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军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军神-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咱这里水泊连绵数百里,几十斤的大鱼都不稀罕,鲤鱼、草原、鲢鱼二斤以下的都没人看,那么小的鱼没多少人爱吃,每天一百斤小鱼,一百斤小虾就算了。”晁盖道。

    本来护卫队伙房是不要小鱼的,因为李逵吃大鱼经常卡刺,所以让他吃油炸小鱼。

    两个送鱼的长工不再多言,道:“好的庄主,我们就告辞了。”

    晁盖一思量,不对啊,这类事情阮英就算是要汇报也是找晁旬汇报,肯定晁旬不同意或者没办法。

    “你两个先回去吧,我一会去找你们主管。”晁盖道。

    由于新护卫队员的增加,训练任务都很重,几个排长除了训练新兵还要训练自身武艺。晁盖也不带人,自骑了乌云踏雪带了弓箭和腰刀出了营门直奔石碣村。

    石碣村一片忙碌,湖边新挖的鱼塘有十多个,每个都是几十亩面积,但是水并不深,晁盖下马仔细一看居然全是密密麻麻的的小鱼。原来这是育苗培育的鱼塘,乖乖,不得了。

    阮英放下手头的伙计走过来,介绍道:“鱼苗培养比预想的要简单些,每个池塘里只放单一的鱼,这里全是草鱼,放了几百条几十的大草鱼,居然产卵孵化了这么多,一头雌性鱼的产卵量都是数以万计的。草鱼、鲤鱼、白鲢鱼、胖头鱼,这四个常规品种都已经可以培养鱼苗了。”

    晁盖道:“对于专心研究,能潜心工作的人,可以适当的增加些工资。捕鱼不是长久的办法,养鱼才是王道。”

    阮英很高兴:“这些鱼苗预计两个月后就可以进网箱,最少可以养一万网箱,我已经通知芦花村的芦武了,他们正日夜赶活,能保证完成任务。”

    “这小鱼苗养到年底能深秋能长多重?”晁盖问。

    阮英道:“草鱼饲草充足,少量添加麸皮、煮熟的豆粕,能长大到一斤多,这是最好的水平了。目前咱们麸皮豆粕投入很少,主要是青草为主,所以养到秋天我估计草鱼在七八两的重量,白鲢鱼、胖头鱼能长大到半斤左右,至于鲤鱼咱养的很少,那个吃料太多。”

    这个速度很慢了,不过晁盖也没有过多的粮食来养鱼,只能慢慢来了。目前已经有两千网箱草鱼,都是收购的一斤左右的草鱼,养到秋天最少能长大到三斤左右。

    晁盖问:“阮叔说让多收购些小鱼小虾是怎么回事?”

    阮英叹了口气,道:“附近有个麦穗湖,长了有十里地,宽了有二三里,那里水浅的紧,平时不过三四尺深,里面大鱼很少,都是小麦穗鱼和白条鱼,湖边有个村子叫孔家村,四五十户人家,数百人。全靠打渔过活,现在大鱼都难卖,更何况小鱼了,这种小鱼根本没人要,村里每年每人二百个铜钱的人头税都交不上去。年轻人都去外面做各种营生,村里就剩下下老人、妇女、孩子了,日子过的极难,因此才想问问庄主能否多收一些,我也知道这小麦穗用途不大,只是不忍心。”

    晁盖也是叹气,天下困难的人多了,就目前晁盖的能力能帮助多少。不过这就近在眼前的,不帮也说不过去。

    晁盖和阮英上了小船,安排两个船工划船,不一会儿穿过一片**阵一样的芦苇荡进入了麦穗湖,这里湖水很浅,波光粼粼,鱼翔浅底,鸟飞高空,岸边绿草遍地,端的是鸟语花香的好地方。阮英随手拿抄网一捞,十多条小麦穗鱼在网里蹦蹦跳跳的,都是十来厘米长的小鱼。

    晁盖道:“这里一年能打多少这种小鱼啊。”

    “问题是没人要这种鱼,现在天气还能晒些鱼干,再过些天鱼只能当天抓当天吃,鱼干都晒不了,不过呢这种小鱼别看个头小,营养不比大鱼差,庄主手下产业多,可以少少的采购些来,反正比粮食都便宜,一天收个一两千斤不费劲。”

    “什么价格?”

    “一文钱三斤,便宜吧。”阮英道。

    晁盖也笑了,现在旱情和蝗虫双重问题,粮食价格猛涨,最便宜的高粱米都贵了一倍。

    晁盖计算了一下步兵护卫队一天三百斤,水上护卫队虽然也有一百人但是不用给他们送鱼。铁器坊、木器坊每天三百斤,庄上干农活的长工每天三百斤,如此一来每天小鱼就消耗九百斤。

    “每天小鱼收购九百斤,记得一定要鲜活的,不能吃坏了人。大鱼多收草鱼,用不了可以暂时放养在网箱里。”晁盖道。

    阮英很高兴,没想到晁盖那么爽快就答应了。

    很快小船上岸,来到了孔家村,孔家村的族长是个老者,六十多岁了。看到阮英来拜访老远就问:“阮老弟,我们村能小鱼能收购不。”

    阮英道:“这是我家庄子,晁盖。他已经同意每天收购九百斤小鱼了。”

    这老者一翻感谢,如此一来也算是是给村里留了个活路。老者安排杀下蛋的大鹅,要留晁盖阮英吃饭,晁盖自是不让,一只大鹅对农户人家是笔不小的财富。

    正在这时候,外面传来打架吵闹的声音,老者脸色一变,道:“坏了,出事了,那帮人又来了,快敲锣喊人。”

    老者的儿子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拿出锣来就敲,老者拿了根木棍就出去了。晁盖阮英跟着,沿着村中小路前走不多远,前面一个青砖红瓦的院落,门口处正大声吵吵嗯,二十多个黑衣的汉子,挎着腰刀,手里拿着棍子,一个个凶神恶煞的,为首的一人光头没戴着帽子,劲装的上衣没系扣子,胸膛上纹着一只猛虎下山。

    这汉子抓着一个五十多岁村民的衣领从院子里拉了出来,后面一个几个女人哭号的声音,村里陆续出来了七八十号人,有老年人和妇女,一个个拿着棍子,但是没人敢上前,族长命人前去也无济于事,村里每年轻人,最年轻的也是四十多岁的了。再有就是妇女和孩子。

    晁盖问了情况,原来被打的那人有个儿子叫孔阳,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早年跑海商赚了数千贯的银子,后来从青州到辽国跑海商的时候被登州水师给抓住了,钱货全没了。最近从任县借钱,往青州贩卖瓷器,结果碰到了清风山的土匪,货自然是没了。任县的债主自然上门逼债了。

    “住手。”晁盖大喝一声,吓了那个大光头一跳。

    那人一看晁盖长的高大威猛,背上弓箭,腰上挂着腰刀,也不敢太过放肆。

    “什么事情。”大光头道。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是人家儿子不在家,你打他家老人算什么事情。”晁盖怒斥。

    “我不打这老头,他能还钱吗,不还钱我拿什么跟我家主人交差。”大光头道。

    “欠了你多少钱。”

    “不多不少,刚刚好一百二十贯。”大光头道。

    孔阳爹道:“放屁,我儿一年前借款五十贯,约定一年连本带利还款六十贯。已经还了三十贯,再还三十贯就够了,何来一百二十贯之说。”

    “哼哼,我们这利滚利,谁让你儿子不赶紧还完,让我们二十多人跑了两趟。”大光头狠狠的说。

    晁盖道:“这钱我帮他还了,给你三十两,赶紧的带人滚蛋。”

    晁盖说着掏出一个三十两的银子,那大光头不干了,道:“任家说是一百二十贯就是一百二十贯,任家的面子不能折了,你算哪根葱,敢在大爷面前装,看你穿戴也人五人六的,识趣的滚一边去。

    晁盖收起银子,冷笑:“任家的面子是面子,晁家的面子就不是面子?你以为你纹了个猛虎自己就是猛虎了?今天不仅仅要折你面子,还要打掉你的门牙。”

    大光头怒了,把衣服一丢,晃晃胳膊,摇摇脖子,一步一步,踩着坚实的步伐向晁盖走来,显然想要给晁盖一个深刻的教训。大光头到了,抡起大拳头就打,晁盖纹丝不动,一个摆拳后发先至,一拳打到大光头的下巴上面,大光头的牙齿和血水一口喷出,人也倒在了地上。

    大光头的手下傻眼了,没想到一直很厉害的头领连人家一拳也接不住。

    “都傻看什么,给老鸡打啊。”大光头口齿不清,让大家一起上。

    大光头带来了二十来个人,纷纷拿着木棍去打晁盖,晁盖今天来的着急,没带护卫,不过正好练练拳脚,也不用动刀,一双大铁拳,都是一拳放倒,放倒了七八个人之后,其他的十多个人也不管倒下的同伴了,撒腿就跑,最前面的一个已经跑出三十步了。

    晁盖弯弓搭箭,一箭去似流星,嗖的一下射了最前面一人的发髻上面,颤巍巍的,相当的吓人。

    “哪个想吃一箭的就跑。”晁盖喝道。

    立刻,没人敢跑了。晁盖对那族长道:“他们赶来村里撒野,收缴了他们的武器看着,我一会派人来把他们押走。”

    阮英派人通知了芦花村的水上护卫队,阮小七带人过来把大光头和他的手下全部带回了芦花村水上护卫队营地。
………………………………

第二十七章 结识马灵

    阮小七很高兴,把这群人押了回去关在营房里,这些家伙都是些打手混子,遇到狠人比兔子都老实,本来阮小七还打算让这些人陪着水上护卫队练练手,一群熊货尿裤子了好几个,只能取消了这个想法。

    阮小二道:“哥哥,这些人有些麻烦,他们是任县任家的人。”

    “抓的就是任家的,他们任家在任县一手遮天,他们的庄主任霸天强取豪夺,无恶不作,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命,在任县嚣张也就罢了,偏偏咱们郓城县来撒野岂能容他。”晁盖笑道。

    任家就相当于郓城县的晁盖,在任县除了县令之外最牛逼的人物,家里巨有钱,手下也有数百号的打手。放高利贷、开赌馆、开青楼、哄抬粮价,总之除了好事几乎什么都做,任霸天此人三十多岁,孔武有力。还有几个兄弟帮衬,可谓是任县当之无愧的霸主。

    阮小七道:“任家来咱郓城撒野,这是不给咱面子,每人割掉一个耳朵,以示惩罚如何。”

    晁盖道:“咱们是护卫队,要文明。他们这是聚众闹事,每人罚款一百贯,放他们一个人回去报信,十天之内不交罚款,咱们就丢水里喂鱼了。”

    晁盖检查了水上护卫队的训练,和阮家三兄弟吃了晚饭连夜赶回去了。

    一连几日无事,吴用没回来,任家也没消息传来。晁盖依旧每日里操练士兵,训练将领。这日刘梁派人快马来报,段景住回来了,还带来了一百多匹好马。

    晁盖带着李逵和十个护卫一起赶到了马市,市场里一下热闹了好多,多了一百匹马,都是膘肥体壮的辽国草原马,个头比西夏马、关中马矮小了不少,但是身体结实坚固,精神抖擞。有了这一百匹马,晁盖就可以编练骑兵了,刘梁和段景住正攀谈呢,看晁盖过来,段景住道:“拜见哥哥。”

    “哈哈,段兄弟来了,这才短短不到两个月回来的如此之快啊。”晁盖大喜,“李逵,过来见过段景住段兄弟。”

    李逵这段时间也学了些礼节,更何况看段景住这货一头乱糟糟的黄毛,五大三粗,咋看都和自己是同一类人,也不客套,抱拳道:“在下李逵,见过段兄弟。”

    段景住也在打量李逵,脑袋有巴斗大,浓眉大眼大鼻子,络腮胡子,面色黝黑,身材粗壮孔武有力,腰上鼓鼓囊囊的,显然藏着兵器。

    “李兄好。”段景住打招呼道。

    晁盖道:“上次没好好招呼兄弟,这次无论如何也得好好喝上一次,晁家楼安排一桌,咱们一会就过去。”

    段景住道:“先不忙,我给哥哥介绍一位我们涿州的豪杰,跟我一起贩马的。”段景住说着从他带来贩马的兄弟中叫过来一个一身道袍的人,这人中等身材,个头不显高,也就一米七左右,古铜色的脸庞刀削斧劈般棱角分明,手里提着一把齐眉短画戟。

    “马灵兄弟,快过来见过晁盖哥哥。”段景住道。

    马灵拜道:“早听闻哥哥的大名,雨中送伞,病中送药,照顾老弱,无缘拜会今日得见万分荣幸啊。”

    晁盖连忙还礼:“不值一提,晁盖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兄弟可是人称神驹子的马灵马兄弟,欢迎欢迎啊。”

    两人客套了一翻,晁盖好奇道:“听闻江湖传言,兄弟有对风火轮,能日行千里。”

    “哈哈,”马灵大笑,“那都是江湖人误传的,兄弟我从小练就了跑步的本领,一双腿跑的很快,一天跑百里不成问题。后来有位能人异士送了我一双带轮子的鞋,如果是官道平地跑起来还是很省力的。”

    “有机会一定要见识见识。”

    闹了半天原来马灵的风火轮是双轮滑鞋啊,晁盖、李逵、刘梁做陪,邀请段景住、马灵一起去了晁家楼喝酒,把酒言欢好不热闹。

    酒足饭满,晁盖道段兄弟这次贩运来了一百匹马,我就按照二十贯一匹给你结仗了如何?”

    段景住道:“实不相瞒,北地辽国草原上牛马极多,那里的草原面积极大,恐怕不下咱们数个山东这么大。”

    李逵惊叹道:“俺滴娘哎,咋那么大啊。”

    “辽国草原贵族也发愁如何卖牛马,这么一匹矮马马当地收购价格也不过五贯。只是沿路交税、花钱打点,一匹马得七八贯钱。承蒙哥哥看得起我,这马匹就按照十五贯就成了。”段景住道。

    晁盖也不客套,让刘梁给段景住了结账,约定下次有这种马匹还按照这个价格结算。

    晁盖从腰间拿出了一把铁器作坊打造的兰博刀造型的短刀,算不得精品,毕竟铁器坊没有手艺精湛的工匠,短刀放到了桌子上,道:“和马灵兄弟第一次见面,随身也未带什么长物,这里有一把短刃,还算得上锋利,马兄弟如果不嫌弃就留着吧。”

    马灵推迟了一下也就收下了,马灵道:“其实去辽、金地买马用钱不如用货合算。北地茶叶、丝绸、香料都是很珍贵的。一百斤茶砖即可换取上好的马匹一匹、香料、瓷器、咸鱼干等等都是畅销货。而且有这些东西打点,更容易大批量运输马匹过境。”

    晁盖道:“茶砖瓷器好办,城里就能采购到,香料咸鱼干这些物品我回头想想办法。不知道两位兄弟有多少手下,能带多少货物呢?”

    “三十个人,三十匹马要自己骑乘,带货的只有二十头骡子,为了保证速度一头骡子只能驮运一百五十斤货。”段景住道。

    晁盖笑道:“那就先运三千斤茶砖,下午就可以备齐货,不过你们还是好好休息几天,你的兄弟兵器够吗,如果不够,我每人送一条短刀。”

    “如此多谢了。”段景住也不矫情,知道晁盖兵器多。

    晁家百货商店是有茶砖的,所谓茶砖都是最次的茶叶压成的饼子,从南方经过水路运过来,一百斤不过一贯钱,价格非常低廉。三千斤不过三十贯,刘梁又准备了上好的西湖龙井茶精细瓷器包装了一百斤,都是明前茶,一斤就是贯。货物交给了段景住和马灵。

    晁盖虽然很忙,但是依然陪着两人在县城游玩,吃吃郓城的小吃,四下里看看,晁盖听说马灵喜欢用半斤大小的铜砖头暗器打人,还特地找铜匠打了四块送给马灵,马灵非常信奉功夫再高一砖撂倒的信条。

    回去的时候天都快黑了,护卫打着灯笼走在前面晁盖和李逵并行,李逵看上去有些不高兴的样子。

    晁盖道:“李逵,怎么不高兴了,今天喝酒不痛快,还是段景住马灵不够好汉啊。”

    “都不是,段景住、马灵都是条汉子。俺天天有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