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小吏-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赚钱呢,阿娘。”云雁回指挥着赵允初帮他把乌龟都放到缸里去。

    “赚钱?”郑苹有些狐疑,她很怀疑乌龟怎么赚钱,若是别人说的,她肯定是不信的,但是搁在她儿子身上,她就信了九成。

    从雁哥儿小时候起,就知道给家里创收了,在竹林里养鸡,带师兄们卖磨喝乐,一样一样,都聪明得很呢。

    所以,云雁回既然说是赚钱,郑苹信了,而且觉得这样才合理。

    “阿娘,你的店什么时候开张?”云雁回笑嘻嘻地问,“我给你出点主意啊。”

    一提起自己的美甲店,郑苹越发振奋了,“已经算过了,下月初七是个吉日,我们便选在那日开张。”她又念叨起来,“现正在教坊请舞队呢,你和初哥儿正好给我参详一下,正犹豫是该请玉兔浑脱队,还是佳人剪牡丹队。”

    本来一个店开张,不至于弄那么多活动,还是云雁回给她们出的主意呢,搞热闹一点。他说了,咱们的招牌都是官家写的,场面不弄大一些,岂不是叫官家面上无光?

    大宋文艺可发达啦,教坊中有很多舞蹈队,分工明确,每个队有各自的固定节目,这名字自然也是各种各样,很多都是根据舞蹈的内容来命名的。

    像剑器队、醉胡腾队什么的,显然就是跳剑器舞和胡腾舞的,还有菩萨献香队,则是带有强烈的佛教色彩。

    而郑苹提到的玉兔浑脱队和佳人剪牡丹队,代表舞蹈正是舞蹈《玉兔浑脱》和《佳人剪牡丹》。

    前者是南北朝时期从龟兹传入中原的异域舞蹈,传到如今,也经过了宋人的改编,也常在宫廷中演绎。后者则是唐代流传下来的宫廷舞,因舞者手捧牡丹而得名。

    两个舞蹈,都是画面很优美、炫技,容易吸引围观群众的。

    其实郑苹更属意后者,牡丹是人们都喜爱看的,她都想好了,可以去大相国寺订堂花――鉴于现在开封府的温室里还只有蔬菜。

    云雁回和赵允初却异口同声地说道:“选玉兔浑脱队!”

    郑苹纳闷,“怎的?”

    云雁回嘿嘿笑,“我给您把周水娘叫来,还有什么比‘玉兔’和‘嫦娥’更配的呢?”

    王妃不缺钱,云雁回也给郑苹拿了一笔钱,她们的店面旁边还修了个水池,这是给夏日消暑预备的,到了夏天会装个扇水气的装置。至于现在呢,要云雁回说,刚好在中间临时搭个水上舞台。因是他建议的排场弄大些,自然场地问题也要一并解决了。

    郑苹一听,登时也懂了。如今周水娘在汴京城内地位很稳固,属于收入最高的那一批艺人了,她和教坊的舞队一起合作,算是新的尝试,定然能让双方的人气都上涨一些。

    “一个开张,当然不可能专门弄许多新节目,所以啊,咱们就要有所创新,一样的钱,达到不一样的效果。”云雁回挑了挑眉,“非但小常娥要和玉兔浑脱队合作,请来的其他人,也要变通一下。比如,张山人哥哥,我就请他唱戏。”

    这说话艺人,很多时候都是连说带唱的,张山人功力极为深厚,要么怎么是行业第一人呢,很多人都说他唱得不比专门的唱戏艺人差。每次他唱的时候,叫好声也特别高,云雁回这次,就叫他专门登台唱一出。

    郑苹顿时理解他的意思了,“还有那惯常搭档的,也可叫他们调换一下角色,是不是?”

    “就是这个意思!”这种节目,便是在现代,也是特别受欢迎的,给人一种新奇的颠覆感,让人不由自主就兴奋起来。

    很多时候,即使演员表演得不算特别好,但是效果就是出奇,气氛会特别好,很适合这样的场合。

    可以想象,这一台节目之后,东京城能讨论上半个月,而玉笋红的名字肯定是连带着推广开了,可谓物超所值。

    郑苹越想越明白,笑容也满面了。

    “唔……不过,还有一个难题呢,就是这大轴,该是哪一个呢?”有时候,请了太多优秀演员,也很让人烦恼,因为不知道叫谁攒底。

    “这个,其实很早我就给您想好了。”云雁回贼笑了几声。

    郑苹与赵允初都很好奇,云雁回却不肯回答,搞得郑苹恼了,揪着他的耳朵,非要他说出来,他只好压低了声音告诉二人。

    二人听了,震惊之情久久不散!

    良久,郑苹才摸着云雁回的头说:“你这孩子,也不知道是随了谁……到底是怎么想出这些的。”

    赵允初憋了一会儿,也说道:“这你也敢!”

    “否则这怎么够资格做大轴戏呢?”云雁回叉着腰道,“阿娘,你这店要是不一炮而红,就没天理了!”

    “可不是么,你都把这一位请出来了。”郑苹感慨道。

    ……

    转眼到了玉笋红开业之日。

    因着八王一家最近颇受重用,地位水涨船高,这王妃开的店,自然是许多贵妇宗亲都来捧场,店里都坐不下,对面的茶楼也被包了。

    玉笋红里面的装修是一个个包间的,面积有大有小,按照王妃他们的意思,既提供□□,也提供来店美甲,做一次美甲那么长时间,自然是呼朋引伴,一面美容一面聊天比较好。包括各种附加服务,比如驻店表演的艺人、饮食饭菜等,他们也都准备妥当了。

    窗子和帘子掀开,便可以看窗外舞台的表演了。

    表演还未开始,外面就已经挤了很多百姓,开封府的都来维持秩序了,当然,王府的侍卫也在,他们只是协助。

    这些人都是听说这里今日有很多著名的艺人会登台演出,像周水娘她们现在这种身价,别说免费看到,花钱看到的机会都不会很多,已经是重质不重量了。

    小唱、傀儡戏、说话、杂剧……

    张山人、周水娘、孙三四、大相国寺俗讲僧、玉兔浑脱队……

    全都是大腕儿!

    全都是汴京城内最顶尖的艺人!

    平日里,一个都是压轴或攒底的档次,现在全都上台了,这一出怎么叫人不期待?

    更别提招牌了――招牌,这才是最重要的,这可是官家御笔亲书的,没看好多读书人还在那品鉴么?在汴京市民们看来,这个美甲店都要闪闪发金光了。

    郑苹和王妃忙接待忙得不可开交,云雁回同样在后台和演员洽谈得忙极了,不时还要应付一下冲着他过来捧场的朋友。

    至于后台这些艺人,都在一个地方混,彼此基本都认识。

    外面的百姓在兴奋得嘀咕,他们同样也在兴奋地嘀咕着呢。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今日最后一个登场的会是谁。

    你看我,我看你,互相打听,结果,谁也不知道。

    连张山人都只是开场戏,这最后一个到底是什么人?

    谁有这个资格?

    大家互相在心里评估着,各有结论,但也不敢确定。

    他们都想问呢,可是云雁回那家伙,谁也不肯说,因为要保持神秘,他可不确定会不会有人泄漏风声,这出戏,惊喜最重要。

    吉时到了后,外面放了鞭炮,张山人上台,权当司仪了,先给大家介绍了一下,然后又说了段吉祥话,最后则是一行礼,表示自己要表演了。

    一张口,却不是大家熟悉的诨话,他――唱起杂戏来了!

    台下的观众先是惊愕,随即是震天的叫好声。

    至于那些贵妇,便有些不太懂了,她们虽然听得懂戏,却对张山人不是很感兴趣,更是没去瓦舍中听他说过诨话。相比之下,男性观众更为激动。

    但是后面一个节目,她们却能看懂,因为来的是玉兔浑脱队和周水娘,二者都极负盛名,竟然合作了,然而从名字上看,又合得不得了。

    一个是跳得是玉兔浑脱舞,一个是小常娥。

    周水娘先与她们一起跳玉兔浑脱舞,叫人耳目一新,只觉周水娘果然功底深厚,跳起这舞也丝毫不比舞队的差。

    后半截则是玉兔浑脱队的人给周水娘伴舞,跳她的成名舞,正如广寒宫的仙娥、玉兔伴着常娥一般。

    ……

    随着节目一个接一个,群众的巴掌都要拍红了。

    今日真的是值了,竟然能看到如此多名家或是反串,或是跨界合作,每一个都叫人想大声叫好,激动得都要发抖了。

    很多人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那么兴奋,但是隐约觉得,他们在见证历史了。

    不难想象,日后的大型活动上,要是没有一两个类似性质的演出,都不好意思说办得好了。

    越接近尾声,众人就越是期待。

    无论是围观的市民,还是来捧场的王公贵族,都开始猜测了,这最后一个节目,会是什么?

    在无数人期待的眼神之中,压轴的演员鞠躬下台了,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随后紧紧盯着台上。不止是他们,那些已经下来的演员也在盯着。

    到底是谁?

    万众瞩目之下,一个穿着僧衣的和尚不紧不慢上台了。

    很多人一回想今日的节目,都猜到了:张山人唱的戏,后面的也没有其他说话节目,现在又上来一个和尚,所以这攒底的,原来是俗讲?

    和尚须发皆白,面容慈善,衣着简朴,冲大家合十一礼。

    ――已经有一部分人认出此人了,他们瞪大了眼睛,有点猜测,但是又难以置信!

    是他?

    居然是他?

    怎么会是他!

    下一刻,老和尚微微一笑,轻飘飘地吐出一句瞬间引爆全场的自我介绍:“老衲法号了然,忝为大相国寺方丈……”
………………………………

第150章 大相国寺方丈的首秀

    有一句话可以形容了然老和尚在汴京市井之中的地位:他不在江湖,江湖却有他的传说。

    满场哗然,尖叫声、口哨声、掌声、起哄声,不绝于耳!

    “了然禅师!居然是了然禅师!”

    “我的天啊,今日真是值了,了然!”

    “他要说什么?他会说什么?!”

    很多人都在高声喊着,却不知道自己喊的是什么,只是发泄一下激动之情。

    他们用力地鼓掌,脸都通红了。

    不止是市井平民,那些达官贵人也是一样,全都陷入了兴奋之中。

    台上的人不是艺人,但是他却可以用平平无奇的一句话,就掀起今天到此时为止的最大一个□□,比前面任何节目的反响都要大。

    就因为他是了然。

    没有人想到,云雁回请来的居然是了然!

    那些观众想不到,后台的演员同样想不到。

    尤其是在他们都表演完了之后,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场演出的重要性,那么作为攒底节目,必然是重中之重,如果不够重磅有力,没有一个完美的收尾,那么整个节目都会因此有了缺憾。

    所有演员都在讨论,会是谁来攒底。

    ――自然,他们心中最想问的,其实是为什么不能是我?凭什么不能是我?

    周水娘心里这样想,玉兔浑脱队的舞者们心里这样想,就连张山人,心中也难免有这样的念头。

    人都是有野心的啊,出场顺序,可是地位的象征。

    然后当他们看到了然出来后,立刻就没声息了,只剩下服气两个字!

    大写的服气。

    这是一个他们都没有去想的人,因为他们不敢想啊!

    人家是谁?皇家寺院的方丈,和尚界有名的禅师!

    也只有这么一位人物出来,才能镇住全场了,所有演员心服口服,没有一点意见。抬头看看,招牌都是官家御笔亲书的,一个皇家寺院方丈来俗讲,很可以啊。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真是合理的。

    首先如今天下,僧人们副业太多了,连投资妓院、卖猪肉的都有,更何况,俗讲僧本是大相国寺的正式编制。他是来俗讲,不是做生意,这属于弘扬佛法的一种!

    了然客串一番俗讲僧,便是扩大了大相国寺的影响力,而且俗讲僧的生意可想从今日起会又掀起一个□□。

    作为一个常年在俗讲僧的段子中出现的角色,了然俨然已是街知巷闻的一个梗――不见云雁回曾经只是说出他的名字,就惹来满场笑声么?

    同样的,现在,了然只需要上台随便说一句话,现场就翻天了。

    他不是一个人上台啊,他这句话的背后,可是有着俗讲僧与说话艺人们近十年的铺垫,这是无数个段子累积起来的。

    这么些年来,大家不断听到有关了然的各种故事,也曾经跑去寺庙里看了然,但是,和了然站在台上要来一段俗讲的效果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现场费了很长时间才平静下来,大家难掩激动地盯着了然看,全神贯注。

    了然:“诸位都知道老衲?”

    众人齐声喊:“知道!”

    了然:“唔,但是方才在外面,有人拦住老衲,问老衲要不要买度牒。”

    “哈哈哈哈哈!”

    “居然问大相国寺的方丈要不要度牒?哈哈哈哈!”

    “笑死我了,真的么?”

    这私下拦着人问,肯定是卖假度牒的了。这效果,简直就跟去问公安局长要不要办假□□一样。

    了然:“老衲心想,一般都是老衲给人发度牒,这次倒新鲜,有人问老衲要不要了。老衲便告诉他,老衲有正规的度牒领,不需要买。此人便话锋一转,问老衲:那你要买休息日用的假发吗?”

    “噗哈哈哈,买假发!”

    “一般都是他给人发……哈哈,可不是么?”

    也有人想到,了然这是在讽刺现在的一些现象啊。不但有很多江湖人,装成僧人干坏事,或者避难,也有很多僧人放任自流,不守戒律清规。看,居然都有专门卖假发给僧人的了?

    了然:“老衲这么正直,会需要吗?”

    他说着,还看了看台下边站着的几个大相国寺的俗讲僧。

    “需要!!”

    “要啊要啊!”

    观众都起哄了,没办法,在段子里面,了然的形象真是各种各样,很多时候会很狡猾,或者说智慧。

    了然微微一笑,“所以老衲就说,不知道你这质量怎么样,我们大相国寺有人买过吗?”

    “噗!”

    “大和尚在这儿等着呢?”

    “哈哈,谁买了?必须罚抄经书!”

    ……

    如果有现代人看到,恐怕就会觉得这样的表演形式很眼熟了。

    与其说这是俗讲,不如说这是脱口秀。

    比起俗讲,与现场观众的互动更多,节奏更快,笑点十分密集,而且内容也更为浅显易懂,贴近生活,也就是更加商业化。

    这是云雁回给了然量身打造的台本,就是一个个小笑话串起来的,而且因为了然的形象摆在这里,他根本不需要像很多第一次上台的演员一样,利用长长的铺垫,来让大家代入到故事背景中。

    ――就像当年,俗讲僧刚出现时,选择利用了然的名气一样,现在则是了然自己上场了。

    大家都知道他是大相国寺方丈,他都不用铺垫,一句有人问我要不要买度牒,就会效果惊人。当然,代入最深的还是汴京土著,或者常年待在汴京的人。其他人可能还要结合他之前的自我介绍来理解一下,而这些土著,则是瞬间就明白过来了。

    给了然写台本还挺容易的,因为他自带了很多梗,云雁回花了不过半天,就把整个草稿都打出来,又花了两天时间打磨,然后便交给了然排练了。

    要说他花了更多时间的,则是在劝说了然上。还好了然不是迂腐的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