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终于,他们赶到了召见的地方,一个老者正在拿着铁锹,挖排水沟……柳淳目测一下,这一块有三排灌木,看样子是茶树,老者在一排茶树的前面,挖起一锹土,覆盖在茶树的下面的枯枝和粪肥上面。

    柳淳大约看出来了,枯枝和粪肥能给茶树提供养分,挖出一条沟,方便冬天排水,免得伤损茶树的根……这老者是个行家啊!

    柳淳向四周瞧了瞧,径直拿起一把铁锹,学着老者的样子,也开始挖土,覆盖在根部的枯枝和粪肥上,干得有模有样。

    朱标略微迟疑,心里头暗叫:行啊,这小子够可以的,无师自通啊!他还能说什么,也拿起铁锹,跟着干了起来,大约一刻钟……三个人当中,老者最先完成,柳淳紧随其后,倒是朱标,落在了后面。

    老者扫了一眼柳淳挖的沟,从嘴里挤出两个字:“不错!”

    正在这时候,有个穿着葱心绿小袄的女孩跑了过来,手里还捧着个茶壶。

    “父皇,喝水!”

    面对着小丫头,老者没法板着脸了,他伏身接过紫砂的茶壶,赞道:“好香啊!含山,这是你泡的茶!”

    “嗯!”小丫头用力点头。

    老朱喝了两口,给女儿竖起了大拇指。

    “行了,去玩吧,父皇这里还有事。”

    含山公主转头,正好瞧见了柳淳。

    小丫头歪着头,瞧了好半天,突然道:“你,你是叫裴禹吗?”

    裴禹?

    柳淳不解……朱标这时候刚刚放下了铁锹,忍不住笑道:“十四妹真是好眼力!怎么样,这小子长得不错吧?”

    含山公主眼珠乱转,竖起大拇指,由衷赞了句,“美哉!少年郎!”

    柳淳差点喷了,你一个六七岁的小丫头,知道什么是美?尤其不能忍,说我是少年郎,那你算什么?

    含山公主没管柳淳,猛地回头,对着老朱,颤声道:“父皇,会不会有人杀我?”

    老朱瞧着戏精附体的女儿,也是哭笑不得,急忙伸出单手,把她抱了起来……这时候朱标笑呵呵告诉柳淳……原来在最近一段时间,京城风靡一出戏,叫《红梅阁》。说的是南宋末年,贾似道带着爱妾李慧娘游逛西湖,恰巧遇到了书生裴禹,李慧娘赞了一句:“美哉,少年郎”,竟引来了杀身之祸。

    贾似道把李慧娘杀死,埋在了牡丹之下,又诓骗裴禹入府,想要杀了他泄愤……结果李慧娘的魂魄显灵,保护裴生出了相府,安全脱险。

    这出戏不止在外面演,在宫里也演了好几次,弄得含山公主瞧见清秀的少年,就会赞一句。

    原来不是特别待遇啊,柳淳还有点失望。

    “傻丫头,你可是父皇的宝贝,谁敢杀你啊!”老朱笑道:“去玩吧,父皇还有事哩!”

    哪知道含山公主居然没动,只是盯着柳淳看,十分认真地叮嘱道:“父皇,你,你不能,不能害裴生啊!要不会被人骂的!”

    听着女儿小大人似的话,老朱是越发哭笑不得。

    “行,父皇答应你,快去玩吧!”

    费了好大力气,总算把含山公主给哄走了,小丫头还一步三回头,不停瞧着“裴生”,弄得老朱根本没法板起面孔。

    “算你小子捡了便宜,不然朕非要问你一个抗旨不遵之罪!”

    柳淳吓了一大跳,乖乖,他什么时候抗旨了?

    “朕问你,普天之下,都用宝钞,凭什么在大宁,使用金银……你把朕的旨意,当成了什么?”
………………………………

第127章 连老朱也忽悠

    谁说老朱是农民,不懂经济,你给小爷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柳淳推想过很多种情况,老朱或许会问钢铁厂的事情,或许会打听他的师承,或许会询问北元皇帝,或许……只是这么多种可能,老朱都放在了一边,直奔宝钞而来!

    真是一剑封喉,直奔主题啊!

    大明宝钞是从洪武八年,开始发行的,面额分为6种,有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钞一贯折合钱一千文、银一两、金二钱五分,与铜钱并用。洪武十年,规定商税兼收钱钞,三成收钱,七成收钞,交易一百文以上用钞,一百文以下用钱。

    老朱还规定,如果举报伪钞,可得250两赏银。

    由此可见,在市面上,宝钞和铜钱并行,而一些大宗交易,恩赏奖励,还是包括金银在内的。

    柳淳从一开始,就极为排斥宝钞。

    无他,这玩意贬值太厉害了。

    他做生意,利润就是那么多,如果使用宝钞,一年下来,赚了百分之十利润,或许还不够宝钞贬值的,用宝钞结算,根本没有赚头儿不说,还要赔钱。

    当然了,这话他不能直说的。

    “陛下,钱钞并行,臣觉得用金银简便一些!”

    “胡说!”

    朱元璋才不傻呢,“金银成色不同,折价麻烦。远不如宝钞好用,朕颁行宝钞,也是为了方便百姓,你弃宝钞不用,莫非是要把大宁都司变成化外之地吗?”

    这个老农民似的洪武皇帝,生气起来,还真是吓人!

    朱元璋到底长什么样子,后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那这位洪武皇帝,究竟长得什么模样呢?

    先不说别的,马皇后作为郭子兴的养女,能甘心情愿,下嫁给毛头小子朱元璋……马皇后虽然不一定只看颜值,但若是老朱满脸麻子,还有个奇伟的大下巴,人家马皇后能看得上他吗?

    而且不说别的,朱标,朱棣,这些皇子皇孙,都长得威严潇洒,没有一个丑陋不堪的,当爹的会难看吗?

    即便老了,老朱也是颇为庄严,气势十足。

    厉声质问,让柳淳心惊肉跳,后背冒冷汗,要知道就算是勋贵皇亲,老朱也是说杀就杀,绝不含糊的。

    在一旁的太子朱标连忙道:“父皇,大宁刚刚归附,胡汉杂居,的确是化外之地。宝钞一时接受不了,也是情有可原,儿臣以为柳淳没错!”

    “你闭嘴!”

    朱元璋呵斥道:“别以为朕不知道,这小子给你送了个写话本的,你就总是帮他说话。堂堂一国储君,你未免也太容易被人收买了吧?”

    朱标吓得连忙低下头,不敢再替柳淳说话了,他这个爹,实在是太厉害了,怎么什么都知道!

    朱元璋把头转向柳淳,“朕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你能说出理由,朕可以宽宥,如果说不出来,朕就把你送去皮场庙!”

    真是好狠啊!

    柳淳的骨子里极为骄傲,哪怕面对朱元璋,也是遇强则强!

    “陛下,臣的一位师长曾经说过……纸钞成本低廉,不过是一张花花绿绿的纸而已,何以能购买商品,充当金银钱币呢?”

    朱元璋哼了一声,“你是在考朕吗?”

    “臣不敢!”柳淳朗声道:“师长曾言,纸钞能值钱,是要靠赋予权力……北宋之时,商人发明交子,是几大商户,以自家财富作为担保。如今大明宝钞是陛下下旨发行,由朝廷的宝钞提举司负责,由此可见,是陛下用自己的信用权威,对宝钞进行赋权,换句话说,宝钞关乎陛下的脸面和信用,也是朝廷威严的体现。”

    朱元璋依旧沉着脸,“不要说这些废话,你既然知道是朕让用的,那为什么不用?你是觉得朕的脸面不值钱吗?”

    “陛下误会了……臣觉得正因为关乎陛下脸面,才应该想办法,用心呵护,避免宝钞贬值!”

    朱元璋眉头微蹙,“听你的意思,是有办法让宝钞维持稳定了?”

    不知不觉,老朱的语气已经缓和了一些……没错,这些年,宝钞不断贬值,遭到市面唾弃,老朱也是心知肚明,可他却没有什么好办法。

    “来,朕听听你有什么高见!”

    朱元璋随便找了块石头坐下,柳淳自然没有坐的地方,只能蹲下身,“陛下,若想让宝钞维持币值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跟金银挂钩,只要能够兑换金银,宝钞自然就能值钱了!”

    “废话!”

    朱元璋怒冲冲道:“天下刚刚太平,国库尚不充裕,尤其是缺少金银……朕若是不缺金银,又何必发行宝钞?”

    光是从老朱的提问来看,这位洪武皇帝就对钞法的事情门清……朱元璋虽然出身寒微,但十分好学,当了皇帝之后,尤其如此。

    作诗,写文章,甚至连书法都别具一格!

    那句“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在历代帝王的作品中,也是霸气十足的佼佼者。

    柳淳知道,必须拿出点真东西了。

    “陛下,臣这里还有第二条建议……臣觉得宝钞缺少了一个环节。”

    “什么环节?”

    “回收旧币!”

    朱元璋皱眉了,还真是没有!

    提举宝钞司,下面设有制作纸张,印刷,发行等部门,或许是在老朱和当朝诸公看来,钱发行出去了,又何必费力气收回呢!

    “陛下,宝钞终日流通,即便再小心,也不免损坏。而由于缺少回收环节,越是破损严重的宝钞,就越是在流通中频频使用,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长久下来,新旧混杂,市面上的宝钞数量失控,自然而然,就出现了贬值的问题。”

    柳淳道:“陛下,还有一点,宝钞发行至今,已经有十多年了,且不说最初的宝钞破损严重,许多防伪的手段已经被破解,在市面上,出现了不少的假的宝钞,这样一来,更加剧了宝钞的贬值。”

    “臣觉得,陛下应该责令宝钞司,不断研究新的防伪手段,推陈出新……同时呢,回收部分旧炒,如此一来,就能暂时稳住宝钞的币值!”

    朱元璋若有所思,“那长久该怎么办?”

    “当然还是增加金银储备,这才是货币的基石。中原缺少金银,人尽皆知。可辽东的金银很多,燕王殿下就发现了几处金矿,年产黄金五千两呢!”

    朱元璋沉吟道:“辽东苦寒,即便有金矿,开采也不容易!”

    “陛下可以发配犯人去辽东,让他们替朝廷淘金赎罪!”柳淳说这话的时候,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也真是够胆大包天的。

    第一次见朱元璋,老朱还打算问罪。柳淳就敢忽悠。

    什么发配犯人去淘金!

    万一找不到金矿呢!即便找到了,也用不了这么多人,多余的人该怎么办?

    当然是交给他,用来屯田开发了!

    光是北平牢里的那点“人才”,已经满足不了柳淳的需要,他急需开拓新的货源……朱元璋抓着胡须,若有所思。

    “倘若辽东真有金矿,倒是上天恩赐。太子,你带着这小子回去,详细写个折子递给朕。”

    “遵旨!”

    朱标带着柳淳,离开了御花园……等打发走了柳淳,含山公主又笑嘻嘻出现了,拍着巴掌笑道:“父皇真好,裴生安全了!”

    小公主的这句话,瞬间提醒了老朱……怎么轻易就放那小子走了?他干的坏事多着呢!

    还没来得及审问,难道朕也老糊涂了?

    朱元璋都开始自我怀疑了……
………………………………

第128章 来自徐妙锦的报复

    从御花园出来,朱标就强忍着笑,他已经好长时间,没有遇到这么值得高兴的事了。

    “你是我见过,为数不多,敢在奏对的时候,给父皇挖坑的人!你很勇敢啊!”朱标发自肺腑赞美道:“对了,你知道上一个这么干的人是谁吗?”

    柳淳哪里知道,朱标轻笑,“是锦衣卫的指挥使,毛骧……对了,在毛骧之前,是谁?”

    柳淳还是不知道。

    “是岐阳王。”提到了李文忠,朱标有些黯然,“在岐阳王之前,还有这么干的人,你知道是谁吗?”

    柳淳直接翻白眼了,他上哪知道去!

    “就是胡惟庸!”朱标眯缝着眼睛,笑嘻嘻说道。

    柳淳干咳了两声,尴尬道:“貌似这几位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啊!”

    “没错……敢耍父皇的,都会被杀掉!所以……你现在最好多动动脑筋,怎么保住小命才是真的!”

    柳淳后怕了,刚刚忽悠得挺爽,可别忘了,老朱那是条吃人的恶龙啊,随时一道旨意,就能把他剥了皮做枕头。

    在这种的超级危险种的身边,还是太危险了。

    “那个……殿下,你看奏对也完事了,我能不能回大宁啊?”

    朱标仿佛听到了最好玩的笑话!

    “你做梦呢!告诉你,进了京,就掉进了龙潭虎穴,你先把宝钞回收的事情弄明白了,等确定有作用,我会给你请功的。”

    “请功?不需要了,能放我走就行了!”

    朱标呵呵两声,送给柳淳四个字:“痴心妄想!”

    ……

    有了老朱的旨意,朱标明目张胆,把柳淳安排到了东宫。

    南京是当世最大的城市,光是城墙,就足有四层……依次是外郭、应天府城、皇城、宫城,宫城里面圈着的就是著名的三大殿,奉天殿、谨身殿和华盖殿,再往后,就是老朱的寝宫,妃嫔耳朵后宫。

    朱标所在的东宫,顾名思义,就在宫墙的东边,由于皇城还没有完工,因此东宫和内城是相通的,朱标特别辟出了一大片空地,兴建房舍,用来招待各地进京的鸿儒。

    李文忠养门客,老朱是愤怒的,可朱标养门客,老朱却是百般支持,还拨出一些钱,资助这些儒者修书做学问。

    朱标经常来这里请教问题,柳淳也被安排在了这一片,朱标还特别给他弄了个小院,里面五房齐全,清幽安静。

    人家太子那么繁忙,不可能成天陪着柳淳,把他扔到了这里,就匆匆离开。

    柳淳也乐得如此,朱标这里,至少比蓝玉府上安全多了,他在蓝玉府只住了一个晚上,却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

    按理说,他也没有认床的毛病,可就是觉得危机四伏,心神不定的。

    换个环境,也是不错。

    柳淳还挺有闲心,把屋子简单收拾了一下,又跑去厨房,发现还有一些食材,他乐颠颠炒了四个菜,煮了一锅汤。

    面对老朱,损失了不少脑细胞,要赶快补回来才行。

    柳淳正在吃饭,突然外面有人叫嚷。

    下一秒,一个圆滚滚的肉球,冲了进来。

    跟在后面的是个酷酷的小家伙,只是门牙掉了一颗,一张嘴,就毫无形象可言了。

    是朱高炽和朱高煦!

    这就是所谓的他乡遇故知么!

    “你们怎么在这?”柳淳惊讶道,

    小胖墩翻了翻白眼,“你果然把我们给忘了!”

    朱高煦也道:“没错,连我们进京都不知道!”

    柳淳愣了一下,这才想起来,原来他给蓝玉出了教导皇子的主意,老朱还真答应了,除了把朱标的几个儿子塞给蓝玉之外,晋王,秦王,包括燕王朱棣的两个儿子,都被叫进了京城。

    说起来比柳淳进京,还要早了小半年。

    那时候柳淳正在忙着大宁都司的屯田耕种事宜,还真把他们两个给忘了。

    “行,算我错了,我请客,你们打算吃什么?”

    小胖墩瞧了瞧桌上的菜,立刻眯缝起眼睛,赶快抢了个位置,道:“你的手艺就不错,比御膳房的厨师还好哩!”

    这哥俩也不见外,直接坐下来,三个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朱高炽一边吃,一边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这些凤子龙孙,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按理说,最尊贵的就应该是太子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