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硕大的下巴高高扬起,朱标一见,暗暗叫苦,坏了……这是要血流成河啊……
老朱的杀心炽热,接到旨意的柳淳,从字里行间,都能嗅到血腥味……奶奶的,我只是把口供递上去了,可没说别的啊!陷害黄子澄,跟我更是没有关系,可老朱为什么把烫手的山芋扔给自己啊!
是考验呢,还是惩罚?
柳淳想不通,又不敢违抗旨意,他手边没有兵马,只能从燕王府借了五百人,朱能陪着,再度来到了锦衣卫衙门。
才几天的光景,上次是前来救父,这次却是来拿人的!
姓纪的!
报应来的真快!
柳淳将手里的圣旨高高举起,对着里面,朗声道:“奉旨办案,尔等速速开门!”
他连喊了三遍,终于,大门开放,韩百户带着一些锦衣卫,侍立在两旁,脸上充满了惶恐。
这局势变得也太快了,柳淳不会迁怒他们吧?
“冤有头,债有主。你们和家父同为锦衣卫,也算是我的长辈,在这里我只想告诫你们一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把良心摆正了!对自己的袍泽兄弟,总要留那么一点人心!”
这些锦衣卫,被吓得战战兢兢,慌忙点头。
柳淳打马向前,直接到了纪同杰住的后衙,朱能带着人立刻封锁起来,柳淳擎着圣旨,就往里面走,可刚到门口,就闻到了一股浓重的松油味!
这是怎么回事?
他急忙推开大门,往里面看去。
只见瘦小的纪同杰穿着大红的飞鱼服,端坐在房间的中央,满是褶皱的老脸,此刻宝相庄严,竟然有些不怒自威。
他抬头冲着柳淳微微一笑。
“好小子,我刚对你爹下手,你就来抓我,果然有些本事!只可惜……你抓不到的!”
说着,他取出一支火折子,直接打开,扔在了地上!
不好!
原来地上的毯子,还有身上的官服,早就浸透了松油,沾上了火星,瞬间燃起。
纪同杰活生生变成了一株大蜡!
火苗蹿起一丈高,连房梁都给烧了。
柳淳大叫不好,想去救援,奈何已经晚了,他恍惚间,似乎看到,火光里的纪同杰凄然一笑,紧接着就被大火吞噬……屋子里的火势太猛,不得不推出来。
等取来井水,把火扑灭,地上只剩下一堆黑炭!
“柳兄弟,人……死了!”
朱能是从尸山血海杀出来的汉子,可像纪同杰这样,活活把自己烧死的,还是第一次看到。而且他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真是让人汗毛竖起,这人该多狠啊!
想一死了之,抹脖子,上吊,服毒,怎么不行,为什么要把自己烧了?
真是想不明白!
柳淳倒是有一些猜测……据说此人蛰伏在郑国公府,整整二十年,为奴为仆,低三下四,卑贱如蝼蚁。
身为大丈夫,就算是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不同凡响!
“行!纪同杰,你做到了!”
柳淳咬了咬牙,“别愣着了,赶快清查,看看能找到什么证据,这么大的钦犯,就在咱们面前死了,若是查不出什么来,可小心上面问罪!”
护卫们轰然答应,急忙搜索整个后衙,可里里外外,找了三遍,除了些寻常的公文,什么都没有找到。
柳淳眉头紧皱,难不成是纪同杰把证物放在了身上,一同烧成灰了?
也不对啊!
突然,柳淳发现,东边厢房,靠边的一扇窗户,比其他的要小许多……怎么会呢?靠边的窗户,应该更大才对!
“是不是有夹层?”
柳淳立刻跑过去,用手指轻扣墙壁,是空的!
“给我凿开!”
“是!”
护卫们七手八脚,把夹层打开,在里面果然有几个箱子,沉甸甸的,取出来,展开,全都是金银,有元宝,有金砖,看样子至少有三五万两之多!
其中还有个箱子里,金银不多,但却有一个小木盒。
柳淳展开,里面都是信件和账册。
他心里就是一阵哆嗦,要出大事!
果不其然,打开之后,账本记录的正是和蒙古各部的往来贸易,再看那些信件,也都是北平商人,私下里给蒙古人写的信!
铁证如山,证据确凿!
就连朱能这样的政治白痴都知道,出了大事!
“这是通敌大罪,要诛灭九族的!”
柳淳捧着木盒子,脑中浮现出纪同杰最后的笑容……能拉这么多人一起死,真是死而无憾了!
“柳公子,你看要怎么办?朱能惶恐道。
“还能怎么办,立刻封好,送去京城,请旨定夺吧!”柳淳似有所悟,或许纪同杰就是要掀起大案的导火索吧!
洪武朝的锦衣卫,果然够狠!
………………………………
第105章 闹不起来的大案
有人说过,亚马逊的一只蝴蝶,煽动一下翅膀,两星期之后,北美就可能发生一场飓风……只是蝴蝶数以亿计,飓风每年却是只有几十次,究竟哪一只蝴蝶能煽动出飓风,就要看天意了。
柳淳也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他就是那个踩了狗屎的蝴蝶,本来只想给黄子澄一个好看,但在各方势力介入之下,案子已经呈现几何倍数扩大,从官箴变成了通敌!
当信件和账册送到了京城,朱元璋大怒,狂怒!
世间事有可以忍者,有万不能忍者!
纵观洪武朝,有几样大罪,是万万碰不到的。
其一就是贪墨,一旦超过六十两,就会有成为人皮枕头的危险。
而比贪墨还严重的,那就是通敌、通倭!
这是会牵连全家,甚至是祸及九族的大罪。
勾结蒙古,私通前朝,等于是不承认大明,这是朱元璋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洪武帝端然正坐,脸色如铁。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匍匐地上,不停磕头,脑门都肿了。
可朱元璋半点都没有息怒的意思。
“朕视尔等为心腹股肱,委以重任,授之权柄。瞧瞧身上的飞鱼服,满朝公卿重臣,有多少人穿得比你们好?可你们呢?”
朱元璋愤怒指着蒋瓛!
“忘恩负义的东西!居然敢勾结蒙古诸部,朕让你们盯着蒙古人,尔等就是这么报答朕的吗?”
朱元璋洪亮的声音,在寝宫中回荡,怒火滔天,扑面而来。
别说一个蒋瓛,哪怕换成那些开国宿将,也未必承受得住!
蒋瓛一再磕头,“陛下,罪臣该死,罪臣用人无方,纪同杰辜负圣恩,理当千刀万剐,诛灭九族!”
“呸!”朱元璋狠狠啐了他一口,“纪同杰已经烧成了炭,他又没有家人,如何杀他九族?”
“这个……陛下,请准许罪臣说几句肺腑之言!”
朱元璋深深吸口气,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讲!”
“陛下,纪同杰去北平不久,何以能勾结上蒙古诸部?而是事发之后,为何又一火而焚?罪臣以为,他似乎在遮掩什么,如果罪臣所料不错,北平勾结蒙古之人,不在少数啊!”
“这个……”朱元璋何等聪明,当然能看得出来,他不禁狠狠一拍大腿,“朕御极21年,扫荡烟尘,北伐残元,接连大胜。却还有人眷恋前朝,私通蒙古,当真是该杀!”
要的就是这句话!
蒋瓛几乎要笑出来了,可他还装作诚惶诚恐的样子。
“启奏陛下,北平乃是元大都所在,又邻近草原,商人无德,唯利是图,勾结蒙古,在所难免。罪臣以为,应当借此机会,彻查此案,把有牵连的人全都给揪出来,处以极刑!”
朱元璋微微眯缝着眼睛,虽然盛怒之下,但朱元璋还保持着冷静。
北平天高皇帝远,又出了勾结蒙古的天大逆案,彻查是必然的。只是蒋瓛这家伙是不是反应太快了?
一下子就把自己摘了出来,要知道那个纪同杰可是他的心腹……
朱元璋微微思量,“朕也有意彻查,你从锦衣卫抽出一个人,汇同翰林学士刘三吾,一起去北平,处理此案!”
……
从皇宫出来,蒋瓛高兴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不免担心起来……按照以往的管理,这种案子,一定是锦衣卫彻查,挖出越多越好。
可这一次怎么回事?
居然派了个刘三吾!
陛下啊,你怎么能掣锦衣卫的肘啊!
这个刘三吾可不简单,他的父辈是元朝的高官,学问笃实,直到七十三岁,才被人推荐,入朝为官。别看此老入仕那么晚,但这几年修书颇多,而且精通律法,甚至给《大诰》做序,朱元璋非常倚重。
以此老的威望品行,想要大开杀戒,可不容易,必须派强手才行!
蒋瓛想到了手下的佥事吴华,这家伙就是典型的咬人的狗不漏齿,深沉内敛,善于算计,又心黑手狠,是锦衣卫里公认的一条毒蛇。
就让他去,哪怕有刘三吾盯着,也能杀一个血流成河!
钦差离京,向北平星夜兼程而来。
“老衲闻到了血腥味啊!”
道衍和尚凝望着天空,忍不住感叹。
自从认可了柳淳的本事,老和尚就经常跑过来,尤其是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更不敢等闲视之。
“如果老僧没有料错,这是锦衣卫定的一条苦肉计……当然了,跟你爹没关系。”道衍分析道:“自从太子谏言,锦衣卫被废,很多人就想恢复锦衣卫的地位,天子鹰犬,除了会咬人还能干什么!当朝重臣,甚至是藩王宗室,都在锦衣卫的眼睛里,想要以此邀功!”
这老和尚是真的够厉害的。
用不着穿越,也能看的明明白白。
柳淳想起老爹的话,纪同杰就是个死士!
他是故意钓鱼执法,跟走私的人接触,拿到证据之后,再主动引爆,以自己的一条命,掀开整个惊天大案,好给锦衣卫大肆杀戮,打开方便之门。
黄子澄的案子,让他看到了机会,所以不顾一切罗织罪名。其实按照常理,事情并不好爆发这么快,可谁知王长利之死,加速了案情。纪同杰不得不仓促捅出通敌的案子。
假如再有一段时间筹备,这个通敌的大案,没准会把朱棣也牵连进去。干掉一个藩王,可是足够让锦衣卫咸鱼翻身了!
“老和尚,你天天算计别人,现在知道被人算计的滋味了吧?”柳淳幸灾乐祸,掏着耳朵讥诮道。
道衍苦笑着摇头,“唉,非是老衲手段不足,实在是力有未逮!通敌那是十恶不赦的大案,锦衣卫死了一个千户,岂能善罢甘休。弄不好,北平的大小官吏,士绅富户,甚至军中将领,都会被牵连……你听过瓜蔓抄吗?”
哪能没听过!
明初的几个大案,不就是如此,顺藤摸瓜,牵连甚广……北平早就残破不堪,没有恢复元气,若是被大杀一番,恐怕没个十年八年,恢复不过来。
柳淳的家业都放在北平和大宁,如果真是如此,他的钢铁厂怕是要歇菜了。
道衍不客气道:“柳淳,你也别光顾着看笑话,老衲没记错,你是从蒙古人那里逃过来的吧?还有,你手下那么多蒙古贵胄,办你一个私通蒙古,勾结敌国,绝对是跑不了的。”
老和尚好意提醒,的确有这种可能,毕竟柳家父子跟纪同杰冲突,人尽皆知。上面替纪同杰报仇,收拾柳家,也在情理之中。
可道衍万万没有料到。
柳淳居然笑了,笑得十分灿烂!
“哈哈哈!老和尚,你可是提醒了我!我手上还有那么多蒙古贵胄呢!”柳淳豁然站起,仰天大笑,眼泪都出来了。
道衍吓了一跳,这小子抽什么风?
“道衍大师,我是笑京里的那些锦衣卫,他们脑子太慢了,没有转过来,依然当通敌是一桩大罪……你瞧好吧!不但办不了多少人,还会替我的大宁钢铁厂扬名!”
道衍多厉害啊,他脑中转了转,也跟着大笑起来。“好啊!这招还没使出来,就先败了,纪同杰算是白死了。”
………………………………
第106章 当世文宗
都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可刘三吾今年已经七十六岁,还身体健朗,不弱年轻人。
自从洪武十八年入朝,几年间,就主持编纂了《存心灵》、《省躬录》、《礼制集要》、《寰宇通志》等等书籍,文辞老道,中正平和,深得朱元璋的赏识,并且留在了身边,充当顾问。
朝中有三老,而刘三吾名列第一!
堪称当世文宗。
此老真正被后人铭记,是因为著名的南北榜一案……老头强项,坚持己见,不愿更改科举尽数录取南方士子的榜单,触怒天颜……朱元璋力排众议,采取南北分榜,维护了科举考试的地域公平。
至于刘三吾,老朱并没有杀他,而是流放戍边,并没有杀他!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阴暗心理,总有些不良文章,把死的没死的,病死的,战死的,老死的,全都归结到朱元璋的头上……仿佛要是没有老朱,这帮人都能长命百岁,活个万万年似的。
老朱绝对是名副其实的背锅帝。
这一次出来办差,锦衣卫佥事吴华就拿圣意说事,他冷笑道:“老大人,圣人震怒北平士绅商贾,勾结敌国,身为钦差,我们可要秉承圣意,把案子办好,多抓几个卑鄙的小人出来,也好给圣人一个交代,您老说是不是?”
刘三吾身为清流,哪里看得起吴华,而且这小子说话,也实在是没有道理!
“老夫请教一事,陛下是让我等查案,还是定罪?”
“这个……自然是查案!”
“既然是查案,是非对错还没有论定,吴佥事就要大开杀戒,万一查无凭证,又该如何?难道要牵连无辜之人吗?”
老头中气十足,义正词严。
“圣人命老夫为钦差,老夫就要据实上奏,绝不敢欺瞒圣上,我想,你们锦衣卫也不会糊弄公事吧?”
不愧是耍弄笔杆子的,几句话,把吴华驳斥的体无完肤。
只是作为蒋瓛派出来的杀手锏,哪里会轻易认输!
“哈哈哈,老大人,我听说令尊,还有你的几位兄长,都在前朝为官?”
刘三吾的爹当过元朝的翰林学士,几位兄长,也前后入仕为官。后来被起义军给杀了,刘三吾为了避祸,逃到了广西。
“老大人,我还听说,洪武元年,天兵攻克广西,你归隐林下,直到洪武十八年,才再度入仕,整整十八年,埋没山林之间,老大人是不是心有不甘?”
刘三吾眉头紧锁,作为一个儒者,他先后在两朝为官,实在不是光荣的事情,尤其是侍奉元主,更是与当下格格不入。
老先生极力淡化此事,却没有想到,居然被吴华拿出来做文章!
“吴佥事!老夫为官清正廉洁,对陛下忠心耿耿。至于老夫的过往,不止陛下清楚,太子殿下也清楚,你若是有什么话,就只管上奏,老夫等着就是!”
吴华摇头,嬉笑道:“老大人,你不要生气,闲聊么!你的人品,我当然相信。可问题是我大明立国二十年,虽然几经整顿,但官场上还有许多前朝的余孽,民间也有一些人,宁愿当鞑子的走狗,也不愿意效忠大明。
北平是前朝故都,又邻近草原,走私通敌之事,时有发生。纪同杰去北平不久,就被这帮人收买,足见他们的可怕之处。如果不行霹雳手段,任由这帮人胡来,我大明边防,千里之堤,就会毁于蚁穴……老大人以为然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