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不分文官武官。”皇帝直接将礼部侍郎拂了去,“楚爱卿,你认为景宁侯的对策有何不妥,不妨一说。”
楚南玥知道景宁侯多年在朝中都有声望,如今如果不真正驳倒景宁侯,那百官必定不服。
于是楚南玥正声回道:“难民一事,并非那么容易解决,实际上是宜疏不宜堵。景宁侯之策只能管得了一时,若将难民驱离京城,京城确实无事,但难民也会继续涌进其他城池,所到城池,皆会如今日之京城。”
“这确实是个问题。”皇帝点了点头,又转身向景宁侯道:“楚将军提出的意见,景宁侯可有什么反驳的?”
“皇上,如今只论京城,更何况京城是一国重心,若纵容难民,只怕是连京城的安宁也保不住,又说什么其他。楚将军这是妇人之仁,不愿做这个恶人吧。”
景宁侯望了一眼楚南玥,又主动请缨道:“楚将军不愿,但老臣却愿意。京城百姓可是陛下的臣子啊。陛下,老臣请命,由老臣负责清理难民出京,先还京城百姓一个安宁。”
朝中重臣,也都家在京城,因为这两日家中备受难民一事的侵扰,早已心里积了怨气,对突然涌进来作乱的难民没有丝毫好感。
楚南玥轻轻拍了几下手掌,应道:“皇上,景宁侯说得好,京城百姓是陛下的臣子,需要一个安宁。但末将却也知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使是难民,也同样是陛下的臣子啊。”
楚南玥的话提醒了皇帝。方才的他甚至有些动摇,因为楚侯爷的方法见效快,雷厉风行,又有楚侯爷亲自带人去,或许用不了三五日,这京城的难民之患便可结束。
可转念一想,他这样的做法,若传至天下人口中,他又会留下怎样的名声?
于是皇帝威严道:“楚将军说得有理,朕也从未想过要放弃朕的子民,若真那么容易治理,朕今日也不会让众位爱卿集思广益了。”
“话虽如此,可楚将军一直都是在挑景宁侯的不是,也并未有什么良策啊。”堂上的大臣们暗暗不服。
楚南玥一个武官,虽品阶高,但如今没了战事,也该自觉地低调些,退到后面。
可楚南玥倒是好,一下子驳倒了楚侯爷,其实也是在打朝中文臣们的脸。
面对大臣们的敌意,楚南玥反而没被吓到,不卑不亢道:“启禀皇上,末将方才其实也想出一计。”
“楚将军快讲!”皇帝听了好一阵楚南玥的驳斥,此刻一听她果真有良策,一时有了精神。
楚南玥略一清声,缓缓道:“陛下,说起来,难民之患,是因为这几年战事不断,今年南方又有了旱灾。若想根治难民之患,就不能顾左右而言他,应当直面连年战争给百姓带来的问题。常言道仓廪实而知礼节,难民们饥寒交迫之下,只能铤而走险。而百姓正是因为相信京城,相信陛下,才远道而来,聚在京城。由此可见,朝廷该做的,不是对待仇敌的驱离,而是拼尽全力的赈灾。”
楚南玥一番话慷慨激昂,正是为百姓发声。
而百官听到如此直露的话语,都默而不言。
正是静寂之时,忽然听见一阵清亮的掌声,众位大臣四下查看,才发现是站在列队之前的六皇子东陵烁。
东陵烁上前一步,满目赞赏之色:“楚将军这一番言论,正是忠言逆耳。”
楚南玥倒吸一口气,方才她只顾将心中所想全然说出,倒是忘记这样的话并不一定是天子会喜欢听的。
东陵烁的话是赞赏也是提醒,她忍不住偷偷去看皇帝的脸色,幸而皇帝面色如常。
皇帝思忖道:“楚将军说要赈灾,可据朕所知,这粮仓之中,余粮并不多,要从别处调粮,只怕时间上也是来不及。楚将军可有应对之策?”
楚南玥莞尔一笑:“朝廷虽然无粮,但军营却有粮草。”
朝廷军队大胜敌军,缴获敌军大量军械与粮草,只是粮草当时算不得什么值得炫耀的战利品,于是也并未特意提过。
不想这几日突然有了难民之患,粮草可谓是最好的救急之物了。
“原来楚将军一开始那么斩钉截铁,是因为早有计策。”皇帝听来觉得可行,也不禁缓和了脸色。
景宁侯立刻反对:“皇上,即使粮草充裕,也无法根治难民之患,难道要朝廷一直白养着那批难民吗?”
“自然不用!”楚南玥回得干脆,“皇上,赈灾只是末将的初步设想,至于各方协调,末将也有了主意,只是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她说着,便跪了下来:“末将请命,由末将负责赈灾事宜,势必还京城一个安宁,也给难民们一个交代!”
皇帝扫视着阶下群臣,即使他们有所异议,可又无法提出更好计策,反观楚南玥之计,倒是值得一试。
于是皇帝道:“事到如今,只有楚将军和景宁侯献出计策,而景宁侯之计,朕并不看好。所以朕决定,将此事交与楚将军处理!”
景宁侯闻言,顿时脸色难看起来。
“皇上,楚将军征战沙场,可从未参与过朝堂事宜,只怕会……”一位景宁侯提携上来的大臣上前道。
他还未说完,只见东陵烁主动站了出来,道:“父皇,儿臣愿意从旁协助楚将军,共治难民之患。”
“好,朕允了。”皇帝点头。
楚南玥在战场的运筹帷幄,皇帝有目共睹。但论起楚南玥的治理能力,皇帝心中确实也存有疑虑。
诸皇子中,东陵烁最为稳重,有他在旁协助必然是如虎添翼,皇帝因此而放心下来。
………………………………
第十九章 等着楚南玥放粮
下了早朝,景宁侯走得极慢,他一瞧见楚南玥出来,便停下脚步,原来正是为了等楚南玥。
楚南玥蹙眉,正欲装作没看见般擦身而过,被景宁侯一下拦了下来:“等等!楚大将军,没想到楚将军这个连亲人都可抛弃的人,竟还会关心难民的死活。”
言外之意,是在反过来指责楚南玥的不是了。
“楚侯爷说得哪里话?”楚南玥笑,“楚侯爷不在意难民生死,也不在意亲人,这等铁面无私,才是让我等佩服!”
“你!”景宁侯气结,“我已经看出了,楚将军今日朝堂之上与本侯针锋相对,是还恨着本侯吗?”
他心中明白,多年来将楚南玥作为一个楚家的工具来培养,楚南玥现在明白过来,如今一朝又有了身份地位,反过来报复也是有可能的。
“景宁侯言重了。”楚南玥双眸冰冷淡漠,“既然已经两清,那么我也并不会针对侯爷。难民是陛下子民,我仰仗陛下信任,尽心为陛下分忧,那是应该的。”
“好!”景宁侯冷笑,“那本侯便拭目以待,等着看楚将军如何为陛下分忧!”
那群早已丧失理智与道德的难民,会听她楚南玥的话吗?
说完,景宁侯便愤然拂袖而去。
楚南玥略一敛眉,也正要离开,便听见身后传来一道清朗声音。
“楚大人等等。”原来是东陵烁。
东陵烁快步上前,与楚南玥并肩而行。
楚南玥想到朝堂上的那番维护,便先开了口,感激道:“六殿下原不必蹚这趟浑水,我可自请同户部的人一起赈灾。”
东陵烁笑:“这是你回朝后处理的第一件事,若户部的人有心不配合你,倒成了你的过错。而我们共事过,多少是有着默契的。”
楚南玥听着有理,又抬眼望见东陵烁眼神澄澈中满含暖意,恰如渐渐升高的太阳。
她一时发怔,不知该如何接话,索性沉默着并不开口。
“楚将军可是要回将军府?与我恰好顺路。”东陵烁又主动问道。
何来顺路呢?东陵烁的府邸,可是与她的将军府在两个方向。
然而楚南玥并不点破,只平静道:“多谢六殿下好意,但我是要去京郊大营,要先将粮草调回。”
东陵烁只好作别:“好,那明日开仓赈灾之时我们再见。”
“六殿下慢走。”楚南玥道。
与东陵烁分别,楚南玥骑上乌云踏雪直往京郊大营而去。
周元骐已经等在那里,粮草零零总总加在一起算是不少,负责运送的车马已经备好。
“本将奉皇上之命,将我军粮草运入粮仓,明日开仓放粮!”楚南玥高声说道。
将士们随声动身,将粮草装车,楚南玥骑马走在最前,周元骐领两路亲兵在沿途护送。
而沿途便遇上许多分散的难民,即使望见是朝廷的军粮,竟也无所顾忌地想要涌上前去夺点粮食,但都被亲兵们一一拦住了。
楚南玥深知,此刻运粮途中如果停下,很容易引起骚乱,得不偿失。于是狠心让队伍继续前行,将难民拦在外围。
好不容易到了粮仓,将士们合力将粮草尽数搬运进去,楚南玥不放心,又留下一批人专门负责看守。
粮仓外,楚南玥命人写了告示,许诺明日卯时,准时开仓放粮,难民每人皆可领粮。
消息一下,便一传十十传百,难民半夜里就已经齐聚在前面,等着楚南玥带人放粮。
次日卯时。
刚至破晓,一轮红日自东方冉冉升起。
楚南玥与东陵烁坐在粮仓之外,而周围围站着的难民们吵吵嚷嚷,秩序混乱不堪。
“大家安静!今日来的是一品宣威大将军,和当朝的六皇子殿下,皇上隆恩,马上便会开仓放粮,大家不必着急。”周元骐先来维护秩序。
楚南玥见周围声音小了些,便正声道:“想必众位当中有不少人,昨日就已经看见了,朝廷已经备下不少粮草,大家一定是够的。但若是互相推搡,吵闹,就是耽误了后面的别人得粮,如果想早点领到,就请众位稍安勿躁,排队领粮。”
在这个关头,说什么漂亮话也是无用的,反而有可能让人群更加不耐烦。而楚南玥三言两语说清其中利害,就是为了让难民们稳定下来情绪。
为了早日领到粮食,难民们终于自觉地排了队。
“开仓放粮!”楚南玥一声令下。
将士们分为三拨,一路将熬好的米粥、新蒸的馒头按份发给难民,难民先解决了目前的饥饿,情绪有所平复,便可去另一路那里领来米粮。最后,还可去东陵烁府中的人那里领得御寒的新衣。
看着赈灾事宜有秩序进行着,楚南玥与东陵烁二人都轻松下来。
“楚将军果然心细,我昨日还想,军粮或许未必能解近忧,今日便看到楚将军已经提前命人熬好米粥,为难民们备好了饭。”东陵烁道。
楚南玥反夸东陵烁:“军粮是众将士搏杀换来,实际上将军府并未花费半钱银子。而六殿下却是用自己府上的银两为难民买来新衣,可敬可敬!”
难民们吃饱穿暖,一洗刚进城时的“穷凶极恶”的样子,都恢复了往日平民百姓的安分。
二人正看着赈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忽然,人群中有一阵骚动,楚南玥心中一紧,以为是难民们有了争执。
正要走近去看,楚南玥便被东陵烁止住了,拉在身后,东陵烁低声道:“不要靠近,是有人病倒了,看样子有可能是瘟疫。”
楚南玥倒吸一口冷气:“不行,现在人群太过密集,必须尽快将有病者隔离医治,尽早弄清是什么病症。”
而这个消息也不能大肆宣扬,否则人群一定会乱。
于是东陵烁先带了几个侍从,大家身上做了些防护措施后,才进入人群将病人抬了出来,先送去了京城最大的医馆,寿安堂。
楚南玥留在当场,和周元骐一起细细排查有可能同样患病的难民。
她心中不断祈祷,只希望并非瘟疫。没过一个时辰,东陵烁派人传信,要她同往寿安堂。
楚南玥未犹豫片刻,便将这边赈灾事宜交给周元骐,迅速往寿安堂而去。
………………………………
第二十章 回乡重建家园
寿安堂里。
东陵烁坐在上座,正与寿安堂的坐诊大夫商讨着什么,看见楚南玥进来,他才缓和了神色。
“不是瘟疫,是风寒。”东陵烁瞧见楚南玥眸中的担忧,急忙先说道。“但是人数看来不少,有些还有加重的趋势,若不及时医治,恐怕会出事。”
风寒也有传染的可能,加上难民居无定所,都是聚在大街上,一旦大规模传染,恐怕就无法控制了。
“楚将军,六殿下,你们刚才送来的那个人,草民已经救回来了。”坐诊大夫道。
“多谢先生妙手回春。”楚南玥喜道。
坐诊大夫为难起来,道:“楚将军,六殿下,草民知道你们是在赈济难民,是一番好心。可是草民开医馆行医治病,也是要赚钱的,这一个还好,你们如果有几十个病人,我们这里是接不成的。”
“先生且慢,我们不会让先生白白耗时耗力,依我看来,完全可以做笔买卖,保证先生的寿安堂只赚不赔。”楚南玥想了想道。
“哦?那楚将军不妨说来听听?”大夫有了一点兴趣。
“您收下这些病人,作为交换,我将军府中众人,从此只来您的医馆。名贵药材的采买,也只经手您的医馆。您看如何?”楚南玥商量道。
“楚将军也不至于如此诓草民,您的条件虽能让寿安堂获利,但还不至于让草民只赚不赔。”大夫笑着摇了摇头。
楚南玥心里焦急,正要再提高报酬,便听到东陵烁开了口:“若是加上我呢?”
“这……”大夫犹豫了。六殿下贵为皇子,竟有意与寿安堂有生意往来,即使获利不多,那也是和皇家沾了关系,是多大的尊容。
“当然,先生世代为医,大概也不在意我们开出的条件。”东陵烁道,“这些条件不论,我却知道寿安堂最需要的是什么。”
楚南玥明白东陵烁的意思,也朗声道:“医者仁心,先生此番虽然并不挣钱,但却能获得好名声,难民无不感激先生医德。寿安堂历经几世,仍能得百姓推崇爱戴,靠的不就是先生祖上的高风亮节吗?”
“惭愧惭愧!”大夫朝着两人拱手,“大家如此看得起我寿安堂,正值朝廷困难之时,草民本就该义不容辞,可草民却被利益金钱蒙了眼。既然二位开口,此次寿安堂便开义诊,免费医治难民之病!”
“多谢先生仁义!”楚南玥与东陵烁齐齐谢道。
当日,寿安堂便在馆中设了义诊,收下了所有的病人,积极进行医治。
难民之患初见成效,由此平静下来,再不见难民在京城盗窃伤人。
皇帝龙颜大悦,在隔日早朝上赞扬楚南玥策略得当,东陵烁也被赞宅心仁厚,处变不惊,使皇家爱民如子之名远扬。
众位大臣通过此事,也对楚南玥大为改观,知道此人颇有谋略,不可轻视。
依照楚南玥下一步方略,皇帝又命旱灾附近的城池一同调粮,共同救济灾区。
米粮到位之后,巡抚大人也被派出,在南方重灾之城同时赈灾,确保了没有更多灾民继续流出故乡。
不到半月,京城中的难民数量不但没增,反而有了减少。
原来这半月里天降两次甘霖,旱灾稍缓,给了背井离乡之人一些盼头。
楚南玥深知,原来的土地必然需要人来耕种,难民的家园也需要人去重建。她也未忘记当时的承诺,难民不会久居京城,她会妥善安置难民。
于是楚南玥下了命令,让周元骐将难民全数召集到将军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