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4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柳淳笑着伸出大拇指,“陛下果然神算。”

    朱棣哼道:“他遭受重创,蛰伏这么多年,还能有勇气和脱欢对战吗?”

    柳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道:“陛下,脱欢不但死了老子,也损失了一半的部众,他们正好是瘸驴破磨,十分相配!”

    朱棣沉吟片刻,哈哈大笑。

    “妙啊,这就叫以夷制夷,好办法,好办法!朕可以暂时安心了。”

    朱棣当然清楚,要治理草原,绝没有这么简单,击败敌人,和占领土地,妥善经营,变为汉家疆域,有着漫长的道路要走。

    他只是开个头儿而已。

    “行了,朕总算可以班师回朝了。”

    朱棣伸了个懒腰,去休息了。

    而柳淳则是翻了翻白眼,他就是个倒霉蛋,打仗的时候,用不着他,等打过了,擦屁股的事情都是他的。

    真是命苦啊!

    柳淳吐槽着,让人带来一位老者。

    他身形佝偻,胡须花白,见了柳淳,乖乖跪倒,匍匐地上,仿佛五体投地一般谦卑。

    还没等柳淳说话,旁边的朵儿支瞪大了眼睛,从老者出现,他就盯着,直到他下跪的时候,朵儿支才想起来。

    “你是阿鲁台!太师阿鲁台!”

    老者没有抬头,只是淡淡道:“是阿鲁台,只不过不是大元太师,而是大明的奴仆!”

    朵儿支懵了!

    身形摇晃了两下,竟然直接坐在了地上!

    阿鲁台啊!

    那可是草原有名的老狐狸,他不是黄金家族的人,甚至不是蒙古人……却能坐上太师的宝座,呼风唤雨,如果不是败在了大明的手里,就连瓦剌都要臣服。

    这个老东西怎么可能还活着?

    柳太傅把他带来,又是什么意思?

    朵儿支完全想不明白。

    柳淳淡然一笑,“阿鲁台,脱欢率领瓦剌部落向西逃窜,甚至试图染指哈烈,你有办法吗?”

    阿鲁台略微沉吟,急忙抬起头,声音颤抖道:“太傅,可,可是让罪人……”

    “没错,就是让你带兵,去追击脱欢,把他的人头给大明送来!”

    阿鲁台的心嘭嘭乱跳,几乎跳出来……他是波斯人,哈烈算是他的老家,如果能回到波斯,绝对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就算贵为天子,能威加海内,回归故乡,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更何况阿鲁台了。

    只不过他很清楚,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他曾经笃定大明会封赏他,利用他来治理草原,可结果呢?

    是大明把他发配到了东番岛,种了好几年的甘蔗。

    辛苦磨砺,劳作不息。

    阿鲁台终于明白了一件事。

    大明把他预想的还要强大无数倍,大明君臣的野心,也不是他能度量揣测的。朱棣和柳淳这对君臣,简直堪比当年的成吉思汗。

    恨不得将整个天下都纳入自己的治下。

    自己当年奢望不到的事情,如今也同样做不到,甚至连想都不要想。

    “罪人愿意为除掉脱欢逆贼出力,只是罪人年老体弱,不能领兵,还请太傅另外挑选将领,罪人愿意出谋划策,竭尽心力,势必除掉脱欢,请太傅明鉴。”

    柳淳俯视着他,老家伙的确比以前更谨慎了,居然主动放弃了领兵的权力。

    他越是这样小心翼翼,就越说明这老货还是不甘心。

    “阿鲁台,本官既然让你领兵,便是相信你是个聪明人……今日的大明和往日不同,我相信你也和昔日不一样了,对吗?”

    阿鲁台吸了口气,脸色微变,心中波涛狂澜。

    柳淳什么意思?

    是故意试探自己,还是说……大明真的强大到不在乎自己的野心了?

    尽管不愿意承认,可是这一路坐船北上,然后登陆,经过京城,赶赴战场……他见识了万船争流,见识了百万人的繁华都市,见识了络绎不绝的车马辎重……大明的确是太强大了,强大到他不敢玩任何花样!

    想到这里,阿鲁台更加卑微,跪在地上,磕头作响。

    “罪人愿意听从太傅安排,唯命是从!”

    柳淳含笑点头,脱欢退到草原,打算跟大明玩捉迷藏。

    把这个战略玩得最好的就是眼前的阿鲁台。

    在原本的历史上,朱棣五次征讨草原,都没有抓住他,十足的老狐狸。如今让这只老狐狸去捉拿小狐狸,正好是以毒攻毒,手到擒来。

    “我给你准备八千人马,另外成国公朱能会率领两万人马,给你压阵……总之,不要让我等得太久!”

    阿鲁台欣然领命……又能领兵,又能掌权了,虽然变成了大明的走狗,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早就不是意气用事的青年,所做一切,都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阿鲁台去了。

    放出这条老狗,对付脱欢。

    柳淳并不害怕他趁机做大,随着哈烈主力覆灭,帝国崩塌,近在咫尺。而大明则是会从海路进军,鲸吞蚕食。

    当阿鲁台和脱欢还在纠缠的时候,哈烈的土地就已经落到了大明的手里。

    他们这些旱鸭子,永远不知道大海的广阔!

    一切都是那么顺利,柳淳正准备去向朱棣诉说情况。

    可是他刚刚出了帐篷,就见到朱能急匆匆跑来。

    他的脸色很难看,见到了柳淳,就立刻道:“不好了,荣国公病了!”

    “什么?”

    柳淳大惊,这怎么会?刚刚张玉还领兵大破哈烈,长须飘洒,雄风不减当年,怎么会病倒呢?

    朱能哀叹道:“一场大战下来,荣国公回营休息,结果就头晕目眩,他硬撑着,跟大家喝酒庆祝,结果晚上的时候,就卧床不起,本以为休息一下回缓过来,可谁知情况越来越严重,只怕是不成了……”

    卸甲风!

    柳淳的心头冒出了这三个字!

    当年常遇春就是这个毛病,英年早逝的,莫非张玉也会如此吗?

    一想到这里,柳淳急忙向着张玉的军帐赶过去。

    就在柳淳赶来的时候,朱棣也得到了报告,急匆匆跑来,他的额头冒着汗,脸色凝重。跟柳淳两个一前一后,进入了大帐。

    此刻张玉满脸涨红,眼珠红赤,嘴唇上都是翘起的死皮,整个人就好像被火炙烤过似的。可他却不停颤抖,打着冷颤,盖了三床被子,还是牙齿碰撞,仿佛置身在寒风中一般。

    “张玉!”

    朱棣扑过来,一把抓住了张玉的腕子,轻声呼唤。

    听到了朱棣的声音,张玉勉强扭头,泛红的眼珠扫了下朱棣,挤出了一个笑容。

    “陛,陛下,老臣,老臣不能追随陛下,阵前杀敌,老臣要死了……”

    “不!”

    朱棣一声怒喝,“朕不许你说死,朕不许你死!”朱棣咬着牙,喘息如牛吼……他刚刚失去一位老朋友,老兄弟,如果连张玉都走了,朱棣会抓狂的!

    “你一定要活着,要陪着朕,享受荣华富贵,朕活一万岁,你要长命百岁啊!”

    张玉耐心听着,寒热交替,让他的脑子晕乎乎的,他比丘福的年纪还大,到了这个岁数,真的不是逞强的时候。

    等朱棣说完,张玉才淡淡道:“陛下,老臣自从追随陛下,每战争先,杀敌立功,从不落在人后。陛下自建藩北平,到靖难称帝,君临天下,一路走来,陛下有太多的不容易,老臣都看在眼里。”

    说到这里,张玉又扭头看了看柳淳。

    “太傅辅佐陛下,有了今日大明的盛世,张玉感激不尽……”说到这里,张玉停顿了片刻,喘了口气。

    “张玉一介武夫,位居国公,世袭罔替,这是天子恩德,陛下的恩宠,老臣感激不尽……身为武夫,马革裹尸,乃是天大的幸运,老臣没有辗转床榻之间,衰病而死。能提刀上阵,斩杀敌寇,慷慨征战,纵情饮酒,老臣死而无憾!”

    朱棣脸色非常难看,他太讨厌张玉提到“死”这个字,可张玉不断提起,朱棣只能咬牙切齿。

    “张玉,你好好养身体,再说这些不吉利的话,朕可是要生气了,别以为你立了功,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知道吗?”

    张玉含笑……他不由得想起了二十年前,君臣刚刚相识,那时候朱棣就藩不久,还是个毛头小子,张玉看着他不像是一方藩王,更像是一个需要照顾的弟弟。

    君臣走到今天,真是不容易。

    张玉反手抓住了朱棣的腕子,动情道:“陛下,老臣都六十多了,就让老臣说个痛快吧!”

    朱棣老脸绷着,却也不好拦着,他努力控制情绪,生怕自己失态。

    “说吧!”

    张玉微微点头,笑容和煦道:“陛下,老臣当年上书建议整军,时至今日,老臣看明白了,新军的确胜过我们太多了。有人建议废除军户世袭,废除卫所将领世袭,老臣以为十分恰当。”

    “只是别人都废除了,我们这些公侯依旧世袭罔替……臣唯恐子孙后代不肖,败坏门风,让张家蒙羞,给陛下丢脸。故此,老臣斗胆请求陛下,在适当的时候,废除爵位世袭,老臣感激不尽!”

    张玉忍着巨大的痛苦,说完了这句话,眼前一黑,又昏了过去……不止如此,浑身还抽搐起来。

    朱棣勃然大怒,“军医,军医哪去了?”

    听到招呼,军医连忙进来,去抢救张玉,好半晌,张玉才停止抽搐,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朱棣眉头深锁,从帐篷一步一步走出来,抬头看了看天,无奈苦笑,“柳淳,朕贵为天子,却也不能让老天替我的朋友延寿……张玉和丘福,都是俺朱棣的兄长,他们出生入死保护俺,现在一个走了,一个要死了,朕,朕真的要变成孤家寡人了!”

    认识了这么久,朱棣第一次露出了脆弱的一面,他没有回御帐,而是随便找了块石头,颓然坐了下来,眼中的泪水,夺眶而出……

    :。:


………………………………

第838章 打破将门世袭

    张玉走了。

    在大战胜利的第五天,病逝军中。

    朱棣当即降旨,追封张玉为河间王,后又改为荣王,谥号忠武!

    文官谥号以文开头,武将谥号以武开头,文武双全,以忠开头……张玉虽然作为将领,征战沙场,立功无数,但是他提倡军制改革,于大明江山社稷有大功,德望无双。谥号忠武,名副其实!

    朱棣为了张玉的死,闭门三日,不吃不喝,苦思故友……等朱棣出来之后,就下令全军,班师回朝。

    由于张玉的死,使得大胜的喜悦都减弱了许多倍。各地只是派人迎接,鞭炮鼓乐彩棚鲜花全都降到了最低。

    也正因为如此,得胜之师的归来速度,比以往都要快了许多。

    朱棣回来之后,只是休息了三天,就立刻下旨,召集所有文武,要进行彻彻底底的军制改革……毫无疑问,这一次的改革,是要触及整个军制的核心,包括内阁诸公在内,都没人知道打算动哪些部分。

    杨士奇等人只能眼巴巴看着,其余诸将,也都被排斥在外。

    真正负责军制改革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太傅柳淳,一个是梁国公蓝玉。

    “真是想不到,老夫居然活到了今天,居然能见证新的军制诞生,倘若有一日老夫死了,也可以和九泉之下的老朋友们,好好说说了……大明朝长治久安,江山万年,全靠这个了!”

    蓝玉拍着厚厚的改革方案,发自肺腑道。

    柳淳轻笑,“您老人家也别太乐观了,这个方案同时触动了文武双方,整个天下都会纷纷扰扰,到时候咱们少不了挨骂……”

    蓝玉摇头,“骂就骂,还能把咱们怎么样?更何况老夫自有办法,让他们骂不出来,你就瞧好吧。”

    老岳父信心十足,柳淳也笑了。

    是啊,走到了这一步,他还会惧怕纷扰吗?

    该做出彻彻底底的改变了。

    ……

    “这一次改革军制,核心只有一条……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说清楚一点,大明的军队,服从于皇帝陛下,维护大明疆域土地,保护大明子民……因此,军队的来源,必须是所有的大明百姓。”

    “再说清楚一点,每一个适龄青年,甚至包括女子,都有从军的义务!”

    柳淳说完,扫视全场,微微一笑。

    “大家伙觉得如何?”

    不如何!

    所有人都懵了,不光是文官,还有武将勋贵,都瞪圆了眼珠子。

    你柳太傅真是厉害。

    不管到什么时候,你都有让所有人一起反对的本事!

    杨士奇率先开口,他不问不行啊!

    “太傅,你所言是不是全民皆兵的意思?”

    柳淳点头。

    杨士奇更加吃惊,“太傅,自古以来,中原大地至多十丁抽一,太平年景,甚至百丁抽一……哪怕是蛮夷也只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似太傅这般,人人都要从军,连女子都在其中,这,这是要打谁啊?”

    金幼孜也道:“没错,朝廷如何有财力,养活这么多人马?”

    柳淳含笑摆手,“我所说所有人都有参军的义务,乃是原则,并不是所有人都要真的进军营……事实上,也大明如今的需要,所有兵马不会超过百万。我们需要的是优中选优,把最优秀的人才,选入军中,保证战斗力。”

    “简单说,就是广撒网,把范围尽量扩大,尽量增加选择的空间,不局限于军户……将门!”

    当最后两个字出口,那些一直沉默的勋贵武臣终于反应了过来。

    果然有阴谋,一个好的坑在等着他们呢!

    众所周知,自从科举之后,寒门崛起,原本垄断官场的世家大族迅速式微……可是在同时,武举也是存在的,但是武举却没有撼动将门的地位。

    两宋有将门,明代的勋贵武臣也有极大地权柄,就连戚继光,李成梁这样的名将,他们的祖辈也是世袭武将。

    换句话说,普通人想要成为武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别看大明重文轻武,但哪怕是武将,也不是寻常百姓可以触及的存在。

    归根到底,是武官体系相对封闭,武将的教育培养不成体系,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好的位置和机会都被层层把持。

    上面有公侯勋贵,中间有世袭武将,再往下,还有一大堆的军户子弟。

    虽然军户很惨,但是作为制度,能够一直存在,还是有原因的。至少那些世袭的指挥使、千户、百户,还是很支持的。

    就像三爷,他最初收干儿子,也不过是想延续世袭的地位罢了。

    所以说,要想解决重文轻武的问题,关键不是提升武夫的待遇,而是打破武人的小圈子。

    这就是柳淳提出改革方案的核心。

    全民都有义务参军,面向全国选拔武人。

    这个方针一旦确立下来,武将的垄断地位也就随之瓦解冰消,世袭将门必然会受到冲击,甚至会彻底断送干净!

    “陛下!”

    武成侯王聪立刻站了出来,这一次他随着朱棣出征,立了不少功劳,回来的时候,还琢磨着要更进一步,封个国公呢,哪知道竟然等到了军制改革的消息,这算什么啊?

    “陛下,臣以为领兵打仗,不同于读书考试……自古以来,习学军务,都需要家学渊源,父辈传承,兄长教导……若是普通农户,根本不懂舞刀弄枪,让他们上战场,岂不是跟杀人无异!”

    王聪看了一眼柳淳,挤出一丝笑容,“太傅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