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康感动的差点纳头就拜,有几个人愿意把到手的钱再花出去。
天涯客栈属于中低档的大车店,孟康带来的三十名工匠住的大通铺,每个房间十人。当然天涯客栈虽然价格便宜,但是条件比其他的大车店好了不少。床上铺了厚厚的稻草编制的床垫,采用的新式棉花被褥子,很是暖和。
众人见孟康来了,纷纷打招呼。
晁盖问:“你们吃饭了吗?”
“还没吃呢,辛苦一年就赚了那么点钱,家里都指望这点钱呢。”众人道。
朱武道:“客栈有酒饭价格也很便宜,我家哥哥请客,大家放开了吃吧。”
天涯客栈的灶房终日里炖着饭菜,今年郓城鸡鸭鹅大丰收,天涯客栈的厨子更偏好铁锅炖大鹅,大鹅很肥,一只活鹅十来斤。三十个人炖了三只大鹅,放上萝卜粉条,香喷喷的菜就端上来了。伙计还上了五坛子米酒。
晁盖道:“到了郓城就算到家了,大家吃好喝好,喝好吃好。”晁盖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都是些造船的工匠,干力气活的人饭量都大。这一通猛吃,三只大鹅居然没够,又炖了三只这才吃饱,馒头还吃掉了一百多个。酒足饭饱,大家一个个喝的眼睛通红。
孟康道:“我对不起大家啊,今年一年也就拿了两个月的工钱,看样子就算明年接着干也未必能拿到多少工钱。这位晁团练也有开的船厂,想让大家留下来造船,一年八十贯钱。”
众人有的道:“那提调官故意克扣,不给钱也怪不得你。”
“只是我们不去了那拖欠的工钱恐怕永远都要不回来了吧。”
孟康道:“晁团练说了,愿意补上咱们要不回来的工钱。”
众人很心动,晁盖一招手,让焦挺从外面抬进来一箱子银子。里面是整整齐齐的大银元宝,一个五十两,白花花的晃眼。
“愿意留下的,每人五十两现在就发。不愿意留下的每人十两,算是路费。”朱武道。
众人道:“我们是跟着孟工头出来的,孟头你说句话,去留都听你的。”
孟康道:“晁团练如此厚待,咱们做工匠的还有什么好说的。反正大家都是干这一行的,就都留下来吧。”
“好,好。”众人高兴道。
晁盖也很高兴,北宋的造船工艺可是很先进的,要开发海洋,大力发展海商贸易,单单靠一个叶春还不够,还需要孟康这样的高级工匠的加入。
“欢迎孟康兄弟。”晁盖道。
孟康纳头就拜:“感谢哥哥仗义,不然我都不知道该如何给兄弟们交代了。”
晁盖伸手把孟康扶起来,发现孟康衣衫单薄,当即解开身上的羊皮披风给孟康披上。
“天寒地冻,穿暖和点,切莫伤风。焦挺,你去军营让宋万调拨三十件羊皮袄过来,别让大家冻着了。”晁盖道。
孟康等人再三感谢,朱武道:“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看这情况不仅仅山东下了大雪恐怕河北也是大雪,想赶回家过年恐怕来不及了,天寒地冻赶路不容易。不如就此住下,等春节后天气放晴朗了再行回家看望如何?”
孟康道:“理当如此。”
没说几句,就谈到了海船。孟康道:“哥哥目前造的什么船?”
“目前船厂主要是正在打造轮式蜈蚣船,只需八个人踩动飞轮即可快速航行。还有就是飞鸟船,这是做商船用的。把飞鸟船加了铁皮,做的更加坚固作为军用,叫做飞鹰船。”晁盖说。
孟康道:“蜈蚣船作为内河船,不管是商船货运,还是战船表现都很好,由于它吃水浅,各种性能都很优越,但是作为海船,蜈蚣船只能作为辅船,跟随大船队,要知道海风一起可是很大的,蜈蚣船吃水浅经不起风浪,容易造成伤亡,所以哥哥要想出海还是需要更大的船。”
“噢,依你之见要选用什么船型好呢?”晁盖问。
“福船。不是孟康夸口,不论是大福船还是小福船,没有不会造的,可有一样得舍得好木材好材料。不如这样,能否让我去郓城船厂看看呢。”
晁盖道:“好吧,距离此间并不远,明日一早过去吧。”
孟康道:“现在天才刚黑没多久,我这人有个毛病,一工作就什么都忘记了。不如现在就赶过去吧。”
“好,咱们现在就去。”
当即晁盖命令亲兵打起灯笼火把,带着孟康和四个工匠随行赶奔郓城造船厂。
过年放假,造船厂里只不过有几十人,但是看单单看堆积如山的木料就知道这是个大船厂,正造着的飞鸟船也有十多艘。
“哥哥真是大手笔啊,光这些木材也值不少钱吧。”孟康感叹道。
晁盖笑道:“这没多少,今年一共砍伐了将近十万棵木材。还有七万棵树木正在阴干中。”
孟康看了许久,参观了轮式蜈蚣船,发现改成轮式的的确很好,方便了很多。
晁盖道:“这个造船厂总共有工匠三百多人,由叶春主持。孟康兄弟是想过来做个副手,还是想另外开辟一处船厂呢。”
孟康道:“一切听哥哥安排。”
晁盖看了看朱武,朱武微微的点头。
晁盖道:“那就让孟康兄弟另开一处造船厂吧,专门制作大海船,只是船坞要建在登州一处港湾。而且也不会弄这么大的规模,我再调配给你一百人,加上你现有的三十名工匠,一共一百三十。专门打造大型福船,可有困难。”
“哥哥放心好了,造不好船,孟康提头来见。”孟康道。
孟康这人果然是造船的行家,一看见船就走不动了,非要研究蜈蚣船的轮式设计,踩踏了一下发现很省力气,很快就发现了轴承的设计和普通的轴不一样。
晁盖和朱武也不去打扰孟康,晁盖问:“朱先生为何要让孟康单独开一处船厂?”
朱武道:“孟康此人技术应该是很不错,但凡技术好的人多半有几分怪脾气,这点叶春也是这样。孟康和叶春要是在一个船厂里难免会摩擦,还不如早早的分开来的好,去登州开个登州船厂,专门造大船。郓城这片小地方已经装不下咱们了,就兵力来说再也没有发展的可能性了。”
晁盖深以为然,许林和时文彬不同。晁盖能控制的了时文彬,但是控制不了许林,能做到知府的没有一个傻子。他让晁盖编练一千多士兵,为的也是给他撑腰。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也担心晁盖兵力过多,不把他这个知府放在眼里。因此晁盖的郓城团练再也没有增兵的可能了。所以晁盖现在急需出海寻求更多的发展,海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孟康摇着头过来,晁盖问:“孟康兄弟因何摇头叹息。”
“我发现蜈蚣船上的水轮很好,装到福船上也是不错的,可惜福船太大,轮子定也大,哪里有这么大的驱动力去驱动水轮。”孟康道。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第一百四十一章 视察学校
晁盖对孟康道:“不碍事,你就按照你的想法把大水轮安装到福船上面,一边一个就行。风帆也照常安装。”
“那水轮用人力驱动?”朱武问。
晁盖道:“最近我一直在研究力气巨大的机器,图纸已经画出来了,可是一直没有合适工匠来研发。不过最近在海外寻访到了汉末马钧的后人,叫做马华,此人最擅长机械制造,我打算让此人牵头,调集木匠、铁匠一起研发这个机器。”
“这机器能有如此巨大的力量,驱动数十万斤的福船?”孟康问。
“对,这机器叫做蒸汽机,就用蒸汽所产生的力气来推动轮船,经过反复推演论证非常可行。”晁盖也不保留,直接就说了。
孟康对机械原理也不太懂,只是听听而已。
孟康道:“好吧,只要哥哥能有办法驱动两侧的大水轮我就能在福船上面装上水轮。”
孟康一直在船厂呆到半夜才回天涯客栈,焦挺早调集来了三十件羊皮袄,还有一些牛皮的靴子,都是上好的品种。
晁盖和朱武等人也没回军营,天涯客栈备有单间客房,临时住宿还是很可行的。
晁盖高兴的也没有睡意,问朱武道:”朱先生你困不困。”
朱武道:“都过了子时了,困过头了。”
“那要不再整两杯,庆祝一下。”晁盖高兴道。
朱武笑道:“这孟康真有这么厉害,哥哥如此高兴?”
晁盖道:“大洋里有无尽的宝藏,数不清的海岛,各种鱼类等等太多了。要开发海洋就得要船。郓城造船厂创办是非常艰辛的,虽然号称几百人的规模,实际上有造大船经验的不过几十人而已。余下的只能算是学徒或者说打杂的,今天一下招募到了孟康这样和叶春齐名的高手,还有三十名熟练工匠焉能不高兴。”
“好吧,我也不睡了,舍命陪君子吧。”朱武道。
大半夜的厨房早睡下了,不过难不倒焦挺,厨房里有煮好的熟肉,随便切了两盘子熟食,弄了一坛子酒就行了。
晁盖和朱武一直喝酒到凌晨,然后才昏昏沉沉的睡去。
虽然整个大宋造成的工匠不计其数,能工巧匠也很多,但是大多都在福建、江浙一带,而且都是为官家服务,晁盖虽然也是个官身,但是本身团练就是属于个不入流的闲职,影响力有限的很。能找到孟康为晁盖的海洋计划增加了筹码。
大年三十,整个郓城县都沸腾了,街道上到处都是穿着新衣服的人们,大家见面互相抱拳道喜,恭贺即将到来的新年。
虽然晚上睡的很晚,但是天一亮晁盖还是起来了,在后院里打拳,打的虎虎生风。孟康尿急,起来看见晁盖正打拳,吃惊道:“早听闻哥哥铁拳镇京东,果真不假,这套拳法完全可以开宗立派了。”
晁盖笑道:“孟康兄弟这夸人的本领也是一流,我这拳法只能算说得过去,要说开宗立派还早呢。”
孟康道:“哥哥谦虚了。”
“孟康兄弟,船厂安排怎么也得到出了正月了,不如你带大家跟我回庄里住如何?”晁盖说。
孟康道:“我看着天涯客栈就挺好,我们在这里休息几天,等天晴了就赶回家去,安顿了家小就折返回来。”
晁盖道:“好吧,那你们就安心住下吧,吃喝都算我账上,一会我自会安排店里的掌柜的。”
孟康非常感谢,和众工匠一起住在天涯客栈,客栈细心安排,包了水饺,弄了各种食物。
朱武大半夜喝了不少酒,又没有晁盖的酒量,因此起的很晚,晁盖也不等他,带着焦挺骑马就出去了。
焦挺道:“哥哥,今天都大年三十了,你这还不回庄休息一下啊。”
“我要去看看一所小学。”
晁盖等人走到了城中一所修建的挺漂亮的学校,上面写着慈幼小学。
这学校和普通学校不一样,这是一所带有收养性质的小学,专门安顿无家可归的孩子上学读书,普通学校的孩子早放假回去了,但是他们都是无家可归的人。
由于是过年,孩子没有上课,上百号人一个个在操场上玩堆雪人呢,一个个兴高采烈的的。刚好负责全县学校的王伦也来了,见到晁盖道:“晁团练怎么也过来了。”
晁盖道:”别的学校都放假了,我来看看这里的学生咋过年的。”
“晁团练放心,前几天过来时候早就检查过了,食堂里准备了米、面、菜、肉、鱼。保证孩子们有馒头、有饺子吃。”
“呵呵,好。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晁盖道。
两人一起来到厨房,厨房里的师傅正在和面,两个中年妇女正在弄芹菜。厨房大师傅认识王伦,知道他是比校长还大的官,赶忙过来。
“王处长,您来了。”厨师道。这个处长并非后世的处长,因为在大宋朝县城一级的没有设立主管教育的官吏的职务,晁盖自然也不能乱设置。不过呢王伦主管教育,晁盖就给他叫做教育处,他自然就是处长了,当然有些不伦不类。
“是啊,过来看看,怎么就你们三个,能忙得过来吗?”王伦问。
厨师道:“还有庞秋霞庞老师,她一会就过来给孩子们上体育课。”
晁盖也有些吃惊,庞秋霞不是别人,正是庞万春的妹妹,庞秋霞武艺不错,原本打算参加女兵的。只是庞万春就这么一个妹妹,担心妹妹安危,晁盖就安排庞秋霞做了个体育老师,没想到这么兢兢业业,大过年的还来给孩子们上体育课。
晁盖过去仔细检查了厨房的食物,看看面粉、鱼肉等等,发现都还很充足,只是存放的不是很好。
晁盖对王伦道:“食物堆在地上容易被老鼠糟蹋,要制定一个食物存放的的制度,免得孩子们吃了老鼠污染的食物得病。”
王伦道:“好的,是我疏忽了。”
晁盖又去教室、宿舍等地方转悠了一圈,发现各方面都还可以,这条件比一般的私塾都好了,孩子们总体精神面貌也不错。
“王伦啊,过了年郓城的这几十所小学都开学了,管理的事情也多了,刚开始可能会很辛苦,你可要管理好啊,孩子们是未来。”晁盖语重心长的说。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办证刻章
王伦道:“哥哥放心,王伦一定会把学校管理好。总共二十五所小学,人数也不过三千到四千人那样,每个学校都有一名校长和三四名老师组成,管理起来并不算难。”
“嗯,好。凡事多用心,肯定能办好。”晁盖道。
夏季开始动工的小学一共二十五所,其中包含一所慈幼学校,也就是这所收养孤儿的学校。还两所扫盲小学,主要是招收愿意上学的大人的学校。其他的二十二所为普通小学。
城里除了有慈幼小学和两所扫盲小学之外还有,五所普通小学。城里的小学修建和完工的比较快,一到腊月都开始正常上课了。至于农村修建的那些个学校也基本完工,只待过完元宵节后就可以正常开学上课了。
王伦这份工作还是很满意的,管理几十所学校,上百名老师,薪水很高,地位也不错。当然这活也不好干,不仅仅要管理好,还得宣传好,这年月为数不少的家长不认为上学没什么用,因而不爱让孩子上学,这些老顽固都得耐心的做宣传。
王伦还得在城里的小学转悠一下,城里的小学基本都已经上了一个一月课了,虽然过年学校里没有了学生,但是有留守的老师,安全方面王伦还是得关心一下的,免得过年放鞭炮引起火灾。
晁盖和焦挺出了慈幼学校的大门,正看到朱武快速赶来,还跟着两个亲兵。
看到晁盖,朱武道:“昨晚喝高了,耽误事情了。”
晁盖笑道:“今天是除夕,也没啥事情,城里也都转了,咱们回营地吧。”
朱武说:“我正是来找哥哥回营地的,刚才公孙军师派人来找哥哥,说他新找了两个人,感觉对咱们很有用,所以让哥哥过去看看。”
“噢,公孙先生眼界高,他认为好的自然是人才,咱们过去看看吧。”说罢一行人上马赶回军营。
军营里,公孙胜正和两个人聊天呢。一个身材高大,魁梧有力。另外一个书生样子,眉清目秀的。两人都是不到三十岁年纪,听口音都是本地人。
公孙胜见晁盖、朱武来了,起身道:“哥哥、朱先生回来了。”
晁盖道:“回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