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4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到群臣都陷入了沉思,朱棣心中大喜,“诸位爱卿,要是没有别的意见,为了你们的长命百岁,朕不得不给你们剃发了。”


………………………………

第782章 举朝剃发

    “你一个医生,撒谎骗病人,只怕不妥当吧!”柳淳低声道。

    朱橚绷着脸道:“这你就错了,医生是为了治病救人,你难道不知道,有时候要给病人喂一些安慰剂吗?”

    “更何况剃发之后,改善卫生状况,的确能减少患病的几率……而且现在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天南地北,什么样的病菌都可能带到京城。别忘了明教的人还想过传播天花呢!我们要有备无患才行!”

    朱橚义正词严,柳淳干脆不说话了,教会了徒弟,饿死师父,他算是把老朱家的人都教出来了,变得一个个脸皮赛城墙,简直无力吐槽。

    这不,朱棣正跟茹瑺念叨呢!

    “茹爱卿,自从你到北平为官,咱们君臣相得,朕就打算跟你做一辈子的君臣。看你这些年白发越来越多,为国操劳,辛苦憔悴。朕心不忍啊!”

    “周王医术天下皆知,你就听他的话,把头发剃了,再多活几年,好好替朕把天下治理好啊!”

    茹瑺感动的稀里哗啦,都哭出来了……陛下,老臣不想活了,老臣情愿去死,你再找个吏部天官算了!

    老臣宁死也不想剃发!

    “茹爱卿,这可不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还有这么多同僚好友呢!朕也都希望所有臣子能和朕一起共享盛世荣华,长命百岁,身为吏部尚书,你就给大家伙做个表率吧!”

    好强大的理由,茹瑺觉得要是自己不答应,简直是要谋害百官的罪人似的。

    可是让他抛弃留了好几十年的头发,实在是太困难了,这不是要命吗?

    茹瑺还在迟疑,朱棣可不手软,亲自替茹瑺摘下了梁冠。这时候老太监木恩,周王朱橚,一起过来了。

    “柳淳,你手艺行不行?快来,给茹天官去发!”

    柳淳还能说什么,只好过来,先把茹瑺的发髻展开,还真别说,老头上了年纪,头发还不少。

    先用剪刀去了过长的部分,然后再进行修剪,忙活了一刻钟,总算差不多了……朱棣看得哈哈大笑,“成,茹爱卿啊,你现在跟朕一模一样了。”

    茹瑺抬头瞧了瞧朱棣,再看看地上的落发,老脸抽搐成了一朵菊花,他默默蹲下来,含着泪,把头发收好,笼在袖子里。

    心里头默默想着,等老夫死了,这些头发也要随着老夫埋了,如此还算一个孝子,不然身体发肤不全,如何能面见先人啊?

    看到茹瑺的举动,柳淳也不在意,他对文人的适应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剃短发又不是难看的金钱鼠尾,忍一忍就过去了,说不定还能提前带头洗剪吹事业的发展呢!

    有了吏部天官带头,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吏部,户部,兵部,礼部……一个个排着队来吧!

    这时候大家伙也终于明白了,怪不得朱棣要赐酒饭呢!这么多人剃发,时间可不短,不给点吃的怎么行!

    好你个朱老四,真是会算计啊!

    当然了,剃发可不能只是柳淳一个人,那样的话,累死他也做不完。

    事实上从朱棣剃发之后,他就秘密安排了一群小太监,让他们学习使用剪刀推子。小太监不像文人这么困难。

    毕竟他们已经丢了更重要的东西,再舍弃一点头发,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很快,偌大的奉天殿,一下子就热闹起来,每位大人背后站着两个小太监,有人洗头,有人剪发,忙得不亦乐乎。

    用不了多长时间,金殿上就多了一大帮短发的“怪物”,大家伙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想什么样子啊?

    许多人一边偷偷收起头发,一边将梁冠戴好,还发誓不摘帽子。

    在众多的人物当中,岂能没有极品。

    比如吏部左侍郎吴中,他抹着满头的短发,喜笑颜开。

    “陛下英明睿智,改革衣冠,舍弃旧发,昂然向前……这才是变千年之法的大气象,大魄力,妙!实在是太妙了!”

    吴中激动地手舞足蹈,伏地谢恩,“臣等何其有幸,竟然能和君父一般发式,这是何等旷世恩典,值此之际,臣只想说,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吴中的谄媚,让朱棣都有点不好意思。

    太子是怎么想的,竟然收了这么个奇葩?

    朱棣迟疑呢,而其他人则是不加掩饰的鄙夷。

    丫的无耻!

    你就是个败类!

    混蛋!

    无耻透顶!

    柳淳扫了一眼,大家伙的鄙夷的神态尽收眼底。

    越是如此,就越需要树立典型,柳淳给朱高炽一个眼神。

    多年的默契,让朱大胖心领神会,哪怕他也挺鄙夷吴中的,可不能不说话啊!

    “启奏父皇,剃发乃是适应新局面,推行变法,提升卫生,增强健康的大事……吴侍郎体会最深,应当肩负重任,替父皇分忧!”

    儿子开口了,朱棣还能说什么!

    “太子所讲有理,加吴中太子少保衔,负责推行剃发事宜。”

    吴中一听,简直手舞足蹈。

    他这个人根基很差,名声也不好,虽然因为朱高炽的原因,坐上了吏部左侍郎的位置,但是想要再高升一步,那是千难万难,比登天还难。

    毕竟在任何单位,老板和同僚都厌恶你,怎么可能有好果子吃呢!

    所以他要想往上爬,就要把脸皮扔到一边,抓住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

    瞧瞧,几句话混来了一个正二品的太子少保,这可是东宫三少,正儿八经的二品大员,跟六部尚书平级。

    放眼朝堂,除了柳淳这个唯一的正一品太傅之外,其余最高也就是从一品而已,而且少得可怜。

    换句话说,咱老吴已经是高级官员了。

    “臣叩谢天恩,臣势必全力以赴,推行剃发,不负皇恩!不负太子殿下垂青!”

    无耻!

    无耻加三级!

    当着群臣的面,公然感谢太子,你是怕别人不知道你的根基吗?

    吴中仰着脸,满脸不屑,老子就是不掩饰,老子就是太子的人,不服气就把老子扳倒了!靠着太子,我就不信,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这帮人还真就拿吴中没法子,只能咬牙切齿。这时候同为太子走狗的解缙吃味了。奶奶的,这个“无中生有”的货,竟然跟自己平级了,简直岂有此理!

    他头发也剪了,此刻十分清醒。

    “诸公,我觉得大家伙不必愁眉苦脸,既然剪发有那么多好处,咱们不妨回去写文章,把其中的好处讲清楚,让天下人都效仿咱们,一起剃发,这是多好的事情!对不对?”

    解缙刚说完,就觉得有上百双犀利的目光,要把他穿透一般!

    不要脸的东西!

    你这是自己剃发不甘心,还想害无辜之人,解缙,你的脸呢?

    我们死也不写!

    家伙全都扭头,不屑一顾。

    解缙气坏了,你们不写是吧,我有办法治你们!

    “启奏陛下,臣愿意献剃发易俗赋一篇,只是唯恐臣人单力孤,难以有什么动静……”

    朱棣笑道:“那好,就让群臣每人写一篇,对了,内阁阁员要三篇,而且还要文采优美,行文流畅,朕会明发十三布政使司,让他们遵照执行!”

    朱棣欢欣鼓舞,又对朱高炽道:“你去告诉汉王一声,朕在两天之后,为制造蒸汽机有功之人设宴款待,就在这奉天殿,朕不光要陪着他们一起吃饭,还要游逛皇宫。而且朕准备从内帑拿出一笔钱,奖赏他们。这事情你就去跟汉王商量着办吧!”

    朱高炽领旨,心头也是浓浓的嫉妒,老爹对老二是真的太宠着了!不过也不是没有道理,坐火车的感觉还真是享受啊!

    这要是能一直修到了应天,一路咔嚓咔嚓过去,该多舒服啊!

    所以吗……自己这个当大哥的,也该对二弟好一点。

    从金殿下来,朱高炽就把老三朱高燧堵到了。

    “三弟,没说的,父皇都拿钱了,你也慷慨解囊吧!”

    朱高燧气得牙齿咬得咯咯响,“你们不能这么欺负我!我没钱!”

    朱高炽眯起包子眼,笑嘻嘻道:“老三,你跟谁装糊涂,也别跟我装……火车实验成功,你就调了不少资金,跑到应天去买股票……你当我不知道啊!想吃独食,也不掂量一下,你行吗?”

    朱高炽带着五十万两,心满意足离开,他盘算着,接下来就是舅舅徐增寿了,至于师父那里,有钱的更多。

    小姨就不说了,师弟于谦也是个土豪,别看伊王抢到了天竺封地,目前真正掌控海上生意的,还是于彦昭。

    蒸汽机可不光是用在火车上,听说船只也可以,你们怎么能不出钱呢!

    两天之后,正是御宴的日子,所有工匠提前一天沐浴熏香,一个个洗得干干净净,熏得香喷喷的,结婚洞房,都没有这么干净过。

    大家伙喜气洋洋,昂首阔步,一起进了午门,来到了奉天殿。

    太子朱高炽等在这里,“诸位先坐下休息,陛下很快就会到来,在此之前,我要宣布一件事,我张罗了三百万两,本来打算全部奖励给大家,可是后来太傅提出一个建议,要设立大明科技进步奖,这三百万两是本金,存入银行,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大家以为如何啊?”

    顶点


………………………………

第783章 大明不是华夏矣!

    这场皇家御宴,柳淳没有掺和,但是他时刻关注着各种消息,盯着朝野的变化。

    首先最欣慰的要属所有的工匠群体。

    能到奉天殿赴宴,吃皇家御宴,足够当做一辈子的炫耀的资本了。

    其次,天子剃发,以短发示人,毫无疑问,这是对工匠们的偏爱。所以在朱棣摘下翼善冠的那一刻,所有工匠眼睛都红了,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感恩戴德。

    很多人都不理解,要表示看重工匠,办法有很多,皇家带头剃发,这算什么,千年传统就给改了,会带来多大的冲击,值得吗?

    可是在柳淳看来,不但值得,还非常必要。有些东西,真的不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论起赚钱,最容易的恐怕就是娱乐圈了,难道要让所有人都削尖儿脑袋,去唱跳rap吗?

    想要鼓励年轻人投身军伍,就要把军服设计漂亮,这是元首的措施……想要让最聪明的头脑,都投身科学,推动工业发展,就要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别人效仿的对象,包括发型在内!

    所以天子剃发带来的震撼,远胜过亿万奖金,价值难以估量。在几年之内,整个大明的年轻一代,在选择专业方向的时候,多半都会像皇家靠拢,或许在二三十年之后,中原大地上就会出现数以百万计的工程师,到了那一步,离着全球一统的小目标也就不远了。

    当然了,光有精神激励也不行,还要拿出真金白银。

    所以朱高炽弄出了三百万两基金,宣布设立大明科技进步奖。

    随后朱棣出面,公布了详细计划。

    每年拿出三十万两利息,作为奖金,其中一等奖一名,十万两,二等奖十名,每人一万两,三等奖五十名,每人两千两。

    而且朱棣还宣布,第一年从内帑再拨出三十万两,奖金加倍!

    这一连串爆炸性消息,震撼了整个大明。

    所有工匠,酒足饭饱,挺着胸膛,从奉天殿出来,毫无疑问,这一刻他们是整个大明,最受尊重和羡慕的群体。

    收入高,有地位,简直比曾经的士大夫还要牛!

    走到哪里,都有人投以羡慕的眼神,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指指点点,要像这些叔叔们学习。

    别的还学不来,改换个发型并不是难事。

    因此很多人开始主动剃发。

    当然了,也别指望着能够一步到位,事实上还有很多保守传统的人们,抵制着变化,坚决反对剃发。

    就比如说工部尚书宋礼,他剃了头发,返回了家里,结果迎面遇到了他爹,宋老太爷手里抓着拐杖,金刚怒目。

    “逆子,你敢剃发,就别进家门,滚,给我滚!”

    宋礼刚要解释,老头挥杖就打。

    他爹的拐杖可是崖柏制成的,坚固如铁,这要是挨了一下子,非死即伤啊!吓得宋礼掉头就跑,狼狈逃回了工部值房。

    这位连家都不敢回了。

    “太傅,你害我不浅啊!”

    柳淳特意来慰问宋礼,见面之后,这位堂堂的二品尚书,哭得跟个二百斤的孩子似的。

    “太傅,家父不认我这个儿子,我现在是有家难奔,你让我如何是好啊?”

    柳淳沉吟道:“我说宋大人,要不让我去贵府上,跟令尊谈谈。”

    “可别!”

    宋礼连忙拦着,“太傅,我也不瞒你,我爹的脾气,谁都受不了,这要是早几年,他看我剃发,能把我腿打断了。现在他是打不动了,我就在值房里待着吧,什么时候,他气消了,我在回去。”

    “那……你估计要多少时间,老爷子才能气消啊?”

    “这个不好说啊……三天两天是别想了,三个月,五个月,甚至一年半载都可能!”

    柳淳瞧宋礼这幅样子,也挺糟心的。

    官制调整的时候,最需要上下一心,而且还有密云水库的事情,可不能让工部歇菜啊!

    “宋尚书,令尊有没有什么偏好,或者他比较喜欢谁?”

    宋礼叹道:“君子抱孙不抱子,还能喜欢谁?喜欢我儿子呗!那小子也的确不错,每次在学堂都考第一名……太傅,要不我把他带来,您瞧瞧,干脆把他收下算了!”

    柳淳没有接宋礼的茬儿,他都正一品大员了,还大受门人弟子,实在是不妥。而且光成绩不错,可不能入柳家门墙……

    “宋大人,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可以让令郎响应学校的要求,主动剃发,这样一来,或许令尊就能高抬贵手了。”

    宋礼一听,大喜过望,太傅的主意真不错,他立刻点头,这回有办法对付他爹了。

    转过天,柳淳又来询问结果,等待他的是一对父子俩,两个倒霉蛋。

    宋礼的脑门一片红肿,小家伙眼眶都青紫了一大片。

    “太傅啊,我们父子委屈啊!”

    柳淳看得无语,这老宋头,还真是顽固啊!

    “宋尚书,我现在事务太繁忙了。要不这样,让令郎去交通大学找于谦,让他代师收徒,指点令郎的学业,若是可以,就算我门下弟子。”

    宋礼一听柳淳这么说,赶快让儿子下跪,“快,拜见师父!”

    小家伙还挺乖的,连忙磕头,“弟子拜见恩师,愿恩师身体健康,长寿百年。”

    柳淳瞧了瞧小家伙,眉清目秀的,还真是不错。

    “起来吧,拜师礼就不给了,等你通过了于谦师兄的考核,咱们再说吧。”

    柳淳离开了。

    宋礼突然捂着嘴大笑,得意坏了。

    爹啊爹啊!

    您老人家可真高,要不怎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一招实在是太妙了,不费吹灰之力,混了个太傅门生的位置,来的不要太容易啊!

    “臭小子,你给我听好了,拿出你的真本事来,听得出来,太傅十分看重于谦,你要记住,县官不如现管,把你师兄伺候好了,比什么都强。瞧这意思,往后啊,你爹的乌纱帽,还要靠着你小子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