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5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皇后来了!”

    轰!

    所有人都炸了,我的老天爷!

    于谦,你的面子比天都大了,竟然让徐皇后亲临诏狱,这可是从来没有的恩典!

    徐皇后笑容和煦,她直接让人把牢门打开了,拉着于谦的手,笑呵呵道:“别在意,陛下免了你的官,是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一切有我呢!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自家的孩子吃亏的。”

    于谦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成了皇家的自家人了……

    顶点


………………………………

第852章 卫所消失了

    徐皇后满脸含笑,她仔细打量着于谦,明眸皓齿,气度从容,虽然身居诏狱,却泰然自若,小小年纪,就有大将之风,真是了不起啊!

    “你这次的事情太鲁莽了,我可要重赏你。”

    周围几个人听皇后的话,都差点昏过去……您还不老,可不能糊涂啊!都做错了,还要重赏,那做对了该怎么办?

    徐皇后却不管这些,继续笑道:“你有什么打算没有?凡是能帮得上忙的,我都会鼎力相助,对了……还有他们,大家伙一起出力,你只管说就是。”

    见徐皇后诚恳,于谦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道:“师父一直说过,所谓科学一道,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二师兄承袭师父的自然科学一道,至于社会科学,是我比较在意的……历代兴衰,国家治理,民生经济,乃至医疗教育……这些东西该如何推行,朝廷决策,又该依据什么。都应该有一套标准。”

    于谦顿了顿,又道:“如今均田、税制、军制都已经改革大半,再往下,事情就会复杂无比,纵然师父也说过,光靠少数几个人是没法治理好天下的,必须集中天下有识之士,一起努力。身为弟子,我想尽绵薄之力,汇集志同道合之人,真正研究一些事情,哪怕只是参考也好。”

    徐皇后耐心听着,她不久前刚刚从柳淳和小妹那里找到了方向,她准备在公共卫生这块努力,为大明子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听于谦的话,这件事情也在他的研究范围之内。

    顿时让徐皇后大喜过望。

    “你准备做什么,有些想法没有?”

    “有,我打算要进行一次次彻彻底底的人口普查。”于谦道:“领兵打仗,讲究知己知彼,居家过日子,也要弄清楚家底儿……治理一个国家,更要清楚,究竟有多少人,百姓的状态如何……”

    “就拿最简单的来说,究竟有多少人,城市有多少,农村有多少,农户有多少,商贾工匠有多少,识字的多少,不识字的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多少,人们的寿命多少,每年人口增加多少,新生儿的存活率有多少……”

    于谦一口气说了好几十样,在场众人,勉强能弄清楚的只有总的人口,而且还是估算,其他的内容,完全都是一片空白。

    什么都不清楚,又如何制定国策,如何治理天下……太子朱高炽都频频点头,“小师弟真是深谋远虑,这些事情的确都太重要了。我一定全力相助。”

    朱高炽把胸脯拍得啪啪响,但是很可惜没人把他当回事,一个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太子,还是靠边站吧!

    朱高燧笑嘻嘻道:“小师弟,我给你凑三百万的启动经费,至于地方……”他看了眼朱高煦,“二哥,这个你出怎么样?”

    朱高煦毫不犹豫点头,“没问题,我在研究院旁边还有一块空地,交给小师弟就行了。”

    还没等于谦道谢,朱高燧就摇头了,他怪叫道:“二哥,那块地还不如你们研究会十分之一大,你也拿得出手?”

    朱高煦急了,“什么话?你不知道旁边还有个钢铁厂吗?因为要扩大规模,整体搬迁到了天津,我把厂区买来,送给小师弟,这总行了吧?”

    朱高燧总算满意了,“那你要记得出钱,重新修建房舍啊!”

    “用你说!”朱高煦狠狠瞪了老三一眼,这小子是越来越飘了。

    几句话,钱也有了,地方也有了,于谦大喜过望,不过他依旧冷静,“师兄,厂区还是不要拆了,我就按照厂区的模式,修建研究院。我们的研究是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利用旧工厂正合适!”

    朱高煦欣然大笑,“好,太好了!看起来小师弟筹划了不止一天两天,放心,只要咱们师兄弟想做成的事情,就没有成不了的!哈哈哈!”

    诏狱之中,欢声笑语,谈论纷纷……简直不像诏狱,反而有了朝堂的味道。

    徐妙云很满意,她一眼瞧见了朱瞻基,这小子固然可气,但终归是自己的亲孙子。

    “你就给于谦当个副手吧,学着他怎么做事情,你也真正拿出点东西,不然别说你皇爷爷生气,就连我也饶不了你!”

    朱瞻基诺诺应承,很不幸,他又一次陷入了被于谦支配的恐惧之中,难道这个阴影就甩不掉了吗?

    徐皇后没法在大牢待太久,她只是让于谦安心,什么麻烦都没有。徐皇后走了,其他人也相继离开。

    朱高燧留在了后面,他鬼兮兮道:“小师弟,你这手可真高明啊!孙家父女虽然死了,但是人人自危,彭城伯张麒都吓坏了,正去找师父求饶呢!”朱高燧笑呵呵道:“他是大哥的岳父,估计师父不会把他怎么样,但是依我看,他是别想再折腾了,不光是他,还有其余的勋贵,这次都要倒霉了。”

    朱高燧乐颠颠的,于谦都大惊失色,他的举动,真的有那么大的威力吗?

    其实好些事情已经处在了水到渠成的阶段,只是有那么一块石头在挡着,经过孙家父子的事情。

    彭城伯张麒是彻底服输了,他白发苍苍,拖着病体,跑来拜见柳淳。

    他也不傻,皇家铁板一块,还有传说中的名单存在,再不低头,恐怕连老命都要搭进去了。

    “太师,老朽真的没有别的心思,更不敢结党营私,只不过是一些朋友相互聚会,喝点酒,聊聊天……至于变革军制,老朽更是一万个支持。那个孙忠完全是自作聪明,他四处挑唆,人品低劣,老朽当年也是被他骗过了,谁知道竟然养了一只白眼狼,老朽简直后悔死了,咳咳……”

    张麒一阵着急,咳的老脸都红了。

    柳淳脸上含笑,张麒把罪责都推给死人,算不得高明,只不过是无奈之举罢了。柳淳淡然一笑,“彭城伯,你是京卫指挥使吧?与军制改革,定然很有见解,不知道能不能谈谈看法?”

    张麒顿了一下,看法,我的看法重要吗?

    他很快明白了柳淳的意思,忙道:“太师,当年先帝设立卫所,在关隘险要之处,屯扎人们,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当初天下初定,人心惶惶,多屯兵马,能够慑服人心,震慑宵小。如今我大明立国快五十年,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无事。而且军中多用火器,士卒战力强大,且装备昂贵……老朽以为,接下来的调整,似乎应该朝着少而精的方向,至于守卫一地的卫所应该废除……”

    张麒一边说着,一边看柳淳的脸色,果不其然,太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张麒却暗暗摇头,他哪里愿意,不过没有法子,不这么说,可是真会出人命的。

    “太师,老朽以为既然要裁撤卫所,那不如就从京卫开始,毕竟以禁军的强大,已经足以保护京城安全了。”

    柳淳终于开口了,他笑得很欣慰。

    “到底是多年的老行伍,见识真的不一般。我是打算整并卫所,将一些人数较多,战力强大的卫所调整为团,次一级的作为营,再次一级的,就干脆彻底裁撤……总体而言,经过这一次的调整,大明的总兵力要维持在五十万上下。其中十万是水师,四十万之中,禁军在二十五万,这二十五万人,要随时能够拉出去打仗,这是陛下的命根子,剩下十五万,则是各地的守备兵马,保护大明安全。”

    柳淳毫不保留,将整个改革的计划说了出来。

    这一次的改革,绝对是彻彻底底,力度之大,绝对是空前的。

    虽然朱棣在夺取应天,登基称帝之后,也调整了三军,但那时候毕竟还没有彻底废掉卫所,可这一次则不然,从南到北,包括九边在内,所有的卫所,都被一扫而光。

    原来的世袭武官,比如指挥使,指挥佥事,千户,百户……统统都被革除,注意啊,这些官员可都是世袭武官,也就是说老子当完了儿子当,儿子死了孙子接,子子孙孙无穷尽……保守估计,失去了职位和权力的人,也在三千人以上,甚至可能达到五千人。

    而要被裁撤掉的军户,则会超过五十万人,涉及到的家庭,多达百万个。

    所以说,哪怕是柳淳,也要小心翼翼,稍微不慎,就会天崩地裂,乱成一锅粥的。

    “彭城伯,你看裁撤卫所的事情,你能不能先挑个头儿,回头我再邀请所有公侯将领,到文渊阁议事,把军制改革真正做好,落实……”

    柳淳冲着张麒笑了笑,“彭城伯是太子妃的父亲,此事与皇家有大好处。陛下神武,领兵多年,故此人皆归心。可太子比不得陛下,唯有调整军制,殿下日后登基,才能如臂指使。彭城伯,你要是能做成此事,对太子殿下,对太子妃,都是好事情,你以为呢?”

    张麒听着柳淳的话,心都在颤抖。

    柳淳是真够狠的,不但要改革掉将门,就连一切卫所都不放过。难怪武人们要强烈反对,只可惜,事到如今,怕是反对也没用了!

    对大明江山好,可是对我们张家,还有其他人家,却不是好事情啊!

    “太师,老朽会,会尽快上书的。”张麒无奈答应道。


………………………………

第853章 大明的苏武

    “不是尽快,是现在。”

    柳淳笑眯眯的,可是看在张麒的眼睛里,简直跟魔鬼没什么区别了……“太师,老朽,老朽现在怎么上书?我还没写呢?”

    柳淳含笑,随手拿出了一份奏疏,递给了张麒。

    “签上名字就行了,不会连签名都不懂吧?”

    “懂,懂啊!”

    张麒声音颤抖,简直跟哭了差不多。太绝了!姓柳的是半点情面都不讲啊!我还是彭城伯,是太子妃的父亲,是皇孙的外祖父,你不能这么对我!

    张麒真想愤然暴起,跟柳淳撕破脸皮,闹个痛痛快快。别忘了,他也是指挥使出身,正儿八经的武将,这本事还是有的!

    只可惜,这个想法终究是想法,张麒真的不敢。

    “太师,我,我签名。”

    奏疏的内容已经写得明明白白,比张麒的设想还要全面细致。

    朱元璋留下的卫所制度,不能算坏,毕竟屯垦实边的做法,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比起收拢蛮夷,充作藩篱,进行“保塞内附”要安全多了。

    但是卫所体制有两大分不开的弊端。

    其一,是兵将世袭,造成兵归将有的问题。如果说这还能忍受,那下一个就让人抓狂了,那就是兵将的田产土地都在本卫所之内。

    换句话说,士兵们不是为了保护长城边塞而战,他们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产土地。每个卫所,各自守着一摊,只要不进犯自己的利益,就没有什么作战的勇气。

    这种“小圈圈”的模式,显然没法集中九边的兵力,共同防御敌人。

    最后就造成了空有百万大军,进不能扫平蒙古诸部,退,不能保护边境安全……而且庞大的消耗,还会拖垮财政,严重消耗国力和军力。

    柳淳这一次的改革,拿到了卫所体制,所有士兵统一整编,然后按照任务分派,驻守各地。

    世袭的将领不存在了,士兵的土地也被拿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丰厚的俸禄军饷,还有严谨踏实的训练。

    兵归将有的问题也不存在了,军中以军衔职位为重,彻彻底底做到如臂指使。

    可以很自豪地说,只要完成了这些,大明的军队就完成了向现代军队的蜕变……从此之后,不但装备冠绝天下,而且指挥管理体制,也是远远领先其他国家,完全不是一个次元的东西。

    朱棣一直有一颗开疆拓土的雄心,柳淳也是赞同的,但问题是不进行彻底的调整,没有充足的准备,贸然用兵,会严重耗损国力的。

    柳淳一向觉得,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九成九的战争,都是在开战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胜负。

    “彭城伯,你还有迟疑吗?”

    张麒当然听得出来,不签是不行了。

    可若是真签了,也就彻彻底底完了。

    失去了军中的职务,失去了对武力的掌控,他们的爵位除了能领点俸禄,几乎没有别的用处了。

    而且以朱棣和柳淳的脾气,说不定哪一天把爵位也给废了,到时候他们就真的完了。

    士可杀不可辱。

    身为武夫,宁可战死阵前,绝不能死在阵后,我彭城伯张麒势必以死相争,绝不低头,就算柳淳真的想杀人,大不了从容就义,视死如归……个屁!

    这老东西提起毛笔,赶快签了自己的名字,然后还一脸谄笑,“太师,您看可是够了?”

    柳淳接过来,笑道:“彭城伯深明大义,这首倡之功,所有人都不会忘记的,彭城伯一心谋国,实属难得,您可以回去了。”

    张麒都不知道卖得哪条腿,晃晃悠悠,返回了府邸,到了家中,立刻下令,关上府门,就说他病了,不管谁来,一律不见!

    张麒彻底怂了,他是什么都不想了。

    只不过张麒不知道,他刚走,朱高炽和染病的太子妃张氏出来,一起向柳淳见礼。

    “师父大恩大德,弟子夫妻感激不尽。”

    柳淳微微叹口气,“我让你们做个见证,并非是怕你们误会……我的意思是这份奏疏上去,势必招致一些勋贵豪门的愤怒,他们会把账算到彭城伯一家的头上。太子你要想办法,照顾自家的岳父。过去的事情一笔勾销,从现在开始,大家都是一家人,不要再出现什么不愉快了。”

    柳淳淡淡说道。

    张氏却是大喜过望,苍白的脸上都泛起了血色。

    有了这次教训,就连她都吓坏了。

    别看贵为太子妃,一旦真的较量起来,也算不得什么的,甚至连朱高炽这个储君之位,都未必保得住。

    “多谢太师高抬贵手,给张家一条活路。从今往后,若是张家还不知好歹,谁都救不了他们,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柳淳含笑点头,“太子妃能有如此见识,是殿下的福气。”

    朱高炽憨憨一笑,十分得意。

    柳淳又思量道:“若是太子妃也有意做些事情,可以跟皇后娘娘说一声……不要被家中的事情拴住了手脚,把目光放开,现在的大明,是数千年来,最好的一个时代,变化日新月异,机会俯拾皆是,需要做的事情,又多如牛毛,只是冷眼旁观,而不亲身参与其中,事后会遗憾终身的。“

    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张氏下意识看向丈夫,大胖子嘿嘿笑道:“你听师父的没错,母后都忙起来了,你也别闲着,量力而行,我鼎力支持。”

    连丈夫都同意了,张氏还能说什么。

    她也是才女,一肚子学问,眼光见识都是顶好的,真的没必要把自己锁在勾心斗角的小事上面,太不值得了。

    不得不说,柳淳最成功的就是改变了许多人的想法……女人也不一定非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江南的纺织女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女人可以经商,可以编书,可以做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