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三娘设宴招待晁盖等人,晁盖和扈三娘屋子里用餐,焦挺带人在走廊里用餐。别看焦挺平时木讷,可是基本的人情还是懂的,人家小两口吃饭,作为亲随自然不好参合,可是又担负着保护晁盖安全的重任,因而只好在走廊用餐。肉可以随便吃,但是酒是不能喝。
房间里就晁盖和扈三娘两人,餐桌上放着丰盛的菜肴。
烤鸡、烤鸭、烧羊肉、炖鲤鱼,很是丰富。
扈三娘还是很体贴的帮晁盖夹菜,倒酒,不过晁盖也不敢多喝。
扈三娘道:“我哥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这个不好说,应该过年就能回来。只是以后你哥哥恐怕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得在海上漂泊了。我想让你哥哥从海上找个大岛屿,给团练留个后路,如今这世道越来越浑浊,没有坚强的部队做后盾只能任人鱼肉。”晁盖道。
“是这个道理,这不祝家仗着兄弟多就想欺负我扈家庄。”三娘道。
“那个李家庄的李应没出来说句公道话?”晁盖问。
扈三娘道:“别提那个老狐狸了,他恐怕早知道祝家庄勾结了董平,如果没有董平介入我想他会出面的,可是牵扯到了官府他断然不会插手。”
“我已经让人把董平告到知府那里了,董平这次吃不了兜着走,就算不被撤职,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得信任了。祝家庄得到这次教训应该也会老实一阵子,只是等你明年嫁到我庄上,你哥哥又不在家,庄中安全谁来负责?”
扈三娘也是一阵头疼,如今扈三娘已经不小了,嫁给晁盖也就是最近的事情,扈成又四处在海上漂泊,扈家庄缺少后续领导。
“那怎么办?加固庄墙?”扈三娘道。
晁盖想了想,道:“加固围墙只能作为一方面。首先,把庄丁队伍重新编排,十人一小队,设小队长一名,五十一中队,设立中队长一名,一百人一大队,设立大队长一名。如此编排,保留五个大队,这五名大队长要选孔武有力之人。然后在农闲时节加强训练,主要是加强纪律性训练。第二,在院墙外修建个花椒篱笆墙,可以仿造盘陀路的模式,让庄墙外多一道屏障,花椒树生长快,两三年就能成林,密不透风,非常适合做篱笆墙用。第三才是加固庄墙,多备置一些滚木雷石,防备万一。”
“呵呵,你说的这跟要打仗似的,就凭祝家三兄弟没这个本事,再说两村都是沾亲带故的,小打小闹可能,大打出手不可能了。”扈三娘说。
“不然,预防祝家庄只是一方面。如今朝廷混乱,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北方金国从一个小小部落已经渐渐发展大了。这个小小的金国一旦强大了取代了辽国,定然挥兵南下,到时候山东成为四战之地也不是不可能,因而早做准备的好。”晁盖道。
扈三娘毕竟是女流之辈,看不了那么远,但是晁盖是他未婚夫,当即道:“好好好,都听你的,我明天就开始准备农闲时候庄户人家也没事干,不是打老婆就是骂孩子的,明天都让他们训练的训练,采石头的采石头,庄墙一定会加固好了。”
“这才对,金国战斗力很强,比辽国要厉害好多,咱大宋对上辽国都得纳贡称臣,对上金国只有甘拜下风了。”
“是这个道理,我也听哥哥说过,金**队都是虎狼之师。”扈三娘说。
晁盖道:“庄里还需要一个军事领导,来掌管部队。”
扈三娘道:“是这个道理,我最近就从几个堂弟里选拔出一个能担当大任的人来。”别看扈三娘平时挺凶悍,但是对晁盖百依百顺,说什么听什么。
这酒一直喝道掌灯,虽然两人已经定亲,但是尚未过门,礼节不可以逾越,晁盖带人回军营休息。
扈三娘准备了一模一样的一桌酒菜,用食盒装了。
晁盖问:“这是做什么?”
“拿给军中将士吧。”扈三娘道。
晁盖也不客套,带着酒菜就回去了,晁然带兵巡营,李逵、庞万春、郑天寿正在大帐里烤火。
晁盖当即命人把菜肴拿给众人分享,李逵道:“还是哥哥好啊,给俺李逵带了个烧鸡。”
郑天寿道:“庄上送来了猪羊,我们都已经吃过了。巡营士兵还有二十人尚未吃饭,何不将菜肴给他们吃。”
“好,就依你。焦挺,你去接替巡营将士,让他们过来吃饭。”晁盖道。
巡营的士兵很快过来了,天寒地冻的说不冷那是唬人,好在衣服很保暖,不然大冬天的真不易过。
晁盖道:“巡营辛苦了,赶紧吃饭吧。”
众士兵一看,傻眼了,全是好吃的,虽然团练饭菜好,可是行军打仗可不会这么丰盛。
“这是扈家庄送来的,大家快吃吧。”
众人很感动,这才开始吃饭。一夜无事,天刚刚亮的时候忽然警报的号角吹响了,表达的意思是有人来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李应来访
冬天天亮的晚,这一大早上的队伍才刚刚起床。作为领导,晁盖以身作则定然是不能睡懒觉的,用冷水洗了把脸赶走睡意。
执勤的哨兵来报:“李家庄李应带着三十名庄客到了。”
“知道了,让他稍后片刻。”晁盖道。
哨兵走了,晁盖立刻升帐,众将领到齐,晁盖道:“李家庄李应到了,一大早的就过来了。”
李逵撇嘴道:“这老小子狡猾的狠,哥哥可不能理他,定然是他见到了俺昨日力擒祝虎吓破了胆子,所以今天才过来送礼的。”
晁盖道:“有道理,分析的不错。”
李逵挠挠头道:“俺是瞎说的。”
“晁然昨晚带人执勤没有休息好,你去带二十人执勤,不许携带。”晁盖道。
李逵道:“是。”然后出去了。
晁盖道:“你们有什么看法。”
庞万春道:“既然来了咱们就要见见,毕竟独龙岗上三个村,他李家村也是其中之一,李应此人在江湖上也小有名望。”
郑天寿道:“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从李应的角度来说,他在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不插手是应该的。”
“好,那大家随我去见见李应。”晁盖道。
说罢,晁盖带着焦挺、庞万春、郑天寿,点起二十名精锐骑兵披挂整齐来到营门口。
大门外等候着三十来人,为首一人虎头燕颔,猿臂狼腰,骑着一匹白马,穿着一身酱红色的战袍,没拿着武器,但是背后鼓鼓囊囊的,很显然是安藏的飞刀。
旁边一人面貌全毁,可能是被烧伤的,看起来如同一张鬼脸,好在是白天,要是晚上看到了肯定吓一跳,想来这人应该是鬼脸儿杜兴了。后面三十余名随从都担着担子,还赶着十几只羊。
晁盖等人下马,抱拳道:“来的可是李庄主。”
“正是在下,可是晁盖晁团练。”李应道。
晁盖大喜:“哈哈,久闻李庄主大名无缘得见,今日是相间恨晚啊。”
李应道:“听闻晁团练到此,特带来了些肉蛋劳军,还望晁团练笑纳。”
“快快里面请。”晁盖和李应并肩走进营地,李应虽然是个富户可也是个私人武装的头目,精通行伍,只见这营盘做的坚固无比,格式武器齐全,虽然士兵不多,但是一个个精神状态饱满,斗志高昂。再看晁盖身边三位随从,也都是人中龙凤,尤其是拿弓箭的那位,被他用目光盯上有种危险的感觉。
晁盖带李应去大帐,杜兴去送物资。
大帐内,双方分宾主落座。李应抱拳道:“不知道晁团练事情处理的如何了?”
晁盖暗道什么事情能瞒过你的眼睛,就在你眼皮子底下的事情还来问,不过也不好意思直说,晁盖道:“本来就芝麻绿豆大点的事情,只因我在东平城外道观因打败了打劫的匪徒,丢了董平面子,惹的董平嫉恨我。正好董平遇到祝彪,两人合计要暗害我,所以这才想了这么个办法。昨日一战,我方一忍再忍,不忍心和普通百姓对战。无奈之下抓获了祝虎。至于祝彪的伤完全是个意外,本意是吓唬吓唬他,是知道他躲到箭上去了。”
李应道:“事到如今祝家兄弟也得到了教训,更何况乡里乡亲的,不念鱼情念水情没必要闹的太僵,不如这样,我过去祝家庄说合说合,两家言和如何?”
旁边郑天寿道:“此事并非我们好战,而是祝家兄弟存心要害我家哥哥,如若不给些教训,只怕还会有人心怀不轨。”
李应叹道:“是这么个道理,祝家那三小子就是个彪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晁团练大人大量合并跟他计较呢。”
“天寒地冻的,我们也不想打仗,合不合的不在我们。李庄主既然有此美意,可以去祝家庄一趟,如果祝家愿意为此事道歉,此事就此过去。”晁盖道。
“好吧,我过去试试。”李应道。
这时候杜兴也来到大帐,手里还拿个钱袋子。杜兴看了看李应,李应立刻明白了,晁盖这边收了东西还给了钱,立刻问道:“晁团练这是何意?难不成是嫌弃东西少不成。”
晁盖道:“李庄主切莫误会,郓城团练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地方团练,但是军法森严,连我也不能违抗。军队不得扰民,更不能白拿别人东西。昨天扈家庄腾出了房间,都没有入住到村子里。李庄主送东西过来我很高兴,只是不能白拿这些东西,价钱还是要照付的。”
李应有些吃惊,这年月当兵的啥德行他可是很清楚的,不要说送过来的东西了,当兵的不明抢就不错了,老百姓俗话说的好:“兵过如洗。”意思就是说,当兵的过去,这地方上就像洗了个澡一般,什么值钱的东西都剩不下。
“晁团练治军严禁,实在佩服。”李应道。
晁盖问:“李庄主现在除了农田主要做什么营生?”
“李家庄主要还是藤编,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用藤条编一些农具之类东西,庄上负责统一销售。除了这还做一些货物押运的生意,只是这些年来山贼四处都有,越来越不好干了。”李应说。
晁盖道:“各类干果诸如花椒、大枣、核桃等等这类的产品还是很有市场的,如果李庄主感兴趣可以多多的种上一些,或者说有货源也可以贩卖过来,郓城我的调料商行大量收购。明年水泊梁山边上的石碣村西的商贸城就要建设好了,李庄主要是感兴趣可以过去买几间商铺,做做生意。”
李应道:“好说,好说。我也正准备明年再村里发展三千亩花椒呢,五千亩桑树呢。只是种这么多,将来如何销售呢。”
“咱大宋本来内需就很大,调料丝绸都是必需品。更何况我们有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天下可不止一个大宋,外面的世界最少有十几个大宋那么大,这市场如此广阔,还用担心吗?如果李庄主感兴趣,明年开春可以从郓城船厂买上几条海船,跟着我的船队做海外贸易,虽然风险不小,但是每趟都有巨大的利润。就比如东北的干蘑菇,在东京卖一百文一斤,但是在长白山收购价格一框子只用一把小镰刀换就行了。”
“这个。”李应有些迟疑,做海贸赚钱这个他是知道的,而且扈成也在做这个,只是没想到晁盖会拉上他李应做。
“海外贸易虽然利润高,但是风险也很高。我只是个提议,做与不做,还得李庄主自己拿主意。”晁盖说。
李应道:“我想做海外生意很久了,只是没人愿意带我,明年开春我就去郓城买船,然后跟着晁团练的船队做生意。”
“好,如此甚好。”晁盖道。
晁盖和李应一直谈到中午,双方达成了多项生意上的合作,李应可谓是收获丰厚。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解祝家庄
谈完正事,晁盖设便宴宽带李应,因军中不宜多饮酒,双方都没怎么喝。杜兴别看面貌丑陋但是考虑问题还是长远的。
席间,杜兴问道:“一般商人有什么赚钱的生意都恨不得守口如瓶,不愿意说出来。但是为何晁团练愿意把这些赚钱的生意说出来,甚至愿意带着大家一起做生意呢。”
晁盖道:“因为目的不一样,一般的商人只图赚钱,我图的是大家都富有,商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个环节。比如调料贸易的兴隆,让百姓对花椒种植掀起了新**。核桃、大枣、板栗等各类干果的贸易也加大了普通百姓对这些果树的认识,要知道普通百姓是最讲究实惠的。咱大宋的百姓这么多,什么生意都我晁盖自己做也做不过来,所以我很乐意把这些生意让大家一起做。”
杜兴这人思考问题还是比普通人远的,想了许多别人都想不到事情。
庞万春问李应:“听闻李庄主武艺了得,尤其是擅长飞刀。”
“江湖传闻而已,飞刀距离很近,净赚距离也就是十步。”李应说。
宋代一步指的是走两下,也就是接近两米的距离,十步的距离怎么也有十五六米那样。马上交战,用飞刀偷袭比石子偷袭强多了,毕竟飞刀的杀伤力在那里摆着呢。
庞万春道:“反正也是无事,不知道李庄主可原因让咱们开开眼?”
李应道:“好吧,那我就献丑了。”
正好也吃过饭了,晁盖命人在大帐外排开了三个草人,李应距离十几米外,没见怎么动,手中飞刀就过去了,接连三下,噗噗噗,三把飞刀正中草人的脑袋。
“好,好。”晁盖也忍不住拍手叫好,单凭这一手李应就不算个草包。
当天李应就去了祝家庄斡旋,祝家三兄弟见所依仗的董平都回东平府了,以他三兄弟的魄力自然不敢继续对抗晁盖。更何况他们的师傅栾廷玉也不同意他们继续和郓城团练为敌人。祝家庄当即同意休战,李应从中间来回走了三趟,才把两边聚集到一起,祝家庄正式向晁盖道歉,并且赔偿郓城团练出兵的费用,祝家庄说没钱,就用两万斤粮食代替了。秋季时候祝家庄还从晁盖粮行购买了两千斤天王米种。
祝家庄做出保证,不在跟扈家庄为难,晁盖也不再追究祝家三兄弟的责任。这事情就这么这么结束了。
前去青州的公孙胜带领着牛皋的一百骑射兵,还有跟着打酱油史进、石秀、杨春、陈达四人。一行人马可比晁盖来祝家庄辛苦多了,进入到青州境内要不是有随行的船队补给都困难,小户人家没用多余粮草可卖,大户人家又坐地起价乱要价。
冬天很短,一到下午赶不了多少路,没过多久就太阳西坠了。
牛皋道:“军师,我看此地平坦,旁边又有小河方便饮马,不如就刺安营扎寨如何?”
公孙胜四下里打量了一下,此地平坦宽阔,又无森林树木,非常利于骑兵作战。立刻传令安营扎寨。
公孙胜对石秀道:“你带两个士兵去附近村里买几只肥羊回来,也好让大家伙喝口热汤。”
“尊令。”石秀说罢带了两个壮实的士兵,往前面村庄买羊去了。走不多远就见到一处很大的村庄,村口长着合包粗细的大树,旁边有个石碑,上面写着桃花村。
村口有个农夫穿的破衣烂衫的,可能是刚从附近的山上回来,担着一担子干柴。石秀过去问道:“这位老哥,且慢走。”
这人一看石秀穿着军装,腰里挎着腰刀,吓了一跳,忙道:“不敢,不敢。这位军爷有什么事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