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这话一出大家伙纷纷表态,李逵第一个道:“好啊,好好,带着俺东京砍人,俺喜欢。”
吴用忙道:“朝廷的天牢可不比开封府的大牢,防御定然非常严格,不是那么容易把人给救出来的,就算是救出来了以晁尚书的脾气也未必肯出来,哥哥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等朝廷发兵打,战败之后自然会和解,到时候晁大人、林大人就会出来了。”
公孙胜也道:“如今山东道大半个地方已经到了咱们手中,人口众多,经营好了才是根本,岂可因小失大,如果哥哥真要救人可以另外想办法。”
朱武沉默不语,看样子也是不同意,晁盖见大家都不同意,叹道:“好吧,救人的事情暂且后延,只是对手机看小说哪家强 手机阅不起我那叔父了。不过我得去一趟芒砀山,作为南方的屏障,我想看看芒砀山发展的如何了。”
这回大家都同意,毕竟芒砀山近在眼前而已,并没有多远的距离,只是让晁盖要小心应付,毕竟现在是危机时刻。
当即晁盖带了罗云、李逵、鲍旭还有二百骑兵的护卫队,搭乘阮小五部的水军战船一路南下抵挡徐州境内,傍晚时候晁盖带领骑兵队伍开赴芒砀山。
夜空寂寂,夜风习习。
几只野狼在夜空里哀嚎着,鲍旭道:“李逵,你唱歌,省得狼叫。”
李逵部上当,就是不唱,很快队伍来到芒砀山口,巡逻的队伍很快发现了来了一队人马,当即拦住了去路喝道:“干什么的,山寨重地,不得靠近,再靠近就放箭了。”
李逵过去喝道:“放个鸟箭啊,回山报告去,就说老家大哥来了。”
“麻烦问一下这位大哥怎么称呼,也好汇报?”
“就说俺叫铁牛就行了。”李逵回答。
执勤的人一看来得是济州军,不敢怠慢,立刻飞跑上山报告。
山寨中樊瑞刚刚睡下,就让传令兵给叫醒了。
“大当家的,老家来人了,是个叫做铁牛的哥哥。”
樊瑞一惊,铁牛那是李逵的小名,别看这黑大个看起来傻乎乎的,其实很有将才,打仗猛得一塌糊涂,是晁盖的心腹爱将,自己的两个兄弟项充、李衮更是对李逵非常的敬佩。樊瑞不敢怠慢,当即道:“立刻请项副将、李副将,随我一起出去看看。”
樊瑞考虑到深更半夜,怕有敌人冒充,传令全军加强了戒备。项充今晚执勤,很快就到了,李衮来得稍微慢些,三人带了几百人来到山口,就见山下是二百骑兵队伍,打着不少的火把,为首一个黑大汉,但是灯光太黑,看不清楚。
项充道:“来得可是铁牛哥哥?”
李逵道:“正是俺,错不了。派人过来拿印信。”
济州军可不是土匪不用黑话接头,要靠金大坚制作的印信书凭,当即芒砀山派了一个兵过去拿了李逵的印信,确定无误了,樊瑞、项充两人带领几十人才出来迎接李逵。
樊瑞眼尖,见李逵后面一匹高大的黑马上面坐着的正是晁盖,樊瑞吃惊匪浅,当即紧走两步,拜倒,道:“樊瑞迎接来迟,还望晁团练恕罪。”
晁盖赶忙把樊瑞扶起来,道:“樊营长客气了,情非得已,这才深夜过来检查工作,惊扰各位休息了。”
樊瑞道:“哥哥说得哪里话来,莫说深夜检查工作,就是深夜让我们冲锋陷阵也别无怨言。请,营中叙话。”
话说樊瑞为什么对晁盖这么尊敬呢,其实是有原因的,樊瑞是个文人,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自从晁盖来到芒砀山,劝降了樊瑞、项充、李衮,暗地里加入了济州军之后,樊瑞约束喽啰,彻底的从山贼变成了士兵,不仅仅训练加强了,更为重要的是改掉了匪性,晁盖最烦烂路抢劫、绑架勒索这一套了,所以樊瑞从那之后再也没做过一起山贼的勾当。当然了,这也和晁盖的指挥分不开,部队里有一百多名老兵帮助着训练士兵,同时每几个月就把粮饷偷偷摸摸的送到山上来,因此樊瑞这三千人马粮饷充足,日子过得也好,吃饱喝足了没事干就玩命的训练,没想到练的还不错,有三百骑兵两千七百人的步兵,战斗力和济州军水平一致。
樊瑞、项忠头前带路,引领晁盖上了芒砀山,大厅力晁盖居中而坐,樊瑞、李逵、项充、李衮分立两边。
晁盖看了看樊瑞,道:“山东的局势你也知道些吧,可有什么看法。”
樊瑞见晁盖考问自己,道:“哥哥把高廉打的太狠了,他的三千兵一个没回去,反而呼延灼的兵几乎没有损伤,回去之后高廉和呼延灼肯定闹矛盾。更加上咱们占领了大半个山东了,朝廷肯定急眼了,调十万大军三路围剿是肯定的了,不过后劲不足,这一轮给他挫败了朝廷就会改征缴为安抚。”
晁盖手轻轻的排排桌子,这樊瑞行啊,三位军师研究了一晚上,也是这么认为的,没想到樊瑞也能看出来,这樊瑞也是个带兵的好料子。
晁盖说:“你认为朝廷应该会从哪山路进攻济州?”
樊瑞说:“第一路肯定是高唐方向,高廉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但是带兵的肯定不会是高廉了,而是呼延灼,高俅对他的弟弟还是很了解的。这一路最少应该有一到两万的士兵,主力还是呼延灼的骑兵。第二路是主力,朝廷从开封调集的人马,谁带队说不好,应该不会低于五万。第三路就应该是从徐州、淮阳两个府调集的兵力了,淮阳兵力多,两个府凑一起能有两万人。”
李逵道:“樊老道行啊,当军师都够格了。”
“济州军新得数周,兵力过于分散,一下应付三路军马肯定有些忙不过来了。南路的兵马就交给你们营了,如何?”
樊瑞正色道:“我们也是济州军的一员,哥哥尽管下令就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如果南路军马来袭,数量不超过两万的话就由你们营来抵挡了。”晁盖道。
………………………………
第四百五十四章 巧遇闻焕章
正聊着,出去跑越野的士兵已经回来了,距离吃早饭的时间还早,晁盖就安排他们回去休息了,等天亮再说其他
晁盖在芒砀山只呆了两天,这里的总体表现非常的好,士兵操练很到位,举手投足都是士兵的风范,没有江湖草莽的气息。{我们不写小说,我们只是网络文字搬运工。…<;网>;樊瑞、李衮、项充也不把自己当山寨的当家人,而是军官,说话做事比以前成熟了很多。
这两天里晁盖、李逵指导了他们的军事训练,把一些不足的地方给指出来,让樊瑞改正。第二天,天色一黑,晁盖对樊瑞说:“樊瑞、项充、李衮,朝廷派的兵可能很快就到,也可能春节后就到,你们务必小心在意,我今晚就要走了。”
樊瑞说:“哥哥何不在营中小住几日?”
“事情太多,虽然新取得了数个州府,但是都是烂摊子,百姓贫困,民不聊生,这都需要时间去打理。等这次的事情一结束你们也正式归队不,不要再山上带着了。”晁盖说。
樊瑞道:“行,一切听从哥哥的指挥。”
当即晁盖等一行人告别了樊瑞,走了几十里地,来到运河里等候的阮小二舰队。
阮小二道:“哥哥出去这几天我们从河里救上来几个人,其中有个老者,气度不凡,还是京城里的,叫~ 什么闻焕章。”
“噢,闻焕章?”晁盖仔细的回忆着这个人,想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厮不是高俅的军师吗?难道他是来济州探察情况的,改行当起了细作,不能啊,哪里有军师做这种危险的事情的。
晁盖问:“是如何救的人,他们要去哪里,可有详细询问。”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晁盖、罗云、李逵等人带队去了芒砀山。留下阮小二的舰队在微山湖上晃悠,微山湖这里并非是属于济州军的地盘,因而还得小心低调,阮小二把十几艘蜈蚣船都停在港口。闲来无事,阮小二的爱好又犯了,阮小二有什么爱好呢,下水抓鱼,如今已经是深秋天气,天气很冷了,不过阮小二不怕这个,当即带了几个水手,架着一条蜈蚣船就来到湖心处,寻了个水深的地方,阮小二换上了衣服,一个猛子就扎进水里了,好家伙,这湖里还真有大鱼十几斤的大鲤鱼随处可见,阮小二就在水里戏弄大鱼,最后抓了一条二十多斤的大鲤鱼上船了,阮小二安排水手道:“把这大鱼放木桶里,等回头哥哥回来了给哥哥炖鱼吃。”
正这功夫,南面过来了一艘画舫,什么是画舫呢,其实就是小船打扮的漂亮点,专门拉客人的,画舫上两个船家,四个客人。
背面来了一艘运木料的飞鸟船,深秋天气,雾气大,也可能是飞鸟船上的船工打盹了,飞鸟船开的飞快,碰的一家伙撞到了画舫上,画舫不过是小舟,这一碰撞直接就翻覆到水里了,两个船家还好,还能在水里游动,但是四个客人就惨了,瞬间就落水了。
阮小二一看遇到了也不能闲着吧,当即命令水手救人,阮小二这几个水手都是百里挑一的水性,噗通往水里一跳就开始救人,没多久就把这四人救上来了,一个老者,有五十来岁了,两个年轻人有二十多一些,看样子是随从,还有个小孩,十几岁那样,应该是书童。
水手们又是按压又是控水,很快把这四人救醒了,书童和两个随从还好,但是那个老者有些麻烦,毕竟是年龄大了,受了风寒和惊吓,发烧了。
阮小二说:“救人救到底,这老者发烧了,你们也先别走了,在码头找个客栈住些日子再走吧。”
随从们道:“多谢壮士,我们这就去找客栈。”
一行四人就去找客栈了,但是没多久就又回来了,随从说:“壮士,你好人做到底,帮我们找个客栈吧,这些客栈不收留我们啊。”
阮小二奇怪道:“你们是不是没钱了啊,所以客栈不收留你们?”
随从说:“住店的钱还是有的,问题是我们三个抬着一个发烧的老人家,客栈都不敢收啊。”
阮小二说:“好人做到底吧,你们跟我来吧。”
当即阮小二带着这四人去了天涯客栈,天涯客栈还是很仁义的,安排了这一行人的住宿。阮小二道:“估计你们钱也不充足了,我给你请个大夫,再给你们留几两银子,治好了病就赶紧回去吧。”
当即阮小二把水军的大夫请了过来,检查过后说只是受了惊吓,开点药,退烧了就没事了。当即大夫开了药,给这老人服用。
第二天,阮小二正在港口玩呢,那老者等四人过来了,来到阮小二身边,深施一礼,道:“多谢壮士救命之恩,请问壮士高姓大名。”
阮小二笑道:“举手之劳不值一提,遇到了谁都会出手相助的。我就是个开船的,叫我阮小二就成了。”
老者道:“听你口音可是本地人,不知道去那郓城还有多远?原来那画舫的船家船只破损了,正在维修,不愿意再继续北去了。”
阮小二一听这老者要去郓城,就留心了,因为看这老者的气质像个当官的料。
阮小二道:“老人家怎么称呼你呢,你这去郓城是去走亲戚还是逛朋友。”
“老夫姓闻,叫我闻先生就行了。我去郓城不走亲戚也不逛朋友,而是听说郓城百姓家家丰衣足食,不仅仅粮食够吃,普通人家还能吃得起鱼、肉、甚至还有车马,我打算过去看看这是真的还是假的。”闻先生说。
阮小二说:“你老人家为什么对这个这么感兴趣,不仅仅郓城,整个济州都是如此。”
闻先生道:“阮壮士,你能详细说说济州是如何发展的吗,为何普通百姓也如此的富足呢。”
“我是个粗人,恐怕说不好。不过既然老先生问道了我就简单说说吧。首先啊,是治安,济州境内治安非常到位,不管是陆路还是水上都很安全,没有大股的土匪和山贼,偶尔有个别的案件基本也能给破获了。第二把就是道路,那话怎么说来着,要想富裕先修路。这两年济州每年农闲都修路,管道修的能并行六辆马车,就连农村的小路基本也能并行两辆马车。水路也是经常的清理河道,疏通港汊。这交通一方便,来得客商不就多了吗?”
闻先生道:“你说的这两条在理,可是东京附近的治安好,交通也好,也没见普通百姓富足啊。”
“这你不知道了吧,治安和交通只是那个什么来着,对,基础。这两样好了之后,地方上大修水利,提倡稻田养鱼。然后赊销了牛马,基本都是牛马耕田、拉车。又推广了新品种的天王米、花生、棉花等农作物,粮食多了又可以多饲养猪羊、猪羊多了肥料又多,肥料多了粮食又多,所以就形成了这么一个循环。”阮小二说。
闻先生道:“老夫年轻的时候就曾经提过,猪粮安天下的理论,猪多粮,粮多猪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百姓丰衣足食,人人有饭吃,过年有肉吃,如此一来百姓安,天下安。天下安定自然国家富强,又何惧大辽和西夏。这次去济州一定要见见传说中的晁盖。”
“还是你老人家见识多,请问老人家大名?”阮小二一听这老者要见晁盖,当即就问了姓名。
老者道:“老夫闻焕章。”
这就是阮小二救下这闻焕章的经过。
晁盖仔细的回忆,想起来这闻焕章的来了,原著中写道:原来这闻焕章是有名文士,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俱备酒食迎接。席终各散,一边收拾起行。有诗为证:
年来教授隐安仁,忽召军前捧綍纶。
权贵满朝多旧识,可无一个荐贤人。
晁盖暗想此时闻焕章应该还没有跟高俅,如果能安排他做个负责内政的人还是很好的,当即让亲兵去值班了点心礼盒等一应物件,然后晁盖换了身便装,只带了罗云提了礼盒前去天涯客栈寻闻焕章。
房门敲响,很快出来一个小书童开门,见晁盖等人是生人也不怕生,彬彬有礼的问道:“请问你们找谁?”
“请问闻老先生在这里住吗?”晁盖道。
“是在这里,你们是谁。”书童道。
晁盖道:“在下济州晁盖,特地慕名前来拜会闻老先生。”
书童说:“请稍后,我向主人汇报。”
客房很小,书童很快把情况说给了闻焕章,闻焕章迎接了到了门口,道:“来得可是济州团练使晁盖?”
晁盖抱拳道:“正是在下,目前我可是天字号的朝廷敌人,为何闻先生还从东京赶来找我,不怕受牵连吗?”
闻焕章道:“晁团练里面请,我来济州只是想看看济州民间是如何富足的。至于受牵连应该很快就过去,朝廷大军一到,朝廷就会接受晁团练的条件了。”
“哦,这是为何,闻先生何以如此肯定。”晁盖没想到闻焕章会说朝廷大军一到就会妥协。
………………………………
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路大军
晁盖不解的问:“为何朝廷大军一过来就会妥协?还请闻先生明示”
闻焕章指了指北方,晁盖说:“文先生是说辽国趁着朝廷派兵来济州的时候南下打草谷,辽国一来打草谷朝廷就会和我济州军妥协。”
闻焕章道:“不仅仅会妥协,如果所料不错,朝廷定然会让济州军去前去抵抗辽军。”
晁盖眉头紧锁,总感觉自己陷入了朝廷的圈套中去。
闻焕章道:“高太尉此人心机,他明明知道派高廉来济州会激怒晁团练还故意派来,也就是他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