隶的上等水浇田遭到了女真人的破坏,撒了大量的石灰,导致土地彻底废掉。
时间长了,河岸边的土地就荒废了,官僚乡绅们只能聘用长工一点一点的翻淤肥土,但土地太多了,五年过去了,就连五百亩地还没肥好。
对于整条河岸边的上等水浇田来说,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焦勖带着一群京师大学堂的学子过来,不是一次两次了,自从开始研究硫酸的提炼,已经持续一年了。
硫酸的提炼,具有危险性,污染还很大。
提炼所用的简易实验室,位置很重要,主要是对风向的选择很考究,一般都是在下风口。
焦勖为了寻找合适的风向,跑了半个多月,最终在永定河的一条支流,找到了合适的风向地点。
说是支流,这条河流一点也不小,河面宽约三丈多,因为背靠着永定河,除非是大旱年份很少有枯水期。
一座小丘陵附近的河岸边,建造着一座简易水泥房,只有一间正堂和两间耳房,外加一堵高大水泥墙围成的大院子。
用银子招纳了五名伤残的辽东边军,扛着斗米式步枪,长期在这里看守,银子从教育署批的研究经费扣除。
这间水泥房的几里外,建造了一排排茅草屋,焦勖等人平时住的地方。
用过早饭,焦勖就带着一帮子物以类聚的瘦弱天才们,拖着宽大右衽衣,坐上骡车来到实验室。
距离实验室还有一百多米,换成步行走过去。
硫酸具有腐蚀性,需要穿上防化服,目前化工体系还没建立,更不要说防化服了,只能用厚厚的棉布服先顶着。
一群木讷学子走进实验室,实验室中间是一个小火窑,火窑上面放着琉璃容器,容器底部的边缘连着琉璃导管,导管的下方是一个烧杯。
焦勖表情木讷的走过去,动作僵硬的也像个木头人,站在了干馏实验器皿旁边:“皂矾。”
一名京师大学堂学子远处墙角的箱子里,拿出了一块皂矾矿石,放在了焦勖手里。
皂矾是一味使用很广的中药,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关于皂矾的记载,可以用来治疗脾弱黄肿、眼睛红烂、大便不能等众多疾病。
颜色呈现一种青绿色,外形类似于水晶等结晶体。
焦勖带着厚厚手套的手掌,接过皂矾,放在了琉璃容器里:“记录。”
“气味酸、表体凉、无毒。”
“开始干馏。”
焦勖提炼硫酸的方式,不难,就是对皂矾进行干馏。
干馏法虽然简单,但是只要能够提炼出硫酸,对于明代的化工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实现零了突破!
得到了院长的命令,一名京师大学堂学子开始烧火,没过多久,小火窑燃烧起了熊熊火焰。
水泥房内的温度,迅速提高。
现在正是夏天,穿着厚厚棉衣,捂着鼻子,戴着手套的天才学子们,全身上下都开始冒汗。
却没有一人喊苦喊累。
条件简陋是不错,但是为了探求真理,这点苦算不了什么。
没过多久,琉璃容器软化了,干馏再一次失败了。
只有达到了一定温度,才能干馏出硫酸,玻璃容器没有固定的熔点,时高时低。
焦勖为了提炼硫酸,已经软化了一千多两银子的琉璃了,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琉璃容器。
这也是朱舜想要建立石英砂玻璃厂的原因,明朝的普通玻璃软化温度大约在500℃,而石英砂玻璃的软化点在1600℃。
玻璃用来卖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化工体系建立的前置条件之一,也是制药厂的前置条件。
干馏实验失败,焦勖不知道见过多少次,表情木讷的又拿出一个琉璃容器放了上去,继续实验。
一直实验到傍晚。
就在焦勖等天才学子们准备回去的时候,一名记录烧杯变化的瘦弱学子,木讷的表情突然变成了狂热:“院长,硫酸。”
听到一句硫酸,机械的重复了一年多实验,也经历了一年多枯燥乏味的瘦弱天才学子们,全部拖着宽大右衽衣,跑了过去。
在烧杯底部看到了一点无色干馏液。
硫酸干馏成功了!
焦勖和天才学子们,脸上的木讷表情,全部换成了一股子狂热。
最早发现硫酸的那名天才学子,做出了一个甩手的动作。
换成其他人肯定不懂这是什么意思,焦勖点了点。
瘦弱天才学子们看到院长点头了,脸上的表情更加狂热了,一群人拖着宽大右衽衣走出了实验室,最后一人把窑火给熄灭了。
来到院子里,瘦弱天才学子们全部伸出了右手,手里多出了一串串编炮,取下了其中一个,掏出了火折子。
聚拢在焦勖身边的京师大学堂学子们,全是火药狂热者,明代化工终于实现了零突破,庆祝的方式不是喝酒,也不是找娼妓。
而是放编炮玩。
就在所有瘦弱天才学子们准备点燃编炮的时候,焦勖摇了摇,走进了旁边的耳房,从里面拖出来一样东西。
瘦弱天才学子们当场狂热到了极点,如同沙漠里快要渴死的马帮,终于碰见了一座湖泊。
焦勖拖出来的东西,不是别的,是他从四弟赵斗米那里要来的一枚纸壳火箭。
赵斗米本来是不想给三兄,倒不是小气,只是这玩意太过危险。
不过想到三兄就这么点嗜好,就送了他一批特制的纸壳火箭,推进火药占比多,爆炸火药占比少。
焦勖一共搬出来十枚火箭,引线也被他加长,捻在了一起。
点燃了引线,‘呲呲呲’的很快点燃了所有火箭。
焦勖和瘦弱天才学子们,狂热的望向了夜空。
彻底暗下来的夜空,爆炸出十团耀眼的火花。
在这历史性的一刻,焦勖点燃火箭,庆祝了大明化工的零突破。
()
………………………………
第二百七十九章 气急败坏的多尔衮
朱舜启程赶回了京师,马士英也已经把郡城勘察结束了,大凌河州城还在袁崇焕的调遣下,安装了一门门佛郎机炮和红夷大炮。
得到消息的多尔衮带着一支八旗兵,风驰电掣的姗姗来迟了。
最少一年才能修筑好的大凌河州城,居然是在一个月以内修筑好了,多尔衮骑在马背上,望着那座周十六里的雄伟州城,一时之间有些喘不上气来。
脸色平静的多尔衮,很快就憋屈的脸色发青,要想在一个月以内拉起一支大军也不是不可以,直接让汉八旗过来进攻便是了。
至于粮草问题,多尔衮完全可以再去辽东汉人那里去强征他们过冬的粮食,没了粮食,辽东汉人能不能活下去,与他多尔衮何干。
本来以为时间还宽裕,多尔衮自信满满的没去强征粮食,毕竟再过几个月,秋粮就要收了,到那时有的是粮草,也有的是时间。
谁能想到,朱舜居然在一个月以内就修筑好了大凌河堡,还是州城。
多尔衮脸色发青的看着面前神话传说般的州城,不言不语,带着八旗子弟回去了。
回到府邸内,大福晋刚好因为一些琐碎小事,仗着自己的阿玛兄弟势力很大,吵闹了起来。
正在气头上的多尔衮,拔出腰间的削刀,一刀砍死了大福晋。
等到多尔衮反应过来,骇然发现,自己因为朱舜带来的怒火,居然杀害了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大福晋。
多尔衮眼前一黑,踉踉跄跄的差点跌倒在地上,缓缓的闭上了眼睛:“朱舜,本贝勒不杀了你,枉为人夫!”
朱舜不知道多尔衮因为他把自己的大福晋给宰了,倘若是知道了,肯定要放编炮庆祝。
回到京师。
朱舜干的第一件事,先去把战死的步兵营乡勇的尸体送回了家里,让他们的家里人好生安葬在祖坟。
马杨氏的相公死的早,家里没了银子的进项,但是一家人总要吃饭,做了十余年的暗门子。
这也让他们一家人在村落里抬不起头来,长子和二子平时在村落里都不敢大声说话,也没人和娼妓的孩子玩耍,怕染上了花柳病。
直到长子当上了工人协会乡勇营的乡勇,马杨氏在村落里的地位瞬间不一样了,平时没有喇唬光棍胆敢欺辱他们家了不说,还多了几分自信。
尤其是在村子里地位很高工人,过年主动去马杨氏家里拜访过后,更加没人敢欺辱马杨氏一家了。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以后要是有了什么事,工人们肯定会帮衬一二,毕竟马杨氏一家是他们的自己人了。
加上长子的饷银很高,多达五两,马杨氏一家的日子过的是越来越好了,她也开始给长子找张罗一门婚事。
可这一切就在得知长子战死那一刻,中止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马杨氏,哭喊着扑了过去,扑在了儿子的尸体上。
“儿啊,儿啊,你怎么就舍得娘,一个人先走了!”
“我的儿啊!”
马杨氏悲痛欲绝的哭喊归哭喊,但是长子的丧葬还是要办的,好在马杨氏这一年存了不少的银子,就给长子风风光光的办了一场丧葬。
乡绅员外家里才能举办的丧俗,成服、度亡、折祭、伴丧等等,样样都有,在十里八村引起了轰动,真可谓死的风光无两。
马家在村子里只是一家很小的宗族,全宗族上下也就是几十口人。
同宗们看着马杨氏一家日子越来越好,自家的日子却是一天不如一天,就因为当初马杨氏长子光脚不怕穿鞋的去当了乡勇。
同宗们本来有这个机会,却白白的浪费掉了,心里嫉妒到了极点,整天在背地里诅咒马杨氏的长子,诅咒他早点被人宰了。
还真有效果,马杨氏的长子还真的死了。
背地里偷偷窃喜的同宗们,还没窃喜多长时间,瞧见马杨氏长子风风光光的丧葬,又是暗生嫉妒。
马杨氏不仅请来了智化寺的僧人给长子度亡,还请来了一支乡野戏班伴丧,当初宗族的老宗族长死的时候,都没这么风光过。
谁让马杨氏长子很争气的当了班长,一个月五两银子,一年下来就是六十两银子。
娘哩,别说六十两了,就是一锭十两的整银都没见过。
嫉妒到眼睛发红的马老三,欺负他们孤儿寡母的没有依靠,开始在族长那里泛坏水。
就在马杨氏长子要入葬祖坟的那一天,果然出事了,马家的宗族长说马杨氏这个娼妓偷汉子,马杨氏长子不是马家人,不能入葬祖坟。
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揭了伤疤,马杨氏没有说什么,但是让长子不能下葬祖坟,却是瞬间击垮了马杨氏,赶紧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宗族长:“族长,我儿真是马家人,我没有偷汉子。”
宗族长早就对略有姿色的马杨氏动了心思,只不过碍于身份,又不敢用强,一直没把这个俏寡妇给按在床上,现在不就来机会了。
马杨氏的二子年纪也不小了,已经十三四岁了,看见有人欺负他娘,平时很懦弱的二子,疯了一样冲了过去。
却被眼力很活的马老三,一脚踹翻在地上:“小杂种,反了你了,老子今天非得打死你不可。”
周围的同宗们瞧见马杨氏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宗族长,二子被马老三一脚踹翻在地上,心里极其高兴,能够吃饱饭都没这么高兴过。
就在马老三准备踹第二脚的时候,却被人一脚踹翻在地上,马老三的几个兄弟和儿子,当场就怒了,准备打死踢踹马老三的这人。
当他们看见那人穿的服饰,欺软怕硬的他们,全部唯唯诺诺的不敢说话了。
高筒帽,红色呢绒衣,黑色长筒马靴。
马杨氏长子的连长,带着几名排长过来送抚恤,正好碰见了这一幕。
连长赶紧把马杨氏扶了起来,没有把五十两银子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交给她,而是让一名排长拉着二子走进了土屋里。
连长没去说些狠话,毕竟他不是这个村子里的人,把这些本村人得罪的狠了,以后吃亏的还是马杨氏。
连长扶起马杨氏,看向了四周,发现了几名穿着工作服的工人,先是宣布了一件事:“会首有令,马吉利战死沙场,对国有功,特许马杨氏成为纺纱厂工人,二子成年以后可以进入本县的新式学堂。”
村民和同宗人顿时一片哗然,能够当上工人已经被天大的恩赐了,没想到二子还能进入新式学堂。
连长又把那几名工人叫了过来,厉声道:“以后马杨氏要是出了任何意外,你们几个就等着脱了身上的那身皮滚蛋吧!”
交代完这些,连长还要去下一户人家,就离开了。
宗族长赶紧说道:“赶快让开,莫要耽误了吉利侄儿的下葬。”
马杨氏刚才在跪在地上求人没哭,现在却是小声啜泣起来。
………………………………
第二百八十章 工业之城的规划
朱舜第一时间安排好自卫队队员们的抚恤问题,接下来又召集了各个署的署政,开始为工业之城做准备。
朱舜最为关心的就是水泥的产量问题,看向了工业署署政张焘:“水泥厂的日产是多少。”
张焘正好有好消息告诉朱舜,禀报道:“会首,几名京师大学堂学子发明了一种新的立窑,通过立窑法生产水泥,产量大增。”
“一座立窑的日产达到了20吨,目前正在逐步改建水泥厂的圆窑,估计到这个月月末,应该就能彻底改建成功,实现10座立窑的目标。”
“这样一来,日产就是200吨水泥,一个月就是6000吨水泥的产值。”
立窑的出现确实是一个惊喜,水泥的产能大大增加,圆窑一天烧制的水泥也不过4~5吨,京师大学堂学子发明的这种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