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了数月,蒲关泽游苑的野生动物园竣工,这个动物园,以世界上第一所动物园为名,叫“灵囿”,就是当年周文王的皇家动物园的名字。
虽说灵囿竣工,工人们却没有就地解散。
“接下来,还有一个活儿要请大家干,工钱待遇还是老规矩,就是地方不一样。”工头说道。
大家发出欢呼声,皇家出手是很大方的,也不会拖欠,人人都想干活。
工头又说,“地方在城郊,要把那里的沟渠都填平,大概需要干到快过年吧,到时发了钱你们也过个好年。”
好多人一听,都笑逐颜开,只有个别人,脸色变了一下。
这几年来,包拯治理开封府,加强了治安刑狱,在他的高压之下,开封府内的黑恶势力十分畏惧,压缩了存在感。
很多人都在想,忍一忍,忍到包拯调走,应该就没事了,现在他手底下高手那么多,还有云雁回这个十分了解他们的人在,不能送死啊。
就像以前很多次一样,每每遇到新官上任“严打”,他们就配合着做被诛灭状,过一段时间,便恢复常态了,这次不过是时间更久一点罢了。
所以,这几年的治安的确比以前好了很多,恶性案件也大大减少。
可是,这并非说明开封府没有坏人了,只是暂时被打压得不敢嚣张,蛰伏起来。有些人,无法以作案为生,还得去打工,就像这些来修蒲关泽的工人中的某些人。
但是,部分人遇事一激动,还是会爆发出来,就像之前的胡大一样,因为他们想的是,大不了躲到城外去。
城外有什么呢?城外有河流纵横,有深广的沟渠,内行人叫“无尤洞”,可见其用处。
逃出来的人,就藏匿在其中,甚至还有拐卖妇女、儿童的罪犯,也藏匿在这里的,所以还有个名字,叫“鬼樊楼”,与京中真正的樊楼相对应。
现在官府突然间宣布,要将城外沟渠填了,这些人才恍然大悟,从前几年开封府只是在温水煮青蛙,让他们以为开封府也只要表面上平静,不太过分就行,他们还傻乎乎一个劲儿地避风头。
现在好了,开封府一点点压缩、清除了恶人,又慢慢掌握了全城之后,就要一举将他们的退路斩断了。
无尤洞既然都被填满,这些人就约束更多了,要么转行,要么离开,要么再犯事等着被瓮中捉鳖吧,可说完全活在开封府的阴影下。
这一招,实在是太狠了!
当这个消息传出来后,很多人都想到了云雁回,原来他根本就一直在帮助开封府麻痹大家……不,不能说帮助,他早就加入了开封府啊,只是好些人没看明白罢了。开封府有了包拯后,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到了施工的时候,现场非但有工人,还有很多衙役。
随着修补沟渠的工作开展,从沟渠之中找出了不少东西,有藏匿的钱财,躲藏的犯人,甚至还有被拐卖到这里的人。
衙役们便守在一旁,随时工作。
一场浩浩荡荡的清除开始,城内外流氓无不风声鹤唳,各自讨论起往后的出路。
有人说应该去求双宜,让他转告云雁回,不要一点情面也不留。这一条很快被放弃了,真去找了云雁回,只可能会更加触怒他,这人恶得很。
也有人表示,应该改行,流氓越来越不好做了,现在连无尤洞也没了,还做流氓,等着去开封府坐牢吗?
更有人觉得,不要那么灰心丧气,继续蛰伏起来吧,总有一天会把包拯熬走的。可是大家都说,熬走有什么用,新上任的得多蠢,才会放弃包拯创下来的大好局面啊?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突然发现风波卷到了城内来。
开封府竟然严加搜查每一间寺庙、道观,前文说过,好些坏人会假借僧道的身份掩饰,某些属于行业败类的寺庙、道观拿了好处,也会帮忙收留。甚至有尼姑、道姑,倚门卖俏的,十分败坏出家人名声。
这下子,开封府竟然将僧道都盘查了一遍,凡有作假、作恶的,都抓起来。更由天庆观颁布了条令,从今往后要出家,必须有人担保!
城外无尤洞被填,躲不了了,城内寺庙、道观被严打,也藏不了。
想去贿赂一下公务人员?结果发现早就被包拯梳理过了……
强行反抗?这几年包拯可是在展昭等人的帮助下收编了不少人才,开封府武力值飙升。
这套组合拳,让所有本来还有侥幸的人明白了,做黑社会,日后是没前途了,还是转行吧!
……
被一阵清风深层清洁过后的开封府焕然一新,还顺便在清理过程中解决了一些悬案。此事开封府并没有向仁宗邀功,但是仁宗却也从皇城司那里得知了详情,甚是喜悦。
首相王芑告老还乡,宰相少了一人,开封府尹兼一个中央官职也是常事,包拯资历虽尚不能任首相,经过数年磨砺,却足可以做一个副相了。
此时包拯尚不知自己就要飞升了,他正高兴着呢。
经过数年的布置,才换来了今天的结果,包拯总算松了一口气,亲自谢过云雁回和公孙策。
若非有云雁回这个地头蛇的协助,和公孙策的这几年坚持不懈地跟踪布局,他的计划也不可能完成。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云雁回说道,“当年在大相国寺时,我就看这些人非常不爽了,后来他们欺负不了我,却能欺负别人,可惜我当时也无法让全城百姓都免于骚扰……现在好了!”
包拯也感慨道:“此前多少任开封府官,也无法解决这个难题,包某何其有幸,得到如此多帮助,方能令开封府一扫浊气。”
大家友情互吹了一番后,云雁回又说:“这严打得差不多了,也要给大家发放一下福利吧?灵囿已然开园,孔家班新戏也要上了,请大家去游苑看戏吧!”
包拯连连点头,“这些事,你来安排吧,本府是放心的!”
云雁回给大家争取福利,从来是考虑全面的,既能鼓舞士气,又不会叫开封府预算超支。
蒲关泽灵囿要开园一事,早就在京中传得风风雨雨了,不知道多少人在期待,自然还有感恩官家的大方。
在蒲关泽正式开始宣传开园日之后,门票就更是一票难求了。
云雁回送了开封府上下开园那日的蒲关泽门票一套,获得热烈反响,这下子,他们可以带上家小去游苑逛灵囿赏新戏啦!
第一次看戏时,云雁回和赵允初都在后台,还要随时调度现场,这一次,他们总算可以一起约会看戏了。
而且云雁回还答应了赵允初,那日就他们两个人去,不带家人,不带朋友,更不带小老虎。
赵允初十分快活,拉着云雁回问:“雁哥儿忙了这么久,可还记得明年你就要加冠了?”
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加冠之后,就是成年人了。
云雁回还真的差点忘记了,毕竟不是纯正古代人,对于这些仪式不是很上心,幸好他娘记得清清楚楚呢,“知道,我娘请师父卜算了一下,把冠礼定在明年初。”
赵允初欢喜地说:“你应该早告诉我呀,只剩几个月了,我得好好准备一下。”
云雁回:“准备什么,我又没说要请你做赞者?”
冠礼时为冠者加冠的是正宾,需要德高望重的师长,从旁协助的则是赞者,选择范围广一些,长辈平辈都可以。
赵允初:“……”
赵允初脸一下子黑了,“那你要请谁?郑凌吗?拼什么啊!郑凌那样儿,顶多端个盘子!”
“跟你开玩笑的,”云雁回要笑死了,在赵允初脸上摸了两下,“不叫你做赞者,叫谁做赞者啊,甜甜。”
“……”赵允初还记得这是云雁回以前开玩笑说要给他起的字,顿时黑线了。不是他说,这真的很像宠物的名字,像是贝贝、珠珠……
………………………………
第230章 新园新戏开
你好我是防盗章一个小时后替换哦小孩的嘴巴都翘了起来,明摆着是不信且伤心的。
了然见惯这副场景了,也不理会,只问云雁回:“手里拿的什么的?”
云雁回举起容器,讪讪道:“买了些牛奶,送点给法师喝。”
那小孩见状,跑去把门给关了。
云雁回看了下,也是无语。
虽说小孩与他在了然这里认识,也是从了然这儿论下来以师兄弟相称,但是他们俩都未拜了然为师。云雁回叫大相国寺其他僧人为师兄,好歹他们还是剃度过的呢。
这一位的身份有些不一般,他是个宗室,乃是本朝太宗之孙,亲王之子,名为赵允初。自幼极为喜欢研习佛经,和云雁回截然相反。
因此他常常来大相国寺礼佛,向了然讨教经书,于是与云雁回相识。
云雁回对赵允初则是避之恐不及的,小孩因为遗传的关系,看上去文文静静,其实天生力气极大,了然夸云雁回有佛性,学习经文奇快,所以他常常强行要和云雁回探讨佛经。
又因云雁回老不愿意,这都快成了小孩的迷之执念了。
然而事实上云雁回哪里是什么有佛性学经快啊,他不过是有成年人思维,和比较好的记忆力罢了,上辈子就被称作人形录音笔,跑时政新闻在领导讲话时从来不用录音笔。
赵允初帮云雁回把容器放到桌上,闻了闻,说道:“我还从未就这般喝过生奶,感觉怪怪的。”
这年头乳制品已经有了,不过一般是贵族吃,制法少有流传到民间。但是,通常也没什么人直接喝未加工的生牛奶。
云雁回干笑了一下,“这话说的,又没说叫你喝”
赵允初顿时泫然欲泣,幽怨地看着云雁回。
他虽然是宗室,但是不知是因为他性子软一直不会摆什么架子,还是大相国寺来过的皇室显贵、名流士族太多了,总之云雁回每每把他怼得没话说,都没留过手,也真没被报复过。
堪称雁哥儿虐我千百遍,我待雁哥儿如初恋。
了然也嗅了嗅,说道:“就这般喝?”
“须得热一热。”云雁回说道,“对身体很是有好处的。”
了然却摆了摆手,“我闻着也怪不喜欢的。”
毕竟大家都没直接喝的习惯,了然不喜欢倒也正常。
可是云雁回当然不会罢休,他自告奋勇道:“那不如我拿这奶给您做成酥油泡螺儿,这是胡人的做法,味道很好的。”
“不必费事。”了然是没有什么口腹之欲的,劝云雁回省事。
“要的要的,法师,全汴梁没几个会的,胡人都不外传,重点是入口即化,鲜美之极,您吃了好克化。”
这种食物在北宋以后很出名,这个时候也存在,但只流传在胡人之中,他偶然见到胡商做,一起跟着做了后半程,和自己知道的理论知识两相印证,又不难,就大概明白了。
只是没想过自己做,现在看了然不愿意喝生牛奶,才记起来的。
了然一听,倒感兴趣了,便麻烦这位未入门的弟子。他年纪大了,牙口没以前好,虽不贪口腹之欲,但对于入口即化就有些向往了。
云雁回当即又把牛奶抱回去,准备在家做好了送过来。
谁知赵允初悄无声息就跟过来了。
“你跟着我做什么?”云雁回两条眉毛都要竖起来了。
赵允初半晌没说出个理由来,最后期期艾艾地说:“师兄,我,我帮你拿牛奶。”
云雁回对这小孩也无奈了,难不成他真的是释迦牟尼转世吗,怎么尽吸引些和尚啊?
跑吧,也跑不过这孩子所以说,基因真的很重要,听说赵允初他爹战斗力就很高,闻名外邦,他真是遗传着了。
赵允初年纪虽比云雁回还略小些,但是因为营养好,基因好,个人还高上半个头,加上力气又大,云雁回也就毫不客气地叫他抱着罐子了。别说,这玩意儿装满了还真有点重。
待走到家门口,赵允初也看到被圈起来的熊猫了,“这是什么?”
“狗熊,养来看门的。”云雁回刚说完,就看贝贝平地摔了个跟头,让他很是没面子。
赵允初见此露出了怀疑的神色,“狗熊哪有这个颜色的,还摔跟头,再说了,哪有人用狗熊看门。”
“你懂什么,它长大就不一样了,战斗力奇高。”云雁回争辩道,“再说了,怎么没人用狗熊看门,我不就是吗?”
赵允初立时没话说了。
云雁回接过罐子,开篱墙进去,到了一些在贝贝的盆里,贝贝立刻扎进去喝起来。
赵允初用脚小心地拨了贝贝一下,贝贝一个踉跄,又不离不弃地抱住了盆子。赵允初见状,流露出了我虽然不与师兄争辩但是我知道师兄一定在诓我的神情。
云雁回不开心地出来了,看到鸡已经喂过,就知道双宜肯定已经起来了,进屋一看,果然,双宜和小宝已经在吃早餐了,热的昨晚剩下的肉羹。
看到云雁回回来,身后还跟了个小尾巴,本来想叫他过来吃早餐的双宜和小宝对视了一眼,愣是没说出话来。
他们俩都知道云雁回老躲着赵允初,养母也表达过和宗室小孩交朋友不太好的意思。
大宋的子民,尤其汴京里头的百姓,是猪丢了都敢去麻烦皇帝帮找回来的。但是不怕归不怕,做朋友又是另一回事了,郑苹看多了不好的例子。
“吃了吗?”云雁回板着脸问了一句。
赵允初就点点头,又摇摇头。
云雁回:“到底什么意思呀?”
赵允初红着脸说:“出府前吃了些,又饿了。”
云雁回就去盛了些肉羹,因为不够两碗了,便各倒半碗,又撕了些胡饼,方才端来给赵允初。自己坐下了,把袖子一碗,直接用手抓胡饼。
赵允初却不动筷子,直直看着碗。
“你到底吃不吃啊?”云雁回心道要是敢嫌弃,就直接踹出去。
赵允初方才把手伸出来,赧然道:“师兄,能帮我挽袖子吗?”
什么破事儿也麻烦你哥!云雁回心里念着,但还是帮这小孩把两只袖子都挽上了小臂。接着,就看到赵允初学他用手去抓胡饼,斯斯文文地小口吃起来。
云雁回简直哭笑不得,只能说:“好吧,你开心就好。”
吃完早餐双宜把碗洗完就又跑了。
小宝说自己吃饱了走不动,云雁回便把他背到房间里,轻轻拍了拍脑袋,“背书。”
云雁回可以自己管自己,小宝觉悟还没那么高,尚需要他不时盯着。
接着,云雁回去厨房,准备做酥油泡螺儿了。
这样零食在古代挺有名,也是寻常人家不会的,里西门庆就感怀过他的爱妾李瓶儿曾为他做酥油泡螺儿,李瓶儿死后家里便没人会做。
清稗类钞说这叫鲍螺,又叫鲍酪,因为是鲍氏人家发明的。云雁回却觉得不太靠谱,反正他是没看到中原人做这个,但是在胡人那里偷师,毕竟中原地区不如他们那么常吃乳制品。
总之,云雁回认为非常适合老人、妇幼吃。
赵允初也跟着挤进厨房,一脸好奇地打量着。他便是自家的厨房也没进去过,更遑论云雁回家的厨房了。
张山人和云雁回聊过几次,就觉得这小孩不简单,江湖人眼利,可以看出来云雁回在俗讲僧中的地位,从谈话中,又听得出其对话本的熟悉。
张山人自己心中断定,必然有几出本子是云雁回自己创作的,只是云雁回不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